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話語權事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話語霸權建構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全球統治和文化滲透的重要手段,是維護資本主義全球經濟體系和利益格局的重要意識形態支柱,對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構成了不容忽視的威脅,近期又呈現出若干需要加以關注的新變化新特點。
一、西方話語霸權建構的新變化新特點
話語霸權建構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也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軟實力的表現。伴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話語權的鬥爭更加激烈,與此同時,西方通過話語霸權建構施加政治影響的意圖更加明顯,手段更加隱蔽。
1.從政治話語霸權延伸到經濟、社會、生態、能源、網絡等領域,建構「整體」話語霸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通過不遺餘力地生產概念和建構話語,成功包裝和營銷了「自由民主」價值觀念。同時,發明「普世價值」概念,神話「選舉民主」制度,並打上「政治正確」的烙印,向發展中國家兜售。然而,「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的一系列嚴重後果證明,西方所謂的「民主模式」在發展中國家會出現嚴重「水土不服」,甚至導致國家分裂和經濟社會歷史性倒退。不少發展中國家逐漸認識到被西方政治話語霸權「矇騙」和「忽悠」,「美式民主」在輿論上和心理上破產了。針對政治話語霸權式微和「中國道路」感召力、吸引力不斷增強的現實,近幾年西方國家不斷調整話語霸權的側重點和著力點。除了繼續強調「自由民主」的「老一套」之外,加大了話語霸權的內容創新和心理戰力度。在經貿問題上,西方開動宣傳機器,將中國扣上「操縱匯率」的帽子,並為逼迫人民幣升值提供所謂「理論依據」。在全球生態問題上,片面關注中國負面環境事件,運用批判性話語,製造「中國環境威脅論」,刻意忽視中國為環保做出的巨大努力和進步。在國際能源問題上,宣揚「中國能源饑渴症」「中國能源威脅論」,不斷妖魔化中國的能源戰略,鼓吹中國的能源需求對全世界的威脅。在虛擬社會治理上,美國政府發明「網絡自由」概念,與現實人權問題相關照,重點抨擊「中國沒有網絡人權」。總之,從傳統安全到非傳統安全,從傳統話語建構到非傳統話語建構,西方國家不斷創造詞彙,不斷發明概念,不斷引導輿論,「逢中必反」「齜必中國」,形成對中國的輿論「圍剿」態勢。
2.從語言演繹歸納演變為操弄數據、模型,建構「指數」話語霸權,設定「普世」標準
從西方話語霸權建構發展來看,出現了一條明顯的從語言邏輯向語言邏輯與數理邏輯「並行」的脈絡。過去,無論是「自由民主」理論還是「三權分立」思想,無論是「歷史終結」判斷還是「普世價值」宣傳,無論是「新自由主義」渲染還是「公民社會」論調,西方進行話語霸權建構主要立足於生產概念、包裝理論、推銷思想。然而,近期卻發生了重要轉向,西方話語霸權越來越注重數理邏輯、挖掘數據、建構模型,形成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發展等領域的一系列「指數」產品,以看似更為「科學」「中立」「精緻」的衡量標準和運算結果為西方的強勢話語擴張進行注釋和論證。例如,「自由之家」指數、「政體四」和「經濟學人民主指數」以羅伯特·達爾的「衡量民主七要素」作為理論邏輯支撐,進行綜合運算和排名歸類。[1]在這些指數中,近年來民主法治、社會發展進步巨大的中國排名十分靠後,而在「阿拉伯之春」中政權更迭、戰火紛飛的國家的成績則甚為「搶眼」。這種基於特定理論和制度標準而設定的所謂「客觀指數」,往往與對象國的主觀感受相去甚遠,打著學術研究、科學論證的招牌,結論卻極為荒謬。再如,世界治理指數被公認為是當前主流治理指數中影響力大、使用面廣的綜合指標之一。但是研究發現,這個涵蓋了6大指標維度、441個變量、215個國家樣本的指標體系,僅僅體現出西方發達國家對於治理的相對狹隘理解,實質上是用西方發達國家的治理觀作為統一標尺來簡單測量全世界不同發展類型國家的治理狀況,存在強烈的價值偏好和價值導向。按照西方「套路」進行治理的國家在指數統計上毫無例外「成績優異」;反之,即使治理績效良好,在指標體系中也「表現平平」甚至「劃為另類」,其測量結果理所應當打上大大的問號。而目前西方社會科學界精於此道、樂此不疲,越來越善於通過「數理論證」和構建「指數話語」,掌握標準制定權和結果裁判權。
3.從學術研究範疇擴展到網絡娛樂空間和社會基層,建構「流行」話語,進行基層滲透
就話語霸權建構而言,「學術研究」「理論推導」「模型分析」的影響範圍往往局限於接受西方教育和理論體系的知識界、理論界。如今,西方學術話語霸權、理論話語霸權進一步「外溢」到網絡空間、基層社會和青年群體中,通過建構大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流行」話語,通俗化表達,形象化表述,網絡化傳播,娛樂化解構,增強其話語霸權的覆蓋面、滲透性、影響力,左右大眾思維、認知方式和社會輿論。西方利用海外代理伺服器、「網絡馬甲」等新技術新手段,製造網絡思想滲透「原材料」,倡導「歷史虛無」和「價值虛無」,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編排」成為若干「歷史故事」「歷史秘聞」,對既有歷史觀、價值觀進行顛覆、解構和重構,對中國網絡空間和社會輿論開展「精準影響」,深度建構中國民眾政治心理。在網絡空間,西方號召所謂「推牆運動」,鼓吹「推牆精神」,將中國現行的制度和體制醜化為禁錮思想和自由的「封閉之牆」,並以此鼓勵青年網民和「意見領袖」顛覆國家政權的極端行為,旨在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同時,通過網路遊戲、社交媒體等平臺深度「植入」西方標識,美化西方價值,塑造「言必稱希臘」的社會心態和共同心理。近期,西方國家又通過各種媒體包裝和渲染中國「銳實力」,指責中國的「觸角」無處不在,深刻影響西方國家內政外交,實際上是變換花樣炒作「中國威脅論」,將中國界定為具有危險性的「他者」,旨在激發西方社會共同抵制中國發展壯大的思想情緒。總之,西方話語霸權影響的基層化、大眾化、年輕化的趨勢十分值得關注和警惕。
