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對於很多讀者應該都不陌生,它畢竟是一個世界級的名著,多次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作者奧斯汀共有6本小說,經過200多年的驗證,每一部都堪稱經典之作。尤其是《傲慢與偏見》,毛姆還將它列入世界十大名著小說之一。奧斯汀自稱《傲慢與偏見》是她最寵愛的孩子。
而書中的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莉莎白的婚姻也成了經典的婚姻模範。即便這部書距離現在已經有了200年的歷史,但是它的影響依然很大,尤其是裡面提到的關於婚姻與財產、相貌、門當戶對相關的話題,依然是今天的我們爭議的問題。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是奧斯汀,奧斯汀是既是感性的又理性的,她的感性在於渴望得到一份真正的感情,而不是基於世俗的眼光,但是她又是理性的,她知道當時的社會,當時的社會不能給女子更多的機會。
所以她在看待那些主人公的時候,會有一些進步女性的思維,這個進步的思維跨越了200年和我們相遇,讓新時代的我們與她產生共鳴。
當然奧斯汀在這裡並沒有要我們和社會去做無畏的抗爭,她只是希望我們在自身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用最大的優勢去謀求最大的幸福。
熟悉這本書的朋友知道這裡面共涉及4個愛情主線,分別說夏洛蒂和柯林斯、莉迪亞和威克姆、簡和賓利、伊莉莎白和達西,通過對這四對愛情的分析,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樣的婚姻才能長久和幸福。
書中用幽默的語言諷刺了唯利是圖,愛慕虛榮的現象,通過喜劇性的場面嘲諷了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笑的弱點。但是呢,它又用喜劇的手法表達了對生活的嚴肅批評,通過探討伊莉莎白從戀愛到結婚的過程,探討女主尋找自我的成長,通過伊莉莎白和達西的婚姻,為天下有情人樹立了一個幸福婚姻的榜樣。
夏洛帝和柯林斯是合作共贏,更是危險的合伙人婚姻
夏洛蒂和柯林斯的婚姻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在當時的英國,女性幾乎是沒有辦法獲得來自父親的遺產,那如果想要在當時的社會生活,就必須通過嫁人來得到。對於夏洛蒂來說,她已經27歲了,她只想要一個體面的丈夫,那麼柯林斯呢,他只是希望有一個體面的妻子,兩個人可以說是各取所需,因此達到了一個還算平衡的狀態。
但是他們的婚姻,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湊合,或者說是搭夥過日子,因為他們之間是沒有感情的,是純粹的利益結合。
這種情況一般會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兩人長時間的接觸,慢慢會有感情出現,能發展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還有一種結局就是兩方有一方有了更好的追求,有了更大的利益誘惑,很有可能就不能保持這個平衡了,這種關係很容易就破碎了。
放在200年前,這種結合我們還可以說夏洛蒂是無奈之舉,因為她沒有其他辦法獲得自己想要的,但是如果放在現在的這個社會還做出這樣的選擇,那就很無奈了,因為現在的社會女性真的完全沒有必要依附另一個人生活。
莉迪亞和威克姆是年少無知一時衝動,更是不顧及家人無責任心
第二對也就是莉迪亞和威克姆這兩人的婚姻關係,對於這兩人的結合很多人都說是建立在美貌和情慾的基礎上。
其實他們都是孩子,對他們來說只是一時興起,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婚姻的責任問題,也沒有考慮過他們的結合會對家庭有什麼樣的影響,他們只是覺得自己爽就可以了。
他們的結合像極了現在,很多17、8歲的孩子的結合,這個時候的他們把愛情看得比天高,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家人,更沒有所謂道德的概念,也看不清對方是怎樣的一個人。這種的婚姻其實很難長久,因為兩個人都是小孩子,之後很容易分開。
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很多,我的身邊有很多十八九歲不讀書就結婚的男孩和女孩,他們自己都是個孩子,所以很難去承擔對另一半的責任,更別說對下一代的責任了,很多是生了孩子之後兩個人各種意見分歧,最後不歡而散,莉迪亞之後的遭遇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勢均力敵,更要互助成長才是長久婚姻的選擇
伊莉莎白和簡的婚事都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雖然伊莉莎白與達西或簡與賓利,他們的結合併不排除經濟方面的考慮,但是他們更注重對方的美德。
