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Access的質量到底如何——親歷百篇文章後的經驗之談

2021-02-20 IEEE論文那些事兒

認識IEEE Access這個期刊有兩三年了,早期有不少朋友向我打聽這個期刊是否容易中,接著有人問我這個期刊為啥稿件量那麼大,最近還有人問我如何看待知乎和各種科研論壇上大家對IEEE Access的「非議」。看到有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疑問,於是,我認認真真地看了知乎、小木蟲、Letpub、知識星球上的評論——真可謂是眾說紛紜啊。作為一位IEEE Access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也作為廣大科研群體中的一員,在看完這些評論之後,我覺得我有必要寫篇文章,不求以正視聽,但求客觀全面!

網絡上對這個期刊的負面評價主要有這幾條:

1.      稿件量太大,而且還在迅猛增長;

2.  投稿的作者裡,中國人居多,這個期刊是專門來賺中國人的錢的!

3.      文章質量參差不齊;

4.      傳聞有人因為發了IEEE ACCESS的文章,申請國外的PhD時悲劇了...

就上述幾條負面評價,我的認識是這樣的:

1.      如果單看IEEE Access這個期刊,一年出版文章幾千篇,那稿件數量確實有點大,這件事情背後的原因是這樣的:IEEE Access是IEEE整個集團在Open Access (OA)趨勢下的戰略布局,IEEE希望IEEE Access能夠成為整個集團的OA載體,IEEE Access代表整個IEEE集團一年出版幾千篇OA文章是不足為奇的。IEEE Access之於IEEE的定位,和Nature Communication之於Nature出版集團是一樣的。

2.      投稿的作者裡,中國人居多?試想現在哪個期刊的投稿作者裡,中國人不多呢,這是個很普遍現象。

3.      文章質量參差不齊,這確實是個客觀事實。綜合性期刊,所有學科門類的文章都收錄,難免有個別方向的文章的審稿力量較為單薄而把關不嚴,所以就綜合性期刊而言,文章質量的把關確實是個挑戰。換個角度思考,綜合性期刊只有一個影響因子,用同一個影響因子去衡量所有學科的文章,肯定有些方向的文章「被高影響因子了」,所以無論怎麼審視,綜合性期刊始終都會伴隨著「文章質量良莠不齊」的標籤。

4.       傳聞有人因為發了IEEE ACCESS的文章,申請國外的PhD時悲劇了...,我覺得這是個戲說,好比當年Nature Communication剛推出的時候,也有人在謠傳:「在基金評審時只要看到申請者列了Nature Communication的代表作就直接斃掉」(知道Nature Communication水平的人,都知道謠傳的內容就是個大笑話)。在事物發展的早期,有質疑和非議是很正常的,但是現在看到的更多是網紅們為了博流量,語不驚人死不休,在各種論壇上不斷地刷尺度,這就其心可誅了。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身邊確實是有普通人(非網紅)在噴IEEE Access,這又作何解釋呢?就這個問題,我想分享我身邊的三個真實故事:

1.      實驗室的高年級博士,花了1年多時間寫了篇Trans,經歷了長達1年的拖沓審稿,終於接收了。老牌Trans,影響因子2點幾,文章收錄後導師和學生都蠻高興。同實驗室的碩士,也做了不錯的工作,但是畢竟在校時間有限,耗不起老牌期刊1年多的審稿周期,這時正巧發現了IEEE Access這個快速的OA期刊,反覆投了兩次,中了。投稿時間總共3個月不到,影響因子3點多,這個結果也不錯。年底實驗室學生考核的時候,問題來了:博士師兄1篇trans,總影響因子2點多,碩士師弟1篇Access,總影響因子3點幾,這個時候博士師兄心裡不舒服了,於是開始在各種場合維護自己的地位:「雖然影響因子高,但是5篇Access也抵不上一篇Trans」。筆者作為旁觀者知道這兩篇文章的質量都不錯,水平其實相差無幾,談不上誰比誰強。

2.      類似的情況還有,某雙非高校的一位資深教授憑藉自己的資深地位用1年時間發了篇Trans(2分多),同學院幾位年青老師在了解到IEEE Access這個新興期刊後,都斬獲了1篇,年底開年終科研總結大會的時候,老教授不甘落後地發言道「科研人員要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要去發OA期刊……」

