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這個世界,我總要來

2021-02-07 書法思考


-  弘一法師  -

這 個 世 界 , 我 總 要 來

在俗的李叔同與在僧的弘一法師,都義無反顧地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傳奇」。其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


看起來似乎過分完滿!而顯然,弘一法師確確實實地把握住了。因為他是個極致認真的人,是學生豐子愷說的,「一個十分像人的人」。這樣一個深嘗世間滋味,探驪藝術之珠,於佛理勇猛精進的人,他是自己活出的大慈悲,大歡喜,大智慧。


歷來論述研究弘一法師的文章相當豐富,層見迭出。此處,只就弘一法師充沛的人生中抽繹出一鱗半爪講談講談,雖是逸事重提,但敬仰懷慕之忱是十分誠摯清晰的。





弘一法師對於即將往生是自知的。


1942年中秋節前後,他在開元寺尊勝院講《八大人覺經》,一貫地輕微、沉重。只是多了幾分蒼涼。之後,他仍然為同道寫柱聯,為善男信女寫「南無阿彌陀佛」與「經聯」字幅。八月二十三日,有些病著了。到了二十七日,絕食,只飲清水。至彌留之際,寫下 「悲欣交集」。九月初四,弘一法師示寂於晚晴室,右肋而臥,好像假寐,沒有痛苦,沒有悲哀。


致劉質平(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藏)

質平居士文席: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謝世,曾賦二偈,附錄於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

問餘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前所記月日,系依農曆也。

謹達,不宣。音啟。


「這個世界,我總要來。」臨去前,弘一法師偶爾會有這樣的言語,「釋迦牟尼佛與我們這個世界有不盡的因緣,我們與未來的世界亦然。」


弘一安身之清末民國,時局混亂,河山破碎。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文濤蹈厲奮發而生長成絢爛的李叔同,李叔同一意孤行而升華為遺世獨立的弘一法師。


這中間,萬事纏繞,但是人生足跡與心路歷程卻十分明朗。弘一法師生於天津望族,書香門第,小時候即聰穎過人。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詩詞,從篆刻家唐敬巖學篆刻,皆造其極。年輕時,奉母於上海,遍交文壇才俊,廣結翰墨因緣。留學日本,學習話劇、油畫、鋼琴、音樂。回到杭州,執教育人,桃李至眾。在虎跑寺遁入空門,則持戒精嚴,潛心講經著述。




▲ 李叔同印稿(刊印於《弘一大師李叔同篆刻集》)


弘一法師是一絲不苟地奔向自己的命運的。在這過程中,他格外地去經營個人的品格。早在十九歲參加天津縣學考試時,在文中提出官僚時弊,繼而談及「器識為先,文藝為後。」一個人的學養、內在、氣度、精神境界即為器識。器識是首要的。這一觀念一直貫穿弘一法師的一生,直到晚歲仍不時提起。他在致晉江許晦廬的信中說:



晦廬居士文席:惠書誦悉。諸荷護念,感謝無已。朽人剃染已來二十餘年,於文藝不復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況乎出家離俗之侶;朽人昔嘗誡人云:「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即此義也。.





弘一法師本身即有著非凡的器識。因了這樣的認識,弘一法師於勤勉好學、克己謙恭、身體力行、和藹慈悲上分外用力。而事實上,在弘一法師的一生作業中,品格器識與文藝學習無時不刻不是相互謀合,互為促進的。


弘一法師極富文藝才能,舉凡書法、篆刻、繪畫、戲劇、音樂、詩詞等皆領風氣之先,「文藝的園地,都被他走遍了。」同時,親演國外戲劇,著述諸多音樂、繪畫、文學等專著。他還熱心奔走國事,組織、參加文藝團體。除去穎異的天賦,沒有勤勉,何以能至此?