結婚以後儘管在門第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夫妻之間能夠融洽相處,恩愛不減這就是最成功的地方。而且伊莉莎白在拒絕達西之後,又接受了他,也說明沒有愛情是一定不能在一起的。
書名叫《傲慢與偏見》,其實還說明了,感情中需要理智,要嚴謹一些,不能被表面現象蒙住了眼睛。
對於達西來說是傲慢,對於伊莉莎白來說是偏見,他們對彼此初次的印象都蒙蔽了雙眼,最後的事實證明第一印象是不可靠的,想要了解一個人還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這個人說的話是不是準確的,而不是聽信謠言。也說明了偏見本身比無知更可怕,這也是作者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婚姻關係中一定要理智、謹慎的對待。
作者最後還表明了一個問題,戀愛婚姻不僅是個人問題,還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莉迪亞和威克姆的私奔,引起了全家人乃至所有親友的驚恐,因為他們影響的不只是兩個人,還很有可能會連累整個家裡所有的姐妹,讓外人認為這個家裡其他的姐妹也有問題,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對於現在很多人都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其實是對的。奧斯汀這麼寫意在說明,人們考慮婚姻大事不能只顧自己,還要對身邊人負責,即便我們的社會已經不像當年那樣了,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顧個人不顧家庭的婚姻關係對於長遠來說也是不利的。
奧斯汀的這部小說,通過班納特幾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態度,不同的處理方式,表現出鄉鎮中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也反映出奧斯汀本人的婚姻觀。
只是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結婚是錯誤的,但是如果結婚不考慮以上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在婚姻關係中我們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成兒戲,我們更強調理性婚姻的重要性,一定要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很多人會說,婚姻還是要門當戶對,真的是這樣嗎?有人說婚姻已經變成了一個市場,你能接受嗎?不知道大家對北京相親角了解嗎,在相親角中走一遭你會發現,婚姻是明碼標價的,如果這家有房有車有戶口,它的目標絕對低不了,如果這邊是個博士那邊就不可能是個高中生,父母對比時,心裡都有一個小算盤,你這塊不如我,看看其他的地方能補過來嗎?如果可以就可以進行下一步。
即便沒去過相親角,那總看過相親電視吧,男女嘉賓在臺上選的時候,總有彈幕說,你看多現實,如果他們不現實,你肯定要說他們傻了。
但是如此結合的婚姻會好嗎?不能說它不好,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個依靠,找到一個人可以和你共同抵禦生活的磨難,誰不希望兩個人結合是1+1>2的結果呢?
就伊莉莎白和達西的婚姻來說,看上去是十分完美的,但是就他們本人來說都有問題,可謂人無完人吧。
他們在傷害彼此的過程中,不斷磨合,最後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成長。奧斯汀在最後說,女方活潑可以幫助男方陶冶性情,男方精明通達閱歷頗深可以幫助女方有更大的進步,這才算是最好的愛情吧。既是勢均力敵又能相互幫助成長,這樣的婚姻才能長久。
關於什麼是最好的愛情,有一段話我特別認同,舒婷在致橡樹中說: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對自己都應該有這麼一個要求,不僅是不成為另一半的負擔,還要成為另一半的肩膀。兩個人可以在生活風和日麗時,共賞大好河山,但是當面對生活的驚濤駭浪的時候,也可以共同抵禦。
奧斯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達西先生。
但是在我看來不是沒有達西先生,而是說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勇氣去尋找,是不是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是不是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只要具有勇氣、耐心和智慧,我們總能等來屬於自己的達西或者伊莉莎白。總有一天會遇到自己想要遇到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