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雅老師是登陸ALSO平臺的第一位持美國言語語言治療師Speech Language Pathologist(以下簡稱為SLP)執照的老師哦。擁有7年語言幹預專業學習及工作經驗。
這裡必須要劃重點,頒發臨床認證的機構美國言語語言及聽力學會(ASHA),是全球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言語聽力組織之一。只有在具有資質的高校項目裡進行學習,才有資格獲得證書。
想要拿到美國言語語言治療師執照CCC-SLP簡直就像萬裡長徵,至少需要滿足3個條件——碩士學位(包括校內實習,也就是說僅在校學習就要花費至少7年)、通過專業考試、9個月督導下實習。而且,每個州還要申請不同的州執照才能合法工作,美國認證協會和州執照每隔幾年都需要提供繼續教育學分來延續有效性,考核相當嚴格。
高小雅老師在美國邁阿密大學言語治療學士畢業,然後就讀于波士頓大學,言語治療醫學臨床碩士畢業。擁有在波士頓兒童醫院、波士頓公立學校和波士頓私立診所實習和工作的經驗。現任Tobii Dynavox治療師督導,目前派駐蘇州工作,對中國的言語語言治療現狀有獨到的看法和見解。
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有哪些?工作方法和原理是什麼?能夠給予孤獨症群體哪些幫助?11月7日20:30,讓我們一起走進ALSO微課現場,了解美國言語語言治療的常見幹預方法。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微課內容,高小雅老師通過一篇文章提前向大家介紹了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理論和實操技能,可以在周六晚上微課解鎖。
ALSOLIFE第五季微課
主講人:高小雅
主題:架起溝通的橋梁
時間:2020年11月7日(周六)20:30
ALSO群在線收聽
未入群家長請掃以下海報二維碼入群
言語語言治療師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文 | Rita 高小雅
每次跟新認識的人介紹自己,我們都會進行以下的對話:
朋友:「你的工作是什麼?」
我:「我是一個言語語言治療師。」
朋友A:「哦!那你可以教我侄女講英文嗎?」
朋友B:「所以就是幫別人說話了。那你可以讓我男朋友多說點話嗎?」
我:「嗯…但是好像這都不在我的專業範圍裡面喔。」
究竟作為一個言語語言治療師,我工作的範圍包括了什麼呢?我日常又會遇到哪些問題?
記得爸爸跟我第一次提起這個專業的時候,我搜集了一些資料,在網絡不是太發達的年代,我在網上找到了零零散散的幾個視頻都是關於構音障礙(糾正病理性的發音錯誤)。儘管信息有限,還是覺得自己會挺喜歡這個專業的。之後《Kings's Speech,國王的演講》拿了奧斯卡獎,我對於這個專業就更有好感,感覺是帶著一種使命感。
到了大學的第一節課,我第一次學到了語言治療學裡面所涵蓋的工作內容,才發現除了治療構音障和口吃以外,還有很多很多。
在美國,這個學科從大學到正式拿到臨床執照需要最少7年的時間。當我了解到自己要掌握的學習內容後,7年真的一點都不嫌多。
在本科階段,我需要學習很多基礎課程,如解剖學、神經學、生物學、語言學、聽力學等。進入研究生階段,就要學習各種專業課程了解各種言語—語言障礙的病因、特徵和治療方法。
臨床實習是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共需要達到最少400個小時,其中25個小時是臨床觀察,375個小時是與治療對象直接接觸的時間。完成學校安排的實習且修完所有課程,將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這非常重要,ASHA規定,所有SLP的申請必須已經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這也是全職實習的前提。
除了要完成忙碌的學業(每一門課必須獲得B及B以上才可以完成,否則要重修)和實習以外,還需要參加一個名為Praxis的考試,題目非常多,時間非常緊張。最後,當把所有之前完成的內容寄給ASHA後,他們會審查申請人的實習和學習經歷,頒發證書。
要簡單用一句話來介紹的話,我一般會跟別人說SLP關注的是頸部以上出現的問題,這包括了溝通和吞咽等等。當然,這個概述並不全面。
根據ASHA的規定,CCC-SLP的工作包括了幹預由於構音、言語流暢度(如口吃)、語言、社交能力、聲線、口鼻腔共鳴和聽覺所導致的溝通障礙,而吞咽障礙包括了在整個吞咽過程裡出現的問題或是和餵食行為有關的問題。
導致出現這些障礙的病因各異,包括遺傳性、先天性、後天形成的障礙/病症,因此SLP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同的病人,比較常見的有早產嬰兒、自閉症、腦癱、腦部受創、失語症、聲帶結節等。SLP可以在學校、醫院、私人診所、養老院、大學、康復中心等地方工作,因此我們接觸到的病人從新生兒到老人都有。
① SLP對自閉症群體有哪些幫助?
