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處理上千「問題少年」,廣東東莞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犯罪困局?

2021-01-10 中國長安網

編者按

當前,罪錯未成年人已是一大社會問題。對於涉嫌犯罪但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決不能「一放了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根據有關規定,一些未成年人犯罪錯之後,通常將其交由家長或學校嚴加管教,但事實上他們中的不少人可能直接處於無人管教境地,因為學校「不敢管」、家長「不願管」等問題長期存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針對這些積弊,本版今天推出一組報導,反映兩地政法機關的務實創新之舉,無論是廣東東莞「警師合作」雙主體開辦專門學校,還是重慶墊江檢察院對失職監護人進行訓誡並向其發出《督促監護令》,均反映出政法機關不放縱不拋棄罪錯未成年人,想方設法為其營造改過氛圍,讓其重新回歸社會的不懈探索。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鄧新建鄧君

□通訊員尹利勇

從申報到獲得立項,僅耗時3個月,東莞速度在專門教育領域又有了新紀錄。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東莞市公安局、教育局獲悉,廣東首個以罪錯未成年人為招生對象的公辦學校——東莞市啟智學校啟航分校(以下簡稱啟航學校)克服疫情和數波「龍舟水」的不利影響,即將進入工程交付驗收階段。按照工程建設進度,今年7月,啟航學校將迎來第一批學生。

社會之痛:罪錯未成年人「管不了」

1999年出生的王某歡,是一名讓東莞警方備感惋惜的少年。8年內,王某歡涉嫌單獨盜竊或夥同他人盜竊91起,盜竊技法嫻熟,社會影響惡劣。

「他很聰明,若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應該在上大學;若有個可以改過自新重新接受教育的機會,他也還有機會上大學。但我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一步步由犯錯走上犯罪,就因為目前缺少專門教育、矯治罪錯未成年人的特殊學校。」東莞市公安局塘廈分局一名曾數次抓過王某歡的刑警說。

王某歡的父親早年間來到東莞塘廈做裝修工人,於2002年與王某歡的生母離婚後再婚。王某歡自幼隨祖父在老家生活,因缺少父母的陪伴,加上無心讀書,年少輟學。其父意識到王某歡不能再疏於管教,便將其接至塘廈上學,但王某歡在小學四年級時再度輟學。此後,王某歡處於「放養」狀態,常年混跡於網吧。因需要上網費,他自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多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夥同不同年齡、經歷相近者參與塘廈大嶺古別墅區入室盜竊91起。

每次王某歡落網,除牽扯眾多警力辦案外,民警也從未有過成就感。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於涉錯未成年人的處理方式是以教育釋放處理為主,即使達到刑事或治安處罰的標準,也應遵循「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作教育釋放處理。因此,王某歡在8年間連續91次作案,卻未能從源頭上得到有效教育和遏止。

東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所長曾家樂,是啟航學校日常管理的負責人,也是一名曾在刑偵一線戰鬥多年的老刑警,接觸過眾多「問題少年」。他坦言,由於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未達到刑法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即使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法律和相關刑事政策也規定,應當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判緩刑的不判實刑,避免未成年人進入羈押場所帶來交叉感染。

「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主要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矯治,預防其再次犯罪。但是,由於目前難以落實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有效幹預和監管,對於因年齡原因不予刑責追究的未成年人,或經常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家長管不住、普通學校管不了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的教育矯治手段,極可能陷入『犯了抓、抓了放、放了再犯』的惡性循環。」曾家樂說,尤其是受到侵害的市民群眾的不理解,嚴重影響了群眾安全感和對公安工作滿意度,也打擊了辦案民警工作積極性。

更甚者,部分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被「標籤化」後,逐漸游離於社會管理體系之外,在經歷公安機關「犯抓放」後,將極可能逐漸走向職業犯罪的道路。

「從政府層面建立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教育矯治機制,是整個未成年人社會支持體系的底線。」曾家樂說,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團體無法有效教育矯治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時,政府層面的教育矯治機制應當發揮作用,由政府代替行使教育矯治之責。然而,儘管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了部分措施辦法,但實際運作卻不暢不通。

東莞之困:年均處理上千「問題少年」

罪錯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問題刻不容緩。那麼,東莞到底有多少個「王某歡」呢?

