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1.4萬餘畝土地畝收入超「萬元」

2020-12-20 河北新聞網

河北邢臺清河縣的垂耀家庭農場,著眼種植富硒農作物,並與山東濟南硒肥生產廠家建立技術協作,今年種植的170畝富硒蜜薯,獲得了平均畝產2100多公斤的好收成,每公斤5元,畝收入輕鬆過萬元;該農場種植的富硒黑小麥,含硒量達到了每公斤700微克,畝產300多公斤,再加上一茬富硒夏玉米,每畝總收益也超過了一萬元。

不止垂耀家庭農場,在清河創建畝收「萬元錢」的還有很多。西野莊的500多畝金銀花種植基地,創出了畝收入1.8萬元的收益。還有日月農場300多畝的果蔬,高裴村的無花果農場等等,均畝收入高於萬元。

清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勇軍自豪地說,9月份,清河縣是邢臺市唯一完成市下達畝收「萬元錢」任務的縣。截至今年10月,清河累計創畝收「萬元錢」14622.73畝,超全市下達任務956畝。

「清河縣有創畝收『萬元錢』的堅實基礎。」王勇軍介紹說,清河縣不但建設有省級高新技術農業示範園區,而且各鎮也都建有現代農業園區,共投資3.6億多元。良好的基礎,為發展高效農業、創造畝收「萬元錢」帶來了有利條件。(記者楊永麗 通訊員許金亭)

