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何洪偉在淘寶賣魔豆;2006年開始為淘寶賣家提供日用品小額批發,創立「萬客商城」;2010年,他當選「全球十大網商」;2012年底,重回淘寶做零售……這是一個中小賣家與淘寶生態共生的故事。
文/天下網商記者 餘妙玉
2004年之前,何洪偉就讀於義烏工商學院,這個後來產出「淘寶班」的大學,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淘寶的地方。
2003年5月,淘寶網創立,當年eBay接管的易趣佔據了大部分的網絡市場。
那年義烏工商學院還沒有淘寶班,那時在淘寶網上面賣東西,甚至會被宿舍的同學笑。然而2004年,對比收費的易趣,免費的淘寶網似乎更適合低成本的大學生創業。
何洪偉基本就是頭幾批開始在淘寶創業的人。
有人記得2004年淘寶上的魔豆嗎
2004年至2006年是淘寶網高速發展的一個階段,如果說現今的網購市場已經趨於一種穩定的優勝劣汰,那麼淘寶剛創建那三年的網購市場,就顯得草莽英雄輩出。
初期在淘寶網創業的賣家,不約而同有著幾個共同特點:他們基本都是先把淘寶當成了試驗田,且都是個人或者夫妻店,售賣的東西品牌較雜、價格低廉,沒有較強的季節性,也不需要特別講究庫存。
這種以低價促進銷售的市場大致就是後來淘寶市場規則的雛形。也因為當時開店的人並不多,上萬註冊用戶所構成的市場還是很巨大的。
何洪偉畢業後,先是去了一家外貿公司做員工,那幾年外貿不景氣,他聽說寧波有人淘寶做得不錯,於是轉道去了寧波,回來後決定做淘寶。
淘寶店開起來後,何洪偉賣的產品是「魔豆」。「魔豆」又名「巴西豆」,是2004年前後花卉市場上的熱銷品。
這種魔豆,在用雷射進行刻字後,就可以製成易拉罐裝的小盆栽,只要打開易拉罐,澆點水,等豆瓣長出來,就可以在豆瓣上看到雷射刻字,刻字有「我愛你」、「生日快樂」等。
當時這種魔豆非常便宜,何洪偉以2元或者3元的價格將其掛在淘寶店鋪上,第一個月,他賺了500元,第二個月賺了1000元,第三個月賺了2000元。能夠一個月在網絡上收穫2000元,何洪偉很意外。
那時候店鋪信譽並不在何洪偉的關心範圍內。
魔豆賣了近一年,他開始考慮拓展貨品,因為光賣魔豆有些單調,且魔豆這個產品,也不會一直火下去。這時何洪偉開始慢慢進一些日用品,賣一點進一點。如此下來,一年多時間,他的淘寶店鋪信譽就到了4個鑽的等級。
誰能拿到物美價廉的貨,誰發展得就快
2006年,何洪偉做批發的理由和那時的淘寶賣家市場環境大有干係。
當時何洪偉已經不再經營魔豆淘寶店。當初選擇這個產品,其實是因為加工魔豆的小工廠恰好在他宿舍的隔壁。但這個產品的可持續性與熱度,成為何洪偉擔憂的問題。
和大多數剛開始在淘寶創業的賣家一樣,何洪偉進貨非常小心翼翼,當網上賣出一件後,他才會去隔壁的小工廠買一件。拿貨非常方便,又不用存貨賠進本金,也不怕賣出去了卻沒貨,讓他的淘寶店鋪發展得很快。
但這個時期的淘寶賣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貨源緊張。
彼時網購已經開始慢慢普及,2005年阿里集團宣布,追加10億元投資,淘寶網繼續免費三年。更多的人開始加入網購後,買的人多了,貨就不夠賣了。
而當時的多數淘寶店鋪儘管運營在網上,但進貨卻還在線下,許多人都是每天騎著電動車或者自行車去附近的市場檔口進貨,而那個時候,為品牌做代理的人也不多。
於是在總體需求旺盛的網絡市場上,誰能拿到便宜的好貨,誰發展得就快。
何洪偉頭腦轉得很快,迅速轉型做批發。不過,當時淘寶網走的是C2C路線,2005年至2006年時,還不允許用戶在淘寶網上進行批發買賣。「做不了批發,那就不零賣吧」,何洪偉拐了個彎開始賣貨,將貨物的單位提到了「箱」。
和兩年前比,這時的淘寶賣家因為缺貨,已經有了存貨的趨勢。儘管何洪偉的某些產品價格可能比線下的稍微貴一些,但是因為賣家們貨源緊張,所以還是會從他這邊購買。而何洪偉自己的貨則是從廣東、福建、義烏這幾個地方的工廠進的,進的都是日用品。
因為日用品不必擔心存放的問題,也不用在意是否會過期,只要掌控一下貨品的質量,就可以放在倉庫裡,賣出多少算多少。所以何洪偉手上從來不會有多餘的錢,他只要賺了點錢,就把錢拿去進貨。
剛做批發時,何洪偉對進貨依舊謹慎,每次只進幾千元的貨,但是這些貨很快就被拿光。漸漸地,何洪偉開始覺得,在當時的規則下繼續在淘寶做批發,有些身處圍城的感覺。
