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饅頭等麵團的風味與麵團的形成因素
發酵方式可以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發酵,即用1:1的麵粉和水不斷餵養,現在漸漸流行起來的酸麵包酵頭。第二種是經過培養篩選過,繁殖能力極強的商業酵母。兩種不同發酵方式產生的菌群種類不同,相比商業酵母的酵母菌的單一,天然酵母就是一個是由多種酵母菌和乳酸菌群組成的一個共生體。
酒精,是野生酵母的代謝產物,而由乳酸菌新陳代謝而產生的乳酸,才是產生酸麵包中酸味的第一推手。工業酵母和天然酵母的主要差別是其乳酸菌群的有無, 那現在硬歐圈裡的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風味,就是天然酵母裡乳酸菌群產生的酸味了-風味即酸味。
麵團成熟 麵團發酵時,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變化,達到製作麵包的最佳狀態,稱作成熟。麵團的成熟與成品品質的關係如下:
①成熟的麵團聚 成品皮質薄,表皮顏色鮮亮,皮中有許多氣泡和有一定脆性。內部組織,氣膜薄而潔白,柔軟而有濃鬱香味,總體脹長大。
②未成熟的麵團 成品皮部顏色濃而暗,膜厚,強力粉時,皮韌性較大,表面平滑有裂縫,沒有氣泡。如果烘烤時間稍短一些,脹發明顯不良,組織不夠細膩,有時也發白,但膜厚,網孔組織不均勻。如果未成熟程度大,內相灰暗,香味平淡。
③過熟的麵團 成品皮部顏色比較淡,表面褶皺較多,脹發不良。內部組織雖然膜比較薄但不均勻,分布著一些大的氣泡,呈現沒有光彩的白色或灰色,有令人不快的酸臭或異臭等氣味。
麵團的調製
調製的目的
(1)使各種原料充分分散和均勻混合
(2)加速麵粉吸水而形成麵筋]
(3)促進麵筋網絡的形成
(4)拌入空氣有利於酵母發酵
麵團調製的六個階段
(1)拾起階段
(2)捲起階段
(3)麵筋擴展、結合階段
(4)完成階段
(5)攪拌過度
(6)麵筋打斷
影響麵團調製的因素
(1)加水量
(2)溫度
(3)攪拌機的速度
(4)小麥粉
(5)輔料的影響
(6)產品的品種特點與調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