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2021-01-15 新華日報

□ 尚宇軒

江蘇自2018年開展戲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動以來,共有15部優秀劇目,在省內60所高校演出了100餘場,所到之處,無不受到高校師生的歡迎。經過3年實踐,業已形成了務實高效的運轉機制,樹立了特色鮮明的活動品牌,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為加強和改進高校美育、思政教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累了有益經驗。

變「送戲」為「點戲」,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戲曲進校園怎麼進?如何進?為了讓高校巡演真正發揮「美育」「思政」作用,主辦方變自上而下的「派單」為自下而上的「點單」,將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機地結合起來。

去年,省委宣傳部聯合省教育廳,面向全省高校下發戲曲名作高校巡演需求的通知,提供5部巡演劇目的劇情簡介、演員陣容、所獲獎項等資料,由高校根據實際需求自主申報。最後,共有52所高校申報了76場巡演需求,最終主辦方統籌安排了32所高校的48場演出。以高校需求為主,最大限度避免了「派任務」和供需錯位,使巡演真正發揮作用、產生影響、受到歡迎。

三江學院團委表示,2020年江蘇戲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動,提供了菜單式的項目選擇,劇種類型多樣,劇目水平高,讓學生在校園裡體驗到高質量的藝術享受,掀起了一股「戲曲熱」。江蘇護理職業學院宣傳部表示,看完淮劇《小城》後,同學們都說,《小城》給大家提了醒,要始終不忘學醫的初心,始終秉承「護愛生命,修身明理」的校訓。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宣傳部表示,錫劇《董存瑞》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再現了青年董存瑞在戰火中成長的光輝事跡,為全校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和「四史」教育課。

變「看戲」為「入戲」,主打沉浸式體驗

只有以演出為圓心,根據青年學生特點,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創意體驗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單純「看戲」為多種形式的沉浸式「入戲」。3年來,「江蘇戲曲名作進校園」始終把配套體驗活動的開展擺在和演出同等重要位置,演前導賞、體驗活動、演後座談等互動活動,幾乎成了每場演出的標配。

以2020年巡演為例,每場演出前,主演、院團長等都要登上舞臺,用10分鐘時間介紹劇種特色、劇目梗概,教唱精彩唱段等;同時,新華日報、江蘇文藝廣播策劃組織了近50場互動活動,青年十問·演後談、戲曲奶茶、戲曲直播車、戲曲臉譜展、國潮美拍戲曲角等,讓巡演活動「養眼」更「走心」。「戲曲奶茶」化身冬日裡的溫暖「彩蛋」,杯身上印著戲曲的經典臺詞和戲曲知識,好喝又有「營養」。一頁頁認真手寫的「戲迷留言本」,一筆筆細細勾勒的創意戲劇手帳,更是見證了傳統戲劇的別樣魅力。在戲曲文創體驗展中,同學們還可以與老師面對面交流、親手體驗繪製臉譜,感受國粹的魅力。在校園禮堂、劇場門口布置的戲曲油紙傘、戲曲文創等活動,引得廣大同學紛紛駐足觀賞,美拍戲曲角成為了校園網紅打卡點。

變「獨戲」為「群戲」,實現多方聚力協同

眼下,戲曲名作高校巡演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和工作閉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聯合主辦,媒體參與承辦,高校協辦。在任務分工上,省委宣傳部負責遴選劇目、協調院團、制定演出計劃;省教育廳負責協調高校做好演出相關保障工作;高校負責安排演出及相關活動場地,組織學生集中觀演並組織校內宣傳報導;院團負責做好演出工作,配合媒體開展講座、導賞等戲曲普及教育活動;媒體負責開展一系列配套活動及社會宣傳。各方面各司其職、互相協同、緊密配合,確保活動高質量開展。其中,參演院團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和媒體的深度介入,是最重要的經驗。

院團派出最強班底——擔綱主演的均為國家一級演員,還有不少是戲曲最高獎梅花獎的獲得者,保證了劇目的高質量供給。省淮劇團團長陳明礦就說:「我們每次進校園演出,都拿出了與參加專業評比同等規格的團隊去為學生們表演。」省錫劇團團長周東亮的觀點是:大學是一個非常好的圈粉的地方,大學生市場不容小看,只有大學生真正喜歡上看戲這件事,才能推動戲曲走得更好。

而媒體的深度介入,則為樹立活動品牌、擴大活動影響力提供了巨大動能。在策劃開展系列體驗活動的同時,新華日報和省廣電總臺深入巡演現場,採寫了一系列新聞、通訊、評論及圖文音視頻產品,央視、學習強國平臺、新華日報、江蘇衛視、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江蘇文藝廣播、荔枝新聞客戶端、我蘇客戶端等進行廣泛宣傳報導;各巡演高校、參演院團也在各自網站、微博微信等傳播平臺開展宣傳推廣工作,取得良好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

