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治咳嗽的經驗!【值得收藏】

2021-02-12 夕陽紅又紅

點藍字免費關注!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上方手指指向的藍色字體「夕陽紅又紅」,再點擊「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

01朱丹溪

因風寒而致者,主張行痰開腠理,以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因勞傷而致者,主張用四物湯加竹瀝、薑汁,強調必以補陰為主。因肺脹而嗽者,用訶子、青黛、杏仁,佐以海蛤粉、香附、瓜蔞、青黛、半夏曲。因食積痰作嗽發熱者,半夏、南星為君,瓜蔞、萊菔子為臣,青黛、石鹼為使。咳嗽聲嘶者,辨為血虛受熱,用青黛、蛤粉、蜜調服。久嗽風入肺者,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薑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煙入喉中為度。乾咳嗽者,認為是火鬱之證,乃痰鬱火邪在中,用苦梗以開之,再用補陰降火。

嗽而脅痛,宜疏肝理氣,用青皮等。

午後嗽多者,此屬陰虛,必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四季發生的咳嗽:春是春升之氣,用清藥,二陳加薄、荊之類;夏是火炎上,最重芩、連;秋是溼熱傷肺;冬是風寒外來,用藥發散之後,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來。提出了咳嗽的主方:杏仁、白茯苓、橘紅、五味子、桔梗、甘草。他進一步補充了朱丹溪的四時之咳的治法。春多上升之氣,宜潤肺抑肝,加川芎、芍藥、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炒)、知母。春若傷風,咳嗽鼻流清涕,宜辛涼解散,加防風、薄荷、黃芩(炒)、麥門冬。夏多火熱炎上,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芩(炒)、麥門冬、石膏。秋多溼熱傷肺,宜清熱瀉溼,加蒼朮、桑白皮、防風、黃芩、山梔(炒)。冬多風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乾薑、防風。肺金素有熱者,加酒炒黃芩、知母。若發熱,頭痛,鼻塞聲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若有痰,加半夏、枳殼;風痰,加南星(薑汁炒);溼痰脾困少食,加白朮、蒼朮;有痰而口燥咽幹,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貝母、瓜蔞仁、黃芩(炒)。若夏月熱痰,或素熱有痰,加黃芩、黃連、知母、石膏。

