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總結的20個心理學觀點,全面揭示原生家庭和國人心理

2020-12-13 文眼看世界

武志紅總結的20個心理學觀點,全面揭示原生家庭和國人心理!

都哪20個呢?一起跟隨哲學詩畫精讀進入。

1

關於好父母

父母要做孩子的一個好的容器,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目前父母的主要問題是,自己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全部全力做到。

2

關於人性研究

對人性的研究可堅持科學的態度,但不能堅持科學主義,因為對人性的研究不能做樣本的簡單量化處理。科學的態度能堅持人性化對待,而科學主義不行,因為它太機械和無情感。

3

關於夢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但夢很可能直接透露給我們答案。如果我們忽視夢的存在或是沒有很好地理解夢的深沉意義,我們也就失去了聆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機會。夢是另一個自己,與另一個自己好好談談心吧。武志紅老師說:你的解夢者,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4

關於巨嬰

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我們發展了很複雜的行為,對權力、名聲、成就與物質等的需求可以漲到很高的地步,但他們常常是一種防禦,是兩種在嬰兒時期沒有被滿足的最原始的簡單願望轉化出來的,一個願望是:抱抱我;一個願望是:看著我。

5

關於中國式好人

我們的文化強調——人活著都是為了別人。你會發現中國人活得很累,很壓抑。99.99%的中國人都是巨嬰,99.99%的中國人都需要找心理醫生。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而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在集體主義和愚孝的深層心理機制下,催生了中國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無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鬱等一系列當下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6

關於做自己

我們內心都有一個聲音:我要成為我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願我們每個人,能活出這種感覺。但怎樣,才能活出這種感覺?自我實現、成為自己。

7

關於認識自己

找心理醫生不是讓心理醫生陪自己聊天,而是一個深度認識自己的過程。

8

關於母嬰關係

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生。很多母親心中有一個糟糕的內在嬰兒。這內在嬰兒是她們自己嬰兒時期在內心中的留下的童年陰影,是她們內在最深、最真實的那部分。母親心中的這個內在嬰兒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她和孩子的關係。

9

關於愛情和童年

我們所知道的關於愛情的知識,多數其實是關於迷戀的。迷戀的愛,是虛假的你與幻想中的對象之戀愛。因而,我們發展出種種愛情的病來。從「認識自己內心」的角度來看待愛情。愛情出現問題,往往不是對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內心出了偏差。愛情是一個輪迴,在愛情中,我們想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我們在童年所經歷的幸與不幸都將在愛情中找回來,童年時與異性父母的關係也決定了我們與愛人的關係。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僅要關注與愛人的關係,也要關注與孩子的關係,因為我們如何對孩子,將決定孩子的愛情結果。

10

關於中國式生活圖景

在經典的中國式圖景中,主角,都是像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一個個如同嶽敏君的畫,帶著虛偽和假笑。

11

關於中國人性格心理

中國式好人是在抵禦內心的惡魔。抽巴的人生,凝縮在抽巴的身體裡,伴隨一臉假笑,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出現的真實的寫照。

12

關於全能自戀

本我、自我、超我,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放在國人身上,它可以具體表達為:全能自戀性的本我,絕對禁止性的超我和軟塌塌的自我。全能自戀的本我,即我是神,世界應完全按照我的意願運轉。絕對禁止性超我,即你的一切自發行為,都是不對的,兩者衝突太猛,以至於作為協調者的自我沒法協調,所以變得軟塌塌的。

13

關於表達

如何更好的表達自己?給自己設立心理目標:

第一,和孤獨達成一個默契,和自己和解。

第二,在值得珍惜的人面前毫不猶豫地真誠。

第三,在現世中瘋狂穿行一遭,不在意外部世界假象。

14

關於家庭

家是港灣,愛是退路,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父母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愛與自由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15

關於生命

生命非常複雜,它總是如太極圖一樣給我們呈現非常矛盾的存在,黑與白並存,美好與暗黑並存,幸福與傷害並存,破碎與完整並存……生命從不會只給我們一個單一的禮物,它總是要向我們展現完整的面向。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從自己的感覺出發,擁抱這份完整,更好地理解與悅納自己。真實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

16

關於身體

人們往往過於重視內心而忽略了身體,無意間做了心念的囚徒。我們身體的很多反應,其實都是有著深層的心理原因的,回歸身體,將身體與心靈連結起來,成為真實的你自己,做到這點後,你將發現,生命完全可以是自由的。

17

關於相愛相殺

共生心理和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變得非常可怕。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必須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獨自生存,而你必須聽我的。這就構成了共生絞殺,導致了情感上的相愛相殺。這種共生絞殺和相愛相殺關係在一切中國式關係中經常可以看到,譬如愚孝。即那種父母不能獨自生活,必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須聽父母的。而夫妻之間的相愛相殺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又有所不同。