「2020江蘇戲曲名作高校巡演,不落窠臼、新益求新,將傳統文化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精滴細灌』,通過創新樣態,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廣受學校師生讚譽。」南京工業大學團委辦公室主任胡龍宇如是說。青春和戲曲的激情碰撞,將持久而深遠地在菁菁校園激蕩出新的篇章。

相關焦點

  • 比有意義更有意義的是有意思——《我決定活得有趣》
    想來這一周我們過的轟轟烈烈,我們開始蹦迪喝酒,在火車上聊好多不著邊的故事,每天過的像是丟失了記憶,白天做的事,晚上就會忘記。看完了蔡瀾的《我決定活得有趣》,我深受感動,我覺得蔡瀾真的是個有趣的人,他知識淵博,通情達理總是為別人考慮,懂得琴、棋、書、畫,電影賞析,文學藝術,吃喝嫖賭什麼都懂。可是他卻不喜歡彈古琴、不經常下下圍棋、從不做畫、也不會嫖賭,看了之後,我突然明白人活著何必那麼拘謹,有酒就多喝,該唱歌的時候就要唱。
  • 情侶之間,可以做什麼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事情?
    情侶之間可以做些什麼增進感情呢?還在為去哪裡、玩什麼發愁嗎,往下看看吧!希望做過下面這些事情,可以讓你們彼此印象深刻 留下一段段美好的回憶呢。吃貨篇民以食為天,你說不吃行不行?既然都是吃,當然要吃好!有什麼比一頓自助餐更讓人欣喜的呢?敞開肚皮,開懷地吃!烤肉自助、披薩自助、炸雞自助、海鮮自助、新鮮蔬菜、啤酒飲料,應有盡有!盡情地拿吧,盡情地吃吧!比一比誰吃得更多,當然一般是男生的飯量大啦。注意,不要剩太多浪費哦,不然會罰款的哦。
  • 做一個有意思的人——新教育既有意義,又有意思
    什麼是有意思?有意思就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做事有生有色,做人有情有義,生活有滋有味;什麼是有意思的人?就是有人格、有情趣,有擔當的人,能成就自己也能成就他人,自己快樂也給他人帶來快樂。有意思跟能力高低、成就大小、境遇好壞關係不大,關鍵是建立有意思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態度。
  • 當有意思的醫生,做有意義的工作」
    我認為,這不僅表達了他如何做醫生、做科研,也表達了他的一種人生態度和人生理念。怎樣苦中作樂呢?我用一個中國詞——「意思」來歸納總結一下。中國詞「意思」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詞,它包含了非常多的意思。該詞不管是中英文都非常有意思,且與眾不同,充滿魅力。
  • 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
    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大連理工大學「百人百講」系列課程創新思政課教學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杜佳  及時回應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辨識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戰略全局,是新時代「
  • 「有意義」與「有意思」
    《從有意義到有意思:〈新周刊〉生活觀》是《新周刊》20周年系列叢書之一,而我這裡要說的「有意義」與「有意思」,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談談數學的「有意義」與「有意思」。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類似的在實際生活中用得少,但對於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大有裨益的內容還有許多。比如公頃和平方千米,作為土地面積單位對於個人而言不一定高頻使用,但是藉助面積單位的創造原則進行不斷推廣和延伸,對於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與全局性認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好的學習內容應該是「有意思」的。「有意思」不僅在內容上呈現出「有料」,還會在體驗中感受到「有趣」。
  • 高校思政課: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
    引領學生,不是簡單地傳授完知識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通過與學生互動,教給學生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高校思政課: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當代大學生被稱為「網際網路土著民」,他們有著上一代人無法比擬的獲取信息的能力。
  • 講臺新語——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
    講臺新語——把 " 有意義 " 講得 " 有意思 "吉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尹伊君連日來,吉林省三級檢察院 89 名檢察長紛紛走上講臺,為檢察人員講授專題黨課 93 次,通過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創新形式,不斷強化教育引領作用,這是吉林省檢察機關堅持用黨課教育春風化雨
  • 校園採風|把「有意義」的事情做的「有意思」(高亞麗老師)
    好奇心也很強,看見有攝像機和大屏幕還向機器招手,特別的可愛。讓我很意外的是面對這些外來的陌生的嘉賓孩子們沒有絲毫的畏懼心理,一點也都不怯場,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鍛鍊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的必要的。
  • 把有意義的報導寫得有意思
    ——評河南日報客戶端創新推出的時政報導《省委書記微信的三種「正確打開方式」》    「謝伏瞻至少三次在公共場合談及微信使用,在他眼中微信至少有三種『正確的打開方式』:創新工作、瀏覽信息、交流聯繫……」    6月12日,河南日報客戶端率先推出的時政新聞報導《省委書記微信的三種
