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市面所流行的止咳中成藥多適應於熱性咳嗽,許多患者購買服用時不能準確區分,容易把寒性咳嗽誤當熱咳來治療。用中藥治療咳嗽時一定要辨清寒熱,這是取得療效的關鍵。
咳嗽雖是臨床常見症狀,但處理不當也會遷延難愈,甚至引發重大疾病。中醫大夫說,因外感六淫之邪或是臟腑之病氣,均可引起肺氣不清失於宣肅,迫氣上逆而作咳。由於不同原因和體質不同,咳嗽也有各不同的症狀,治療咳嗽應區別對待。
多種多樣的咳嗽應辨證施治
風熱咳嗽:受外熱或肺內有熱引起,痰稠黃,鼻涕呈黃色,喉嚨疼痛,身熱有汗,鼻熱如火。治宜清熱化痰,驅風止咳。
風寒咳嗽:一年四季常見,因受寒引起,痰稀白,鼻涕清,頭痛發熱,怕冷,沒有汗等現象。脈多浮,舌苔薄白。治宜驅風散寒,宣肺止咳。
燥咳:多發於秋天,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稠粘,咽喉發乾。脈多細數,舌苔薄黃,舌尖紅。治宜用潤肺止咳。
痰咳:氣粗,痰多稠粘,喉中呼嚕呼嚕作響,胸中作悶。脈滑、舌苔白膩。治宜化痰止咳。
肺虛咳嗽:咳嗽時發時止,臉無胡血色,臉白而兩顴發紅,氣短,沒有力氣,或吐血,或痰中帶血,或手腳心發燒。脈虛,舌紅無苔。治宜補虛。
三個方法助力辨別寒熱咳嗽
由於目前市面所流行的止咳中成藥多適應於熱性咳嗽,許多患者購買服用時不能準確區分,容易把寒性咳嗽誤當熱咳來治療。用中藥治療咳嗽時一定要辨清寒熱,這是取得療效的關鍵。
那麼患者該如何自我辨別呢?
一是怕冷,發燒不出汗,這是寒性咳嗽的重要特徵。而風熱咳嗽,發熱出汗。
二是寒性咳嗽咯痰稀色白,不同於風熱咳嗽的痰黃黏稠。
三是舌頭顏色淺淡、舌苔白膩而潤,不同於熱性咳嗽的舌紅、苔黃而燥。
當然,有的咳嗽比較複雜,寒熱性質難辨,應請有經驗的中醫師進行診治,也可以藉助於經穴檢測,明確肺經的寒熱虛實。
推薦兩個對付咳嗽的食療方
姜蛋:生薑(去皮剁碎)200克,雞蛋1隻。先不要放油,將姜碎放入鍋中炒至半乾收水分,然後加少量油翻炒,再放入打散的蛋漿慢火煎熟,最後灑上適量清水蓋上鍋蓋。用於風寒咳嗽,特別是喉嚨癢。
三子粥:蘿蔔子10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3克,粳米100克。將三子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粳米淘洗乾淨,加入藥汁煮粥。可行氣寬中、下氣消痰、潤腸通便。用於氣管炎、支氣管炎、咳嗽痰喘、便秘的輔助治療,但陰虛陽亢者不宜食用。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