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無論四時,必皆因於寒邪,治以辛溫,其邪自散,惟六安煎加生薑為最妙。凡屬外感,悉宜先以此湯加減主之。若肺部燥澀,痰氣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費力者,於本方加當歸。若寒氣太盛,或中寒肺氣不溫,邪不能解者,於此方加北細辛。若冬月寒盛氣閉,邪不易散者,即麻黃、桂枝俱可加用,或用小青龍湯。若傷風見寒,或傷寒見風,而往來寒熱,咳嗽不止者,宜柴陳煎主之。若寒邪不甚,痰氣不多者,但以二陳湯加減主之,則無有不愈。外感之嗽,凡屬陰虛少血,或脾肺虛寒之輩,悉宜金水六君煎加減主之。若兼陽分氣虛,而脈微神困,懶言多汗者,必加人參;若但以脾胃土虛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湯;或脾虛不能制水,泛而為痰,宜理中湯,或理陰煎、八味丸之類。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內熱喜冷、脈滑等症,亦但以二陳、六安等湯酌加涼藥佐之,熱微者可加黃芩,熱甚者再加知母、梔子之屬。若火在陽明而兼頭痛熱渴者,惟加石膏為宜。咳嗽凡遇秋冬即發者,此寒包熱也,但解其寒,則熱自散,宜六安煎、二陳湯、金水六君煎三方,察其虛實壯老,隨宜用之。如果內熱甚者,不妨佐以黃芩、知母之類。內傷之嗽,必皆本於陰分。五臟之精皆藏於腎,而少陰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虛也。故凡治勞損咳嗽,必當以壯水滋陰為主,庶肺氣得充,嗽可漸愈,宜一陰煎、左歸飲、瓊玉膏、左歸丸、六味地黃丸之類擇而用之。其有元陽下虧,生氣不布,以致脾困於中,肺困於上,而為喘促、痞滿、痰涎嘔惡、洩瀉畏寒,凡脈見細弱,證見虛寒而咳嗽不已者,此等證候,皆不必治嗽,但補其陽而嗽自止,如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理中湯、劫勞散之類皆當隨宜速用,不得因循,以致汲深無及也。凡水虧於下,火炎於上,以致火爍肺金,而為乾渴煩熱、喉痛口瘡、潮熱便結、喜冷、尺寸滑數等症,則不得不兼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人參固本丸主之。 亦以外感、內傷類咳嗽之治。外感咳嗽分為傷風、傷寒、傷溼、傷暑、傷燥、傷熱六類。傷風咳嗽:脈浮緊,惡寒發熱,宜羌活湯;頭痛,眼眶痛,宜幹葛湯;脈浮數,自汗,身熱,宜加味瀉白散;表邪盡散,痰結肺管,咳嗽不止者,宜蘇子杏仁湯;肺中伏熱,宜家秘瀉白散。傷寒咳嗽:脈浮緊,寒傷肺,未鬱熱者,冬月宜麻黃杏仁湯;若三時,惡寒身熱,咳嗽,前方加石膏、半夏;寒傷肺,鬱而變熱者,羌防瀉白散;三時,寒傷肺者,通用此方。傷溼咳嗽:有表證,宜防風勝溼湯;溼熱壅肺,宜神術瀉肺湯;汗後兼利小便,宜通苓散。傷暑咳嗽:身熱引飲,內熱煩躁者,宜石膏知母湯;身痛口渴,外反惡寒,宜十味香薷飲、瀉白益元散;外冒暑邪,內傷積熱者,宜涼膈散;脈虛身熱,氣虛身乏之人,宜清暑益氣湯。