  • 讓「有意思」與「有意義」齊飛
    讓「有意思」與「有意義」齊飛——也說影視劇翻拍周慧虹近日,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開播,相關熱度不斷,但叫座不叫好更有評論者認為,新版《鹿鼎記》在情節、人物塑造、敘事邏輯各方面都存在問題。翻拍經典,近年來成為了影視劇行業的一種經營趨勢,各類翻拍劇層出不窮。有統計顯示,《神鵰俠侶》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龍記》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愛情、都市、勵志類的當代劇,「不是已經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
  • 那些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公益們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在做「有意思又有意義」的事情的時候最幸福。公益往往有意義,卻往往充滿悲情色彩,好在總有一些貪玩的公益人,讓有意義的公益變得有意思起來!放下手機10分鐘=貧困兒童一天純淨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關鍵詞:高效輕鬆有創意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打出「150/月能夠為1名貧困地區患愛滋病的兒童提供1個月的營養食物」的口號,最新推出的月捐計劃。如果你不願意出錢,接下來這個項目你一定不會拒絕。
  • 微人物|讓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走近勞模邢雲雷
    早在2009年,有誰會想到,這個中國石油大學普普通通的畢業生,經過幾年在異地他鄉的奮鬥打拼,竟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被評選為西部管道勞動模範。邢雲雷是如何從普通員工成長為公司勞模的?為發掘勞模的精神價值,讓廣大員工對勞模光環有正確的認識,看到榮譽背後的責任和付出,塔裡木分公司黨委宣傳科著力創造條件,讓大家走近勞模,切身感受勞模的人格魅力和敬業精神。
  • 副省級領導談文字工作:有意義也要有意思
    婁勤儉書記對高質量做好人大各項重點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人大機關的文字工作也要體現高質量的要求。我們要知不足、找差距,不斷加強和改進文字工作,為我省人大工作走在前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談到文字工作,大家首先想到這是一件苦差事。的確,在機關工作,文字工作辛苦,尤其是專門做文字工作的同志更辛苦。雖然辛苦,還得有人做,而且還要做好,這是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所決定的。
  • 作文裡的「有意義」和「有意思」 | 日課
    作為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電影影響了無數人,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思」。教育是嚴肅的,但具體教學應該是充滿趣味的。今天我們就談一談怎麼讓作文教學變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作文裡的「有意義」和「有意思」文 / 宋運來, 著名特級教師、童漫作文教學專家小學傳統作文教學,多注意到「有意義」的一面,而「有意思」則不太關注。
  • 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把「有意義」講得「有意思」  ——大連理工大學「百人百講」系列課程創新思政課教學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杜佳  及時回應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辨識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戰略全局,是新時代「形勢與政策
  • 讓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李滄打造沉浸式情景黨課
    當天,位於九水街道的李村河黨建主題公園建成,公園擁抱著李村河生態綠帶和院士港科技高地,成為李滄區黨員幹部家門口「有風景的思政課堂」。在這裡,學典長廊、精神之橋、宣誓廣場、一盤好棋等八大模塊的精心設計和豐富內容讓幹部黨員直呼過癮;新視界、黨史、中華文化、學習測試等電子互動欄目吸引了不少觀眾躍躍欲試,老、中、青、幼等各年齡段人群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
  • 「有意義」與「有意思」如何兼顧
    「有意義」與「有意思」如何兼顧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小學數學思維遊戲課程觀察  本報記者 杜悅  「學生小臉通紅,兩眼發光……在遊戲狀態下他們明顯比平素上課時精神更專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小學校長祁紅看到觀摩課上爭相搶答問題的學生
  • 百年名校8 | 西湖小學:辦有意思的學校,做有意義的教育
    繼西溪實驗學校、留下小學、學軍小學、轉塘小學、三墩小學、古蕩一小、周浦小學之後今天推出的是西湖小學:辦有意思的學校,做有意義的教育,百年名校構建特色育人文化。西湖小學教育集團,前身為杭州市西湖小學,始創於1933年。
  • 對話易中天:讀書,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央視網記者:多媒體時代,讀書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易中天:讀書其實是一件奢侈的事,只不過無關乎經濟條件,就看你有沒有時間,想不想去讀。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公共圖書館,據我所知服務還都很好。  央視網記者:如何看待網上碎片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