18

關於皇帝夢和皇后夢

皇帝是全能自戀被充分滿足的人,他一發號施令,整個世界就要圍著他的意志運轉。皇帝夢充斥多數國人的心中。準確說,中國男人都有一個皇帝夢,一堆女人圍著自己轉,而中國女人則大都有一個皇太后夢——嫁給皇帝再生一個太子登上龍位,通過控制這個兒皇帝而控制世界。

19

關於原生家庭

家庭是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的濃縮,而個人是整個家庭的濃縮,研究原生家庭就是認識我們自己。

20

關於聽話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中國家庭教育首倡「聽話」,而「聽話」會讓孩子失去判斷能力,不獨立,從而引出嚴重的傷害。因為孩子聽父母的話,那麼父母就容易對孩子做一些殘酷的事情,例如隨意處置孩子的心愛之物。到了孩子出現各種問題了,父母又會以「溺愛」之名為自己辯解,「你變成這樣都是讓我給慣壞的」。而實際上,孩子只有通過理性的愛,而變得富有人性化。

相關焦點

  • 一切武志紅式的「原生家庭決定論」都是耍流氓
    以批判和否定父母為起點,人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汶川地震後心理健康受到重視,心理學和心理諮詢快速走入公眾視野,人們已經開始萌芽並試圖從家本位中割裂出來的獨立意識,在眾多新詞彙中逐漸被「原生家庭」吸引了注意力。
  • 原生家庭:哪個孩子沒有被誤傷?
    而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存在代溝的,在思考方式和看問題的方向上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曾經,專家要求家長們去學習了解小孩子們的心理,了解孩子的世界和認知範圍,對孩子群體要區別對待,不能用成年人的那一套粗暴做法來處理小孩子的許多問題。我們對心理學知識的學習是非常少的,以前的課堂上不會有這門課,除非大學時候修了心理學這個專業。
  • 《超越原生家庭》讀書會招募中│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本書的目的是揭示原生家庭的內部運作機制,幫助你學會應對原生家庭影響的全新方法,擺脫過去原生家庭遺留的問題,從而在新家庭中過得更加幸福快樂,讓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長。作者介紹:羅納德·理查森,從事婚姻問題諮詢和家庭心理治療方面的工作20年,現任「美國婚姻與家庭心理治療協會」臨床心理治療師和督導。
  • 書單|10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所以,綜合考量,我決定將我心目中認為比較好的,有實際閱讀價值的,涉及原生家庭的心理學書籍整理出來,讓大家自行去閱讀,感悟,吸收,治癒。我推薦的這100本書籍,他們有些致力於帶你認識原生家庭,教你如何應對傷害,有些帶你剖析和認清自己,教你如何重塑自己,還有一些,則致力於帶你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為你指引人生真正的價值之所在。
  • 《家庭心理百科》:每個家庭都該擁有的心理科普書
    01我第一次認識到心理學的魅力,是因為武志紅老師。武志紅老師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屬於精神分析流派,祖師爺是那個總喜歡談「夢」的佛洛伊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權威收到了空前的挑戰,那層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遮羞布」似乎第一次被揭開了。人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父母不一定是對的,原來,父母真的可能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所謂的「愛」,可能只是愛自己。據說很多人讀了他的書後抱頭痛哭,因為那些痛都說到了心坎上。
  • 書單|10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所以,綜合考量,我決定將我心目中認為比較好的,有實際閱讀價值的,涉及原生家庭的心理學書籍整理出來,讓大家自行去閱讀,感悟,吸收,治癒。因為我個人在處理原生家庭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原生家庭治癒的道路註定漫長,且沒有那麼多捷徑可以走,終其一生你會發現,原生家庭傷害永遠不可避免的伴隨著你,並且除了你自己,無人可以代你承受,也無人可以幫你成長。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心理學家:大多數國人有巨嬰心理
    心理學家武志紅的這個觀點,旗幟鮮明地印在《巨嬰國》紅綠配色的書封上;而書中的配圖,是以「閉眼咧嘴笑」的人物形象成名的藝術家嶽敏君的作品——一個個都笑得像嬰兒,卻分明是大人。  「嶽敏君的作品,主角都是像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抽巴的人生,凝縮在抽巴的身體中。很多人反感他的畫,但你走在大街上,滿眼望去都是這樣的圖景。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超過6個月。」武志紅言之鑿鑿。
  • 心理學:你的婚姻要怎麼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
    01近年來,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婚姻、人生的影響。很多人回溯過去,才發現如今生活的困境的解答,就藏在你的原生家庭裡,你的童年來。心理學家武志紅寫了一本書叫做《為何家會傷人》,光光這個題目,就擊中了很多人的內心。所以為什麼家會傷人?因為你父母的相處模式,父母對待你的模式,你在原生家庭裡形成的應對一切的模式,成為了你的人生底色。有的人很堅強,即使家庭不幸福,但是依然能活得很陽光。但是大部分人,對於童年時代所遭遇的陰影,耿耿於懷多年。