傷燥咳嗽:石膏瀉白散、清燥救肺湯、人參白虎湯;口渴,加門冬飲子。傷熱咳嗽:寸口脈大,宜家秘瀉白散;面赤潮熱,宜柴胡飲子、梔連清肺飲;脈數而實,吐痰黃濁,宜涼膈散加川貝母;煩躁喘嗽,帶血腥臭,宜犀角地黃湯加山梔、黃芩。內傷咳嗽,分肺經、脾經、心經、肝經、腎經、氣虛、血虛、食積、積熱九類討論其治法。肺經咳嗽:右寸洪數,宜瀉白一物湯、清肺飲;脈見遲細,宜人參補肺飲、人參生脈散、瓊玉膏;肺有熱痰,宜青黛海石丸、節齋化痰丸;久嗽肺虛,宜百花膏主之。脾經咳嗽:脾有熱者,宜家秘瀉白散;脾胃熱積,宜梔連二陳湯;脾氣不足,宜生脈散;土不生金,宜四君子湯;有痰,六君子湯;虛熱,加丹皮、山梔;熱甚加梔、連。心經咳嗽:左寸洪數,宜導赤各半湯、硃砂安神丸;右寸洪數,宜家秘瀉白散;右寸虛數,宜人參平肺散。肝經咳嗽:左關弦數,宜瀉青各半湯;寒熱往來,宜柴胡飲子;左關弦細,宜加味逍遙散。腎經咳嗽:勞傷肺氣,金不生水,宜生脈散合四君子湯;左尺滑數,宜知柏天地煎;真陰涸竭,宜人參固本丸、三才丹;右尺虛軟,宜生脈散;真陽不足,宜八味丸主之。氣虛咳嗽:土旺則金生,宜四君子湯、參術膏;損其肺者益其氣,宜補中益氣湯;潤肺即是補肺,宜瓊玉膏、生脈散;久嗽不止,宜百花丸。血虛咳嗽:血虛補血,宜海藏四物湯、歸芍地黃湯、天地煎;虛寒之人,四君子湯合生脈散;虛熱之人,肝腎陰虛,龍雷之火刑肺而嗽者,宜斂陰降火,家秘肝腎丸合黃芩瀉白散。食積咳嗽:脈沉滑,胸滿悶者,宜二陳平胃散、三子養親湯;若沉數而滑,加梔、連;肺火上升,咳嗽汗出,宜石膏瀉白散加枳、桔。積熱咳嗽:家秘清胃湯,以清中焦;咳嗽不已,家秘瀉白散;熱結大腸,枳殼黃連湯。脾咳不已,則胃受之,症見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胃乃脾之妻,故脾咳必傳於胃。胃受邪則水谷不安,故發嘔;長蟲常處胃中,嘔甚則胃氣逆而不降,故長蟲亦隨氣而出也,加味二陳湯主之。肝咳不已,則膽受之,症見咳嘔膽汁。膽為清淨之腑,肝邪中之,則膽不安,而汁內沸,故所嘔皆苦水,西清湯主之。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症見咳而遺矢。肺與大腸,庚辛金也。風陽外爍,肺熱移於大腸,更兼風入空竅,故其咳而遺矢矣。當培土化熱,兼以息風,迴風養臟湯主之。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症見咳而矢氣,氣與咳俱矢。小腸下口接大腸之上口,小腸化則大腸通,小腸咳則氣達於大腸,故下焦之濁氣不時宣洩也,潔宮湯主之。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症見咳而遺尿。膀胱為津液之腑,咳則氣不能禁而遺溺也,加味茯菟湯主之。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久咳則三焦俱病。聚於胃者,胃為五臟六腑之本也。關於肺者,咳必動肺,面浮氣逆,皆肺病也,通理湯主之。