4.從官方主導建構發展到政府、社會組織、新聞媒體、虛擬空間一齊發力,建構「權力」話語
近年來,為數不少的西方左翼學者看到了「西方之亂」的癥結所在,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在經濟領域,諾姆·喬姆斯基和大衛·科茲都把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泛濫視為當前發達國家金融危機和發展中國家生存危機的根源。在政治領域,左翼學者對西方金錢政治的虛偽本質進行了質疑,認為西方政府由極少數大利益集團操縱,民主成為利益集團謀求私利的工具。但是,在話語建構過程中,西方左翼學者的話語權、發言權嚴重失衡,處於「邊緣化」甚至「失語失聲」的狀態,成為「無牙齒的老虎」,很難改變西方話語霸權的內在邏輯和主導格局。在所謂「政治正確」的前提下,西方右翼學者與資本主義宰制體制形成「共謀」,或是對「西方之亂」視而不見,或是進行政治投機和利益代言,玩弄學術「障眼法」,編織資本神話和「皇帝新衣」。不僅僅西方學術界如此,在資本力量的裹挾下,一些社會組織、新聞媒體、跨國企業也深度參與西方話語霸權建構過程。打著「客觀」「中立」招牌的非政府機構隱蔽獲得西方國家政府資助,設立「論壇」,炮製「指數」,頒發「獎項」,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手畫腳,為符合西方「口味」的思想理論和政治主張張目叫好。西方大眾傳媒在涉華報導中帶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傾向,儘管「看好」中國的聲音不斷增多,但是戴著有色眼鏡遏制中國的論調依然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形成話語壟斷,產生極為不利的外部輿論環境。蘋果、谷歌等網際網路企業為美國政府提供「後門」,利用大數據平臺為進行政治心理分析和話語霸權建構提供技術支撐和各種便利,危害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意識形態安全。毋庸置疑,多方協作、深度融合的大傳播格局助推了西方話語霸權建構,並將其影響力、滲透力、傳播力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
二、西方話語霸權的政治影響與現實危害
伴隨著西方話語霸權從內容到形式再到功能的嬗變、提升,其政治影響的隱蔽性、整體性、長遠性不容忽視,已經和正在以大量的事實證據表現出來。
1.塑造社會心理和集體認知。西方話語霸權建構和影響的過程,是一個典型的「塑造心靈」「重構認知」的過程,包含從「概念生產」「話語包裝」,到「媒體操控」「價值輸出」,直至「思想佔領」「文化收編」等諸多環節。具體而言,西方話語霸權滲透學術界,主導科研範式和研究結論;影響新聞媒體,將西方價值觀「隱蔽」在新聞「敘事」中;操控網絡技術,通過代理伺服器、「網絡馬甲」進行政治符號「植入」;塑造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解釋「圖景」和話語工具,形成有利於西方利益的思維定勢和思維習慣。長此以往,將導致學術界「全盤西化」,完全用「西方範式」「西方概念」「西方話語」進行解釋說明和分析判斷,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和理論宣傳,產生重大誤導和偏差。同時,長期在「西方經驗」「西方理論」侵染下成長的領導者,也會不自覺地採用「西方視角」「西方套路」想問題、做決策、定方向,其科學性、真理性可想而知。不僅如此,廣大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將在西方話語霸權「遮蔽」中學習思考、工作生活,直接影響其價值判斷和政治主張,逐漸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丟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喪失「主體意識」,形成「價值依附」,動搖了獨立自主探索自身發展道路的戰略信心,反而以成為「西方翻版」、獲得「西方點讚」為終極價值追求。由此可見,西方話語霸權產生了塑造社會心理和集體認知的客觀效果,將成為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外部變量」,搞不好會成為「心頭之患」。
2.誤導國家長遠發展戰略
話語體系較量看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競爭,實則關乎「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一旦國家的理論體系出現偏差甚至顛覆,其戰略和政策也將發生180度轉變,在不知不覺中推行一套有利於別國的政策,甚至「自廢武功」「自毀長城」,遭遇國家衰亡的命運。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盲目崇拜美國經濟學家弗裡德曼的「芝加哥男孩」在拉美多國的經濟戰略選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倡導原教旨主義的資本主義,結果為日後的「拉美陷阱」埋下歷史伏筆。在中東,2010年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和評估政府政策的「KOF全球化指數」排名中,埃及和突尼西亞在發展中國家中表現優異、排名靠前。然而真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埃及和突尼西亞的經濟社會狀況不容樂觀,不久之後兩國就發生政權更迭、社會動蕩。深層次原因在於,近幾十年來中東國家遵循「華盛頓共識」,追隨西方道路,出現了「去工業化」、貧富分化加劇等一系列嚴重問題。而今,「芝加哥學派」又活躍在「阿拉伯之春」之後的中東諸國重建中,繼續主導民主化之後的國家建設。