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我思

2020-12-12 求是網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毋庸置疑,40年來,我們的文學取得了歷史性的輝煌業績,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然而,身處這樣一個波瀾壯闊、呼嘯猛進的時代,我們也需要思索,如何讓文學與時代比翼齊飛,與人民並肩前進;需要靜下心來,對當下文學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深長的反思。

  比如,作家必須儘快熟悉新時代新生活。以往許多年,文學打的是「農村包圍城市」之戰。作家絕大多數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寫鄉村生活駕輕就熟,閉門造車就可以寫得極有神採。而今城市化進程愈來愈快,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們正渴求新知識、適應新生活、面臨新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文學作品也應煥發新的生機,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然而一旦面對網絡化、大數據、雲計算、金融圈,很多作家就力不從心了,有深度、鮮活生動的城市題材作品少之又少。

  「以人民為中心」「文學是旗幟、良藥、炸彈,是照耀民族精神的燭火」等崇高的主張,似乎過了氣。我們當然需要表現小生活、小情調、個人情緒的作品,然而我們更需要去關注大時代,心繫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近年來,我們的文學日趨寂寞,這當然與網際網路、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有關,然而也有我們自身的原因——很多文學作品與人民無關,與時代無關,與大眾的精神需求無關,自說自話,缺少藝術的魅力、感染力和感召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作品消解崇高、消解英雄、傳播歷史虛無主義,將家國情懷、民族命運拋在腦後。接著,出現了低俗的陷入商業化的「身體寫作」「下半身寫作」,對此,個別評論家竟然給出所謂「突破禁區」的理解並予以肯定。還有某些詩歌,多是日常生活包括切菜做飯的大白話分行。更有詩人把家鄉近百條大江小河的名稱和有關數據分行排列,寫成所謂的詩,堂而皇之地發表在文學期刊上。這樣的文字誤導了一批文學青年,他們競相模仿,從而出現了大量留不下來的泡沫和「膨化食品」。許多年來,平庸的詩作浩如煙海,卻頂不上從「文革」浩劫中走出的顧城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對於種種低俗惡俗的文學現象,不少正直的評論家進行了義正詞嚴的批評,文學界、媒體和出版部門也努力作好正導向,弘揚正能量,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國家文學期刊為惡俗作品提供發表渠道,依然有主管者和評論人對這類作品放任自流甚至大唱讚歌,所謂「創新探索」「個人風格」「創作自由」。在我看來,這並非探索和創新,而是墮落與糟蹋;這並非個人化的寫作風格,風格是建立在一定品格、意趣和修養之上的;這並非個人的創作自由,自由是有底線的,即不能侵害文學肌體,腐蝕我們的文學精神,汙染我們的文學生態。對錯誤的文學思想、惡俗的文學表達、腐敗的文學現象,不能放任自流,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和批評。

  最近看到有文學師長對青年作家寄予期望,鼓勵他們踏實地去努力。是的,中國文學的未來,正取決於年輕人。看看文學史吧,歌德25歲寫出《少年維特之煩惱》,名聲大噪。肖洛霍夫23歲寫出《靜靜的頓河》第一卷,轟動世界。魯迅30多歲寫出我國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推波助瀾。青年奧斯特洛夫斯基以傷殘之身,創作了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激勵了整整一代人。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以為,青年作家不要小家子氣,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要有雄心、有情懷、有氣魄,深則深到底,高則我為峰,關注大時代,敢於大作為。

  回望歷史,從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再到改革開放初期以《哥德巴赫猜想》《班主任》為代表的一批新時期文學作品,每每想起,心潮總是難平——我們的一代代先驅,為世界留下了多少華美的文學篇章,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多少雄偉的文學高峰!

  今人當努力,奮起而直追!