為深入了解東莞市罪錯未成年人矯治現狀,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2018年,東莞市公安局成立調研組,先後到市委政法委、婦聯、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和莞香花青少年服務中心等部門和機構進行調研,走訪未成年人案件多發的基層公安分局和派出所,獲悉的情況很不樂觀。

從2015年到2018年,東莞市公安機關累計處理4600多名涉罪錯未成年人,年均上千人,其中涉錯未成年2600多人,基數總體較大。這些涉罪錯未成年人中非東莞戶籍佔97.3%,在東莞沒有家庭監管的比例高達71.5%,家庭監管嚴重缺失。而東莞市檢察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東莞未成年人涉及多起犯罪或多項罪名的僅佔1.87%,有前科的不到1%,涉罪未成年人多為初犯、偶犯及單一犯罪,大多數罪錯未成年人具有挽救的必要。

基於這一現狀,為更好地矯正涉罪錯未成年人並幫助其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加快推進專門學校建設,東莞市政府於2019年8月成立東莞市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啟航學校在委員會指導下,由東莞市教育局、公安局雙主體共同管理,是東莞市直屬公辦學校,也是根據2019年國家和省市關於建設專門學校的有關文件精神建設的全國首批專門學校。

曾家樂介紹,根據委員會意見,啟航學校招生對象最大限度覆蓋東莞市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可最大限度解決其教育矯治問題。

據悉,啟航學校主要面向已滿12周歲未滿18周歲的四類未成年人招生:具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因不滿16周歲,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檢察機關不捕、不訴、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法院判處非監禁刑且不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未成年人。上述四類人員必須符合以下四種情形之一才能報名:戶籍或學籍在東莞的;戶籍和學籍均不在東莞,但監護人在東莞居住或工作的;無法查明戶籍和其父母和監護人信息,無法送回原籍的;戶籍不在東莞,監護人或父母也不在東莞居住或工作,經市救助管理站送返後,來東莞再次作案被查獲的。

創新之舉:特色學校助「浪子」夢想啟航

啟航學校坐落於東莞市大朗鎮大有山莊內,西臨美麗的松山湖風景區,與松山湖臺灣高新科技園僅一路之隔。學校由兩棟五層建築改建而成,總佔地面積約4600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配備有多功能教室、心理輔導中心、法治教育中心、文體活動中心、科技創客中心等,教室功能室齊全,教育教學設備設施先進。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來到啟航學校看到,每間教室均配有洗手間、讀書角,採用開放式情景教學模式。在宿舍樓,教師宿舍「夾」在學生宿舍中間,牆體安裝有單向透視玻璃,方便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宿舍情況。

據悉,啟航學校採取小班化生本理念教學,每班學生最多20人,整體辦學規模控制在200名學生左右。學生在校學習時限一般為3個月以上,最長不超過3年。

「啟航學校開啟了東莞警師合作新模式。」啟航學校副校長(負責人)尹興河介紹,學校實行全封閉、全年無休的教學管理模式,由市教育局負責教育工作,由市公安局負責安全管理、防範和法治教育等工作,配備民警、聘員24小時值班陪護,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情況。6月1日,第一批25名老師和9名管教民警已到位,目前正在進行崗前專業培訓。

作為雙主體共同管理的特色專門教育學校,啟航學校注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法治教育,用法治為教育護航,以安全為教育託底。通過「全員、全程、全方位、全關愛」的管理理念,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學生行為規範,培養學生成為「愛國家、愛社會、愛親人、愛自己」的新時代青少年。

「這些罪錯少年只是行為思想暫時有偏差的『小精靈』,他們思想活躍、個性突出,不少還有各種天賦。」尹興河介紹,根據學生特性,啟航學校以PBL(情境教學方法)體驗式課程為主,以理論課程為輔,突出學生興趣特長的發現與培養,幫助「小精靈」展現個性,明理向善,以德修身,實現「讓每一個生命都出彩」。據悉,符合條件的學生,可報名參加中考、高考。

