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2020-07-31 琳姐寶貝育兒

文章/熊二

編輯/琳姐


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是別購買、安裝,這最最愚蠢的東西。

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終生都將獲益。

雖然電視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而且要做到像馬丁說的那樣讓孩子在12歲之前完全不看電視基本上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但是家長也要儘量讓孩子遠離電視。

因為孩子在0-3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決定著孩子未來世界觀和人格的發展道路,孩子需要在真實的環境中培養和構建自我,但是電視中的世界是虛擬的,孩子很難分辨出電視和現實中的差距,會造成孩子認知的扭曲。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這些話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有些家長會認為:"看電視有什麼不好的,現在的孩子有不看電視的嗎?但是事實上把孩子丟給電視,除了會讓家長在帶娃的時候感到輕鬆一點這個好處以外,對於孩子來說是傷害非常大的。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在看電視時沒有家長的引導和對時間上的把控,那麼很容易造成孩子對於電視內容的沉迷,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專家李玫瑾也對廣大家長提醒過: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會決定孩子不同的未來。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第一: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有何不同?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一組實驗,研究的過程是把孩子分為兩組,一組的孩子聽老師講白雪公主的故事,而另一組的孩子則是看電視上播放的白雪公主的動畫片,然後在根據自己對白雪公主的印象畫出自己心中的白雪公主。

聽了故事之後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因為孩子會發揮出自己的想像力對白雪公主的形象進行勾畫,賦予白雪公主不一樣的表情和外貌。

但是看過動畫片的孩子,畫出來的白雪公主的形象就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他們在動畫片裡看到了統一的公主形象。

過了幾天後,科學家又讓孩子們重新畫了一次白雪公主的形象,那些聽故事的孩子對於白雪公主的形象已經有了新的想像,然而那些看動畫片的孩子畫出來的依舊保持著和上次一樣的樣子。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第二:那麼這個科學實驗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孩子們在看多動畫片以後對裡面的白雪公主的形成了刻板印象,而換到生活中也是一樣的,當孩子看了過的動畫片後,孩子就會停止對外界的探索和想像,束縛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孩子思維的發散能力,就要保護好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遠離電視機,多給孩子講講故事,而不是讓電視機代替了家長的這一步驟。

雖然看電視並不利於孩子在成長路上的健康發展,但是不少孩子還是非常喜歡看電視,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第三:孩子為什麼喜歡看電視

電視是一個集聲音、光線、影像於一體的優秀髮明,能讓孩子接觸到特別有趣的聲音,豐富多彩的顏色,精彩生動的畫面,這些刺激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能夠刺激孩子大腦,讓孩子一直想要看電視。

但是正是因為電視提供了完備的信息源,所以留給孩子去想像的空間是很少的,這也是孩子喜歡看電視的原因之一,因為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大腦不需要活動,思維不需要被鍛鍊到,只需要不停地接受外來的信息就行,這樣被動的接受會讓孩子覺得很舒服但是缺少了孩子的思考和想像,會讓孩子的思維一直拘束在電視機播放的內容裡。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並且有了電視這樣全方位的展示,書本中的內容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相對枯燥無趣的, 當孩子習慣了這樣的信息接受方式,時間長了之後,就很難會再主動的選擇閱讀書籍,這樣會使孩子從小就對閱讀有著不感興趣甚至是排斥的心理,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日後的學習和好習慣的養成。

很多教育專家都說過,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需要在早期就養成的,否則缺少了最基本的行為養成基礎,那麼在孩子長大之後,閱讀會變得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勞。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第四:家長要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看電視情況的出現?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一個固定的興趣,而生活中的內容又比較無趣,孩子就會很輕易地轉向電視,在電視裡尋求快樂,

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在看電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有的電視節目甚至能夠取代閱讀,但是書籍不僅能夠豐富孩子的想像能力,閱讀優秀書籍也能夠幫助孩子形成許多優秀的品德,當孩子聽不進去家長的教育時,有時候給孩子一本繪本,讓孩子自己參悟書中的故事,也許就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娃不同未來,家長需從小注意

