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網絡流行語的標籤效應

2020-12-23 國際在線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流行語熱起來。這些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發展進步,也折射出人們的精神氣質。還有一些網絡流行語,只是熱衷於簡單粗暴地「貼標籤」,傳遞極端的情緒、使用誇張的表達,渲染或消極、或焦慮的心態。這樣的語彙如被濫用,難免給社會心態造成不良影響。(6月6日《人民日報》)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標籤效應。所謂標籤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二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招募了一批行為不良、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士兵,然後做了如下實驗:讓他們每人每月向家人寫一封說自己在前線如何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等內容的信。結果,半年後,這些士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努力了。這就是標籤效應在實際生活中的證明。

可以看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有強烈的影響作用。從這個意義說,諸如「槓精」「積極廢人」「隱形貧困人口」「學渣」等等這些網絡流行語,如果在交流使用的時候不注意,甚至大肆使用,可能就會像一個個無形的標籤貼在人們的心上,從而給個人製造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乃至渲染或放大負面情緒,給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不可不慎,也不可不防。

不過,作為一種心理學上的現象,我們也不應當過分誇大標籤效應的作用,畢竟,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標籤,都不是靈符或者膏藥,一貼就靈。而且,網絡流行語之所以流行,本身即反映出一些社會情緒,它是負面情緒的一種表達乃至宣洩。負面的網絡流行語與社會焦慮感的關係不是因和果,而是果和因。也就是說,不是用網絡流行語定義一個人,這個人就一定會有負面情緒;而是一個人有了負面情緒,所以才可能需要用網絡流行語表達。

正因為此,我們不僅要謹慎地使用一些網絡流行語,使極端的情緒不再蔓延,同時,也應當從這些語言中善於發現問題,尤其是主政者和管理者,要在負面的網絡流行語中看看社會情緒有哪些苗頭,看看大眾心態有哪些問題,看看我們的工作還有哪些失誤和盲區,應該把這些負面的網絡流行語當作一種預警和提示,當作社會管理工作中的晴雨表,進而適時適度地引導輿論,逐漸改變那些不良的社會心態,消除那些不良的社會情緒。我想,只要解決好現實中的問題,引導好社會輿論的方向,那些負面的網絡流行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一點地從網絡中逐漸消失。(趙清源)

