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的過程

2021-02-08 晨粹

      PCR是多聚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縮寫,是一項在生物體外擴增DNA片段的技術。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選修一《專題5 DNA和蛋白質技術》和選修三《專題1 基因工程》中都介紹了這項技術,該知識點在2018年高考考綱中被列為選考部分II級要求,即能在複雜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在新課講解時,該知識點的原理容易被學生理解,但涉及到該知識點的綜合運用型問題,一些同學暴露出了對細節把握不準的問題。


比如,一個學生問了我一道題,題目是:從基因組資料庫中查詢幹擾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據其序列設計合成引物用於PCR擴增,PCR擴增過程至少第   輪循環後才能獲得純目的基因片段(僅含引物之間的序列)。這是蘇州市2018屆高三調研中的一道題,當時我並沒有布置這道題做為作業,但這名學生對生物很感興趣,他自己在做題過程中發現了問題。


鑑於該生基礎不錯,並且我在選修三的教學過程中也講解過PCR的原理,所以我並沒有當場給他解答,而是把選修一的教材拿給他看,讓他自己琢磨教材P60圖5-9 PCR過程圖解。如圖:

圖1  教材中的圖解一

圖2  教材中的圖解二


課後該生來找我,說看完圖解還是沒弄明白。他認為:從圖解來看,不管是第幾輪複製,所有DNA片段都是一樣的長度,都只含有目的片段。


於是我引導他分析教材文字和圖解,在教材的圖解中,一對引物的位置剛好在DNA片段的兩端,也就是說圖中所示的是擴增整個DNA片段的過程。而上題的問題是擴增DNA分子中的某個特定的基因,雖然看起來是差不多的問題,但用圖解來闡釋整個過程,會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為了方便學生更好的理解原理及新DNA的產生過程,我繪製了用PCR擴增DNA中某一目的片段的圖解,如下:

圖3  PCR擴增特定片段第一輪複製

圖4  PCR擴增特定片段第二輪複製

圖5  PCR擴增特定片段第三輪複製


這樣繪製圖解,直觀的反應出了PCR擴增目的基因時的幾個特點:1.引物結合的位置往往並不在DNA分子的兩端。2.引物只會延特定的方向延伸(即5'→3')。基於以上兩個特點,因此新合成的DNA分子往往不是平末端。


