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話癆「父母

2020-10-16 心靈軌跡

「話癆」,百度百科解釋是形容一個人的話多得沒完沒了,像患肺結核的人的咳嗽那麼多。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把它作為一個貶義詞,去形容話多的人。但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當一個「話癆」的父母,此時的「話癆」不是喋喋不休的碎碎念,不是各種挑刺指責,不是沒事兒就說別人家孩子,而是對於孩子疑問進行極儘可能的回答,對於孩子進行延伸性的探討,通過不停的輸入而讓孩子進行成長。



研究發現,在幼兒四歲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之間,孩子的詞彙輸入量差異就高達3200萬,在此基礎上,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詞彙掌握量只有高收入家庭的二分之一。高知家庭在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比低收入家庭給孩子的信息輸入大。統計數據如下:

13~36個月孩子平均每小時聽到詞彙量:

高知家庭:487句/小時

低收入:301句/小時

3歲累計聽到的詞彙量:

高知家庭:4500萬個單詞

低收入:1300萬個單詞

3歲孩子累計掌握的詞彙量:

高知家庭:1116個單詞

低收入:525個單詞

低收入家庭因為各種情況,投入孩子的互動交流更少,有時候也會拼盡全力,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而忽略了小時候對孩子的陪伴和互動。其實很多時候越貴的並不是一定是越好的,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最好的教育是免費的,它就是孩子和父母的每一次交談和每一次互動。



那當我們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我們需要說點什麼呢?

1. 準確的和孩子描述事情:當給孩子描述一個東西時,就要調動自己的語言能力,給孩子進行描述,儘量多方面的描述並進行互動。小孩子在出生後,大腦就開始建立神經連接,可以進行學習,大人在給孩子說鈴鐺的時候,可以說這是「鈴鐺」,它發出聲音「叮鈴鈴」,它是紅色的。儘量多的和孩子進行互動。

2. 對孩子的話語進行反饋:孩子都是通過反饋進行學習的,我其實特別不能明白,很多父母在孩子呼喚的時候,需要很多聲後才進行一個簡短粗暴的答覆,說不知道,就是這樣的。。。孩子是愛你,信任你,才會不停的呼叫你,這是在成人社會最難體會到的感情,為何不能好好的答覆他們呢?

3. 對孩子進行情緒性詞彙教育:現在的教育中,我們教了很多的名詞,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但是忘記了去教會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緒,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什麼叫高興,什麼叫傷心,什麼叫激動。。。通過生活中的事情,教會孩子如何表述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碎碎念的說你這也不好,那也不對。