二,讓孩子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當孩子沉迷於電視機前時,勢必會長時間處於一個位置不動,孩子這樣缺少運動和鍛鍊的行為是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的,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到外面走走看看,培養好孩子的愛運動的習慣,讓孩子多到戶外運動,豐富孩子的空閒生活,也就能減少孩子花費在看電視上的時間。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誇美紐斯

許多孩子愛看電視這樣的不良習慣都是在小時候養成的,有些是因為家長的放養教育,也有些是因為孩子生活太過枯燥,家長要努力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多花些時間在孩子身上,分散孩子對電視的興趣,讓孩子少接觸電視。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家長需從小注意,決定娃不同未來
    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終生都將獲益。雖然電視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而且要做到像馬丁說的那樣讓孩子在12歲之前完全不看電視基本上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但是家長也要儘量讓孩子遠離電視。
  • 李玫瑾: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決定孩子不同的未來
    ,孩子是否經常看電視,會決定孩子不同的未來。無獨有偶,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終生都將獲益。說法不同,但他們都持有這樣一個觀點:看電視未必好,不看電視最好。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損害孩子的眼睛。
  • 李玫瑾教授:經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一目了然
    孩子們看電視其實不用怕,怕的是家長不能夠及時的管教孩子,合理的安排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因為孩子們還小,沒有自己控制時間的能力,只能是靠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來監督管理。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近幾年李玫瑾的育兒觀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
  • 李玫瑾教授:經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一目了然
    李玫瑾教授:經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一目了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電子時代來臨,科技電子類產品更新換代比之前更快,功能也更齊全。人們對於手機、平板、電視等電子產品的依賴程度也日益顯著,很多人都淪為了「低頭一族」。
  • 李玫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3方面差距顯著,家長要在意
    姚女士帶兒子去看醫生,醫生表示,這是因為受現代影視劇的影響,對性的理解比較快,雖沒什麼大問題,但需要家長對孩子正確引導。雖然姚女士兒子的情況是因為看了不合適的內容造成的,但過早看電視對沒有自控力的孩子來說弊大於利。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說過,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3方面差距顯著,家長要在意。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父母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不過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孩子的成績很普通,而且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的學習狀態很不好,上課總是東張希望,還經常溜號,回家寫作業也是玩一會寫一會,每次都把作業拖到後半夜才完成。自己又不能時時刻刻看著孩子,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就氣不打一出來。
  • 李玫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將來會變得很不同,有明顯差別
    李玫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將來會變得很不同,有明顯差距雖然說大人們平時看電視的時候並不多,我們也不會經常看,電視對我們沒什麼吸引力。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電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多孩子都經常沉迷於電視中,不能自拔。
  •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需上心
    三歲之後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看電視,但節目內容需要家長提前進行質量篩選。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將孩子交給虛擬世界,對於孩子自身成長沒有一絲好處。1.親子關係不同喜歡看電視的孩子,會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電視上。
  • 李玫瑾:家裡的娃從小"跟誰睡"?關乎到娃的性格養成,父母請知曉
