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在美國圍剿華為之後,昨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在深圳總部,接受了媒體的採訪,正當外界對於華為捏一把汗的時候,任正非的幾個回答霸氣側漏,又恰到好處,展現了極高的格局,胸懷還有情商,不得不讓人佩服。大家最關心的,主要有下面幾方面內容。
首先,任正非提到關於美國的禁令,90天延遲期對華為沒有什麼意義,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過去這些年,我們要感謝美國公司,教會了我們走路。大量零部件、器件提供給我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現在很多美國公司在幫我們說話。前天晚上,徐直軍半夜兩三點打電話來,報告了美國供應商努力備貨的情況,美國企業和華為是同呼吸共命運的。美國政治家低估了華為,我們早就準備好了。起碼5G沒有問題,不會受到影響。
其次,華為不會盲目自大,永遠都需要美國晶片,我們不排斥美國,要跟美國企業共同成長,但是如果真出現供應不上,所有高端的晶片我們都可以自己造,在和平時期我們是1+1策略,一半買一半自己造,儘管自己造成本更低,但我們不能孤立於世界,我們跟美國公司的友好關係,是幾十年形成的,而不會被一頁紙所摧毀。未來只要華盛頓批准,我們還會繼續買美國產品。如果一時批不下來,我們自己造緩衝一下也沒問題。備胎有的是,之前不用是為了不傷害朋友,關鍵時候,備胎也是胎。世界上最典型的備胎就是原子彈,二戰後一次也沒用過,你不能說他沒用。
第三,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必須肯定美國的技術,就企業之間比較,我們認為跟美國個別企業比已經沒多少差距了,但我們國家跟美國比差距還很大。這與我們這些年的經濟上的泡沫化有很大關係,P2P、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後我們不會更加強大。所以,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學問。
第四,年初的時候,孟晚舟事件,我們就已經判斷,美國要對我們提前下手了,所以春節期間我們集體奮戰,我們很多員工春節連家都不回,打地鋪睡,就是要搶時間奮鬥。五一節也是這樣的,很多人沒有回家。
第五,至於說谷歌事件,谷歌也還在幫我們說話,儘量說服美國政府,也在跟華為討論具體的變通的救濟方案,現在也還在討論當中。
第六,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鈎。華為畢竟是商業公司,我們在廣告牌上從來沒有「為國爭光」這類話。事實上我的家人也還在用蘋果的產品。
從任正非的這些回應,可以看出高瞻遠矚,居安思危,並且情商極高,他一方面不卑不亢的告訴美國,我已經早就著手準備了,而且不但備貨充足,還有很多的備胎可以用,另一方面也在極力的拉攏美國企業,形成統一戰線。一致抵制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內部給華盛頓施壓。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來告訴美國人,我們是朋友,不是敵人,我們要一直合作下去。而且還巧妙地化解了民粹主義,把華為的產品重新定義回商品,而不要跟愛國掛鈎。這樣的表態也是在告訴美國,我就是一家商業公司,對你沒有威脅,我們只是在商業的範疇裡,在做生意,是你的狹隘才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
不得不說,這些回答簡練而精彩,也展現了中國最牛企業家的底蘊和格局,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底氣,是這麼多年來,華為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2014年華為研發費用408億人民幣,2015年是596億,2016年630億,2017年是897億人民幣,2018年更是達到了1015億人民幣,對比一下,2018年阿里巴巴研發費用才247億,但阿里這個研發費用,在國內已經算是頂級水平了。可見在科技研發這條路上,華為遠遠走在了中國企業的最前列。所以同樣是禁令,相比於中興,華為有著更從容的心態,更多的方法和策略去應對。其實給老齊感觸最深的就是任正非的那句話,我們跟美國比,在科技這個事上,國與國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這與我們這些年的經濟上的泡沫化有很大關係,P2P、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沒人踏踏實實的做學問了,科技還怎麼發展。所以希望這次美國能夠打醒我們,希望任正非的話也能點醒一部分人,你創造的450萬億房地產市值,在關於未來的競爭面前一文不值,那麼多市值千億的房地產企業,也在這場競爭中屁用沒有。最後還得是華為孤軍奮戰,不得不去爭取跟美國企業的最廣泛聯盟。所以,該覺悟了,是該踏踏實實幹點實事了。就像熱播劇破冰行動裡說的,一旦接觸了毒品,其他的生意他就都不想做了,因為這玩意來錢太快了。同樣的,一旦虛擬經濟很賺錢,大家都在炒泡沫,誰還願意踏踏實實的做研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