他的書法實踐最是生平行歷的註腳。陳祥耀老人評價他「藝事全能書獨妙。「年少時,即以讀《說文》,臨《石鼓》為日課。年輕時,「臨摹所及,上至先秦兩漢,下至晉隋唐宋,碑帖逾數十種,日課積久,紙高數尺。」出家之後,經書及信札成為日常墨跡。其風格也從多重體勢,「化碑帖楷行,全異古人面目,戛戛獨造」,魏碑鋒稜漸收,線條圓淨,馬一浮稱其「晚歲離塵,刊落鋒穎……精嚴淨妙,乃似宣宗律師文字」。


日 課 (泉州開元寺藏)

午前 修持:十念佛名,迴向文,誦《華嚴普賢行願品》。聽講:先講《梵綱經》,續講《隨機羯磨》。

午後 讀誦:讀《梵綱經》每日一遍,讀《四分戒本》,漸次讀畢,不讀含注。以後講《羯磨》時讀《羯磨》及小注,隨所講處熟讀之。研習:午前所講者,應覆講數段。抄寫:《梵綱經疏》圈點等。


一如他的書法,弘一法師最終也融入「平淡、恬靜、衝逸之致」的境界。頓悟為僧後,他的克己謙恭、和藹慈悲越發昭然。善良的本性激勵著他嘉言善行、整潔寧靜。


弘一法師慈悲及蟻。有一次,他到豐子愷家裡,子愷請他在藤椅上坐。他把椅子輕輕搖動一下,然後慢慢地坐下去。子愷起初不敢問,後來看他每次都是如此,就鬥膽啟問。他回答說:「這椅子裡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會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葉聖陶回憶弘一法師更是感喟: 「他的行止笑語,真所謂純任自然,使人永不能忘,然而在這背後卻是極嚴謹的戒律。丐尊先生告訴我,他曾經嘆息中國的律宗有待振起,可見他是持律極嚴的。他念佛,他過午不食,都為的持律。但持律而到達非由『外鑠』的程度,人就只覺得他一切純任自然了。」





夏丏尊無時不刻盼望著弘一法師回到浙江的晚晴山房,去終此一生。


只是,弘一法師最後的因緣留在了閩南。幾乎整個晚年,在僧的大半部分日子,他都在閩南度過。他與泉州特別有緣,承天寺、開元寺、百源庵、草庵、福林寺、南安小雪峰、慧泉、靈應寺、惠安淨峰寺、靈瑞山、安海澄停院、永春蓬壺普濟寺等處均有法師掛錫弘法的遺影。


閩南佛法四言聯(泉州開元寺藏)

閩南砥柱,佛法金城

歲次庚辰十二月朔,靈應寺主延請諸師,蒞寺禮懺,並齊天燄口。日夜勤勞,行者疲憊。翌朝黎明,轉應老法師孑身入大殿,持誦晨課。梵音圓朗,威儀端嚴,餘親見之,大為嘆服。師道心堅固,任事正直,久為緇素所稱讚。朝暮二課,數十年來精勤無闕,尤為眾所難能。世衰道微,人多文弱,不具剛骨,有如師者,可謂末法芬陀利矣。謹書聯句奉慈座以志敬仰,並勵後賢。晚學一音,時年六十又一。



在《閩南十年夢影》中,弘一法師講到:


「回想我在這十年之中,在閩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卻是很少很少,殘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覺得自己的德行,實在十分欠缺!

因此近來我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二一老人』。什麼叫『二一老人』呢?這有我自己的根據。

記得古人有句詩:『一事無成人漸老。』

清初吳梅村(偉業)臨終的絕命詞有:『一錢不值何消說。』

這兩句詩的開頭都是『一』字,所以我用來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弘一法師常常發這樣的大慚愧。他特別的性情使他願意自己的不完滿,從而曉得自己的修善不足,德行欠缺,因而努力用功,改過遷善。似乎到了晚年,他對於內裡的錘鍊愈加強烈了。


人生之最後,「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一世的修行功德圓滿,超然曰「我到為種植,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


泉山之大幸能埋此芳骨。身後,浮沉俗世,多了一份慰藉與寧靜。



復歸於嬰兒(私人藏)

《道德經》句奉鄦廣長者  黃昏老人


致劉質平(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藏)

質平仁弟足下:頃接手書,誦悉。吾弟病勢未減,似宜另擇一靜僻之地療養為佳。家庭瑣事萬勿介意。張拱璧已到海寧,曾晤面否?鄙人後日往南京,又須二星期乃可返杭。匆復。只訊痊安。李息上,九月十六日。吾弟如稍愈,到杭療養何如?