小朋友的語言發育障礙是不少家長憂心的問題,關乎小朋友的言語溝通、社交溝通和情緒管理,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儘快學習到淺顯易懂的語言幹預方法,對症高效地幫助孩子。
在家長眼中的自閉症小朋友最常遇的溝通問題包括有仿說的現象,狹隘的詞彙量,不開口說話等等。
仿說行為在言語發展上是很有意義的,因此我們不要專注於把這個現象消除掉,幹預的重點應專注於讓小朋友理解仿說的內容,增強主動溝通,增加仿說的重要性。
對於詞彙量、造句能力等等,我們會用桌上活動或遊戲去進行幹預。幹預內容儘量生活化,這樣小朋友的泛化能力會更強。
共同注意幹預法,在社交夥伴跟環境中的一件事情中作出注意力的協調,其目的是為了分享經歷的社交結果。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幹預方法。如社交故事以及其他視覺支持的工具等等。
說到非口語自閉症的幹預,AAC系統就能幫大忙了。AAC是一種用代替口語或在交流時輔助口語的溝通系統。它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溝通方法,可以增強溝通的的複雜性以及有效性,並作為一個視覺技持工具去輔助語言和管理行為。
② SLP也看大人嗎?
是的,我們的工作範圍從新生兒到老人都有。ASHA對於我們在兒童和成人兩個範疇的相關課程及實習經驗有規定的時數,因此對兒童和成人的評估和幹預我們都有充分的學習。
開始工作後,大部分的人可能會偏選針對成人和兒童的工作,我也見過一些人在事業前半期做兒童工作,之後轉去做成人的。
兒童的幹預/治療和成人會有一點分別,概括來說,兒童的目標一般以建立和發展溝通和吞咽能力為中心,成人目標一般是把能力康復到以前的水平/減慢能力的退化。成人裡面也包括了不同的年齡層:
Young Adults 年輕人(約18—30歲):這一個年齡層的人會找SLP幹預口吃(可能是因為要進行各種面試或是要約會了,所以想學習/重溫加強語言流暢度的技巧),幹預因為腦震蕩/腦部受創導致的認知溝通障礙(影響語言組織、集中、和理解能力)和聲線上的問題(老師、健身教練、講解員等因為用聲不當/過度用聲導致結節等損傷)等等
其他年齡段:比較常見的有失語症(部分中風患者)、吞咽障礙、聲線上的問題(帕金森症)等等
③ SLP好像不需要什麼工具,是不是很簡單?
的確,比起其他醫科專業,SLP看上去需要的工具是比較少,那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針對治療的部位是在腦部的或是口腔上的肌肉協調,所以很難用一些肉眼可看的物件來進行治療。由於溝通是無形的,我們的治療也更多在無形中發生。
我們的臨床技巧更多體現於我們和病人交流的過程裡,如利用語言增強技巧(Language Enhancing Strategies)等。對我來說,臨床中的挑戰包括如何在某一個時刻有效地運用某一臨床技巧,如何在一個自然的溝通過程裡不刻意卻有意圖地運用這些技巧,讓病人可以「悄悄地」改善語言和溝通能力。
那當然,其他的一些構音、聲線上的治療就比較難悄悄進行,因為我們需要病人有意識地改變本來錯誤的口語/用聲行為,同樣,這些幹預也不會用到太多工具。
進行治療的過程裡,SLP的腦海裡需要分析病人的生理結構和肌肉協調,從而改正他們的口語行為。
說到這裡,既然大家問起,我也簡單列幾個我們會用的工具:
④ SLP整天就在跟小朋友玩嗎?
上面提到了玩具,當然不得不提一下這個問題。如上面所說,特別是學齡前的小朋友,玩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這並不單單能發展語言能力(Westby,2000),也能發展社交,肢體協調等能力,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或忽略玩。玩不一定要用天下最好的玩具,對於小朋友來說,跟成人或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交流互動的時間就是最好的Play,玩可以包括:
你抱著小朋友在地上打滾(在這個過程裡小朋友可以學「上、下、前、後、開始、停」等等的語言概念)
玩賽車(在這個過程小朋友可以學到「快、慢、先、後、推、撞」等單 詞,也可以學到輪流等社交技巧)
你跟小朋友角色扮演綠巨人大戰小黃人(在這個過程小朋友可以學到如何組織劇情,通過語言來分配角色,設計對白和劇情等)
一起玩過家家(在這個過程小朋友可以學到「食物、廚具、顏色、數字」等單詞,也可以學到執行指令如:我們先煮蛋再烤麵包吧,等等)
綜上可見,玩看上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裡面卻可以包括著千萬個你希望「悄悄地」讓小朋友學會的內容。我經常會聽到一個概念認知能力→說話能力→學習能力,然而他們之間並沒有存在一個先後次序,尤其是對於年紀小的小朋友。說話是用來進行溝通的方式中最常見、最便捷的方法,因此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用口語作為最常用的溝通方法。我們的溝通需求早在嬰兒四個月時已經出現,當嬰兒對著大人笑時就是一個溝通的體現,所以溝通的能力比我們想像中更早出現。溝通能力和認知能力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另外,很重要的是,我們判斷認知能力的方法是通過口語,如果一個小朋友還沒有發展口語能力的情況下,我們沒法知道他是不懂還是沒法表達他們所懂的。千萬不要因為小朋友還沒有認知能力而不帶小朋友去接受語言治療,有時候小朋友只是需要一個溝通的方法讓他去表達和展現自己所懂的。
⑥ 去看SLP就是做口肌訓練嗎?