相關焦點

  • 萌萌噠、漲姿勢、暖男……網絡流行語變得更輕鬆
    該報告對去年的25個網絡流行語進行了檢索,由此總結了中國網絡語象的變化。報告提出,伴隨著社會心態的轉變,如今的網絡流行語少了些「憤青心態」,多了些輕鬆調侃。怒火在減少,調侃吐槽多與往年的網絡流行語進行比較,曾經在網絡上流行的「憤青心態」正漸趨隱退,取而代之的是調侃和吐槽。該報告認為,去年的網絡語象顯示,公共話題在網絡流行語中佔比不高,宏大敘事已日益難以進入網絡體系。但與此同時,一些流行語中仍滲透著網友對於國家公共議題的關注和理解。
  • 標籤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籤效應。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籤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 絕不能忽視的「標籤效應」
    在實驗中,這些原本是沒病的人,在粘上神經病標籤後,在別人眼中就順理成章的變成精神病患者,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標籤效應。圖片來源網絡事實上,標籤效應還會引起一種現象: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時,他就會相應地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籤的內容相符
  • 網絡流行語是把雙刃劍
    網絡流行語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是由網絡聊天室誕生,網絡流行語的傳播主要依存於使用網絡的人群,從起始到現在網絡流行語已經逐步滲透到人們的生活裡,使用網絡流行語人群的年齡層也逐漸拉大距離,小到小學生,大到五六十歲的老人,在我們使用網絡流行語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兩面性
  • 「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編碼規律解析
    【內容摘要】本文將「網絡流行語」視為起始於網絡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並選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作為研究對象,採用內容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等,解析其語言編碼特點,探索其編碼變化軌跡,力圖通過不同時期量化結構的比較分析,從社會學背景著眼,展示其發展過程,摸索出近年來我國網絡「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
  • 2019網絡流行語出爐,你知道幾個?
    有鹽君今天想和你聊聊2019年的網絡流行語~~~今年的流行語簡直不要太多你平時最常用的詞是哪一個呢?2019十大網絡流行語01「我太難了」出自「某短視頻上的一個「土味視頻」。主播說「我太難了,老鐵,最近壓力很大。」
  • 英語流行語:宜家效應 The Ikea effect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流行語:宜家效應 The Ikea effect 2011-11-30 15:19 來源:普特英語網 作者:
  • 從網絡流行語看網民輿論生態
    網絡流行語去政治化趨勢進一步加劇,來源越來越趨向網絡「原生態」。   時政、社會類新聞曾經一度是網絡流行語的重要源發領域。一方面,網絡熱點新聞事件特別是負面事件一直是網絡流行語的重要來源。若涉事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輿情應對不當,極易產生負面影響,帶來輿論壓力和輿情危機。
  • 「標籤效應」可以用來做什麼
    標籤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籤效應」。而標籤效應,如今又被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的營銷推廣。通過數據分析,將被貼標籤人群繼續細分,針對細分人群,進行匹配的商品推薦,以達到精準營銷的商業化運用。
  • 探尋2019年最火爆網絡流行語,你「翻牌」最多的是哪個?
    雖然時間倏忽而過,但細想,也經歷不少,總有一些東西能夠成為檢索記憶庫的標籤。隨著網絡的普及,使用者與日俱增,每年都會出現千奇百怪的網絡流行語,而這也成為當年的記憶標籤。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9年使用最頻繁的網絡流行語。
  • 網絡流行語使用指南
    以往一個詞語意義的泛化或者一個新句式的確認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但現在網絡語言以使用的頻次來換取使用的時間,相應的語言變化可能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天內就已完成。這就是網絡語言興起幾十年來,各種流行語、新結構、新用法爆炸式產生的重要原因。不過,語言的快速變化不僅限於流行語的產生和發展,也作用於流行語的衰敗和消亡。
  • 新奇用語說火就火 網絡流行語又翻新花樣
    網絡流行語反映時代特徵  網絡語言由當代人創造,經當代人傳播,被當代人使用,自然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折射出當代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訴求。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特聘教授黃鳴奮認為,並非所有的網絡語都能流行,也並非所有的流行語都出自網絡。
  • 人民日報:有些網絡熱詞用貼負面標籤的方式傳遞焦慮
    有時候,哪怕只是一個語言標籤,也容易讓人先入為主,進而反作用於人的情緒和思想。從這個角度看,一個語彙的背後,往往涉及一系列的價值判斷。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網絡流行語,只是熱衷於簡單粗暴地「貼標籤」,傳遞極端的情緒、使用誇張的表達,渲染或消極、或焦慮的心態。這樣的語彙如被濫用,難免給社會心態造成不良影響。
  • 網絡流行語的是與非
    網絡流行語的是與非 2015-04-10 14:53:24因此,網絡流行語大體上與生活中的俚語有異曲同工之處,像「我也是醉了」之類的語言文字,用於生活言語絲毫不覺有障礙。大多數人敲鍵盤不如翻舌頭快,各種略語隨之出現,英文有WTF,中文有「不明覺厲」(不明白什麼意思但覺得很厲害)。這些使用法在網絡上出現,像普通流行歌曲一樣,風靡一時漸漸又被拋棄。  近年來網絡流行語時有登上主流傳統媒體,於是問題出現了。
  • 網絡流行語成文化符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錦鯉、佛系、官宣、土味情話、確認過眼神……日前,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這些平日裡在網絡中高頻出現的流行語言紛紛入圍。層出不窮的網絡流行語不斷拓展著漢語的可能性,也因此成為反映社會文化的標識符號。網絡流行語的語言情態和使用情景各不相同,有些由社會事件引發,有些被明星或草根帶紅,還有一些則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走紅。縱觀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大多出自文化和娛樂領域。有從日本雜誌舶來的「佛系」,也有因明星宣布結婚而走紅的「官宣」,還有因遊戲解說而流行的「皮一下」。
  • 周彬、龔秀媛: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基於網絡流行語影響的實證研究
    網絡流行語的社會文化分析[J]. 江淮論壇, 2008(4): 119-121, 158.[5]孔國慶, 董宜彥. 網絡流行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0(11): 128-130.[6]李宇傑, 高雅. 從網絡流行語看當代青年的價值觀[J]. 社會科學家, 2012(6): 158-160.[7]陳萬懷.
  • 淺析網絡流行語的縮略現象
    網絡流行語是網絡信息蓬勃發展的產物,也是網絡交際對語言產生重要影響的標誌。按照D. Crystal的說法,這是一場重要的語言革命。隨著聊天工具的興起,在線交際越來越普遍和高效,人們經常通過儘可能地減少字數、用最經濟的表達方式實現信息的最大化,這就是網絡流行語的縮略現象。
  • 2020年度流行語出爐,十句網絡用語意味深長,王一博卻被cue
    在快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人人都是衝浪弄潮兒,所以每年都會推出一些網絡流行語,今年也不例外,現在2020年度流行語出爐,有十句網絡用語意味深長,有一些單從字面來看,似乎不懂這些網絡用語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 [學子論文]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流行語成因分析
    流行語的大量使用,也從某一側面透視出我國當前社會文化的一些特徵。 一、2015年網絡流行語的類型 (一)常規語句 2015年度一些常規語句在網絡上迅速擴散成為了流行語,而且走入了大眾日常生活。新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量及超快的傳播速度,新媒體的運用推進了整個社會進入「人人都有話語權」的微時代,這是使一些普通甚至無釐頭的言語迅速蔓延成為流行語的主要原因。 網絡的監管制度與傳統媒介平臺存在著巨大差異。傳統媒體中,成本、社會效應、外界評價等限制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監管,於是,對於語言的約束也就十分嚴格;而網絡語言,監管就比較寬鬆。
  • 網絡流行語與時代剪影
    臨近年終,許多機構和平臺評選年度網絡流行語已經成為「規定動作」,從「十大流行語」到「十大網絡用語」,既有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也有商家及「網紅」的創造,還有普通網民的創作,基本上是用新的表達、新的句式、新的修辭展示語言的多樣形態,反映時代的不同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