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太油,吃多怕胖
吃個蔬菜身輕體暢
點擊播放 GIF 0.6M
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
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點擊播放 GIF 1.3M
但最近一條名為「餓不死就不要吃的4種蔬菜,都是一級「致癌物」!快告訴家裡人!」的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並在朋友圈瘋傳。
網絡新聞截圖
文中把娃娃菜、黑木耳、蒜苔、西紅柿
紛紛打上了致癌的標籤
很多朋友們看到後都表示
再也不敢吃這些蔬菜了
其實,這些謠言都是炒冷飯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謠言總是捲土重來
就是因為總是有人輕信……
關注食安君的小夥伴們
如果說
你們也信了這條謠言
那我就是這表情
讓蔬菜的「無腦黑們」無路可逃!
1
謠言一
娃娃菜泡甲醛,含大量致癌物
觀點認為:
一些不法商家為了娃娃菜賣相好看,能夠長久保存,因此,將娃娃菜浸泡在甲醛中,而這種溶液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因此娃娃菜是不可以吃的。
真 相
如果說娃娃菜浸泡甲醛
還拿出來賣?
你們還買來吃?
得先問問你的眼睛鼻子同不同意!
甲醛有種非常刺激的氣味,雖然沒顏色,但那味道咱們的眼睛鼻子根本受不了。去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官方版的「致癌物」完整清單,甲醛被列入「一類致癌物」名單。
在娃娃菜中加入甲醛,那是非法添加!只要是正規渠道購買的,不違法添加物質的娃娃菜是不會致癌的。
退一萬步說,真有商家用娃娃菜蘸取甲醛來賣,甲醛極易溶於水和揮發,經過貯存、運輸、售賣,在洗過之後也早就揮發殆盡了。如果不放心,可以在食用之前多清洗幾次即可。
謠言二
買木耳「越新鮮越好」
觀點認為:
有媒體報導「一個小女孩因為吃了泡發時間過久的涼拌木耳而中毒被送進了ICU」,隨後,網上出現了「吃木耳要選新鮮的」的說法。
先說上面的新聞,其實之前食安君也說過這件事兒。
木耳泡發時間過長,會產生一種叫做「椰酵假單胞菌」的細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這種毒素的死亡率高達50%以上,是細菌性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的毒素之一。因此,幹木耳不能泡發太久,泡開後的木耳應及時烹飪。
所以,並不是說木耳有毒,而是要注意泡發時間。
那麼,咱選擇鮮木耳唄?
鮮木耳中含有卟啉類感光物質,吃過鮮木耳之後再曬太陽,確實可能會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等異常反應。而經過晾曬,卟啉被分解之後再泡發,也可以讓殘餘的卟啉被清洗乾淨。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比較少鮮木耳的原因。
謠言三
過季蒜苔甲醛處理後再放冷庫
觀點認為:
網傳一段視頻,幾名婦女戴著手套、穿著塑料外套,將一捆捆蒜苔的梢部快速浸入乳白色液體中。造謠者稱蒜苔被福馬林浸泡,會危害人體健康。
真相
福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無色透明。但該視頻中的站蒜苔的液體是乳白色,並不符合福馬林無色、透明的特徵。此外,甲醛能使蛋白質凝固,因此在醫藥上可做為防腐劑。
視頻中的乳白色液體,確實是保鮮劑。別看現在蒜苔已基本實現了常年供應,但其實蒜苔原本並不好貯藏。而蒜苔保鮮劑早在20年前就開始應用了,網傳視頻中使用的是液劑,它的主要成分是咪鮮胺,在蒜苔入貯前或庫內預冷期間,進行蘸梢或噴梢,晾乾後裝袋,達到抑菌防腐目的,同時兼有對苔梢保綠防衰的作用。
咪鮮胺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殺菌劑。2005年以來,我國蒜苔一直大量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出口的蒜苔產品大部分也是經過冷庫貯藏。日本對進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非常嚴格,胺其中就要求淨菜中咪鮮胺殘留不得超過0.05mg/kg,而十多年來,我國蒜苔對日本的出口未出現因保鮮劑超標而大批受阻的情況。
謠言四
西紅柿帶尖兒,激素使用過度
觀點認為:
很多菜攤上的西紅柿不是圓頂,而是像桃子一樣帶個尖,這種西紅柿是激素使用過量造成,長期食用此種西紅柿會中毒甚至致癌。
真相
西紅柿的品種非常多,有些是高圓型,這種在生長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畸形,長成尖頭。但這僅僅是外觀形狀的變化,並沒有研究證明其食用就會對人體健康不利。如果溫度低於15度時,果實發育不好,西紅柿也會出現形狀的改變。
另外,為了提高產量,西紅柿的培育過程中需要用到激素,即現在大多採取的人工幹預的方式。一種是生長激素,防止落花果;另一種是為了著色好、賣相好而使用的催熟劑,一般常用的是乙烯利。帶有尖頭的催紅西紅柿可能是由於在使用乙烯利催紅時,乙烯利的配比濃度不當造成的。這些植物激素在我國的西紅柿種植業中已使用多年,國家對其使用濃度有著嚴格的要求。所以說,吃幾個尖頭的西紅柿不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危害。
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吃
千萬不要讓謠言蒙蔽了眼睛!
當然,買回來的菜也要注意洗淨
燒熟煮透哦~
另外,對那些散布謠言的人
食安君也想說一句:
要負責任的知道嗎
綜合整理自網絡
食安君說
目前,廈門市已被納入全國第二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試點。自2015年10月開展創建工作以來,我市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提升群眾對食品安全現狀總體滿意度,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