看月春雲詩句(上海龍華寺藏)

看月寸絲闚夜合,春雲一握夢梨花。

乙巳嘉平,拉雜寫舊作詩詞奉企林先生一笑,弟哀。時同留學日本東京。


一法萬緣五言聯(桐鄉錢君匋藝術館藏)

一法不當情,萬緣同鏡象。

丏尊居士。已未八月,弘一演音客靈苑。


佛號與《地藏十輪經》(溫州博物館藏)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聞。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能解諸眾生,一切煩惱縛。至健行定等,諸定之彼岸。假使百劫中,贊說其功德。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

歲在星紀四月二十一日亡母六十四年誕辰寫菩薩名號並《十輪經》偈以資冥福。永寧晚晴院沙門論月。


《詠淨峰寺》詩(泉州開元寺藏)

淨峰峰高高更曲,半天雲氣芙蓉削。曇貝重重覆翠微,眼中滄海盈一掬。怪石蒼松別有天,嘯傲煙霞看未足。傳燈此地幾何年,淨土依然古天竺。我來恰值海國秋,躡屐梯雲騁遊矚。蓮花座上禮空王,一炷爐香薰寶籙。最愛夕陽山更幽,酣臥林巒無拘束。人生即此見蓬萊,安得烏巾佔從竹。

戊申秋日,漆園後人貽華氏題句。

乙亥夏日,尊勝老人居淨峰重錄。


致善見法師

鼓浪嶼日光巖善見法師  永春蓬壺弘一寄

惠書於十五日始轉到。宣紙未收到(原紙大約存在泉州)。今另備紙書寫,附掛號奉上,乞收入。略復不宣。舊五月十七日,音啟。

餘在永春,方便閉關養靜,謝絕諸事。倘有他人詢問者,乞以此告之。秋涼後,乃可往他處也。附白。


雜 錄 (上海龍華寺藏)

少說話:唯以略語答他人,無大要事不與人言。

少寫信:長函要函寫好五日後再發。

少出山門:無大要事不入市。

少託人事:少事為妙,託人則人厭。



信願行(上海龍華寺藏)



三 省 (泉州開元寺藏)

辛巳二月十六夜,夢兩示「三省」二字,翼日書此以勖勵。晚晴老人。



致開元諸法師(泉州開元寺藏)

開元諸位法師仝鑑:後學近欲往閩東,承諸法師、諸居士誠意挽留,至用感謝。又承開元諸位法師屢次勸命後學居住開元,後學擬於此時移居開元暫住。但有預為聲明者二事,先以函陳,敬啟垂察。

一 廣謙老人近示寂於福林寺,廣空法師等堅持己見,強迫速入鐵龕,速急焚化等事,後學聞之甚為不安。後學將來命終之時及命終之後,若由旁人堅持己見,違背後學之遺囑,唯依世情不遵佛法,致令後學一生之修持不得圓滿之結果,最好一著完全破壞。


南無阿彌陀佛(上海龍華寺藏)

於時後二十六禩歲首,居古浪習南山律,芳遠仁者屬書,為明。


遺 言 (上海龍華寺藏)

餘於未命終前,臨命終時,既命終後,皆託妙蓮師一人負責,他人無論何人皆不能干預。弘一。

八月廿八日下午五時寫。



悲欣交集 見《觀經》

九月初一日下午六時寫

上海龍華寺藏


《弘一大師法書集》(共兩冊)


此上下兩卷《弘一大師法書集》,

實為集法師書作之大成,

皇皇巨製,洋洋大觀,誠可寶之也!

