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為救孫女,補鞋賺錢無生意,我送他個字,從此補鞋需排隊

2020-12-16 老曾看社會

今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難得在家陪老婆小孩的我,此時一家三口信步走在老城區的小街道上。

「凌志,公司不景氣你別灰心,這麼多苦難都過來了,大不了把廠關了,咱們回老家去!」

我的妻子是個感性的女人,沒什麼大的情懷,小的目標,只有一腔小女人的心思和家庭主婦的賢惠。

「嗯!」我點點頭,愛憐地在女兒粉嫩的面頰上捏了一下:「我去補鞋,你們去逛超市吧。」

「別這麼小裡小氣的了,好歹自己現在也是個小老闆啊!」

妻子小覷了我一眼,然後帶著女兒一步三回頭地走進了旁邊的超市。

我就近走到一個補鞋老人的攤位上,把穿了8年的運動鞋從臭腳上扯了下來:「老叔,換個鞋底,鞋面清理下就好了。」

「嗯,換鞋底啊?好好好,一隻5塊,兩隻10塊。」老人看起來最少70歲了,說話漏風。

「老人家,您這麼大歲數了,怎麼不在家頤養天年,還出來補鞋哦?」我把鞋交到老人手裡,搭訕道。

老人一邊在他那臺破舊補鞋機上敲打著,一邊回答道:「哎,大兄弟,沒辦法啊,我,哎……

我兒子早年去世,兒媳沒幾天就跟人跑了,家裡留下個嗷嗷待哺的孫女,我含辛茹苦把孫女帶大,萬萬沒想到,前些天,我那12歲的孫女突然患病,到醫院一檢查竟是先天性心臟病!嗚嗚嗚……」

「什麼?」我張大了嘴巴:「先天性心臟病?」

「是的!」老人皺巴著臉,一副苦大仇深模樣。

他回過神來,一邊敲打著鞋底,淚水一邊譁啦譁啦往下流:

「大兄弟,不好意思啊,人老了,話多,哎!」

老人衝我赧顏一笑,繼續說道:

「我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孫女的病是治好了,可現在每個月都要幾百塊的藥錢,望著躺在床上,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孫女,我,我沒有辦法啊,我只好重操舊業出來補鞋了……

可,可現在補鞋的人真少啊,沒什麼生意,不像幾十年前了,哎!」

老人滿是皺紋,愁眉不展的臉上,淚水順著剛乾涸的淚痕又流了下來:「大兄弟,你看看那些個年輕人,穿著什麼亂七八糟、怪模怪樣的鞋子,我就不明白了,穿個鞋子哪有那麼多講究的呢?能走路不就好了麼?鞋子壞了,他們不補的,直接扔了,真是暴殄天物啊!」

我靜靜地聽著老人的傾訴,嘆了口氣,從懷裡掏出一疊錢:「老叔,這些錢您拿著應應急,錢不多,只有1千多元,您不要推卻。」

「不不不!」老人一談到錢,反應特別的大:「錢我絕對不要,您要覺得我鞋補得好,以後常來光顧,帶您朋友來,幫我介紹介紹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好的,我一定介紹!」我爽朗地回答道:「老人家,如今還補鞋穿的,都是像我這種四五十歲的人了,我給您寫個字吧,包你生意興隆,排著隊找您補鞋!」

「真的嗎?一個字就可以生意興隆?」老人雙眼放著光,一把抓住我的手:「您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啊,哦,不!大慈大悲的活菩薩啊!」

我在隔壁文具店裡借了支毛筆,寫下個「曾」字,然後把字交到老人手裡:「您把字貼到顯眼的地方,明天開始,包你生意蒸蒸日上!」

老人接過字,感動得淚流滿面……

一天後,老人的補鞋攤位前擠滿了前來補鞋的人,老人心花怒放,仿佛年輕了十幾歲,他感覺自己回到了幾十年前那補鞋需排隊的崢嶸歲月……

「老公啊,你就是個面冷心熱的人,當初我就沒看走眼!」妻子深情著看了我一眼:「你以為自己出錢叫員工去老人攤位上補鞋當廠裡的福利,日子久了他們會不說的麼?」

我抽了一口煙,嫋嫋騰空的煙圈裡似有我無盡的思緒:「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是我做人的根本,做人需要擔心別人說麼?」

老人補鞋攤位前,一個偌大的「曾」字迎風飄舞,這個字並不能帶來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它只是我的姓,只是個記號,只是告訴廠裡員工來這裡補鞋才算廠裡的福利罷了!

