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肯定有這麼一個媽(也可能就是你自己),事業幹得風生水起,偏偏有個「拖後腿」的娃,把職場女強人活活逼成家庭女高「管」。
看到孩子玩土要管:「小姑娘不可以玩那個,髒!」
孩子摸遙控器要管:「不可以看電視,眼睛都要近視了!」
吃飯不好更要管:「說了多少遍,不可以剩飯!」
……
無奈越管,小傢伙越不給力。
老母親這顆操碎了的心,輕易是粘不好了,只好幽幽吐出一句感慨:我這娃,看來只能做個普通孩子了……
先不說做個普通孩子沒啥不好,媽媽這種經常把「不可以」掛在嘴邊的行為,怕是會坑娃又坑己呀——
想想看,「不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和「不可以摸電插孔」,都是「不可以」,但不遵守這兩種「不可以」,產生的後果卻有著巨大差別。
孩子沒法get到「不可以」之間的差異,也無法分辨事情的嚴重性,「既然吃飯的時候玩了玩具也沒什麼,那不如摸摸電插孔試試?」想想都危險。
想想看,如果一天到晚總有人在你耳邊說,這樣不可以,那樣不可以,是不是很煩?聽多了,關懷也成了嘮叨,再有理都是徒勞,還容易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長此以往,孩子要麼變得畏手畏腳;要麼進入另一個極端,暴躁叛逆,事事和父母對著來。
每個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都滿載著好奇心與想像力。在他的畫作裡,車輪可能是方的;在他的眼睛裡,泥土裡藏著神奇的魔力。
而如果你說,「寶貝,車輪不可以是方的」「泥巴太髒,不可以玩呦」……孩子可能會為了服從大人的指令,壓抑自己的好奇心,反正他想的都「不可以」,那就你們說啥就是啥咯。這樣一味地「不可以」,容易讓孩子缺乏主見。
1、有時候,必須說。
如果某些事情會讓孩子或他人受傷、發生危險,就一定要嚴格禁止。例如玩火、玩電、爬窗等,就是應該要嚴格貫徹的「不可以」!
但是,你需要強化「不可以」的效力,平時不說,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說,一旦說了不可以,就一定要堅定地執行。讓孩子感受到不容拒絕、不容違背的力量,才能起到作用。
2、有時候,能不說,就不說。
孩子的成長需要探索和嘗試。如果是一些無傷大雅的行為,在後果可控的情況下,那就隨他高興,讓他嘗試吧。
比如,想吃辣椒?那就試試唄,他體驗一下就知道「辣」是什麼感覺了。與其說一萬遍「不可以吃這個,太辣了」,不如在他辣得抓耳撓腮時遞上一杯水,站在他的角度評價一句「啊,果然很辣呀是不是?」
3、其他時候,換種方式說。
✔ 用「可以」表達「不可以」
比如孩子想吃薯片,你可以回答:「好的,你可以在吃完飯以後吃一小片薯片。」
先順應孩子的想法,再給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給孩子做「排序」,避免正面槓,還能讓孩子學會耐心等待。
✔ 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到兩三歲,自我意識覺醒,進入到第一個「叛逆期」,你越說「不可以」,他越是偏要做。這種時候,可以來一點「選擇」的套路——讓他怎麼選都是對的。
比如想說「不可以跑太快了」,可以換為「你想要和媽媽牽手還是爸爸牽手呢?」
✔ 少嘮叨,用習慣的力量約束不好的行為
可以藉助繪本、故事等,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養成好的習慣。
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亂丟垃圾,不可以亂發脾氣……都有許多優秀的繪本,畫風可愛,故事生動有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在潛移默化中就改掉壞習慣了。
其實親子教育裡沒有那麼多的「不可以」,少嘮叨,多鼓勵,養育優秀的寶貝,就從「我愛你」和「你可以」開始吧!
早自 1905 年創立至今,美贊臣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作為全球知名的嬰幼兒營養品品牌,致力為全球嬰幼兒提供科學營養,給他們帶來一生最好的開始,是美贊臣矢志不渝的使命。目前,美贊臣生產的 70 多種營養產品行銷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美贊臣鉑睿、美贊臣五星草飼安兒寶、藍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