來源:邢臺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2012淮南市共獲批土地1.7萬畝
    1.7萬畝    2012年度,我市本級供應各類國有建設用地共131宗,面積11085畝,佔年度供應計劃的77%,土地出讓價款約27.4億。
  • 出彩:蓮藕大王萬畝荷花開
    ,決定返鄉創業,流轉承包土地10000餘畝,累計籌措投資9000餘萬元,建成了長江以北旱作地區規模最大的萬畝蓮藕生產基地。            結合生產實踐創造了蓮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並歸納總結出一套簡單實用的蓮藕規模化生產技術流程,將蓮藕畝產值提高到萬元以上,年生產能力達到20000餘噸,銷往安徽、陝西、河北等地,年銷售收入5200多萬元,帶動周邊農戶2000餘戶發展蓮藕生產,吸納農村閒散勞力就業300餘人,並輻射到周邊淅川、鄧州、唐河、方城等,公司生產的蓮藕、蓮子產品已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認證,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 成都簡陽土地流轉——200畝環湖土地,40畝果園,14畝魚塘
    其才劃分到成都不久,當地土地資源非常豐富,且價格優勢明顯。新國際機場的建立以及道路交通的優化,發展潛力巨大。成都簡陽施家鎮 14畝 水澆地 出租流轉方式 :出租流轉年限 :8年流轉金額 :面議有十多畝魚塘,還有幾百個平方的房子,廚房麻將場都有,可以做休閒場所用,交通也很便利。
  • 紅原8年防沙治沙5.2萬餘畝
    紅原8年防沙治沙5.2萬餘畝 川農大的康琳琦老師介紹,「我們通過探地雷達檢測這片區域土地的植被覆蓋厚度,土壤層厚度以及砂層厚度,在不同的季節進行分別檢測,通過數據了解如果潛在沙化土地的表層植被層被破壞後,是如何演變成沙化土地的。」這只是紅原防沙治沙的一個縮影。
  • 農村魚塘一畝增加1萬元收入(這個辦法真好)
    1 我叔叔家有個魚塘面積大概三畝左右,養魚,400為草魚,其他雜魚(白蓮鰱鱅)一部分,養兩年1200斤魚收入不超過9000元。農忙時很少割草餵魚,家裡稻田有30多畝需要種植,沒怎麼管理魚塘。2 後來經過別人介紹對魚塘整改,收入一畝增加1萬元,魚塘的地理位置十分的好,排水可以自然排乾,關鍵魚塘右邊有水渠。常年流水不幹。直接把水渠的水引入魚塘,活水養魚3 三畝魚塘開始試養1500尾草魚,魚苗,雜魚一部分。買了一臺割草機器,堅持每天割草。兩年後。收購價七元一斤,毛收入。3萬5千多塊,同比,一畝增加1萬元。
  • 45畝果園一年收入 12萬元
    2000年冬,劉振憲投資6000元承包了20畝土地,其中10畝地栽種的是山楂樹。對於他的這一做法,家裡人一致反對。有人勸他:「種糧食作物一年兩收還有個保證,種果樹三四年不見效益,還是及早改種其他作物吧。」面對家人的極力反對和親朋好友的好言相勸,劉振憲並沒有放棄創業念想,他除了看書自學果樹栽培知識,還經常上網查資料,參加省市縣組織的果樹種植技術培訓班。
  • 南江縣種植大葉茶達15萬畝,茶農年均增收上萬元
    劉曉龍 四川在線記者 鍾帆「比我們以前種苞谷強,土地流轉出來,以後我們可以在這裡務工,收入也有一定保障,在農村生活就算不錯了,我覺得種茶葉相當好。」12月初,南江縣楊壩鎮罐壩村新植出一片茶園,望著一顆顆小樹苗,村民雷正遠盤算著未來的生活。
  • 成都土地流轉 金堂300畝水田、新都37畝魚塘、簡陽40畝果園
    1、穩面積、穩產量,把糧食安全抓在手裡2、強引導、重監管,支持工商資本與農戶形成利益聯合體3、有甜頭、有盼頭,讓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成都簡陽市 40畝 果園 轉讓流轉方式 :轉讓;流轉年限 :10年; 流轉金額 :20 萬元位於簡陽市三星鎮,面積40餘畝,本場現有住房150平方,豬舍65平方,有三相電力線及提灌站,山頭滀水池,沼氣池、沼氣液淨化池,沼液儲存使用池,沼液抽排、田間管道系道,四周防護欄,附著物有紅心柚豐產樹約1000株,柑橘豐產樹愛媛38、春見、世紀紅170餘株,無核沃柑假植大苗3000餘株,金秋砂糖橘假植苗3000約株,
  • 雲南隴川縣種植5萬畝柑橘類水果
    柑橘成熟  雲南網訊(記者 管毓樹 通訊員 張樹保) 近年來,隴川縣抓好高端水果種植,2016年成功籤約褚橙企業,在勐約鄉及周邊區域發展1萬畝柑橘類水果(褚橙)生產基地,並帶動周邊發展柑橘類水果種植5萬畝,帶動就業人數萬餘人,間接帶動以勐約鄉為中心的種植
  • 內江萬畝青花椒,帶你一起「麻」一下!
    內江萬畝青花椒,帶你一起「麻」一下!在青花椒園裡務工的雙橋鎮鳳天村的唐仙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去年只用了20餘天就掙了4800元。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該村積極引進業主,流轉土地。2015年1月,當地引進了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成立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上塘坊村為中心發展九葉青花椒,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之路。「整個園區有11000多畝的花椒,今年全園掛果。
