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傲慢與偏見》:以前看到的都是浪漫,現在看到的儘是現實

2020-12-17 南州筆記

說到經典愛情影片,大家會想到哪些?《鐵達尼號》《情書》《卡薩布蘭卡》《廊橋遺夢》等都是很經典的愛情影片,但還有一部影片不得不提,那就是根據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改編而來的同名電影。

05版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伊莉莎白)、馬修·麥克費登(達西)主演的《傲慢與偏見》,被很多人奉為經典。該影片中的愛情,歷經幾個波折,最終成就了一段令人心醉的美好愛情姻緣,每每看來,都賞心悅目。

女主角伊莉莎白美麗大方,聰明又活潑,男主角達西英俊瀟灑,身份尊貴又家財萬貫。他們二人一個自帶傲慢氣質,一個因為容易持偏見,看著就讓我們捉急,這誤會啥時能解開,什麼時候能迎來二人的高光時刻。觀眾們特別是小女生們的心都被他們二人鎖得死死的,心中留給其他人的空間少之又少。

女生大都想像伊莉莎白一樣,有一天能遇見屬於自己的達西,有錢有顏還有閒。看了很多遍都依然沉浸在伊莉莎白和達西的美好愛情之中,幻想自己也能擁有。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春去秋來,容顏老去,也沒真正遇到屬於自己的達西,更別說像電影裡面那樣,幾番波折後,最終終成眷屬。

此後,再多次重溫這部影片,會發現心動的次數越來越少,會發現以前看電影的時候,看的儘是浪漫,現在卻發現了現實,就像影片中夏洛特對伊莉莎白所說樣: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浪漫。

慢慢地,會發現脫離影視劇和主角的光環,現實永遠是鐵打的現實,基本不會再現伊莉莎白與達西的故事,縱然這故事依然令人感動和嚮往。

01重溫《傲慢與偏見》:以前看到的都是浪漫,現在看到的儘是現實

除了伊莉莎白與達西的浪漫愛情與美滿婚姻外,另外還有三對婚姻:伊莉莎白的姐姐簡與賓利,伊莉莎白的好朋友夏洛特與牧師柯斯林,伊莉莎白的妹妹莉迪亞與韋翰。

每一對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唯獨這一對,不讓人心動,也不令人憤怒,足以平靜到令人忘記,不像其他三對那般惹人注意。

但現在看來這一對,卻最為真實,最為生活化。

他們是夏洛特和牧師柯斯林,可以說他們就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各取所需搭夥過日子。

對於,夏洛特的選擇,起初伊莉莎白特別不理解。

當夏洛特親自將自己要和柯斯林這個虛偽呆板空洞的牧師,結婚的消息告訴伊莉莎白時,她一眼就看出來了伊莉莎白內心對她的鄙夷。

看起來又瘦又小的夏洛特,面對好友這樣的看法,突然也爆發出內心的吶喊:

我已經被賦予一個舒適安全的家,已經有很多東西,我需要感激了。我已經27了,我沒有錢,我也沒有憧憬了。對於父母來說,我已經是一個包袱了。而且,我害怕了。所以,請不要對我作出評價,伊莉莎白不要評價我。」

想像一下,當時作為大齡未嫁女子,夏洛特所面對的壓力有多大。我們如今的現實中,也很有多大齡未婚女子,但不同的是,現在女子可以通過工作養活自己,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但在200多年前的英國鄉村,這是不可能的,女性只能依靠和丈夫活著,就連女作家寫小說出書,都不能署名,或者數署男性名。

即便如此是今天,社會輿論對大齡未婚女性也並不友好,「女人不結婚不生孩子,人生就是不完整的」「女人工作幹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等言論不絕於耳。

所以,當柯斯林這個雖無趣但有穩定工作辦事「講究」的大俗人向她求婚時,她很快就答應了。

以前不理解她的做法,現在再看,太能理解了。

現在也依然有很多女性面臨著根夏洛特一樣的處境,有的跟她一樣,選擇嫁人,而不再是繼續等待愛情、等待自己的達西,不能再繼續當父母的包袱,組建一個自己的家庭,生活下去。

02《傲慢與偏見》:沒人想為了結婚而結婚,卻不得不面對現實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的作者簡·奧斯汀寫了四對愛情與婚姻,褒貶取向很明顯。

伊莉莎白與達西這一對成就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愛情與婚姻,既要有愛情層面的兩情相悅,也要有足夠的麵包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這樣的愛情與婚姻才可能真快樂與長久。

這樣的愛情與婚姻自然是極好的,但現實中,沒有十全十美,魚和熊掌亦不能兼得,選擇符合實際的,讓自己能夠繼續生活下去,就成了最迫切的需要。

就像夏洛特,就像如今無數個被逼婚的女性一樣,她們也曾掙扎,猶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包括一個人最初的理想和堅持,而選擇向現實妥協。