於是他走出了淘寶,創立了自己的批發商城——萬客商城,當然,這只是換了一種身份又微妙地回到了淘寶體系內。
一個網上獨立批發商城的建立
2007到2008年,電子商務開始繁盛,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得傳統市場的蕭條和網購市場的興旺形成強烈的對比。而淘寶網也由最初的C2C升級成為綜合網絡零售商。
自2006年淘寶商城建立後,網貨進化為品牌開始成為可能,淘寶網上的好些大C賣家在之後的兩年開始嶄露頭角。而早期創業、但規模還不大的賣家們則扎堆在了中層,幾乎佔據商家規模最大的比重。
這些賣家中,包括最早信譽達到金冠的一批義烏賣家,他們都是何洪偉從2006年開始做批發後的忠實客戶。
那兩年,在萬客商城進貨的商家,100%是淘寶的賣家。何洪偉從淘寶賣家的身份轉到了為淘寶賣家服務的批發商。但從淘寶網跳出來後,他依然和淘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每天下午,何洪偉的倉庫門前就停滿了自行車、三輪車,有些是淘寶賣家從網絡訂貨,讓他寄送過去,而大部分則是親自上門取貨,這裡面的賣家,包括目前已是淘寶三金冠賣家的喜客多,都是和萬客商城一起成長的。
幾乎完全是靠著口碑,萬客商城做到了當時批發商城中的之最,甚至後來在義烏的淘寶村——「青巖劉村」,萬客商城開設了線下提貨點,淘寶賣家在萬客商城的網站下單後,可以直接在居住的小區提貨點取貨。不過,萬客商城能夠做起來,最大的原因莫過於當時何洪偉他們自己開發的庫存實時更新系統。
那時候的淘寶,投訴很多,最多的就是買家明明拍下了,結果賣家說沒貨了。這都是因為賣家與批發商之間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萬客的庫存實時更新系統上線後,付款減庫存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結果,打通了信息,來進貨的客戶明顯多了起來。與此同時,商城的批發品類也由原先的2000種上升至1萬多種,每年銷售額可以上千萬。
2008年,幾乎就是萬客商城的鼎盛期。
從批發回歸零售
2008年,有40多萬人直接依靠淘寶網解決了就業問題,有100萬人間接依靠淘寶網就業。每個月,淘寶網上新開的店鋪就有20萬之多,低門檻的市場,使得競爭開始激烈。
正是這個時候,最早的C店賣家,例如檸檬綠茶的團隊業已擴增至300人。淘寶商城也讓一些網貨開始成為自有品牌。
淘寶賣家的層次鏈也開始變長,依靠擴大規模、加速品牌化,頂端的一部分C店大賣家開始入駐淘寶商城,佔據最大比重的中間層賣家也開始尋求建立自有品牌。這種情況引起的最直接的變化就是——進貨環節被省略了。
因為信息的透明化,許多工廠開始繞開中間商自己在淘寶上面開店,而有了一定規模與資金的賣家也希冀跨過中間商自己去向工廠進貨。如果說2008年只有20%的賣家會自己去找工廠進貨的話,那麼2013年,這個比重就達到了80%。
用何洪偉的話來說,「淘寶賣家由少變多、由小變大後,淘寶網一直在走上坡路,而萬客商城則開始走下坡路。」
當然,這是相對而言。因為在淘寶這個大的生態圈中,始終需要批發這樣的業態存在,只是剩餘價值不多而已。像萬客商城這樣的平臺,更像是淘寶賣家的黃埔軍校,初做淘寶的賣家,十分需要這樣一個進貨的渠道來幫助自己在淘寶創業,等他們長得差不多了,便會尋求其他貨源。
儘管有些賣家已經開始自主向工廠進貨,但尋求小額批發時,仍舊會去萬客商城。
2012年,萬客商城已做了六年多了。何洪偉覺得,繼續在批發這塊投入大資金已經不明智。賺錢的始終是零售。於是2012年底他重新運營以前的淘寶店,自己有貨源,有合作的快遞,顯然做起來順風順水。
這大抵就是如今淘寶賣家的共同點,無論是C2C還是B2C,都在向著自有品牌靠。
從淘寶起家,到為淘寶賣家服務,直到現在重新做淘寶,這近十年的時間,何洪偉幾乎見證了淘寶賣家從草莽輩出到英雄林立的漫長階段。
(原載於《天下網商》2013年五月刊)
【歡迎在微信上搜索「txws_txws」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每天6篇精彩文章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