  • 農民辦起大農場 5000畝土地年入過200萬(組圖)
    王興遷對土地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就想著發展美國式的機械化大農場。  從起步到發展到5000多畝的規模,王興遷歷經了5年的時間。2007年王興遷以每年每畝550斤小麥的租價從東小埠村、西小埠村和雙京村租了600畝地,嘗試種糧食。頭一年,雖然沒白沒黑地幹很辛苦,但一年下來,算上各種種糧補貼,拋去人工費用等投入,王興遷賺了五六萬元。
  • 雄安新區將新建生態廊道及環澱生態林1.4萬畝
    公告顯示,雄安新區2019年植樹造林項目(秋季)將建設生態林約1.4萬畝。 本次造林項目由容易線生態廊道、京雄高鐵生態廊道、清河生態廊道、雄縣鄚州環澱生態林四塊區域組成。容易線生態廊道位於容城縣薛莊村以西,京雄高鐵生態廊道位於雄縣楊莊村以北,清河生態廊道位於雄縣清河口村以東,雄縣鄚州環澱生態林位於雄縣李廣村一村以東。
  • 河北行唐縣一農民種植20多畝「白草莓」 年入200餘萬元
    河北行唐縣一農民種植20多畝「白草莓」 年入200餘萬元 20182014年,時年42歲的張文會通過土地流轉承包,拿到了村裡700多畝土地,經過幾年發展,建成了以農業種植、觀光採摘為主的農業莊園,並解決了寺頭村及周邊村民數十人的就業問題。村民們將新摘的草莓分裝後通過電商發往全國各地 王天譯 攝  張文會告訴記者,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北京的朋友家中第一次見到了「白草莓」。
  • 承包80畝土地,一年2.4萬元租金,養土雞可以賺錢嗎?看完了解了
    80畝土地,一年2.4萬租金,養雞怎麼樣?可以賺錢嗎?近幾年,由於新農村的快速發展,現在農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因此在投資農村潛力上升之際,現在很多人對農村的投資也是越來越多了。就拿我們村來說吧,這兩年一些有錢的城裡人陸續去農村承包土地,搞各種田園體綜合項目。
  • 安忠:兩年為沽源馬鬃山植綠萬餘畝 實現多重收益
    原標題:安忠:兩年為沽源馬鬃山植綠萬餘畝 實現多重收益  長城網張家口8月13日訊(記者 鄭世繁 通訊員 梁志剛 閆利霞)8月12日,沽源九連城鎮馬鬃山村村民像過年一樣,歡快地跳起了秧歌,放起了鞭炮,個個喜笑顏開,歡慶由沽源察北中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忠投資建設的桃園山莊生態園開業,該生態旅遊項目佔地6萬畝,可解決村民就業500餘人。
  • 2.9萬畝!13個特色小鎮!南海2018土地大爆發
    南海2018土地推介會來了!2.9萬畝土地!130宗商住地!13個特色小鎮!未來將募集不少於29500套租賃住房!想知道2018年南海土地推介會有什麼亮點?馬上看這裡!3月12日,佛山市南海區城市更新工作大會暨2018年度項目投資推介會在廣發金融中心舉行,共吸引超35家房企參與,會上共推出城市更新項目175宗,約2.9萬畝,雖略不及去年5萬畝的規模,卻依舊聲勢顯赫。
  • 鄉村旅遊「花樣」多 萬畝桃園引遊人
    ●兵團日報記者 陳瓊金秋時節,在十二師一〇四團的萬畝桃園裡,蟠桃、水蜜桃等陸續成熟,一批批遊客走進桃園採摘桃子、購買桃園土雞、在農家樂體驗自助燒烤,使桃園人氣爆棚。「我家種了40畝桃樹,有油桃、蟠桃、雪桃、水蜜桃等10個品種的桃樹,最忙的時候桃園一天能接待遊客200餘人,預計今年銷售桃子的收入可以達到60餘萬元。」趙秀芬開心地說。一〇四團萬畝桃園從2008年4月開始建設,到目前桃樹種植規模已達4060畝,每年可以銷售上千噸高品質的蟠桃、油桃、水蜜桃等。
  • 萬畝土地建國家級數字農業示範園!23.7億農業大項目落戶膠州
    該田園綜合體總投資23.7億元人民幣,佔地約1萬畝,分為洋河鎮地塊、三裡河地塊和臨空港地塊三個部分。在開工現場記者了解到,山東「半島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23.7億元人民幣,佔地約1萬畝,分為洋河鎮地塊、三裡河地塊和臨空港地塊三個部分。
  • 彌勒市東風農場管理局:萬畝套種產業套出好「錢景」
    「我家今年在葡萄園內套種小瓜16畝,現銷售額已近2萬元!」彌勒市東風農場管理局明以則社區第四居民小組種植戶李自友,一邊清點著今日的收入一邊笑著說道,今年葡萄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銷售收入比往年偏低,不過他家套種的瓜好管理、投資少、成本低,這段時間每天都有收購商在集鎮周邊設點收購,價格每公斤4元,估計平均每畝能收入2000元以上。
  • 郎酒系地產隱秘鏈條:汪俊林兄弟十年操盤萬畝土地
    自2000年開始,汪氏開始在成都物色土地,多次獲取總計近1萬畝土地開發權。數十份政府備案資料顯示,汪俊林控制的公司是體量巨大的成都地產項目的資金來源。他的投資體系十數年來管理團隊穩定,架構不算複雜。地產界人士稱其地產模式體量巨大,開發周期綿長,精耕細作,但對其發展脈絡卻所知甚少。  因而業界對其與政界的關係屢有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