原創內容,特此聲明!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歡迎收藏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侵權請告知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東陽白髮補鞋匠:補鞋是一門藝術
    補鞋匠,在很多人看來,真不是一份體面的活,但是在今年65歲的吳時和眼中,補鞋,是一門藝術,是最接地氣的美容,雖是腳底下的活兒,卻能讓人足下生輝,美麗一路。這麼多年來,他不但為人們補好了數不清的鞋子,更給很多人帶來了溫暖。
  • 寧波鄞州76歲老師傅補鞋近50年:放不下這門手藝
    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上個世紀的街頭老行當,有的舉步維艱,有的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吳鎮沙江路與東吳中路路邊,76歲的俞阿海正忙著為顧客修補鞋子。俞阿海是東吳鎮南村人,上世紀七十年代,他開始從事補鞋這一行,一幹就是近50年。除了風雨天氣,他總會騎著一輛三輪車來到街頭,三輪車上裝的都是補鞋的工具,皮釘、鉗子、剪子、錘子......一應俱全,這些工具仿佛帶著濃濃的歷史感,從上個世紀穿越到今天。在東吳鎮,只要向附近居民打聽哪裡可以補鞋,大家就會不約而同地指引你來到俞阿海的補鞋攤。
  • 補鞋老人路邊撿一棄嬰,養到十歲以後,才知女孩身份不一般
    故事:補鞋老人路邊撿一棄嬰,養到十歲以後,才知女孩身份不一般家住省城的劉阿婆,今年65歲了,與一個名叫劉秋香的孫女相依為命。這個孫女跟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是她十年前從路邊撿來的。十多年前,劉阿婆的老伴因病去世,留下她一人在小巷補鞋為生。她和老伴沒有子女,日子雖然清苦,也算過得去。
  • 70多歲的補鞋匠擔心「我走了,附近的居民鞋子壞了咋辦?」
    吳大爺手藝好、脾氣也好,很多人都喜歡到他那補鞋,久而久之,附近很多居民成為了她的熟客,只要有東西修補,非找他不可。一位50多歲的大姐,將1隻女士高更鞋送到他手中,原來是鞋後跟的膠底快脫落了,吳大爺一下就把鞋子的舊膠底拔掉,在鞋跟和新膠底塗上一層膠水,稍候片刻,把它們黏在一起,再以鐵錘敲打幾下,用鐵釘「篤篤篤」一陣釘,一隻鞋子就完好了。
  • 農村這種最原始的補鞋攤子,生意非常好,城裡人恐怕見不到!
    今天小編去趕集,看到最少有三四個這樣的補鞋的攤子,而且生意還都不錯。是不是農村人比較會過日子?鞋子衣服壞了,縫縫補補接著穿。因為修個鞋子也就一兩塊錢最多不超過五塊,買個新的起碼要幾十吧。圖中的這位師傅正在給人換拉鏈。補鞋匠張師傅,已經從事補鞋工作二十多年。
  • 那個年代補鞋是一種文化,記憶中家門口的那個修鞋匠:他,還好嗎
    我急忙跑回家到樓頭兒上就把鞋脫下來遞給修鞋匠,以往的豔陽晴天裡他的鞋攤兒都是滿滿一圈兒人,只有那一天下雨,是我一個人去找它修鞋。當時我的那雙泡黑了的鞋還滴答著水,他用斑駁黑黢粗糙的手接住了我的鞋,手掌接觸到了鞋底,把溼漉漉的鞋扣在支架上,用雙腿夾住支架,鞋的水滴落在他的褲子上,鞋上,手上,他絲毫不嫌棄,只是專注的補著鞋,仿佛在他的眼裡鞋是他的孩子。只聽一聲:「補好了!」
  • 濱海40年老行當——「我若不做他們去哪補鞋呢?」
    時過境遷,歲月無痕,曾經那些在小鎮行走的手藝人已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但是位於東街頭的這位補鞋匠人,依然駐守這裡,看人來人往,守平淡初心。俗話說:「腳底鞋爛窮半截」,鞋對於人的日常生活來說,既是跑步行走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又是重要的門面裝扮。
  • 婁底補鞋匠堅持補鞋30多年:願將這門手藝堅守下去
    「沒關係的,我這裡上點膠水都不收錢。來,你試試看行不行。」 補鞋的師傅名叫秦紅秋,今年49歲,婁底雙峰人。「我從小就跟我哥學補鞋,早些年的時候就背個小箱子,到處走街串巷給人補鞋,去過邵陽、郴州,還去過貴州,最終還是留在了懷化,不知不覺我來懷化都30年啦……」在秦師傅補鞋的間隙,他慢慢地向記者說起了自己的經歷。
  • 一針一線36年,荊州這個補鞋手藝人的堅守只為了一個心願!
    一針一線36年,荊州這個補鞋手藝人的堅守只為了一個心願!昏暗的燈光、鏽跡斑斑的補鞋機、黝黑髮亮的銼刀,這僅有數平方米的房間裡,仍然保存著八九十年代的裝飾韻味,時光仿佛未曾眷顧,這裡是老鞋匠謝師傅堅守11年的修鞋鋪。鞋鋪燈光映射的角落裡,一個傴僂的身軀正坐在20釐米高的板凳上,全神貫注地忙活手裡的工作。