3.      同學院有A、B兩個實驗室,A實驗室經費充足,學生只要想發表SCI文章,導師都會支持,於是A實驗室開始有學生在IEEE Access上發文章。B實驗室因為經費問題,導師都要求學生只能發表低價的中文學報,或者國外免費的期刊。評國獎時,B實驗室的學生委屈了,覺得不是自己不如人,而是因為實驗室平臺的問題導致自己評獎失利了,於是乎為自己打抱不平「哪怕是中文的學報,也比IEEE Access強……」。

通過筆者周邊的這幾個真實故事,一方面可以看出因為新生事物的出現,打破了一些傳統的局面,影響了部分人員的榮譽、地位和切身利益,因而招來了攻擊,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啥IEEE Access會招來「非議」。另一方面,Scope匹配、經費充足的人有機會在這個OA期刊上發文,但是沒經費、方向不對口的人,被遠遠地甩在了機會大門外,這確實影響了社會公平。

總體來說,IEEE Access是IEEE出版集團管理下的一個正規的期刊,因為:

1.      管理是正規的,所有的AE都是領域專家,所有的審稿人都是從Web of Science中挑選出來的,也就是說每一位審稿人都至少在所從屬領域發表過一篇SCI。在網上看到有網友評論:從未註冊過該期刊,但是卻被邀請來審稿,有點和平時收到垃圾郵件的感覺一樣。有這種感嘆的網友,說明其不了解IEEE的審稿人邀請工具PublonsReviewer Connect Tool。

2.      IEEE Access的錄用率是正常的,錄用率控制在25%以下,比很多老牌期刊都低。

筆者認為IEEE Access的管理和運作是非常正規的(IEEE Access每個季度定期給AE做類似審稿規則的培訓,這個是在其他期刊上未曾見到的),其唯一的問題在於文章質量提升的速度與影響因子快速上升的速度不匹配。有道是「欲受其冠,必承其重」,既然享受著這麼高的影響因子的榮譽,就需要確保所出版的每篇文章的質量都能夠對得起這個影響因子。對於綜合性期刊,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是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幸運地是,近期我們也看到了期刊在管理方面的幾個積極舉措:

1.      審稿過程不公開AE的信息,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是從公開審稿變成單盲審稿,增加了公平性,二是避免作者反覆向AE催稿,從而讓AE和審稿人有更充足的時間審稿;

2.      在出版的每篇文章中公布該文章的AE,無形中提醒AE:要對稿件質量負責,要對自己的聲譽負責;

3.      放慢審稿速度,過去給審稿人7天的審稿周期著實太短,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審稿人因為時間被逼得緊,最後只好敷衍了事,這是造成文章質量良莠不齊的很重要原因。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期刊鼓勵AE給審稿人展期,系統也儘量少給審稿人發催審郵件,也就是說如今7天的審稿期只是一個倡議,不是強制的,這也就解釋了為啥近期Letpub上那麼多人感嘆自己的文章都審了快2個月了,還是沒有結果。

4.      規範Special Issue (SI)的審批管理,提高了SI的準入門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I的特權被濫用。過去期刊為了給投稿人提供豐富的SI,在SI申辦的門檻上把關不夠嚴,導致SI收錄的文章質量不夠高,而如今,SI的申請、審理都變得相當規範:每個SI的申請都需要經過編輯委員會長達3個月的評審,Guest Editor非資深人士不能擔任,目前很多SI的Guest Editor List中都出現了Fellow的身影。

沒有什麼事情是盡善盡美的,也沒有什麼東西是萬人皆宜的,學術期刊亦是如此。筆者個人認為:

1.      IEEE Access是適合作為科研小白髮表自己處女作的首選期刊的。科研小白文章質量一般,但是時間充沛,有時間和精力來根據審稿意見對自己的工作做快速的迭代和提升,而IEEE Access快速的審稿周期正好滿足這一要求。回想筆者當年寫第一篇SCI論文的經歷真是感慨萬千,一年的科研實驗,2個月的寫作,第一次投稿投了某個老牌的trans期刊,每次審稿耗時半年,前後修改了3次,等第三次返回結果時,筆者自己都放棄了,一方面是時間過去了近兩年,文章的內容已經沒啥新穎性了,其次,兩年後的自己對兩年前的工作也感到不滿意,還有必要繼續修改不?我現在的時間是不是應該去做更有價值的課題了?就這樣,辛苦了近兩年的工作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2.      對於做技術產業化方向的研究生,為了畢業,可以考慮在IEEE Access上快速發表文章。有很多方向,其技術產業化是極具經濟價值的,但是產業化的工程要發表SCI是很不容易的,與其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折騰一篇老牌期刊的文章,還不如將時間花到產業化的進程中去。

