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學生,不是簡單地傳授完知識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通過與學生互動,教給學生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高校思政課: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
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當代大學生被稱為「網際網路土著民」,他們有著上一代人無法比擬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很多高校教師為此很頭疼——如何引導那些在網際網路世界中「閱盡千帆」的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
11月29日,全國高職院校黨委書記、宣傳部長齊聚重慶,在高職院校黨委書記論壇、高職院校宣傳部長論壇上,共同學習、探討「唱響強國一代,落實立德樹人」的熱點話題。
讓課堂充滿新鮮和刺激
課講得太死板,學生不願意聽;一味迎合學生,又往往導致思想性缺失。能否將趣味與品位結合,通俗與學術融合?「引領學生,不是簡單地傳授完知識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通過與學生互動,教給學生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想做的就是把『有意義』的事情講得『有意思』,讓同學們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樂在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川說,同時也要注意過猶不及,不能為了「活躍氣氛」而百無禁忌,更不能為了贏得關注度而譁眾取寵。
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不少高校教師想出各種辦法儘可能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新鮮和刺激,課上用視頻、音頻吸引學生、課下微博微信與學生互動、再用Mooc課程,力圖全方位吸引學生。
「現在高校思政課的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政教師高寧說,「有些老師認為『教材不能看,就是文件彙編』。」所以,一些老師在備課時,不再老老實實地研究知識體系、基礎概念和思想方法,而是到處求課件、找故事。
「我知道學生們需要新鮮的刺激。」高寧說,但是那些形式上的「刺激」對學生的吸引只能是表面的和暫時的,「真正的刺激是什麼?那些對學生來說『知道』了但是還不是『真的知道』的東西才稱得上是刺激。」
在高寧看來,完成學生從「知道而不真知」變成「知道而且真知」,教材是完全可以勝任的。因為,教材就是那些經過「精心選擇、加工和簡化」後的認識成果。「我們自己要對教材有自信。」高寧說,「連老師都不信服教材,那怎麼要求學生信服?」
事實上,思政課不同於一般的知識性課程,它需要在人的心靈上搞建設,在人的思想上做工作。如何在「人心」上下功夫,不僅需要堅實的學科基礎,還需要校風建設和相關的配套活動。
卓有成效的思政探索實踐
在「網際網路+」時代,高職院校宣傳思想工作如何「入腦入心」?這是當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面臨的共性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創新話語體系為抓手,通過實施「輿論引導力提升工程」「虛擬代言人品牌建設工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工程」,有效提升了宣傳思想工作的輿論引導力、親和力和吸引力。
「過去學院的育人工作,條塊分割,思政難以形成合力。」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易俊表示,「立物易,立心難。思想的影響、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總要求,探索構建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特點與規律的『三全育人』體系,是破解條塊分割,激發育人活力的關鍵所在。」
參加論壇的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衛東稱,學院以校園茶文化工程建設為依託,開展「無我茶會」「書香文化大講堂」等精品茶文化活動,引導師生感受中國禮儀之邦的精神內涵,激發師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對於高校來說,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讓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引領者,是一個課題。」濟南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王春光說,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活躍、需求更豐富,但在文化和道德素養上需要提高。結合這一特點,學院整體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工作,將其落細、落小、落實,從小事和細節著手,從認知到認同,再到培育,最終落實到踐行上。
提升育人能力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探索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一個核心、把握三個重點、突出兩個抓手」的「132」模式,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提供主導支撐。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該校依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強調理論認知與行動踐履的特點,以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通過說案例、話題討論、換位體驗、角色扮演、素質拓展、社會調研等多種項目活動的實施,做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因時而進」。
近年來,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和發揮學生在實踐育人中的主體作用,通過開展學生素質培養教育和構建學生素質培養體系,將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與文明養成相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幾年,學校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積極聯繫革命遺址、文化館所及社會救助等機構,建立了20多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和志願服務基地,學生的道德修養明顯提升。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平臺優勢,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建設成為網上思想政治工作陣地,推出了官微虛擬卡通代言人「工小程」,在十九大精神宣傳宣講活動中,依託「工小程」開展擬人化宣講,推進理論的大眾化傳播,既寓教於樂,又貼近普通同學,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重要渠道。
此外,該校還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設計製作了「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久久不見久久見」等表情包,增強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與認同。
李國
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