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15節課,我們來聊聊怎麼教孩子「方位」的概念。
PS:已經購買了專欄的小夥伴,謝謝你們的信任。由於小樣媽沒辦法直接找到你們,我會在更新完16節課後,把配套資料以圖片形式放到第17節課中,大家記得查看和保存。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私信我哦。
學沒學過方位,對孩子的後續學習影響很大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或幼小銜接,大部分家長都會教數數、加法、形狀等,卻很少有人想到要教孩子辨識方位。
什麼是方位呢?簡單來說,就是物體的方向和位置,包括我們常說的上下、前後、左右等。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真要學好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少不了空間能力和邏輯思維的支撐。
假如孩子欠缺這方面的啟蒙,本身的方位感又比較差,就容易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
比如做操時分不清左右,學拼音、字母的時候,混淆b和d,p和q,書寫的時候把字寫反,看不懂地圖,經常迷路等。
下面,我們就按照由簡到難的順序,依次給大家介紹上下、前後、左右的學習方法,逐步提升孩子的空間位置能力。
在分辨左右的部分,還會給大家介紹幾個提升腦功能的方法,都是中科院尹文剛教授的獨門秘籍,千萬不要錯過咯。
01 認識上下
在方位學習中,孩子最先掌握的就是上和下。大約3歲左右,孩子就能通過引導,學會什麼是上,什麼是下。
具體怎麼引導呢?
準備一個杯子和一輛玩具車。把杯子倒扣,小車放在杯子上。告訴孩子,「汽車在杯子的上面,杯子在汽車的下面。」
然後把小車換成一個蘋果,讓孩子說說,誰在上面,誰在下面。
看起來很簡單對不對?別著急,我們就是要從簡單入手,逐步增加難度。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和積極性,又能循序漸進地學習,幫助孩子紮實地掌握每個數學概念。
第二步,在類似上圖的柜子裡擺一些物品。和孩子輪流說一說,誰在上面,誰在下面。
由於柜子有三層,所以對於中間這層的杯子來說,相對於上面的皮球,它在下面。相對於下面的書,它又在上面。
通過這樣的物理結構,孩子能直觀看到物品之間的相對位置,明白上和下不是絕對的。當我們參照的對象不同,位置也會發生改變。
這就讓孩子的數理邏輯思維更深了一個層次。
第三步,我們要通過有趣的操作性遊戲,讓孩子深入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比如上圖這個冰淇淋遊戲。
首先,找一張長方形的硬紙板,在最下方畫一個甜筒的圖案。
然後,把彩色的圓形貼紙粘到木夾上。
再準備一些白紙,底部畫上甜筒圖案,上面畫出不同顏色的圓形,代表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作為遊戲的圖紙。
一開始,把顏色控制在三種左右。比如從上到下依次是紅色、黃色、藍色的圓形。
孩子的任務就是找出這三種顏色的木夾,按照紅-黃-藍的順序,夾在硬紙板上。
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我們可以融入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當冰淇淋店老闆,給顧客製作特定口味的冰淇淋。
類似的,我們還可以用一次性紙杯和貼紙,給孩子玩數字配對的遊戲。
如圖所示,準備6個一次性紙杯,分別貼上1-6枚貼紙。
接著,準備一疊白色紙片,畫出紙杯的金字塔型示意圖,標上1-6這6個數字。
孩子隨機抽取一張紙片,按照上面的位置順序完成紙杯的擺放,既動手又動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