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明生命現象的規律,必須建立在闡明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基礎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
PCR技術是一項很強大的技術手段,當然也是考試的重點了。今天重點說一下PCR技術應用之一:OverlapPCR技術---基因定點突變
1. 基因定點突變:將某基因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鹼基替換(補充說明也可以增加或者缺失鹼基對)成其它鹼基,導致基因中的部分鹼基序列發生改變(也就是我們說的遺傳信息發生改變),實現基因的定點突變。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只要設計出DNA上某一段片段(本圖也就是藍色的目的基因片段)兩側的一對方向相反的引物,那麼這一對引物,所夾的那段(本圖就是目的基因)經過至少三輪的DNA複製(擴增)就會得到中間的那段目的基因。3.應用OverlapPCR技術:如下圖,採用具有互補末端的引物(b與c兩個引物互補),使PCR的產物形成一段重疊鏈,然後通過重疊部分的延伸,將來源不同的擴增片段重疊拼接的技術。4.使用OverlapPCR技術使基因的定點突變。(1)首先在需要突變的位點設計一個突變的引物對,這對引物對於基因來說位於中央位置,如上圖的Fm和Rm,帶紅色標記的是替換成別的鹼基,比如正常是C可以換成T等方法,當然Fm和Rm位於突變區域的相同位置而且需要反向互補,能夠進行鹼基互補配對。同時還應設計他們對應的引物,也就是基因兩端的,像上圖的F和R引物。(2)設計好上述的引物:第一輪PCR---分別R和Fm,F和Rm為引物對擴增(也可以分兩次做PCR),根據我上面說的PCR的結論就可以得到左右兩部分的DNA片段,關鍵會出現相同也就是一樣的一段---突變位點那部分;(3)擴增完成後的產物同時為模板進行下一輪的PCR,因為突變位點倆區域可以鹼基互補配對而連接起來,這樣可以將來源不同的擴增片段重疊拼接起來,然後引物的作用下延伸,最後在引物R和F擴增出大量的突變基因。這樣可能還是有點模糊和疑問。4.為此生物頌100的小崔老師專門找到了北京市海澱區(2018年期中)考過一個相關的的題,可以應用一下。練習.(2018海澱期中,34)蘿蔔的蛋白A具有廣泛的抗植物病菌作用,而且對人體沒有影響。我國科學家欲獲得高效表達蛋白A的轉基因大腸桿菌作為微生物農藥,做了相關研究。(1)研究者用相同的_________酶處理蛋白A基因和pET質粒,得到重組質粒,再將重組質粒置於經_________處理的大腸桿菌細胞懸液中,獲得轉基因大腸桿菌。(2)檢測發現,轉入的蛋白A基因在大腸桿菌細胞中表達效率很低,研究者推測不同生物對密碼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設計了與蛋白A基因結合的兩對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換了一個鹼基),並按圖2方式依次進行4次PCR擴增,以得到新的蛋白A基因。②圖2所示的4次PCR應該分別如何選擇圖1中所示的引物?請填寫以下表格(若選用該引物劃「√」,若不選用該引物則劃「×」)。(3)研究者進一步將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組質粒和_________分別導入大腸桿菌,提取培養液中的蛋白質,用_________方法檢測並比較三組受體菌蛋白A的表達產物,判斷新蛋白A基因表達效率是否提高。為檢測表達產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將上述各組表達產物加入到長滿了植物病菌的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後,比較_________的大小,以確定表達產物的生物活性大小。(4)作為微生物農藥,使用時常噴灑蛋白A基因的發酵產物而不是轉蛋白A基因的大腸桿菌,其優點是_________。②如下表所示。註:正確填寫PCR1、PCR2、PCR3、PCR4的引物組合之一,每填對一個得1分。共4分。(3)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組質粒、空質粒(pET質粒) 抗原-抗體雜交 抑菌圈(4)對人、畜、農作物和自然環境安全;不會造成基因汙染;有效成分純度較高。(答對一點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通過這道題,你對PCR定點突變的應用應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如果還是有疑問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加我微信18310709058我們一起探討一下。PCR技術還有很多應用:如檢測基因型,分子克隆,基因敲除等,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疾病診斷、農業檢測和法醫調查等領域。備註:小編能力有限,如有不足之處,希望批評指正,信息僅供參考學習。
參考資料:
1.黃立華,梁山,谷峻等著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科學出版社。
2.http://pic.sogou.com/pics?query=pcr%B6%A8%B5%E3%CD%BB%B1%E4%CA%BE%D2%E2%CD%BC&p=40230500&st=255&mode=255&policyType=0;
3.https://baike.sogou.com/v483259.htm?fromTitle=%E5%AE%9A%E7%82%B9%E7%AA%81%E5%8F%98
崔老師整理2020.1.8
有疑問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加我微信18310709058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備註:信息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生物資料群領取!或者加我微信18310709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