[2](P9)以這些事實看待近期西方的「指數」霸權、「邏輯」推演,用安東尼·葛蘭西的話講,西方「無非是創建了一個霸權工具,因為它創建了一個新的意識形態領域,導致了一種對意識和知識方法的改造」。[3](P285)其最終的目的是披著學術外衣,打著數理招牌,對非西方國家進行「政策洗腦」和「戰略忽悠」。「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如果在發展戰略上搞「拿來主義」「全盤西化」,迷信偽科學、偽理論、偽指數,會使一國犯了顛覆性錯誤而不自知,最終形成對西方的依附性關係,始終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下遊,阻斷髮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3.威脅政權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馬克思說:「佔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佔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形式表現出來的佔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4](P550-551)西方話語霸權體現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統治階級利益和對全球的統治欲望,凸顯了跨國資本的侵略性和擴張性,其本質是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輸出、跨國剝削助力的精神形態和文化形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話語霸權「矮化」中國形象,海外壟斷資本集團阻撓中國發展,從輿論上思想上「幹擾」和「圍堵」中國,是當代國際競爭較量一種新方式,也是我們提出「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5](P15)的重要原因之一。習近平指出,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6](P38)除了在政治上推銷「憲政民主」「三權分立」「輪流坐莊」等之外,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污衊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為削弱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推行「私有化」「休克療法」製造輿論環境。同時,抨擊「黨管媒體」,鼓吹「西方新聞觀」,卻對自己存在的「資本媒體」「信息壟斷」視而不見,反而要求中國提供更多的「新聞自由」和「輿論空間」。思想輿論陣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多國實踐證明,西方話語霸權塑造心理是基礎,影響戰略是關鍵,更迭政權是結果,其最終目的是為西方跨國資本在目標國家的行動「開道」,為壟斷資產階級利益擴張「鋪路」。在爆發西方極力推崇、一致叫好的「顏色革命」後,多國喪失經濟主權,陷入民生凋敝,導致國家分裂,成為西方話語霸權政治危害的不爭事實。
三、消解西方話語霸權的路徑選擇
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必須高度重視西方話語霸權的新動向新變化,積極防範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尋求消解西方話語霸權的路徑與方法。
1.揭露西方話語霸權的本質和危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狠抓意識形態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西方話語霸權的本質和危害為越來越多人了解。但是,依然有少部分人或是以「學術自由」為名詆毀馬克思主義,或是從西方歷史經驗出發大談「普遍真理」,或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發展實踐,製造錯誤輿論氛圍,誤導黨員群眾認知。習近平強調,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既包括硬實力的鬥爭,也包括軟實力的較量。[6](P208)在國際上,如果任由西方話語霸權大行其道,將惡化國際輿論生態,使中國長期置於「挨罵」的境地。在國內,如果任由這些錯誤觀點和思潮大肆傳播,勢必危及國家政權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因此,要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深入剖析西方話語霸權的「陰暗背後」,深入批駁西方話語霸權建構的歪理邪說。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將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深入淺出闡釋清楚,幫助青年學生提高對西方話語霸權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在網絡意識形態管理上,打好主動仗,注重正面引導,通過佔領制高點、弘揚主旋律來擠壓錯誤言論的生存空間。在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上,高度重視理論建設,推進理論研究中國化、本土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黨的思想建設上,把批駁西方話語霸權作為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的重要內容,黨員幹部和各級領導要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P11)事實證明,把西方話語霸權的生成機制、政治目的、現實危害、深遠影響等問題說明白、講透徹,就能夠說服群眾,就能夠爭取人心,最大限度地消解西方話語霸權的負面影響。