本文選自《常見病百家百方叢書:咳嗽百家百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黃慶田等編著),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版 | 權 | 聲 |  | 

轉載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文章內容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未經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依據《網際網路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12條,《信息網絡傳播權力保護條例》第14條/23條,即「避風港原則」,本文中部分圖片及文字信息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及時聯繫客服刪除,本公眾號不對內容傳播行為承擔行政法律責任。不承擔與著作權或相關權有關的信息審查義務。


看更多精彩好文

請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往期文章看這裡 

相關焦點

  • 咳嗽帶給人不適感,怎麼辦?明代名醫李時珍有辦法
    古往今來,感冒咳嗽對人們來說猶如家常便飯,但感冒的自愈性要遠比咳嗽強得多。咳嗽雖不是什麼疑難怪病,但是讓人難受的程度卻記憶深刻。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往往是幾聲咳嗽聲劃破深夜的寧靜,但是又有誰知,咳嗽帶給人的不適感,如鯁在喉,非常難受。
  •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下)
    今天門道君繼續給大家介紹剩下的五位古代名醫。六、藥王——孫思邈孫思邈, 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輝縣)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因治癒唐太宗唐太后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扯謊採"長生不老藥"獻皇上,偷跑了。監視人謊報採藥時摔死,太宗封孫思邈為藥王。
  • 咳嗽久治不愈,試試「培土生金」法
    現代中醫將咳嗽劃分外感、內傷兩大類,頗合臨床實用,但此分類在明代張景嶽之《景嶽全書·咳嗽》篇已有記載:「咳嗽之要,止惟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關於外感咳嗽,本文暫置不論。而於內傷咳嗽《素問·咳嗽》早有明文,如「咳論」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強調臟腑功能失調,影響及肺均能導致咳嗽。「咳論」且詳述五臟咳與六腑咳各自證候,為治咳提供臨床依據。
  • 名醫經驗:李可用續命煮散妙治中風
    有些特殊的病,特別是接受了河北名醫劉沛然老先生的經驗之後,劉老先生治重病最高用了200克,我最高時用到120克。唯一的缺陷是細辛味道太大。用的遼寧產的北細辛,多次喝細辛,都噁心。田 原:您自己也吃?李可:我前段時候突發中風。我自己開方子,就是小續命湯,加細辛附子。當時說話都困難,舌根都發硬。這段時間恢復得不錯,吃了好幾十付藥。但還稍微有一點問題,說話太快就流口水。
  • 【葉天士】治療慢性咳嗽經驗
    1.從上焦肺臟論治慢性咳嗽 清化溼熱法—千金葦莖湯 溼熱閉肺引起的久咳,在我國南方地區較常見,但自古以來溼熱所致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機和治法一直未引起重視,《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溼熱久咳案1例,治以千金葦莖湯加減。
  • 養肺治肺,中醫總結的8個經典方!值得收藏!
    百合固金湯:退低燒效果較好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百合固金湯源自《醫方集解》,具有養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治療陰虛咳嗽的常用方劑,主要用於肺腎陰虛引起的咳嗽咳痰、氣喘,手心腳心發熱,顴紅盜汗等表現,臨床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如辨證屬陰虛都可用它來治療。
  •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你認識幾個(五)
    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上次的話題,來跟大家接著聊一聊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名醫,想知道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醫生是誰麼?大家快來看看吧。其實不然,宋慈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法醫學家,有著「法醫學之父」的稱號。宋慈在擔任提點刑獄管的時候,總結了前面四任法官的法醫心得,結合自己在判案過程中所遇到的法醫經驗,寫出了著名的《洗冤集錄》,被稱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關於法醫斷案的著作,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法醫鑑定學,一直為後人所用,因此宋慈也成為了我國古代上著名的法醫學家。
  • 為什麼她的咳嗽一直好不了?
    ,是怕冷的那種咳嗽,中午太陽出來就輕點,下午太陽落山就開始加重。        聽了她的話,我說,這個咳嗽是氣虛寒咳。應該用一些補氣的藥,溫性的藥,適當加點止咳的藥就好。        古人說:「寒者熱之,虛者補之」。她遇冷加重,舌質比較淡,不紅,沒有口渴咽乾等熱的症狀。說明是一個寒證咳嗽。身體最近疲乏無力,說明是氣虛,如果時間長了可能是一個腎氣虛。        然後我看了她吃的藥,都是些清熱解毒的,魚腥草口服液,枇杷止咳糖漿。