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利,都有幻想的階段。但夢醒之後,仍舊需要面對不怎麼友好的現實,有的人選擇妥協,有的人選擇不妥協。在影片《傲慢與偏見》中,夏洛特選擇了與現實妥協,而影片之外的原著作者簡·奧斯汀選擇了終身不嫁,終生鍾情於自己的小說創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只要能承擔起自己選擇的結果就礙不著別人什麼事。簡·奧斯汀筆下的夏洛特代表著某一類人,某一類抉擇。現在挺喜歡也欣賞影片中的夏洛特,她是通透之人,想得明白,能夠對自己負責,作出理智的選擇。

當然,我也不覺得簡·奧斯汀是想這部小說去批判什麼,只是講述了當時生活中多樣真實存在的情況,真實的原因,以及真實要做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談簡·奧斯汀最浪漫的兩部作品:《傲慢與偏見》與《勸導》
    01《傲慢與偏見》:一部愛情聖經,一個肉眼可見的浪漫故事奧斯汀最早完成的小說就是最負盛名的《傲慢與偏見》,一個帶著跟「每個女孩都希望自己是灰姑娘,因為那樣就會有一個王子來到她的身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傲慢與偏見》直到今天依然那麼受歡迎,因為奧斯汀寫出了女性夢寐以求的愛情聖經。愛情是什麼?
  • 看《傲慢與偏見》帶給我們的回答
    今天閒來無事,重溫了一下《傲慢與偏見》這本書。書的作者以不同的視角,帶我們重讀了這部百年經典,也給了我不一樣的收穫。下面簡單來聊一下。不同的解讀視角會收穫不一樣的經典,這是本次閱讀帶給我最深的感受。我們知道,《傲慢與偏見》這本書講述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發生在英國南部小村莊青年男女及各家庭之間的故事,揭示了英國當前社會的一個主流的婚姻觀與價值取向。書中以伊莉莎白和達西為主線人物,講述了他們之間由最初對彼此的誤會與偏見,經過深入的了解而冰釋前嫌,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 《傲慢與偏見》兩百年:偏見的本質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劇照200年間,人們學會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質疑《傲慢與偏見》,或「傲慢」或「偏見」的各種嘗試都是危險的——假如這種態度本身不是一種傲慢與偏見的話事實上,有關傲慢和偏見的討論已經超過了3000年。早在17世紀初,培根就已經對與傲慢和偏見互為表裡的「我何知」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一場悲劇
    《傲慢與偏見》——每個愛情故事的藍本傲慢與偏見是我早期接觸到的英國鄉紳貴族文學作品。當時還在學校灰頭土臉讀書的我深深地被情節吸引了:一次次的舞會,一場場的晚宴,花園和鄉間叢林漫步,優雅的服飾和華麗的信……是我想像中的田園牧歌式生活。
  • 論《傲慢與偏見》的婚戀觀及其現實意義
    由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所寫的《傲慢與偏見》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世紀末到19世紀初保守封閉狀態下的英國城鎮生活和人際關係。本文以人物婚姻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對四段婚姻的描寫以及四位女性對婚姻愛情的不同態度,反映了簡奧斯丁的婚戀觀,指出了小說的現實意義。
  • 《傲慢與偏見》,出版傳奇200年
    不管是不是讀者的第一部,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無疑都有實力影響讀者的「三觀」。這一點在「豆瓣網」上搜一搜就能找到答案:即使在《傲慢與偏見》出版200周年以後的今天,該書的影響力依然漂洋過海,難以抵擋——那麼多的中國女孩在其中讀到了婚姻中的現實,卻又有那麼多的中國女孩仍舊懷著愛情的理想和浪漫,想要找一個達西一樣的伴侶。
  • 《傲慢與偏見》的純粹愛情
    周國平說:「每個人都睜著眼眼睛,但不等於每個人都在看世界,許多人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們只聽別人說,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說的樣子。」《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等聯合主演。該片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隨著一抹陽光鏡頭推近到一個中世紀老舊的房子中,房子裡傳出了舊式鋼琴彈出雜亂的音符,故事就圍繞著這家被稱為班內特的一家人緩緩展開了。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31部<傲慢與偏見 >(2005)
    《傲慢與偏見》講述了鄉紳班納特的太太,整日操心五個女兒婚事,並最終將三個年長的女兒順利出嫁的故事,其中以二女兒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愛情為主線,描述了一對因傲慢與偏見而差點錯失良緣的喜劇,這也是影片和書籍的名稱來由。
  • 楊絳: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
