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秦皇墓有一把「古劍」,被壓千年會自動恢復,技術領先世界2千年
眾所周知,嬴政是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他的陵寢是著名的歷史遺蹟,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而且秦始皇陵的建造側面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從專家提供的資料來看,實際上秦始皇陵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體現了秦朝氣吞山河的氣勢。遺址及出土文物反映了秦代的完整歷史,其的文化意義影響重大,在秦陵中的兵馬俑享譽國內外,但今天我們主要認識的是「劍」,這是秦皇墓發現「超前黑科技」。
在上個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人員在皇陵裡外坑中發現了一批秦劍,這批劍和兵馬俑將士們同在一個坑,經考古專家研究,這批劍全身由青銅鑄造,整體呈直長狀,刀刃設計非常奇特,採用稜形設計,有8個菱形截面,是士兵的隨身武器。而且秦劍的韌度和硬度的工藝水平非常高,硬度相當於碳鋼,砍削鋒利,吹毛可斷,而且非常結實,對砍的時候也不容易折斷。可以說發現的這批秦劍的配比度很高。
秦劍出現在秦始皇陵是正常不過。隨著專家的進一步考察,在陶俑下發現了一件被壓了2000多年的青銅劍,這把劍和最先發現的秦劍不同,其的品相和製造都比較高級,是把將軍劍。而且長期壓在陶俑下,已經被壓的扭曲高達45度,等研究團隊小心翼翼地將陶俑搬開後,神奇的一幕讓人們大吃一驚,因為這把劍竟然瞬間恢復原有的面貌,自己把劍身拉直,堪稱「超前黑科技」,人們不得懷疑其有記憶功能。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將軍劍自己拉直呢?
經過專家討論後,這把劍被送到技術中心檢驗,然後技術人員發現,青銅劍上有「鉻」物質,所以才能在扭曲的情況下自己恢復原狀。原來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鉻」的鍛造技術,可鉻塗層技術卻於當今世界90年代才流行開來,這能說明戰亂使鉻塗層技術出現斷層,幸好秦始皇陵的考古發現,將我國的「鉻」文明向前推進,領先世界2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