 

結束語:上述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公眾號和知識星球展開討論。

     歡迎關注知識星球「IEEE Access那些事兒(星球ID: 93768290)」,獲取更多科研秘技。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 IEEE Access 成為了 Top 期刊?
    最後在國慶前改成英文,轉投access,11月直接錄用,2個審稿專家,第一個直接就一句nice piece of work,第二個專家說文章很有創新性,然後提了幾個語法問題。。。看起來評價都很高。後來老闆又突發奇想,把之前一個師兄投遍了國內各ei期刊都被拒的論文再改成英文重投access,重新扣熱點寫了研究背景和文章創新性及貢獻,也是差不多3周直接錄用,雖然專家提了幾個難回答的問題,但是都寫在研究展望裡作為後續研究方向水過去了。。
  • IEEE Access
    我們可以進行一些簡單計算:2019年12月初的論文ID顯示投稿量已超過6萬多篇,按照25%的錄用率(部分論文重投存在多個ID)來算,錄用的文章至少會超過15000篇,與IEEE Xplore的數據基本吻合。而該刊2020年的發文量截止2020年2月22日已有2639篇(來源於IEEE Xplore),按照這個數據推算2020年發文量不會少於2019年。
  • 英語寫作水平如何突飛猛進?這篇文章告訴你!
    每天挑一篇英文新聞,不是泛讀,而一定是要精讀。在地鐵公交上,花上十五分鐘到半小時看上一篇,回到辦公室或者家中,再花個十五分鐘把有用的句子和詞彙記在一個本子上。持之以恆,提筆的時候,就會越來越有英文的思維,詞彙也不再是讓人啼笑皆非的中式翻譯了。讓我們看看從不同類型的英文新聞中,如何學習寫作。A.
  • 寫文章彰顯自己觀點,無親歷或論據,就是一種「耍潑」行為
    寫文章最精準也最具有說服力,莫屬於親身經歷,就算你語言駕馭力不高,仍然會呈現出「深度」跡象。面對親身經歷的細節描述,真實的聚集性會自然矯正、提煉你的行文,哪怕你一貫寫文通俗、粗鄙、甚至笨拙等。這是,非親歷者所不能及的。
  • 我們分析了近百篇10w+的微信爆款文章,並寫下了這份10w+教程
    為了減少這種模糊,減少這種不確定的感覺,我在新榜上搜集了近百篇10w+的微信爆款文章,並寫下了這份觀察報告。 當然,由於三節課本身是一個垂直網際網路方向的原創內容社區,在接下來的觀察中,我也只重點關注了新榜「科技」和「創業」這兩個類別下的10w+文章。但套路總是相通的,對於做其他方向內容的新媒體小夥伴,我相信本文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 三缸發動機到底有什麼優缺點?它的質量如何?這篇文章來給你答案
    三缸發動機到底有什麼優缺點?它的質量如何?這篇文章來給你答案三缸發動機最大的優勢就是節省成本,拉低整車售價,其他的根本談不上優點。所謂的節省油耗貌似也沒有可靠的證據來支撐吧!回頭看看三缸車降價幅度,是不是普遍挺大的,因為本身就不值那個價。
  • 中國兩大知名期刊的英文版現在通過 IEEE Xplore(R) 對外提供
    用戶可查看1800多篇文章,較早可回溯到1996年。欲知詳情,請訪問:http://www.ieee.org/go/tupjournal。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被認為是中國系統工程領域的主流期刊之一。這份雙月刊期刊旨在促進全球新科技的學術交流。
  • IEEEtrans 系列官方LATEX模板說明總結
    「如何使用IEEEtrans Latex模板,看這篇推送就夠了。原文標題 | 圖片來源:作者截圖Abstract原文詳盡描述了如何使用IEEEtrans的模板生成高質量的會議、期刊以及科技說明論文,本篇推送則側重期刊論文進行總結。
  • 寫文章到底賺錢嗎?90後老師教你如何快速完成一篇文章
    以頭條為例,目前頭條上的體裁很豐富,有微頭條、視頻、文章、音頻、問答等等。其實文字體裁在前幾年是創作主流,而如今平臺更加扶持的是視頻體裁,然而視頻雖然流量好,但很多人並不適合做,這裡我就不過多解釋。因為我自己也是以文章體裁為主,接下來我就主要講一講如何快速完成一篇文章。
  • 如何創建access資料庫