  • 「輪子哥」因醫療事故癱瘓36年,冒寒風補鞋,盼過年給父母添新衣
    「當然冷啊,跪在地上涼冰冰的,我這每天不到下午手都沒有知覺了。」今年36歲的張樹營至今仍在寒風中修鞋,被路人疑問不怕冷時回答道。臨近過年,天氣日漸寒冷,在外面幹活的人也稀少了起來,補鞋的價格也會因節日而上浮一些,所以張樹營就出來的更勤了。
  • 殘疾大叔補鞋30年供出大學生女兒 修鞋最多收5元
    「黃師傅,又來麻煩你補鞋了。」在湖南長沙縣金井鎮金井集鎮農貿市場入口處,一間不足十平方米的修理店內,擠滿了等待補鞋、配鑰匙的居民。伴隨著補鞋機器的咔嚓聲,51歲的修補匠黃海明正佝僂著身子,嫻熟地轉動機器,嘴裡與前來補鞋的顧客閒聊著生活趣事。
  • 拮据夫妻街頭補鞋24年,坐擁百萬房產只為出租,最不會「享受」
    他當過裝修工,跑過運輸,但都沒掙到錢。在跑運輸的麵包車被偷後,他決定從事一個當時人們眼裡很沒有前途的職業——拾起爸媽教的手藝,幫人補鞋。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晃24年過去了。當年的毛頭小夥已經成為街坊們口中的「董叔」。24年來,他每天6點多起床,先在家幹兩個小時活,9點多再拎著工具出門擺攤,幾乎一整天都坐在小板凳上幹活,直到夜幕降臨才收工返家。
  • 補鞋膠的正確使用方法
    鞋膠 粘鞋專用膠 沾鞋子樹脂軟膠修鞋匠防水萬能強力鞋膠 品 名:補鞋膠膠水淨重:20克/瓶特點:防水、牢固、不發黃、不發硬、耐水洗、不傷鞋、不傷腿補鞋膠使用方法:1、粘接前應先清除接合面的水、油、鐵鏽、油漆,接合面要吻合。
  • 揭秘鋪子裡的修鞋手藝:補鞋為何要挑黃道吉日?
    原標題:鋪子裡的手藝(遇見)   一對街頭補鞋的師傅首先被我列入信任者名錄——當看到媒體上出現誠信企業名單以及失信者黑名單時,也在心裡替周圍並無密切關係的人打造了一本信用紀錄小冊子。顯然,這兩個人一直名列前茅。   坐在他們的面前,知道鞋子會被信得過的手藝補好,同時不加服務費、空調費、保管費,七費八費。
  • 天價潮鞋背後:玩家兼職炒鞋兩年賺30萬 僱人排隊搶
    天價潮鞋背後:玩家兼職炒鞋兩年賺30萬,僱人排隊搶鞋  球鞋「江湖」上,小君(化名)有一個特殊身份——炒鞋玩家。  2017年,他僱了20個人排隊購買AJ(Air Jordan)一款新鞋,並由此踏上「炒鞋」之路。兩年間,掙了近30萬。
  • 聾啞鞋匠「在鞋裡藏情書」成功追到老婆
    追到她,他有一整套  她來補鞋,他磨洋工,起碼要補1個小時  在她鞋裡藏紙條,寫著「在一起,我對你好」  愛護她,他更有一整套  老婆出去找活路,他堅決反對,寫下「我養你」  老婆擺龍門陣,他總是表情豐富聽得一臉認真
  • 你的跑步鞋磨損了嗎?超省錢的補鞋技巧
    對於一個一年有5000KM的超馬跑者來說,說真的,我一年只要2~3雙鞋子就夠了,耗損很小,平均而言每雙鞋的服役達2000~2500KM,但多數人一雙鞋大約1000~1500KM鞋底就磨損的差不多了,關鍵還是在我學會了DIY補鞋底的技能。
  • AJ、椰子鞋,和那些關於潮鞋的故事
    在現場,他看到除了發燒友和黃牛,還有不少人,看起來對球鞋沒什麼興趣,在現場買到鞋,轉身就賣給了鞋販子。Aiider意識到,這個愛好也能帶來一些零花錢。有時上午排隊買到的鞋子,中午拍個照,下午就能在論壇上賣出去。排隊買鞋成了他的業餘愛好之一。即使他不需要鞋子,也會跟著朋友去排隊,享受一把在現場買到鞋的成就感。有時把鞋子買回來放了幾天,忽然又不喜歡了,就掛在網上賣出去。
  • 聽故事 | 一千零一夜40 補鞋匠邁爾魯夫
    邁爾魯夫找了一整條街都沒有找到蜜制的糕點,於是,就買了糖制的糕點回到家。 妻子一見是糖制的,就和他大吵大鬧起來,還把他告上了法庭。邁爾魯夫再也無法忍受妻子的虐待,於是他偷偷地跑到另一個城市去生活了。 邁爾魯夫看到城中街道繁華的景象,頓時心情舒暢。
  • 「我25歲炒鞋月入百萬」是新風口還是割韭菜?
    為什麼球鞋可以炒得那麼貴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用 4 個字來回答:供不應求,而且是供給端和需求端雙方發力的結果。1)品牌飢餓營銷如果問鞋價飆升的「罪魁禍首」是誰,總是搞飢餓營銷的品牌方絕對當仁不讓。 開頭就可以看出來,鞋子的發售價跟發售數量是成反比,限量個位數的定價基本上都是幾十萬;限量兩位數的定價基本上都是幾萬……最後價格往往還會漲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