▼或點擊「閱讀原文」快速購買《弘一大師法書集》

相關焦點

  • 人物|弘一法師「治病」
    「民國五年(1916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誌中有說及關於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時患有』神經衰弱症』,若實行斷食後,或者可以痊癒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於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 行腳泉州,尋訪弘一法師舊跡
    半年後,當淨峰寺的方丈廣謙因故去職後,弘一法師為免紛爭,也只得離開此地,跟著廣謙移居草庵。臨別時,正是深秋,望著自己春天手栽、含蕾未吐的菊花,觸景生情,弘一法師寫下出家後唯一的一首詩,「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雖然法師之後未再回淨峰寺,不過惠安一帶鄉間仍是大師晚年弘法的重地。
  • 弘一法師普陀參禮印光法師之時間考勘釐析
    按林子青編《弘一大師年譜》中引蔡冠洛的《廓爾亡言的弘一大師》中說『我和弘一法師見面是在他將赴新登貝山掩關的一年(民國九年)……大約是在第三年吧(民國十二年),我在紹興第五師範教書……』這是不對的,因為十二年春我還在廈門集美學校教書,在那年秋季,才應紹興五中、五師之聘,翌年秋,才兼長縣女師職。所以法師第一次蒞紹是在民國十三年,這是不會錯的。並且我還記得,師在若耶溪上讚美過紅葉,所以是在秋天無疑。」
  • 弘一法師與病魔作鬥爭的一生
    「民國五年(1916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誌中有說及關於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時患有』神經衰弱症』,若實行斷食後,或者可以痊癒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於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 弘一法師遺書「悲欣交集」四字無人能模仿的背後:與這個原因有關
    因為弘一臨終時所留字太過於粗拙,甚至有人懷疑這幅字是有人代筆書之。要知道,弘一法師在近代史上,是一位公認的書畫集大成者啊。答案顯然沒有這麼簡單,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到弘一大師的書法本身和他的人生軌跡中,方能找到最終答案。 人說「字如其人」,這個意思是說,人書寫的字,往往能反映人本身性格、為人、心境等。這是因為,字,不僅是人體生命的對應,還是書者志向的外化、心境的表白、情緒的流露和人品的寫真。所以,民間歷來有「見字如見人」的諺語。
  • 風雅杭高·校友談丨弘一法師對聯考略
    ,稱是弘一法師贈給他姥太(曾外祖父)周孟由的對聯,讓我辨認一下裡面的內容。頓時引發了我極大的興趣。弘一法師一直是我心目中十分敬仰的高僧大德,而且在我母校杭州一中(前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杭州高級中學)教過書,此前凡遇到有關弘一法師的文章,我必不放過,認真閱讀。更想不到的是大學同班學友的家人竟與弘一有關(此前從未聽雲林君講起過),而且還藏有弘一的親筆對聯。這其中的珍貴自不必言,能親自考究一番也算是緣分了。
  • 弘一法師的楷書,只有2個字,價值471萬,如果有錢,我也收藏
    2014年,西泠印社秋季拍賣,弘一法師只有兩個字的書法作品《放下》以471萬成交。簡簡單單的兩個字,為何能值那麼多錢?在我看來,如果你了解了弘一法師的生平,你就會明白這件楷書作品的珍貴。如果有錢,我也會收藏。
  • 傳記:弘一法師小傳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暮年號晚晴老人。1880年出生於天津河東,因生母王氏祖籍浙江平湖,自稱浙江人,以示紀念先母。法師祖上是京津一帶的豪門巨富。其父李筱樓先生慈悲仁義,常年撫恤貧寒、施捨孤寡,人稱李善人。
  • 關於傳為弘一法師「為漳州印友題偈」的考證丨孫向群
    的確,這是用佛教之理來解釋篆刻藝術的真諦。無古無今就是《金剛經》所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消解了時間和空間,世界是我心造的一時當下,了卻時序和距離以及對時間的確認,藝術之事便能隨時而出新。「如」在佛教中解釋為「理」,「如如」是佛教中指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是永恆存在不變的真如,即以無分別之正智,得清淨正確了知之所知。
  • 一本文集裡記載夏丏尊 弘一法師莫逆之交
    《夏丏尊文集》二百五十頁《弘一大師的遺書》一文,那是高僧在臨終時的境界。絕筆之心境,今再次解讀之,感觸仍是頗多。描述中這樣寫道;《弘一大師的遺書》十月三十日星期六上午,依例到開明書店辦事。才坐下,管庶務的餘先生笑嘻嘻地交給我一封信,說「弘一法師又有掛號信來了」。