相關焦點

  • 網絡文學被盜:匪我思存忍無可忍 「摘抄好詞好句」算不算抄襲?
    李嘉 製圖「連錯別字也一起抄」在對抄襲者隱忍了多年後,知名網絡作家匪我思存近日終於感到忍無可忍,從8月初起,她連續在微博上發聲,指另一位網絡作家的《甄嬛傳》《如懿傳》涉嫌抄襲《冷月如霜》等自己的作品。匪我思存稱,後者不但抄襲故事梗概,連自己書中的錯別字也一併抄了過去。
  • 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的「文學考古學」
    蘇聯科學院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全集》第28—30卷發表了作家與原始手稿核對過的925封私人書信、43封官方書信、15封集體書信,並透露了尚未找到的379封信的信息。譯文較為完備的中文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2卷為作家書信(鄭文樾、朱逸森譯),共收入了356封。
  • 萬海松: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的「文學考古學」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簡稱「陀氏」)的思想遺產中,書信文本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價值與意義絲毫不亞於其長篇小說和《作家日記》。
  • 匪我思存稱被抄襲,網文抄襲之風為何剎不住?
    來源:北京晨報  去年年底,網絡文學的抄襲問題愈加凸顯。
  • 中國青年說|從匪我思存 到何謂我思
    " 匪我思存 " 語出《詩經》,意什麼都不是我想要的。而當下," 匪我思存 " 更似一個圖騰。2 匪我思存的自在匪我思存清晰地記得編輯四喜拋給她的那個終極哲學問題。08 年,匪我思存正在寫一部風格完全不同的小說,她想通過這部新作和過去的匪我思存告別。
  • 陀思妥耶夫斯基給我寫作習慣上的啟示
    19世紀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我的創作堅持有啟示,我每天在寫文章,感覺文章也每天有新意有提升,靈感就在不斷的寫作行動中如涓涓流水不斷湧現。兒時的山丹丹花就是我文字的靈感來源有評論稱"託爾斯泰代表俄羅斯文學的寬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卻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 (修改重發)文學配英語6: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和考研詞彙wonder/gloom/conversation
    大家好,以後梅香就專門開啟「文學配英語」專欄啦,梅香會親自翻譯、推介很多文學內容
  • 亞洲文學地圖之西亞文學:古代精神傳統的現代兌現
    輝煌,苦痛,沉思,希冀……所有這一切,都映照在從古至今的一部部亞洲文學作品之中。從《羅摩衍那》到《瑪納斯》,誕生於南亞和中亞大陸的恢弘史詩代代相傳,不曾斷絕;從《魯拜集》到《源氏物語》,豐富的哲思與情感在一千年前就被偉大的作家用精妙文字書寫下來;從高銀的詩歌到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傳統與現代,戰爭與民族,都在文學中得到了深刻的關照與省思。
  • 匪我思存:17歲邂逅網絡文學 曾經歷責編出走
    匪我思存在微博說:「寫作其實是茫茫黑夜裡獨自唱歌,只有你走到我身邊的時候我才知道你聽見了,只有你停下腳步的時候我才知道或許你聽懂了並且喜歡這首歌……」  2011年7月1日,晚八點零一分,17歲的我將這場寂寞吟唱變為眾人的狂歡,那晚是我與網絡文學最初的邂逅。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離別之思》
    第十一周 第五天日本 詹姆斯·梅裡爾 《離別之思》我們今天談談美國詩人詹姆斯·梅裡爾(James Merrill),看他如何在當代語境下,在他的詩體遊記《離別之思》(Prose of Departure, 1986)中把芭蕉的俳句文體發揚光大。
  • 以現代芭蕾之美,致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原標題:以現代芭蕾之美,致敬俄羅斯文學巨著今年9月,舞團將再度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而這次與《安娜·卡列尼娜》同行的,是另一部俄羅斯文學經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  文學作品改編成芭蕾舞劇並不鮮見,巴蘭欽重構莎翁巨著《仲夏夜之夢》轟動一時,上海芭蕾舞團也曾改編英國小說《簡·愛》,但像鮑裡斯·艾夫曼這樣專注於改編文學史上最厚重名著的編導並不多見。
  • 薩特:我思——作為反思意識的我思
    選自 《自我的超越性:一種現象學描述初探》[法]薩特著 杜小真譯 商務印書館 2011康德的「我思」是一種可能性的條件。笛卡爾和胡塞爾的「我思」是對事實的察看。人們曾經談到過「我思」的「事實的必要性」,而我認為這個說法很正確。然而,「我思」不可避免地是有人稱的。
  • 「地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凌越/文美國學者約瑟夫·弗蘭克傾盡二十餘年時光(1976-2002)撰寫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中文版目前只出了前三卷,其使用資料之廣博,對傳主所處時代背景和風潮描畫之細緻,對陀氏作品評論之深入,都足以說明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傳記佳作。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上古文學之三:《商頌》
    中國上古文學之三:《商頌》 《商頌》是表現殷商時代所謂"國之大事"的祭歌,同時也是商族的史詩。我們之所以稱其為史詩,基於兩點主要原因。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年代的創作奇蹟
    在第三卷《自由的甦醒》的結尾,陀思妥耶夫斯基從西伯利亞流放歸來後,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妻子去世,哥哥猝死,辦得正當紅火的《時代》雜誌突然被當局關停,重辦的《時世》雜誌難復當年之勇,最後以倒閉收場,給作家留下了異常沉重的債務。但有著「貓一樣生命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並不言敗,除了在文學上的不斷進取外,早已人到中年的作家還在盡一切可能重新尋找愛情、建立家庭。
  • 筆名「匪我思存」網絡作家艾晶晶當選十二屆湖北省政協委員
    21日,原名艾晶晶的網絡作家「匪我思存」在其認證微博@匪我思存 發布消息稱,「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新的信任,新的責任。努力做一個合格的政協委員。」並附上「政協湖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出席證」照片。
  • 匪我思存另類虐心小說:你是很好的人,我配不上你
    90後的非主流文學又有一番重出江湖的跡象,想當年的郭敬明的憂傷文學和韓寒的激昂論一直籠罩著校園,如今的小說也全然剩下高甜。回想起過去那段手心不離書,不吃早餐只為省幾塊錢買新一期的《花火》時的日子,心裡竟然有點甜甜的。是啊,時代在更替,大眾的口味都會在變呢,而很多優秀的作家也在慢慢的轉變為編劇和製作人,小說文壇的創作也開始慢慢的淡化和開始荒蕪起來。
  •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研究範式與批評實踐審思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文學界一直有著不同的聲音,即拒絕認同女性文學或女性主義文學的屬性定位,這一時期,以著名女作家張潔、張抗抗為代表,她們不斷聲明和闡述自己的反感立場,表達不願意被囿於女性文學範圍,更願意站在超性別立場來自我定位。
  • 文學改良芻議
    然年來頗於此事再胡適四研思,輔以友朋辯論,其結果所得,頗不無討論之價值。因綜括所懷見解,列為八事,分別言之,以與當世之留意文學改良者一研究之。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
  • 胡學星評《俄羅斯文學》︱「迷宮」內外的普希金與俄國文學
    藉助這些 「路標」,凱利開啟了對俄羅斯文學這座「迷宮」的「發現之旅」,並使之呈現出立體性、動態性和開放性。1836年,普希金創作了被當作「文學遺囑」的一首詩,名為《「我為自己豎起來一座非手造的紀念碑」》,全詩分五個小節,共計二十行。凱利在撰寫《俄羅斯文學》一書時,將普希金的這首詩作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