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會慢慢變成孩子未來的模樣,多和孩子好好說說話,他才能變成你希望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對待娃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做一個「話癆」
    當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時,他們會模仿爸爸媽媽說話,並且能說出一兩個簡單的詞語。如果孩子掌握,並熟練運用一些詞語時,他們就會開始頻繁地使用這個詞語,不分場合和時間。最常見的情況之一,就是對著玩具說話。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說明他們的語言能力在快速發育。
  • 麻省理工研究:孩子6歲前,父母當"話癆家長",將來娃更聰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面對父母的時候最多的想法大概是不要那麼話癆。確實羅裡吧嗦的說個不停,對於聽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大折磨。但是父母當"話癆家長",有時候也是特別利於孩子的成長的,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
  • 萌娃開啟話癆模式批評爸爸:愛說話的孩子是個寶
    父母愛孩子,藏在行動裡;而孩子愛父母,藏在廢話中。02、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媽媽是超人3》最後一期節目,4個家庭住在了一起。孩子們組隊去菜園摘菜回來給媽媽做飯。菜園裡,安迪是說話最多的孩子。嗯哼建議用裝滿的籃子裝大白菜時,安迪又開始了他的話癆模式:「誰讓你拿那麼多東西的?你把奧特曼拿出來,帽子戴起來,就有地方了。然後,你幫我把這兩邊的東西弄一下。」就這樣,安迪邊不停地絮叨,邊幫小夥伴們解決了問題。英國約克大學曾對107名2-4歲的孩子做過一項實驗。
  • 孩子變「小話癆」?是處於「語言爆發期」,父母有方法輕鬆把握住
    近日在跟嫂子聊天的時候,聽到嫂子一直在吐槽,小侄女最近總是不停的說話,變成了一個小話癆,就是特別愛說話,對任何人都能說得沒完沒了,雖然很多時候說的是廢話,或者人家不予理睬,但她總是說得津津樂道。這樣嫂子覺得自己生了個小話癆,也擔心小侄女以後的成長。
  • 育兒專家:想要寶寶語言能力強,父母必須當「話癆」
    全文約129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寶寶的語言發育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出生後8~10個月,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時期;第二階段在1歲半左右,是嬰兒口語發展期;第三階段在5歲左右這讓妻子十分不解,甚至擔心自己的女兒變成話癆,明明結婚前老公就是沉默寡言的樣子,怎麼有了女兒整個人都變了?有些時候妻子實在受不了,就會打斷張爸爸的話:「別再和女兒叨叨了,一個大男人,整天話這麼多,別把我們的小公主帶壞了」。女兒在旁邊聽著媽媽的話,咯咯咯的笑了起來,仿佛就在嘲笑自己爸爸被媽媽訓了。
  • 父母在寶寶嬰兒期做"話癆",有利於喚醒他們的語言世界
    但我發現,我生完孩子後"性情大變",變成了一個"話癆",對著寶寶"自言自語",有著永遠都說不完的話。但聽到寶寶咿呀咿呀的回應,我想,他肯定是聽到媽媽說的話了吧,內心非常高興。為了寶寶而做出的改變,我覺得很值得。
  • 父母越「話癆」,寶寶越聰明?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所有手足無措的寶爸寶媽們都恨不得寶寶一出生就會說話,很顯然,這不可能,所以有不少父母都希望寶寶能早些學會說話,也覺得早些學會說話的寶寶更聰明,其實,如果寶爸寶媽是「話癆」,寶寶還真的會更早些學會說話!父母「話癆」的好處
  • 麻省理工研究:想養出更聰明的孩子,在嬰兒期,寶媽得做個話癆
    文丨美媽很帥小小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平常「惜字如金」,可自從生了娃,她把自己逼成了話癆。原因很簡單,她想孩子的大腦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這天朋友小蘭上來串門,看見小小不管做什麼,只要寶寶處於覺醒狀態,小小都逮住機會跟寶寶嘮嗑,不厭其煩地跟小寶寶描述她正在做的事,有時還哼著歡快的小曲逗小寶寶笑,讓小蘭不得不佩服的是,小小由始到終,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小蘭看到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吐槽道,「寶寶還是個小嬰兒呢,她那麼小,能聽得懂你說的話嗎?」
  • 萌娃是個小話癆,一醒來就說個不停,網友:小奶音真可愛!
    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寶寶就是一個小話癆啊,一大早起來想要說話的欲望就特別的強烈啊。小寶貝睡醒了就睜開了眼睛,沒有哭,眼睛滴溜溜地轉著準備找一下媽媽,真的是特點的可愛呢,看到了媽媽,寶寶立馬就開始自己的話癆啊,就在媽媽旁邊說個不停,真的像一個小話癆啊。媽媽看著寶寶才這麼大一點說話欲望這麼強烈也是有點哭笑不得啊。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在嬰幼兒期,父母做一個話癆,孩子智商會更高