  • 泉州承天寺和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化身地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被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住錫泉州十四年,泉州承天寺是弘一法師的化身地。大雄寶殿弘一法師最後遺墨:悲欣交集,恰如他的一生風起雲湧最終歸於平靜。弘一法師生活在戰火紛飛,破壞與建立的年代,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都有類似的社會背景,出家在一定程度下迴避了危險,也有人質疑佛教的作用。弘一法師在當時發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號召,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
  • 甘作地藏孤臣,弘一法師最後的堅守,以及虛雲太虛印光法師的歸宿
    這個問題恐怕知道的師兄就不多了,這一篇咱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裡面著重強調的是弘一法師,因為他誓願做「地藏孤臣」,堅守很偏僻的地藏法門,而這也是後世一直被忽視的重要佛法。而我個人的宗旨就是分享佛法不要去追熱點,比如現在最流行的淨土宗和真言宗,這個去弘揚宣傳的人已經夠多了,也不差我一個,而是要多多去關注那些不那麼熱門的法門,為往聖續絕學,以免與這些法門合緣的師兄將來沒有機會接觸。
  • 從美的契合談弘一法師與泉州之緣
    弘一法師(一)近代以來,與泉州結緣的文化名人中,極有影響的一位就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師。72年前,弘一法師在泉州溫陵養老院圓寂,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及眾多的真跡、題刻和偈言、偈詩。法師在惠安淨峰寺留下一首詩,詩曰:「我來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帶給後人無盡的意蘊與緬懷。二零零二年弘一大師圓寂六十周年時,國內舉辦了三項紀念活動。
  • 弘一法師茶事 如月清涼
    透過那些略顯沉重的學術話題,搜尋大師遺下的雪泥鴻爪,不意驚喜地發現,叔同(弘一)茶事亦是清苦雋永。或者說,縱觀其生平,從俗子李叔同到名僧弘一法師,從紛擾紅塵至清涼蓮界,恰如由水入茶,又藉茶復歸於水。《摩訶僧祗律》:「比丘受具足已,要當畜(蓄)漉水囊,應法澡盥。比丘行時應持漉水囊。」《佛制比丘六物圖》:漉水囊「物雖輕小所為極大,出家慈濟厥意在此。」實乃愛生護生之物也,這正是弘一持戒學律之應用實例。素心證前因  雲水春秋,空門十載。1928年冬,已臻知天命之年的弘一法師由浙入閩,開始了他後半生與海西福建「佛」、「茶」攸關的不解之緣。
  • 弘一法師慈悲對世人,偏偏傷害了他的日本妻子,原因為何?
    妻子在緊閉的大門前傷心地問道:「可憐這個世界,為什麼要一個人傷害我?」他的妻子知道無法挽回丈夫的心,所以她想最後一次見到他。一大早,西湖霧靄繚繞,兩船相望。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是慈悲。」悲傷和喜悅交織在一起。
  • 晉江東石一老宅鐫刻弘一法師墨寶 傳屋主與弘一法師交情甚深
    弘一法師墨寶在東石洋宅村有楹聯6對詩牌1對 傳老宅主人與法師交情甚深相傳蔡敦福年輕時與弘一法師交情甚深,建房時曾請弘一法師幫忙撰寫對聯、詩句,鐫刻於宅子的大門兩側。昨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蔡敦福宅探訪,親身感受老宅的韻味,目睹弘一法師的墨跡。
  • 解密弘一法師在漳往事 「七寶寺」改名為避「豬母亭」
    《弘一法師在漳州》出版,海都獨家專訪作者施正峰解密弘一法師在漳往事  閩南網1月30日訊 近日,《弘一法師在漳州》一書正式出版,這是關於弘一法師李叔同在漳州往事的最新研究成果,年近七旬的作者施正峰,用兩年的時間寫就。
  • 悟道法師:弘一大師的律學造詣及高德懿行之探微
    文化交流周上將舉行弘一法師紀念館新館剪彩儀式,《南山五部》善本再造新聞發布會等一系列活動。通過佛教增強兩岸間的文化交流,促進彼此互信互動、互助互融的發展與共榮。期間還專門舉辦了以「亭亭菊一枝,高標矗勁節——弘一法師·佛教精神·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廣東尼眾佛學院講師悟道法師發表了題為《弘一大師的律學造詣及高德懿行之探微》的論文,闡述了的弘一法師出家因緣,對南山律的宏揚,及日常行持。
  • 「弘一法師」李叔同,才華橫溢、成就卓越的大孝子!
    他的作者李叔同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我國非常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和戲劇家,還有非常著名的一個稱呼,「弘一法師」。李叔同的生平事跡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他還是有名的大孝子。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李叔同簡介,讓我們通過李叔同簡介,去品味他的人生和他的成就。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他非常欣賞這個地界,所以他能夠在泉州呆很長時間。他最後把一切後事交給妙蓮法師,他對妙蓮法師肯定是非常信任,所以他寫的遺書裡頭就請妙蓮法師給他主持後事,寫的清清楚楚,不許任何人參與。對妙蓮法師非常信任。弘一大師做事非常認真的。他對妙蓮法師常年的考驗,所以他非常相信妙蓮法師,他把他的後事交給妙蓮法師來處理。妙蓮法師肯定是一個當時非常好的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