    ——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楊絳議論一部作品「有什麼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或是認真探索這部作品有什麼好,或相當乾脆的否定,就是說,沒什麼好。兩個說法都是要追問好在哪裡。這裡要講的是英國十九世紀初期的一部小說《傲慢與偏見》。女作者簡·奧斯丁是西洋小說史上不容忽視的大家,近年來越發受到重視。
  • 放下偏見去愛你——觀《傲慢與偏見》有感
    清脆的鳥鳴聲,使人置身於鄉間小道,連拂過臉頰的風都帶著草木溫潤氣息。影片就在一片鳥鳴聲中開始,映入眼帘的是鬱鬱蔥蔥的森林,帶著霧蒙蒙的溼意。日頭從東方緩緩升起,流淌的日光給樹木被披上金箔。《傲慢與偏見》原著作者是簡·奧斯丁,簡出生於英國斯蒂文頓小鎮一個牧師家庭。
  • 《傲慢與偏見》中的衣食住行
    巴羅赫:相當於現在的敞篷版賓利歐陸GT  攝政親王(即後來的喬治四世)親自駕駛的卡裡克爾,相當於現在的保時捷911。  2013年4月,我準備翻譯《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這部小說我以前看過幾遍,當時感覺它情節簡單,文字淺顯,篇幅也不長,應該很快可以完成。但等動筆以後,我才發現其實《傲慢與偏見》要讀懂很難,想翻譯更難。
  • 淺談:電影《傲慢與偏見》的語言技巧評析
    根據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Jane Austen)的小說《傲慢與偏見》改編的電影,以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婚嫁問題為主題,描述了18世紀90年代的英國女性婚姻的現實問題。這部電影看似平淡無奇,但卻用了最簡單的筆調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大世界,在作者的筆下,電影中的人物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 《傲慢與偏見》:我為你放下傲慢,你為我放下偏見!
    我為你放下傲慢,你為我放下偏見!這本書非常適合大學生讀今天小叔說書要跟大家分享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我喜歡這本書的愛情觀,這本書看得非常得勁兒,故事看完很有觸動,尤其是在現實社會中,傲慢與偏見隨處可見,說實話有點像是放大鏡,照著我們生活細微的事物。
  • 楊絳:《傲慢與偏見》寫得好在哪裡?
    兩個說法都是要追問好在哪裡。這裡要講的是英國十九世紀初期的一部小說《傲慢與偏見》。女作者簡·奧斯丁是西洋小說史上不容忽視的大家,近年來越發受到重視。愛好她的讀者,要研究她的作品有什麼好;不能欣賞她的人,也常要追問她的作品有什麼好。《傲慢與偏見》在我國知道的人比較多;沒讀過原文的讀過譯本,沒讀過譯本的看過由小說改編的電影,至少知道個故事。
  • 《傲慢與偏見》:打破偏見的是時間,放下傲慢的是真誠
    於是,完全沒有安全感的媽將一門心思都放在了女兒們的婚事上,只有閨女們各個都嫁得好,才能高枕無憂。對於自己的閨女,這位媽媽還是很有底氣的。尤其是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大女兒簡和二女兒伊莉莎白(簡稱莎莎),一個美麗端莊,一個聰慧獨立,站在人群裡絕對地鶴立雞群,脫穎而出。缺的就是一個機會。很快,機會就來了。
  • 經典電影《傲慢與偏見》你們看過嗎?
    2005年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無疑把這種美發揮到了極致。帥氣、富有的傲慢紳士達西與美麗、智慧的偏見美女伊莉莎白之間的愛情童話從風景畫裡流瀉而出,讓人毫無招架之力,無法更無從抗拒。但這一切都體現了一位父親的偉大與睿智。我非常喜歡這個老人。第二個我喜歡的人是班納特夫人,她雖然有點俗不可耐,但卻和藹可親。我開頭的時候不喜歡這個人,因為她為了自己的往後生活而不惜把自己的的女兒硬許配給柯林斯。但是後來她的一些事情卻觸動了我。
  • 《傲慢與偏見》:不考慮現實的婚姻太衝動,只考慮現實太「殘忍」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對於很多讀者應該都不陌生,它畢竟是一個世界級的名著,多次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作者奧斯汀共有6本小說,經過200多年的驗證,每一部都堪稱經典之作。尤其是《傲慢與偏見》,毛姆還將它列入世界十大名著小說之一。奧斯汀自稱《傲慢與偏見》是她最寵愛的孩子。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這是達西的傲慢,是伊莉莎白的高傲,也是伊莉莎白對達西產生偏見的開端。
  • 男人角度讀《傲慢與偏見》,無法理解女人對愛情的不可理喻
    但傻女人,卻以為都是。愛情,真愛,又有誰說得清呢?高中時的暑假補課,英語老師讓我們讀了一個暑假的英文版《傲慢與偏見》,現在想想,或許,只是那位英語老師自己對簡奧斯丁的這部小說的喜愛,她自己的愛情幻想在這部經典愛情小說中得到了滿足。
  • 為何盛行200多年後,她的《傲慢與偏見》依舊經久不衰?
    ——《傲慢與偏見》前幾天時間寫文章,內容有提及到《傲慢與偏見》,便有網友留言說道「這本是我最喜歡的世界名著,沒有之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於1813年首次出版,此後慢慢變得暢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