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這裡面,有一個與投資相關的「成本」和「比例」的問題。如果想看最終答案,請直接看後面,中間的論述雖然很重要,但可以不看。
所謂道理,是由事實的觀察和實踐的軌跡得出來的規律。那麼,道理是不是經驗呢?
道理不是經驗,道理是客觀的和事實上存在的。而經驗,是主觀的,主觀的東西都參雜著個人意志,如果稍加辨析,經驗會反作用於我們觀察世界,以至於,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
在面對不同的情況,規律與經驗這二者的混淆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大。生活上以經驗為主,這是保存能量的最舒適狀態。而涉及「道」或者「法」這些層面的東西,就必須使用規律這個開山斧。
由此,我們來理解投資。
在某年某月,與人交流我得到的一個疑問是,如果再不斷持續的盈利中,繼續不斷持續的投入,那麼最終的所有都會投入進去……那麼何時中止?這也是不是意味著在遲早會來的虧損一定抹平收益?
當時我的答案是,分部計算,當一部分達到理想目標的盈利率時,就分批次撤退,然後全部扯出來之後,再建立新的框架,也就是說,將時間分割為好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完成了積累,就將此部分撤退,然後在建立新的部分,這樣能將收益和虧損建立在一個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過了好幾個月,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答案。
我們身處於連續的時空中,面對的是量和價的轉化,利用價的波動,改變量的比例,那麼就可以成本降為零的目標。
當成本降為零,即風險為零!
有且僅當成本將為零的時候,所謂的投資才真正開始,接下來的所有的操作才是盈利。
這也就意味著,投資的第一步,不是盈利,而是將成本降低。在理論上,成本是可以為負數的。
這是我買的第一支,也是清倉的第一支,三個月的收益是:20%。
建立一個模型:
單價為5元的⭐,我買5千個,總共花費25千。
當⭐價格為7元時,我手上的⭐價值35千。此時,賣出4千個,此時:賣出4千個⭐的收益是28千,剩餘1千個星星價值七千。
總的來看,當初投入的25千已經全部撤回來了還賺了三千。手中還有1千的⭐,請問,這1千的⭐市場價是7元,成本價是多少?
成本還是5元嘛。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開始面臨的情況是從5元降到3元,而不是從5元漲到7元怎麼辦?
不要急,從上面第一個字開始複習,一開始跌二元和一開始漲二元,情況是一樣。
十倍則圍之,五倍則攻之,倍則戰之。
我們還要用另一個工具來解釋,十倍,是以什麼標的物進行的十倍換算?
本以為我會先以文學入天象,沒想到,卻是先因投資得天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