    如何創建access資料庫?若要創建Access資料庫,需要首先創建一個資料庫表,然後定義要存儲在該表中的所有欄位的名稱。使用Access資料庫表,您可以將文件劃分為單獨的部分。完成添加欄位後,按鍵盤上的Esc鍵。這樣下來我們就能夠輕鬆掌握access的基本添加方式了,也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EXCEL中如何導入Access資料庫
    EXCEL中如何導入Access資料庫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Access數據,access數據是指利用office Access程序創建的資料庫,但是有資料庫如何調取也是讓人頭疼的,今天簡單的介紹一下簡單操作,將需要的數據從
  • 你了解Open Access嗎?
    傳統學術期刊的出版模式通常採用讀者付費方式,作者向傳統刊物投稿,經同行評審後由出版商出版發行,而後讀者或圖書館需付費訂閱。OA期刊的出版模式通常採用作者付費方式,作者向OA刊物投稿,經同行評審後在網絡上傳播,而後讀者或圖書館可免費使用。
  • 如何創建ACCESS資料庫表格?
    access是微軟的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界面簡潔易操作,是最好上手的資料庫,易學易操作,是最適合非計算機專業人員學習的資料庫。access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能力,處理速度快,操作方便。用access開發的各類企業軟體,大幅了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 在研究了和菜頭的100+篇文章後,我發現了什麼?
    在研究了和菜頭的100+篇文章後,我發現了什麼?,並且,這類內容一旦發布後遭遇到了部分網友的抨擊或反對,和菜頭通常採取的應對方式是「不破樓蘭終不還」式的一黑到底。
  • 高三學生開學後,如何去複習?衡水中學老師分享經驗之談
    高三學生開學後,如何去複習?衡水中學老師分享經驗之談現在各省都在陸續學生的正常開學,基本學校都把高三學生放在了首位,3月份多地已經恢復了高三學生的開學,4月份將迎來開學大熱潮,開學是開了,學生該如何去複習呢?
  • Access資料庫的用途和優缺點
    比爾蓋茨看過Ruby的原型後決定把這個基於Basic語言的組件作為一個獨立的可擴展應用程式與Access聯合開發。這個項目稱作Thunder。這兩個項目互相獨立的被作為底層的窗口引擎開發並且互不兼容。然而,在VBA出現後它們被合併在一起。1995年末,access 95發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32位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使得access的應用得到了普及和繼續發展。
  • 雷克薩斯的質量靠譜嗎?它比BBA還值得買嗎?這篇文章做了總結!
    雷克薩斯的質量靠譜嗎?它比BBA還值得買嗎?這篇文章做了總結!不香,因為我的丐版ES300H沒有車載香水這一配置,同時為了安全考慮,我拒絕在車裡放任何原來沒有飾品,包括很多人喜歡在中控附近放的香水瓶子。
  • 必備經驗之談LSAT考試實錄——10月北京考場篇
    又一輪的考試已經結束,在前線戰鬥過的小夥伴們為大家帶來了寶貴的經驗之談,希望對於正在奮鬥的你有所幫助。 本篇文章是兩位在北京考試的小夥伴們的分享,接下來還有國外考場的經驗之談,請大家及時關注推送哦~ A同學的分享 天氣:在考試前一周左右可以看考試當天的天氣預報,根據氣溫和降水概率決定一下自己應該穿什麼和帶不帶雨傘
  • 開車換擋後,如何使用離合器?這篇文章做了詳細講解!
    開車換擋後,如何使用離合器?這篇文章做了詳細講解!我們平時駕駛手動擋汽車在汽車換擋後應該看檔位來抬離合器踏板,如果檔位在3擋或3擋以下行駛,我們應該慢抬離合器踏板,因為此時的速度很慢,離合器抬得太快,發動機轉速和車輪速度沒有完全結合容易頓挫或熄火。
  • 三月發表的百篇生信精華文章,一次帶你全領悟!
    小編通過PubMed整理了今年3月最新通過TCGA資料庫挖掘發表的生信文章,共250篇文章。小編嘔血看了五天四夜,篩選出近百篇有意思的生信文章濃縮至本篇推送,分享給大家。相信看完這篇推送後你也能夠get到很多生信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