2.構建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破除對西方話語的頂禮膜拜、一味追隨是前提和基礎。針對西方話語霸權玩弄的「學術外衣」和「指數遊戲」,習近平指出:「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鑑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7](P18)對現代社會科學積累的有益知識體系,運用的模型推演、數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們可以用,而且應該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採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學判斷力。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8](P875)在消解西方話語霸權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有破有立、邊破邊立、破立結合,大力構建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首先,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於理論研究的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讓越來越多的人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現實、指導實踐。其次,要善於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科學理論和概念,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第三,要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從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進一步提高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知曉率和認同度,擺脫有理沒處說、說了傳不開的被動境地。
3.革新國際輿論鬥爭的戰略戰術
研究發現,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話語霸權建構過程中注重政治話語與經濟話語、社會話語、娛樂話語等相結合,操作學術概念與主導歷史敘事相結合,促進官方宣傳與民間傳播相結合,推動「線上線下」一齊發力,形成一整套體系化、靈活性策略。相比之下,中國解構西方話語霸權的努力和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建構則顯得相對被動、應對不足。一方面,對西方話語霸權建構過程和運行機制掌握得不甚充分,深入細緻的規律總結、理論認識和趨勢研判還不夠;另一方面,局限在較為傳統的理論宣傳和對外宣傳的思維框架、策略選擇中,缺少針鋒相對、有效管用的戰略戰術創新,面對「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我國新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還不夠強,聲音總體偏小偏弱。習近平指出,針對西方話語霸權的網上鬥爭,是一種新的輿論鬥爭形態,必須講究戰略戰術。「對新媒體,我們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須參與進去、深入進去,運用起來」,[6](P46)調整思路,針鋒相對,出奇制勝。因此,要深入研究西方話語霸權建構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方法,既從其中學到戰略戰術精髓,也由此掌握應對和破解之道,抓住其「命門」和「七寸」,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同時,要打破傳統思維定勢,進一步樹立大傳播思維,建立大傳播格局,因時而動、順勢而為,積極推動戰略戰術創新,做到善於調動民間力量,形成官民共建合力;善於發揮新媒體作用,增強覆蓋面、傳播力和滲透性;善於統籌內宣和外宣,有力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通過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成功建構和持續影響,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有力的戰略戰術支撐和思想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楊光斌,釋啟鵬.帶有明顯意識形態偏見的西方自由民主評價體系——以傳播自由主義民主的幾個指數為例[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5).
[2][加]娜奧米·克萊恩.休克主義:災難資本主義的興起[M].吳國卿,王柏鴻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3]Antonio A Santucci.Antonio Gramsci,Le opere,La prima antologia di tutti gli scritti[M].Rome:Editori Riuniti,1997.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7]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