不是的,如我上面所說,在治療室裡,我們會玩,會交流,會做一些獨立的發音,發聲訓練,但並不會獨立進行非口語口肌訓練。
非口語口肌訓練:不要求小朋友發出口語聲音(speech sounds),卻被用來改善小朋友口語能力的口部肌肉訓練(Lof, 2009),如吹的動作,舌頭往上頂(tongue push-ups),舌頭向左右伸(tongue wags),笑(big smiles),舌頭伸向鼻子伸向下巴(tongue-to-nose-to-chin)等等。
根據研究,單獨進行非口語口肌訓練的問題在於:
沒有研究支持這對於小朋友的口語能力是有效的(Finn, Bothe, &Bramlett 2005; Lass& Pannbacker, 2008; Ruscello, 2008; McCauley, et al.,2009)
培養口語能力的重點是肌肉的協調而非力量(Wenke, Goozee, Murdoch,& LaPointe, 2006; Lof, 2009)
進行非口語口肌訓練時沒法刺激到腦部的言語中心(Bonilha, et al., 2006;Yee, et al., 2007; Ludlow, et al., 2008)
錯誤的幹預目標:SLP會把舌頭向左右伸看成為最終的目標,然而這個能力並沒有增強小朋友的口語能力
治療時間的合理分配:假如小朋友沒有口語的溝通能力,把每周一次60分鐘本來可以鍛鍊社交技巧(社交能力並不局限於口語溝通喔!)和非口語的溝通技巧(利用溝通工具去組句溝通等)的治療時間都用作為非口語口肌訓練就會很浪費了小朋友和治療師的時間
我們可以用口肌訓練裡的一些元素,作為讓小朋友去明白自己口腔肌肉和構音練習的一個起點,然後快速的發展轉變成一個有口語聲音的練習, 如在遊戲中一起讀字卡和繪本(小朋友沒有立刻模仿也沒關係,因為聽覺轟炸Auditory bombardment 也是很重要的起步點) 。我們學習騎自行車時,不可以只單靠踩腳踏來學會這個技巧,我們需要實地的操作才可以慢慢學會這個技巧,溝通亦然,因此非口語口肌訓練並不應該是治療的全部!
SLP還有一些選擇性服務(為非病理性的人群服務),其中一項包括了調節口音(Accent Modification),有少數的SLP會專門跟演員們合作為他們將要演的角色去調節口音從而更切合角色的需要。當然這裡要提到的是口音並不是言語障礙(Speech Disorders),而是言語不同(Speech Differences),一般有口音的人並不需要SLP。
羅伯特·德尼羅在SLP幫助下為在《恐怖角》中飾演的角色學習美國南方的口音
朱莉婭·羅伯茨在SLP幫助下為在《鋼木蘭花》中演的角色學習美國南方的口音
﹀
﹀
﹀
《語言行為方法:如何教育孤獨症和相關障礙兒童》
內容簡介在《語言行為方法》中,瑪麗·林奇·巴伯拉博士以認證行為分析師和孤獨症兒童母親的雙重身份,對語言行為方法及其應用進行了細緻入微的闡釋,將養育孤獨症兒子的真實經歷娓娓道來。本書針對如何幫助特殊兒童發展良好的語言和表達技能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並闡述了如何教會無口語的兒童使用手語,其中還特別涉及如何減少兒童的問題行為,如何培養兒童其他重要的生活自理技能,這些內容將使每個孩子從中受益。
編輯推薦語言障礙是孤獨症的主要特徵,直接影響智力和社交等重要技能的發展。如何實施有效的幹預計劃,幫助孤獨症孩子發展語言能力?語言行為方法為這一問題提供了科學的解決方案。
《語言行為方法》通過明白曉暢的語言和大量真實的生活實例將這一複雜的幹預方法抽絲剝繭,初入門的讀者在閱讀本書後也能有所收穫。本書作者兼具專業人士和孤獨症兒童母親的身份,具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和實踐經驗,同時飽含對孤獨症孩子的濃濃深情,使本書引人入勝,表達出了深刻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