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1歲後陰囊積水難自愈

2020-12-22 太平洋親子網

  當體液聚集在睪丸周圍的空間時,會造成無痛的陰囊腫脹。

  【應對措施】

  鞘膜積液可能與腹股溝疝氣有關,而且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年齡較大的孩子突然出現鞘膜積液也應由該醫生進行診斷。它可能是因為外傷所致,或許可以在不用治療的情況下就自然好轉。不過還是得接受包括超聲波掃描在內的檢查,以排除睪丸受傷的可能性。

  陰囊水腫的診斷與治療身體檢查∶在比較暗的地方,以手電筒照在腫大的陰囊上,如果是清的會透光,表示是陰囊積水的,如果不透光,可能是疝氣或睪丸腫瘤,需進一步診斷。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最能幫助診斷,鑑別是腫瘤還是水腫。

  治療時機大部分小孩在一歲以前會自行吸收癒合,如果小朋友超過一歲以上,則自動愈的機會十分渺茫時,就應該接受治療。治療方式分外科手術及抽取積水兩種方式。外科手術∶在小孩,利用手術從鼠蹊部進入,找到通往陰囊的鞘狀突然後加以結紮,並將積水抽光,再將鞘狀組織行遠端切除即可。成人若只是單純陰囊積水,可從陰囊切開,做陰囊積水切除術。抽取積水∶也有人在抽水之後打劑硬化劑棧治療,但效果不彰,容易復發、發炎,應慎重選擇。尤其在小朋友更不合適,因腹股溝的鞘狀突未完全閉合,會引起腹膜炎。

