沈 平 怡然齋主
好的藝術作品都有個鮮明主題,既不迎合社會需要,也不將就討好世人趣味,但它一定是從生活中來的,不拘常格、跌宕起伏、自由奔放的。藝術家通過表現生活對象,用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再現心靈感受和意識狀態。藝術作品是順應藝術家自己感受生活的心路歷程,是創造者思維更新的陣痛。
深入生活是藝術家對待藝術創作的一種態度和尊敬,也是藝術家能夠時常保持敏銳感覺,掌握和研究創作規律,獲得創作源泉的重要途徑。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作品基本上取材於市民生活,畫面溫馨而舒適,寧靜而莊重,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簡單美;德國畫家門採爾用心靈描繪社會生產、人民生活風俗場景,其生動、感性的形象深入人心。
任何藝術一定都是精神領域的自由和享受,是情感真實的流露,不是憑空想像、臆造的。八大詩曰:「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藝術家只有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實踐,提升表現力和創造性,讓人性的美好在作品中得到提高和升華。印象派畫家用心靈感受到大自然中陽光下物體色彩的變化,成就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藝術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