    孩子小時候,大多都是跟著家長一起睡的,從餵奶開始,會在父母的床邊放一張小床給孩子用,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很多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勇敢,就開始嘗試讓孩子自己睡。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和家長一起睡,也是孩子在睡覺的過程中經常翻來覆去,踢被子容易醒來,家長和孩子一起睡,可以隨時起來給孩子蓋被子,這樣也能減少孩子生病的機率。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李玫瑾:家長要從小給娃立下這8條家規
    並且多次上過育兒類節目,給許多家長解決了疑惑。李玫瑾在接受採訪時曾說:什麼是教養?教養是指一般文化和道德修養。有教養之人即是有文化有道德修養的人。教養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因素,需要從小開始培養。有教養的孩子才會懂得尊重,有教養的孩子也同樣會被人尊重李玫瑾:家長要從小給娃立下這8條家規1、說話做事需要有禮貌懂禮貌的孩子,總是更容易收穫家長、老師以及同齡人的喜愛和讚美,他們的生活也是充滿著陽光和快樂。
  • 4周歲的娃膽子大到跳床上的護欄?李玫瑾:3歲後家長給娃立規矩
    李玫瑾:3歲後家長給娃立規矩李玫瑾是我國青少年犯罪學的教授,在跟孩子打交道的十幾年中,她發現許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理,並不是因為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長久以來養成的行為習慣和負面意識導致的。因此這提示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價值觀念,為孩子的將來"保駕護航"。
  • 家長帶娃「投機取巧」,給孩子看電視覺得帶娃輕鬆,其實害了孩子
    媽媽帶娃偷懶,讓孩子安安靜靜看電視朋友小可朋友圈發了一條視頻,自己悠悠閒閒的看手機吃水果,快一歲的寶寶自己坐在地毯上看電視。兩人明面上互不幹擾,我吃我的,你看你的,一片歲月靜好。娃也不用帶,讓她自己安安靜靜看電視,能看小半天。
  • 李玫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將來差距明顯,特別是學習能力
    看電視,是屬於孩子的一種娛樂方式。現在這個社會,是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不少電子產品。而作為電子產品之一的電視,可以說是除了手機平板電腦這些東西以外,孩子最喜歡的東西了。但是,家長們卻很少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看電視。因為家長們會覺得,常看電視對孩子不好。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二、性格好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一個人的性格暴躁,那麼他長大後很有可能會因為這暴躁的性格,而做出一些衝動的事情,這對孩子將來的影響絕對非同小可,李玫瑾教授就曾發現,因為打架鬥毆而進監獄的人,往往從小就擁有這般衝動的性格,因此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
  • 李玫瑾教授:寶寶思維決定未來的方向,睿智的媽媽從這3點入手
    李玫瑾教授:寶寶思維決定未來的大勢,睿智的媽媽從這三點入手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創新已經成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致勝的法寶,所以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已經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呢?在很多人眼中,思維的培養是很難的,比如需要把想法進行組合、做除法、拼接等等。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三種表現,家長需要注意
    吃飯是我們每個人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吃飯應該有一定的餐桌禮儀,孩子吃飯時的舉止行為其實都在暴露家長是如何教育的、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說細節決定成敗,所以家長們更要注意了。著名的育兒教授李玫瑾就曾說:孩子吃飯時有這三個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沒出息,家長們不妨自查一下。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跟誰睡,未來的性格就會像誰,父母別不在意
    有了孩子之後,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沒有辦法正常休息,因為孩子睡在中間的不僅父母要整晚小心翼翼怕壓到孩子,兩個人還要時不時給孩子蓋個被,寶媽晚上有時候還要經歷夜奶,因此,很多媽媽都感慨,帶娃的第一年特別辛苦,感覺自己都老了十歲。
  • 孩子總頂嘴,是家長的失敗?李玫瑾教授:教你3招讓娃不再頂嘴
    最近,劉媽媽很難過,因為她感覺兒子變得很不聽話,之前說什麼都會聽,但現在幾句話不對,兒子就會跟自己吵架,還說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因此,劉媽媽又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一頓暴揍。其實,孩子會慢慢長大,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當與父母的意見不同時,一部分會直說,而還有些會與家長激烈的爭執。
  • 「別把娃打扮的太好看」李玫瑾的忠告!家有女孩的父母更要注意
    李玫瑾的忠告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卻表示:「家長別把孩子打扮太好看,孩子的穿著應該以乾淨舒適為主,過於精緻就本末倒置了」尤其家有女孩的,家長更要注意!李玫瑾為何會這樣說?大家往下看!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寶媽懷胎十月才將孩子生下來,孩子的每個舉動都會牽連父母的心,尤其是在孩子智力發育上,家長們會特別關注,那麼,我們如何去判斷孩子大腦是否聰明呢?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近幾年,李玫瑾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了不少家長的歡迎,關於孩子的智商發育上面,李玫瑾說: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