    一組由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賓夕法尼亞大學三所名校聯合研究的項目也顯示,父母常與小朋友交談,可以促進大腦生長,並且語言交流的頻率越高,大腦中主管語言功能的區域越活躍。也就說是,小時候父母跟孩子說話多少(包括數量與質量),直接影響孩子的智商。
  • 想要孩子更聰明,新生兒時期,媽媽要強迫自己做個"話癆"
    導語:很多父母在生孩子之前,都是個一聲不吭的主,但是孩子出生後,一方面開心了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只能不斷地和孩子去說話。你可以先叫寶寶的名字,再跟寶寶說,&34;,反正圍繞著孩子這個怎麼做,那個如何去做,最終把事情有邏輯地給孩子理清楚。
  • 「話癆」英語怎麼說?
    今天要來接觸一個很火的日常表達——「話癆」。簡單來說,話癆就是指一個人的話多得沒完沒了,也就是喜歡說話、喜歡嘮叨的這種人。那「話癆」用英語該怎麼說呢?Jonathan-話癆我弟弟是個很不錯的年輕人,就是有點話癆。No 2.
  • 寶寶是個「話癆」招人煩?麻省理工研究:智商高的孩子都「話多」
    舉例:彩霞的兒子從出生以後就一直屬於超前發育,在別人還安安靜靜沒事就哭的時候,你就能聽見他開始想要和你對話了,每天家裡的人要是在聊天,他就會默默觀察人們的嘴部,然後就開始牙牙學語的要加入,大家都調侃說你家兒子以後一定是個話癆
  • 孩子總是「話癆」嘰喳不停,家長不要嫌棄,反而要正確引導
    最近一段時間閨蜜總是會向我抱怨個不停,因為他發現自從孩子會說話之後,嘴一直都沒停過。一大早上起來就開始說話。累了一天,好不容易晚上想要早點睡覺,孩子又開始咿咿呀呀。也許很多家長都曾經遇到過孩子存在話癆的問題,不論什麼時候,孩子的口中總是有著說不完的話,而這一點也讓許多家長感到厭煩,甚至有的時候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也表現的愛搭不理,只有孩子一個人在那裡說話。
  • 孩子話癆是什麼體驗?寶媽:給錢讓她安靜半小時,過一會錢還我了
    文|文兒同事在家這段時間耳朵都要起繭了,因為她家有一個話癆寶寶。只要沒睡覺,就是全方位環繞的立體聲音,走到哪說到哪。前天忙著工作,女兒還一直說個不聽,就給小財迷20塊錢讓她安靜半個小時。讓一家人都哭笑不得,明明父母都不愛說話,孩子卻是一個話癆。孩子話癆是什麼體驗?寶媽:給錢讓她安靜半小時,過一會錢還我了。在有些人看來,孩子話癆也是蠻不錯的,至少不用擔心人際關係。跟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小貓小狗都能聊天。但對於父母而言,就沒那麼好過了,像是念經一樣,沒有停的時候。晚上做夢,都是孩子不停說話的聲音。所以說,話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天生話癆的孩子,家長妥善引導,比普通孩子更聰明
    天生話癆的孩子,家長妥善引導,比普通孩子更聰明!大家好,今天跟各位家長咱們來分享一個話題,就是如果孩子身上有這個缺點的話,不要著急,也不要害怕,只要你用心去引導孩子去培養孩子缺點也會變成優點,反而將來更加容易有出息,我給大家做了一個整理,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 孩子話癆怎麼辦?別嫌吵,可能是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其實,當孩子變得"話癆"的時候,家長不要嫌煩也不要嫌吵,因為這可能是開啟孩子"好口才"的第一步。 一:語言的爆發期 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都會有幾個所謂"敏感期"或稱"關鍵期"。而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
  • 孩子話癆怎麼辦?別嫌吵,可能是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一:語言的爆發期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都會有幾個所謂"敏感期"或稱"關鍵期"。而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而隨著孩子表達欲望的增強,新鮮詞彙量的衍生和聚集,在兩三歲的時候會進入到語言發展的高峰期,也就是語言爆發期來臨了而根據美國權威機構研究顯示,父母從小跟寶寶進行很多的對話溝通,有助於寶寶的智力發展,提高智商。二: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為什麼孩子會突然變得話癆了呢?這肯定跟其能力提升脫不了干係。
  • 大寶5歲是個話癆,我們治不住他,他妹煩了,直接一巴掌,安靜了
    家有話癆寶寶是什麼體驗?看看網友是什麼說的:網友:愛說話其實沒什麼不好的。女兒就愛說話,學校有事我就知道。不像我。。不說話,心裡發狠。上學時候打架把人家眼打瞎了。。。那時候才小學,前幾天女兒把他家的孩子打了,去學校看見是他。我直接說沒事,讓他去找我。然後帶著女兒回家了。
  • 網球王子:立海大呆萌的他,原來是個話癆,無意中嚇壞海堂薰
    一開始出場不怎麼討喜的他,讓人越看越覺得他是立海大的呆萌王子,接著又發現他還是個話癆王子,話多的他還無意嚇壞了青學的海堂薰。偏偏宿舍裡有一個話癆切原小海帶,安靜的環境是不可能了,柳蓮二為了讓切原小海帶進一步成長,犧牲了自己,讓切原小海帶得以成為勝利組的一員。待在勝利組的小海帶後來正巧跟三個失敗組的人同宿舍,按捺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加上又有話癆屬性,特別想要了解失敗組的平日訓練方式,還有他們原始人一樣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