  • 溝通和表達總是出現問題?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告訴你如何破解
    溝通和表達總是出現問題?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告訴你如何破解。1,認識到一點:大多數成年人,心理上其實都有嬰兒的一面。武志紅認為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即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而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 |《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界等科學工作者開展家庭心理教育、科學研究、培訓推廣、臨床實務和學術交流工作,促進家庭治療理論與技術的繁榮與發展,推動家庭治療培訓的專業化和職業化進程,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
  • 《都挺好》:泛濫的原生家庭決定論,加固了階層的刻板印象
    從《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安迪,到《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蘇明成,這幾年關於家庭的劇,總能牽出「原生家庭決定論」,家庭決定性格乃至命運的觀點,深深烙印在人物的身上,也成為自媒體熱衷的噱頭。於是乎,「原生家庭決定論」泛濫,討伐父母成為熱潮,好像人世間所有的問題,都能從家庭中找到歸因。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以下文章來源於家庭治療學組 ,作者沈家宏家庭治療學組家庭治療學組旨在團結全國心理衛生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界等科學工作者開展家庭心理教育、科學研究、培訓推廣、臨床實務和學術交流工作,促進家庭治療理論與技術的繁榮與發展,推動家庭治療培訓的專業化和職業化進程
  • 心理學「網紅」武志紅:擁有一個你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武志紅: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生武志紅,有人給他貼的標籤是心理學「網紅」。1992年,武志紅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後師從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2004年前後,武志紅開始在《廣州日報》撰寫心理學專欄,後來在PC時代出沒於博客、天涯等社區,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又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與粉絲頻繁互動。
  • 心理科普|學習心理學可以看哪些書?
    經常有學員問,我想學習心理學從哪裡開始?可不可以推薦一些書?這個問題曾經很困擾我。心理學的體系非常龐雜,學科又十分年輕缺乏沉澱和整合。在進入中國後,受到國內學科建設、價值觀選擇、翻譯水平的影響,也缺乏共識和完整性。學習心理學10幾年了,似乎才剛剛摸到一些門道。
  • 心理專家武志紅:心靈成長的6個定律,父母生養孩子前的必讀書單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經在微博上寫過一句話:童年時,物質很匱乏,會讓一個人覺得他的正常需求都是貪婪。這一句話是武志紅對自己人生的反省後的頓悟。父母之所以對孩子有期待,因為他們有個固執的認識,覺得孩子是一張白紙,怎麼塑造,怎麼教育,孩子就會成長為什麼樣子。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發對這種看法,她最早提出「精神胚胎」這個觀點。
  • 武志紅的反孝道立場與「巨嬰」概念
    作為心理學者和寫作者的武志紅,在早些年由於通過心理學的方式批判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受到過不少的關注。
  • 武志紅:90%的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3年後,武志紅回憶說,那時自己的「黑化」程度也達到頂峰。那天過後,武志紅想起一位來訪者童年時反覆做的夢:寬無邊際的屋子裡,有一隻航母般大的蒼蠅,全身散發著金屬光澤,一直盯著她看。武志紅本科和碩士在北大學心理學,其間做了五年電話心理熱線,後來在《廣州日報》主持心理專欄。2007年開始做心理諮詢,到2016年,處理的來訪者有近300位。
  • 心理解答:我失敗、痛苦都是原生家庭害的嗎?
    這些觀點總結起來無非四點:一、父母對子女過度溺愛,孩子就不成熟,長大後自私。二、父母對子女經常打罵,孩子就變得易怒或者自卑。三、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想討好父母。不可否認,這些觀點還是有道理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時,確實需要做一些功課,不能隨心所欲。但這也僅僅是從教育的角度看,如果從心理諮詢的角度看,這些觀點就都是錯的。因為心理諮詢是幫助來訪者認清問題,看清自己。以上觀點,全都是甩鍋式的外歸因,這種外歸因才是真正造成痛苦的根源。
  • 心理解答:我失敗、痛苦都是原生家庭害的嗎?
    這些觀點總結起來無非四點:一、父母對子女過度溺愛,孩子就不成熟,長大後自私。二、父母對子女經常打罵,孩子就變得易怒或者自卑。但這也僅僅是從教育的角度看,如果從心理諮詢的角度看,這些觀點就都是錯的。因為心理諮詢是幫助來訪者認清問題,看清自己。以上觀點,全都是甩鍋式的外歸因,這種外歸因才是真正造成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