通過此圖解,學生很容易看出,在第三輪複製時,才得到了只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而前兩輪複製產物為什麼不能稱為「只含目的基因片段」的原因也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具體情況繪製圖解,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的原理和過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分子】目的基因的擴增——PCR原理與過程
    後臺回復「分子」查詢分子生物學系列內容【分子生物學實驗初階】分子生物學之PCR篇【分子】目的基因的擴增
  • PCR技術應用之一---基因定點突變的原理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  PCR技術是一項很強大的技術手段,當然也是考試的重點了。今天重點說一下PCR技術應用之一:OverlapPCR技術---基因定點突變1.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只要設計出DNA上某一段片段(本圖也就是藍色的目的基因片段)兩側的一對方向相反的引物,那麼這一對引物,所夾的那段(本圖就是目的基因)經過至少三輪的DNA複製(擴增)就會得到中間的那段目的基因。
  • 「實驗」PCR擴增目的片段
    一、實驗目的1.掌握PCR反應的原理。2.掌握PCR反應操作及PCR儀的使用。二、實驗原理1.PCR的基本原理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體外酶促合成特異DNA片段的一種方法,又稱無細胞分子克隆或特異性DNA序列體外引物定向酶促擴增技術
  • 「科學盒子」課程系列2|DNA的粗提取和PCR的擴增技術
    PCR一般指聚合酶鏈式反應,所以可以簡單理解為PCR擴增技術就是把一小部分DNA無線擴增的技術。有了這項技術我們就可以把僅有的DNA擴增,例如把恐龍的DNA擴增,哇塞,我的寵物可不可以是恐龍呢?想想都很激動呢。首先我們要製作底物與引物,先用雙面膠對磁鐵的正極或負極做標記,將磁體粘在膠帶上製作出底物與引物。之後再將幾種不同的引物與底物匹配,再將下方掛上紙杯放入砝碼。
  • PCR反應中的強大新技術:讓基因分析變得更快更便宜
    因此,通過溫度變化控制DNA的變性和復性,加入設計引物,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體外複製,此即為PCR體外擴增DNA的原理。範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PCR反應中擴增DNA鏈的新方法,據稱這種技術可以讓基因分析變得更快更便宜,研究人員稱之為適應性PCR技術(adaptive PCR ),該技術的核心是通過左旋DNA調節和監控PCR反應過程。
  • 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
    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Real-time qPCR)是一種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螢光基團,利用螢光信號積累實時監測整個PCR進程,最後通過特定數學原理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枂的方法。因其定量準確、特異性強、操作快速、簡單、安全丏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現已廣泛應用在臨床、食品、環境、分子生物學、遺傳學、SNP分枂等領域。
  • 知識點:德國MB螢光定量pcr檢測原理
    螢光定量PCR法(qPCR):是在常規PCR基礎上,將『針對支原體特異性保守序列的探針』做螢光標記,使PCR擴增後的產物帶有螢光,利用螢光信號的變化和配套軟體,進行DNA擴增反應的實時監測,簡稱qPCR。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做以下分析。
  • 實時螢光定量 PCR技術原理與應用
    例如我們想知道某一轉基因動植物轉基因的拷貝數或者某一特定基因在特定組織中的表達量。在這種需求下螢光定量 PCR 技術應運而生。所謂的實時螢光定量 PCR 就是 通過對 PCR 擴增反應中每一個循環產物螢光信號的實時檢測從而實現對起始模板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在實時螢光定量 PCR 反應中,引入了一種螢光化學物質,隨著 PCR 反應的進行, PCR 反應產物不斷累計,螢光信號強度也等比例增加。
  • 《基因工程》複習資料
    基因工程的定義:通過基因操作來定向改變或修飾生物體或人類自身,並具有明確應用目的的活動。7.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分、切、連、轉、選、鑑8.PCR由變性退火延伸三個基本步驟構成,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為反應應原料,靶序列為模板,按鹼基配對與半保留複製原理,合成一條新的與模板DNA鏈互補的半保留複製鏈,新鏈又可成為下次循環的模板,重複循環變性退火延伸三個過程,就能把目的基因擴增放大。
  • PCR技術
    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它可看作是生物體外的特殊DNA複製。6、過程:PCR由變性--退火--延伸三個基本反應步驟構成。          重複循環變性--退火--延伸三過程就可獲得更多的「半保留複製鏈」,而且這種新鏈又可成為下次循環的模板。每完成一個循環需2~4分鐘,2~3小時就能將待擴目的基因擴增放大幾百萬倍。
  • PCR技術的原理與方法(3)
    多重PCR技術的難點不是在於其原理和操作的複雜性,而是在於其多對引物的設計,必需保證多對引物之間不形成引物二聚體,引物與目標模板區域具有高度特異性。應用於基因診斷,對與疾病相關的基因(龐大)進行擴增檢測。
  • 富士膠片將利用銀擴增技術開發高靈敏快速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
    富士膠片將使用其獨有的銀擴增免疫層析法*2,利用照片顯影過程中使用的銀擴增技術,開發能夠快速、高靈敏度地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檢測試劑盒,並致力於早日實現商品化。這項開發所使用的能夠檢測新冠病毒抗原的抗體,由橫濱市立大學(神奈川縣橫濱市)提供。今年1月28日,日本政府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3)列為指定感染症。
  • 實驗教程|RT-PCR操作
    反轉錄成cDNA;再以c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而獲得目的基因或檢測基因表達。 應用領域:分析基因的轉錄產物、獲取目的基因、合成cDNA探針、構建RNA高效轉錄系統。優勢:RT-PCR使RNA檢測的靈敏性提高了幾個數量級,使一些極為微量的RNA樣品分析成為可能。
  • PCR技術的精髓,看這裡!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式反應,又稱體外DNA擴增技術,在1985年由美國Cetus公司的Kary Mullis首創,可以將微量目的DNA片段擴增一百萬倍以上。Kary Mullis本人因此獲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
  • 實時螢光定量PCR服務
    包括基礎科學、生物技術、醫學研究、法醫學、診斷學等在內的各領域的科學家們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廣泛的應用研究。實時螢光定量PCR的主要優點是能夠準確地確定初始模板拷貝數,具有較寬的動態範圍以及較高的靈敏度,滿足定性和定量實驗的需求。科學研究中較為常用的是SYBR Green qPCR和T aqMan探針qPCR。實時螢光定量PCR在PCR擴增過程中,通過螢光信號,對PCR進程進行實時檢測。
  • 多重等位基因特異性PCR通用晶片在聽力篩查中的應用
    The ASPUA platform was validated by accurately analyzing 141 patient samples that had been previously genotyped for GJB2, GJB3, SLC26A4, and MTRNR1.
  • 基因晶片技術在檢測腸道致病菌方面的應用
    隨著基因晶片技術的發展,也會伴隨著各種問題的產生,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基因晶片檢測技術,才能不斷的完善基因晶片檢測技術。隨著檢測的目的的致病菌的種類的不斷的增加、基因晶片技術檢測方法不斷創新,使得基因晶片檢測技術不斷的成熟和完善。
  • 基因工程高考題引發的思考
    1.以胺基酸序列為基礎的基因克隆方法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中,蛋白質編碼的胺基酸存在著保守區段,這些保守區段在不同生物的種、屬之間,甚至在不同門的生物體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同源性。如果在某一種生物體內某基因(如乙醇脫氫酶基因)已經被克隆,可以利用該基因保守區段的對應核苷酸為探針篩選基因組/cDNA文庫,或者利用RACE方法擴增基因的全長cDNA。
  • 總結,PCR方法—常用的10種策略
    該方法主要利用抗體、親合配體、適體或化學修飾物等酶修飾酶,來抑制室溫下的DNA聚合酶的活性。這種修飾使得在PCR體系配製階段引物與模板、引物與引物之前的結合能力降低,從而避免了非特異性擴增。由於DNA聚合酶在室溫下的活性被抑制,所以,熱啟動技術為在室溫下配製多個PCR反應體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且不會影響特異性和擴增能力。
  • 論文解讀--尼羅羅非魚MyD88 基因螢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實驗研究選擇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作為試驗的技術途徑,以β-actin&nbsp基因為內參,建立尼羅羅非魚MyD88螢光實時定量檢測平臺。擴增結果目的基因MyD88&nbsp和內參基因β-actin&nbsp的定量擴增曲線如圖2&nbsp所示,均呈典型的S&nbsp型,模板濃度越高,CT值越小,隨著擴增循環數的增加,螢光信號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