  • 特殊時期咳嗽別害怕,先聽聽醫生怎麼說|感冒|發燒|老闆ding名醫之...
    ,是否還在為不小心在公共場合咳嗽,或者聽到咳嗽聲而感到恐慌呢?咳嗽一定是新冠的前兆麼?我是不是感染了?我會不會被別人傳染?平時感冒咳嗽很正常,自己吃點藥就解決了,但現在的我們身處疫情期間,尤其是北京方面又要有爆發趨勢,在這個時候出現感冒咳嗽的症狀,是不是感覺心裡毛毛的呢?發燒、咳嗽似乎症狀都和新冠肺炎症狀差不多,怎么正確區分呢?別害怕,聽聽權威醫生怎麼說,將讓您在疫情期間不再焦慮,告別咳嗽!
  • 《本草綱目》故事:黃芩善治肺熱咳嗽
    作者: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 梅全喜《本草綱目》草部十三卷黃芩善治肺熱咳嗽[時珍曰]:……予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之,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洪浮。遍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藥,月餘益劇皆以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勝者,氣出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錢,煎一鍾,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疾嗽皆愈,藥中,如鼓應桴,醫中之妙,有如此哉。
  • 治咳非獨治肺!反覆咳嗽如何投藥即愈?思路很重要!
    一、咳嗽非小症,勿以為病小而不治!不記得從哪裡聽到的一句很熟悉的話,印象中大抵是小時候廣播裡的一句廣告詞:「咳嗽不是病,咳起來要命!」但偏偏屢治不效,甚或已嘗試過各種止咳藥都徒勞無功,這種對身心造成一百萬點傷害的情況,你遇到過嗎?
  • 秋冬久咳頑咳 治咳名醫德叔教你對付它
    秋冬久咳頑咳  治咳名醫德叔教你對付它▲ 德叔在講座上表情生動,妙趣橫生 圖/曾俊榮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謝佳熳 通訊員 宋莉萍 孔抒帆  秋冬交替,正是各種呼吸道疾病高發之時。
  • 你討厭的柳絮原來是一味中藥,這麼用能治三種病
    最近很多地方都是柳絮紛飛,能誘發過敏、哮喘、咳嗽等疾病的它被很多人感到討厭,避之不及!但是,在古代,描寫柳絮的詩詞卻有很多,比如上面這一首,而且古代很多中醫著作中它也是一味良藥!為什麼這麼說呢?柳絮,別名柳實(《神農本草經》),柳子(《名醫別錄》)。它作為中藥,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具毛種子。您別看這柳絮像鵝毛似的,輕飄飄的,它還有自己的藥性呢,比如宋代元佑年間名醫陳承著的《本草別說》中記載柳絮"性涼。"
  • 【名醫經驗】張士卿教授治療小兒食積咳嗽經驗
    現將老師治療小兒食積咳嗽的經驗總結如下。中醫學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易受外邪侵襲。肺乃五臟六腑之華蓋,主皮毛,機體一旦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均會影響及肺,引起宣發肅降失常,肺氣上逆而致咳嗽。《素問•咳論篇》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 跟浙江名醫館走,找杭州最值得追的十位名醫
    其實,本周一開始,醫館君就陸續拋出感恩節彩蛋:價值千元的膏方30份,名中醫的藥膳食譜60套,500個0元入會名額……咱們的感恩節,可以沒有火雞,沒有南瓜派,但萬萬不能沒有各種健康福利。今天,感恩季的重頭戲來了,這個冬天杭州最值得追的十大名醫,不用貓在電腦前秒殺,也不用冤枉找黃牛,醫館君幫你們搞定。
  • 97位名老中醫讀書經驗,值得收藏!
    總之,老一代名醫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學好中醫必須背誦,而且背誦宜早,必須堅持不懈。三、讀書入徑讀中醫書,通常要講究次序。通過分析《名老中醫之路》醫家的讀書經驗,可知學習中醫讀書的入徑主要有二,一是由淺入深,一是由深而淺。
  • 辨清寒熱才能有效治咳嗽
    由於不同原因和體質不同,咳嗽也有各不同的症狀,治療咳嗽應區別對待。   多種多樣的咳嗽應辨證施治  風熱咳嗽:受外熱或肺內有熱引起,痰稠黃,鼻涕呈黃色,喉嚨疼痛,身熱有汗,鼻熱如火。治宜清熱化痰,驅風止咳。
  • [冬季養生]入冬咳嗽需:治咳先治痰 咳嗽分內外
    原標題:[冬季養生]入冬咳嗽需:治咳先治痰 咳嗽分內外   又到立冬,氣溫逐漸轉涼,耳邊咳嗽聲漸起。每年入冬前後,天氣的忽然變化特別容易刺激呼吸器官,這是誘發咳嗽的常見因素。人們在注意禦寒保暖,防治感冒的發生。由於咳嗽的致病機制較為複雜,在治療咳嗽時需詳審病機、分型辨治,才能儘快治癒疾病。
  • 小雞寶寶考考你 我國古代名醫扁鵲本名叫什麼
    小雞寶寶考考你 我國古代名醫扁鵲本名叫什麼時間:2020-10-31 13: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 我國古代名醫扁鵲本名叫什麼 小雞寶寶考考你 我國古代名醫扁鵲本名叫什麼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是什麼?
  • 7天治好咳嗽 15天治好哮喘
    患有哮喘的人,可出現反覆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症狀,多在夜間和(或)凌晨發生。反覆咳嗽或是患上哮喘?反覆咳嗽,可能是患上哮喘。但是,想要判斷是否患上了哮喘,不能只通過哮喘的症狀。因為部分輕中度的哮喘患者早期表現跟普通感冒十分相似,都會出現喉嚨發癢和咳嗽的症狀,有部分患者只是出現了反覆性的咳嗽。因此,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診斷,警惕哮喘疾病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