  【發生原因】

  新生兒經常會發生鞘膜積液,然而這種症狀通常會在嬰兒6個月前就自然痊癒。而年齡較大的孩子突然出現水囊腫,則可能是因為外傷造成的。

  【預防】

  暫無預防的方法。

  【易發年齡】

  2歲以後。

推薦閱讀:驚嘆:孩子性病(組圖)       先天性喉喘鳴的病因及表現

相關焦點

  • 小兒常見病中,這兩個病很常見,但容易搞混
    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根據統計,發生率約6%,其中有8成是男寶寶,由於疝氣無法單靠自愈,只能採取手術根治,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陰囊水腫,因鞘突開口相對小,可觀察至寶寶滿周歲,再決定是否採取手術。「醫生,我家寶寶陰囊怎麼一個大一個小?」小兒常見病當中,疝氣和陰囊水腫很常見,有鑑於兩者容易搞混,有請專家帶領新手爸媽逐一認識。
  • 應對小兒隱睪症 家長莫遲疑(圖)
    其實,家長在患兒出生後半歲就發現了患兒左側隱睪,可怕孩子遭罪,一直未手術治療,引起了現在的嚴重後果。  何謂隱睪症  隱睪又稱睪丸下降不全,是小兒常見病。睪丸在胚胎時期並非即在陰囊內,而是位於腰部的腹膜外,隨著胚胎發育才逐漸降入陰囊。如果由於種種原因阻礙,睪丸停留在腹股溝區或腹腔內,形成隱睪。
  • 早產兒疝氣怎麼辦呢,小兒疝氣怎麼治療最好?
    小兒疝氣能自愈嗎 小兒疝氣是有可能自愈的,但機率不高,只有小部分孩子的疝氣可以自愈,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 所以一般建議一歲以下小孩、發作不太頻繁的,可以先觀察一下,看是否能自愈成功。 但家長要注意點是,寶寶疝氣自愈的概率很小,很多自愈的「疝氣」實際上是鞘膜積液,積水可以被鞘膜吸收。但很多人並不懂,會誤以為這就是疝氣,認為是疝氣自己好了。
  • 港一1歲男嬰陰囊積水腫如拳頭 部分小腸已壞死
    港一1歲男嬰陰囊積水腫如拳頭 部分小腸已壞死 2008年11月18日 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鄧耀聰表示,陰囊積水可引起嚴重併發症,故家長若發現幼兒出現陰部腫脹應儘快帶他們求醫。
  • 小兒鞘膜積液嚴重嗎?小兒鞘膜積液需要做手術嗎?
    兒童中鞘膜積液十分普遍,足月嬰幼兒發病率約為1-3%。早產兒,出生低體重兒,隱睪的嬰幼兒的發病率更高。女嬰也有鞘膜積液,但表現形式不同,表現於陰囊內積水。所以今天貓爸就跟大家聊聊這個小兒鞘膜積液:一、小兒鞘膜積液發病原理睪丸從腹膜後間隙下降時,有兩層腹膜構成的鞘狀突亦經腹股溝管進入陰囊。正常情況下,在胎兒出生前後,大部分鞘狀突完全閉合。如果不閉合,在小兒哭鬧用力時可以將腹腔內的液體通過未閉合的鞘狀突擠壓到陰囊內,形成小兒鞘膜積液。
  • 寶寶陰囊水腫腫麼辦?
    寶寶陰囊腫脹的情況早晚有別,是因為晚上腄覺時,陰囊內的積水會順著鞘狀突流回腹腔,白天時又流到陰囊內,所以會發生囊腫時大時小的狀況。若當鞘狀突嚴重閉鎖不全時,不只腹水,連腸子等腹部器官都會通過這個通道掉到陰囊中,就形成了腹股溝疝氣。此時寶寶的腹股溝鼠蹊處會看到腫塊,因為不舒服所以寶寶會哭鬧或是吐奶。
  • 專家講解小兒疝氣的治療
    疝氣的產生緣於胚胎發育期,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降入大陰唇時腹股溝所形成的「腹膜鞘狀突」,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未能閉合,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成為疝氣。小兒疝氣的發病率為 1-4%,早產兒則更高,由於生理結構的原因,男孩發生疝氣為女孩的10倍,右側較左側多2~3倍,單側較多見,兩側者較少。怎樣判斷小孩有疝氣?是否一定要治療?
  • 男孩陰囊腫痛,不可延誤的陰囊急症!
    晚飯後孩子又怯怯地說好像腫得更厲害了。那還是看急診吧,沒想到醫生檢查後好像一臉嚴肅,立即聯繫彩超檢查,孩子的父母有點被嚇到了,沒那麼大事兒吧?! 話說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陰囊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紅腫痛。陰囊突發腫痛,一定是陰囊內容物的某一部分出現了問題,通常是缺血、損傷或者炎症等等,在沒搞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之前,統統歸類為陰囊急症(acute  scrotum)。
  • 小兒哭鬧時陰囊鼓包是疝氣
    近日,報上登了一個22歲小夥子隱睪一直不敢看醫生的消息後,手機號為159****4749的讀者也發來了簡訊。這位南平的媽媽說,她兒子的情況比昨天那個小夥子的情況還複雜,因為到現在都只有一個睪丸。
  • 小兒「疝氣」不可怕,媽媽必看!
    什麼是小兒疝氣?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 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
  • 寶寶陰囊腫大怎麼辦呢?
    媽咪給寶寶洗澡時,無意間發現小陰囊腫得比二、三歲的孩子還要大,可寶寶還沒出滿月呢。而且,陰囊的皮膚也不像正常孩子那樣,顏色深暗,有很多皺摺,而是顏色較淺,表面還光光滑滑的,顯得十分平整。媽咪不禁著急起來,這是怎麼回事?連忙去向醫生請教。
  • 輸卵管積水可以自愈嗎?
    輸卵管積水是慢性輸卵管炎症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是因為輸卵管傘端粘連導致輸卵管傘端不通,而宮腔以及輸卵管分泌的液體不能流入盆腔集聚在輸卵管傘端造成輸卵管的積水。輸卵管積水根據自身激素水平的變化容易反覆。那麼,輸卵管積水可以自愈嗎? 輸卵管積水能自愈嗎?
  • 小兒疝氣嚴重嗎?六大危害不容小覷!
    我們要特別注意小兒疝氣的出現,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後,一定要及時的檢查,並對患兒進行合理的治療和照顧。 小兒疝氣的原因 1 先天性因素 小兒疝氣男孩的發病率比女孩的發病率要高很多,主要是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
  • 小兒疝氣手術 最快一天就可出院
    鄭大三附院小兒外科推出新便民措施——  □記者 劉曉蓮    如今,小兒疝氣手術當天做當天就可以出院了。這是鄭大三附院小兒外科為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新推出的一項便民措施。鄭大三附院小兒外科主任陳琦說。  據了解,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在鄭大三附院已經開展10多年,技術已很成熟,它只是在腹橫紋上切一個1cm長的小切口,手術時間僅有5~10分鐘,手術完畢後切口用創可貼粘好,一周後揭掉創可貼即可,不用換藥,不用拆線,因此不用患兒再來醫院,也減少了患兒的恐懼。
  • 疝氣是否可以自愈,患有疝氣怎麼辦?
    可得了小兒疝氣不治真的可以嗎?疝氣是否能自愈?一、有疝氣怎麼辦?1、半歲以前有自愈可能,可不必特殊處理,主要避免增加腹壓(如便秘、哭鬧、慢性咳嗽等)、避免卡頓,現不提倡使用疝氣帶;2、超過半歲不能自愈,建議行手術治療。
  • 濟南婦幼揭開微創治療小兒疝氣新篇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7月17日上午,濟南市婦幼保健院,2歲的樂樂(化名)被推出手術室。手術沒開刀,卻一次解決了雙側腹溝股疝的困擾。而這,也填補了醫院空白,開創了微創治療小兒疝氣的新領域。
  • 1歲男童愛哭鬧不停,怎麼哄都不管用,原來患上這個病……
    楚天都市報5月31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馬遙遙)紅安1歲男童經常哭鬧不止,每次哭時,左側陰囊還會鼓起雞蛋大小的包,家人將其帶到武漢就醫才知,孩子竟得了腹股溝嵌頓疝,經過及時的微創手術,避免了腸子壞死。
  • 男嬰陰囊積水腫如拳頭 部分小腸已壞死(圖)
    鄧耀聰表示,陰囊積水可引起嚴重併發症,故家長若發現幼兒出現陰部腫脹應儘快帶他們求醫。(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陰囊水腫」及「小腸氣」是常見幼兒外科病,香港分別約10%及5%初生嬰兒患病。
  • 30000成功案例告訴你,小兒疝氣該怎麼辦?
    千金難買早知道,世上沒有後悔藥!陝西省第四人民醫院任清付醫生提醒奶爸寶媽:小兒疝氣要注意,勿以「疝」小而不為。小兒疝氣知多少?寶寶肚臍上或者大腿根處出現一個小包,有時鼓出來有時消下去,這很可能就是疝氣。小兒疝氣是怎麼來的?
  • 武漢男科醫院陰囊水腫如何消腫?
    核心提示:武漢男科醫院陰囊水腫如何消腫?陰囊水腫分為先天性水腫和後天性水腫,水腫主要是腹腔內的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形成陰囊水腫。陰囊水腫的患者需要注意多休息,防止由於站立導致的陰囊墜脹。在水腫之後,也可以使用冰敷的方法進行消腫。由外傷導致的水腫,需要及時去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