相關焦點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 廣東東莞開辦首個招收「問題少年」的公辦學校
    當前,罪錯未成年人已是一大社會問題。對於涉嫌犯罪但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決不能「一放了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根據有關規定,一些未成年人犯罪錯之後,通常將其交由家長或學校嚴加管教,但事實上他們中的不少人可能直接處於無人管教境地,因為學校「不敢管」、家長「不願管」等問題長期存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困局?有專家建議分類管理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專家認為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本報記者朱磊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在京舉行 上競文化出席
    12月10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聚焦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來自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最高檢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業內專家學者從法律、心理、生理、管理等角度剖析問題癥結,提出可操作的有效解決對策。據了解,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規定,重拳整治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針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
  • 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毛一竹、黃浩苑)9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的報導。因偷竊被送入專門學校的第二天,16歲的少年小都悄悄拆下床上的被單,打算翻越高牆逃跑。還沒來得及行動,早已看穿一切的老師把他帶回了宿舍。等待他的不是一頓訓斥,而是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 專家:破解未成年人網遊沉迷困局需多管齊下形成合力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丁小溪)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10日圍繞「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的議題舉辦研討會。與會者表示,要進一步形成由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共治的格局,集中各方力量應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長劉俊彥認為,由於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髮育不成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易於沉迷網遊,特別是一些暗藏安全隱患的網遊,容易誘發犯罪,需要綜合施策,進一步加大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的研究和治理力度。
  • 14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怎麼處理
    現代少年司法的最顯著特點應是「以教代刑」,保護處分要優先於刑罰適用,刑罰只是不得已的最後手段。但現在對年齡小或犯罪輕的未成年人還缺乏完善、有效的幹預措施,只能「養大了再打」,「養肥了再殺」,是所謂「養豬困局」。還有一個「逗鼠困局」。
  • 探訪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  本報記者毛一竹、黃浩苑  因偷竊被送入專門學校的第二天,16歲的少年小都悄悄拆下床上的被單,打算翻越高牆逃跑。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附近的東莞啟智學校啟航分校,剛剛成立兩個多月,便引來諸多關注。不同於一般學校,這裡招收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罪錯未成年人。這樣的公辦學校,不僅在廣東是首家,在全國也不多見。  不久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進行審議期間,提出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
  • 探訪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本報記者毛一竹、黃浩苑因偷竊被送入專門學校的第二天,16歲的少年小都悄悄拆下床上的被單,打算翻越高牆逃跑。還沒來得及行動,早已看穿一切的老師把他帶回了宿舍。等待他的不是一頓訓斥,而是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 實事求是地處理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問題
    多位委員認為,收容教養制度有利於解決個別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危害社會行為、心理行為嚴重偏常、亟須幹預和矯治的問題,建議法律予以保留並加以規範和完善。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10月26日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等。鄭功成委員表示,如果沒有刑事責任和刑法處置,不足以震懾。對未成年人不光是預防犯罪的問題,還要有懲治犯罪的內容。
  • 福建石獅市組建未成年人保護聯盟破解校園欺凌、青少年犯罪、校外...
    2018年3月,在石獅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由市檢察院牽頭,聯合綜治辦、公安局、教育局等12個部門,共同組建了「石獅市未成年人保護聯盟」,著力破解校園欺凌、學校自聘人員犯罪隱患、「問題孩子」犯罪、校外託管機構監管等預防與治理難題,打造石獅市共建共治共享的未成年人保護格局,使孩子們身邊有了一群可信賴、可依靠的「超人」。
  • 13歲少年錘殺父母案最新情況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規避
    不少網友認為,正是這樣的處理結果給其他未成年人帶來了錯誤的示範和暗示。­  那麼,年齡仍未達到14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後該如何懲罰?是否只有「釋放由家長監管」這一條路可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政府收容教養」如何才能落到實處?
  • 廣東擬封存未成年人輕微犯罪記錄
    據統計,近5年來廣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呈持續上升趨勢,廣東各級法院判處的未成年罪犯數量達4.3萬餘人,佔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總數的11%,佔全國的比例已超過10%。我省已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戶。
  •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雖然國家和社會為減少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出臺了一些法律、政策,然而,未成年犯罪卻呈上升趨勢,而且逐步出現手段成人化、年齡低齡化、團夥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點,已成為危害社會治安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筆者對本院2005年至2006年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況進行調查統計,並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 2020寧夏公安招警備考: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問題
    【導讀】華圖寧夏公安招警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公安招警備考: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公安招警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公安招警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越來越嚴重,社會對這一問題的反應也比較強烈,那麼大家如何看對這一問題呢?
  • 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輿情研究
    每每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發生,「一放了之」「法律沒辦法」等討論,不僅刺激公眾神經,也將是否降低刑責年齡的問題拋回公眾視野。其實,無論案件處理結果如何,輿論追問和質疑的都是司法機關以及管理部門「和稀泥」的處置方式,並且逐步形成固化印象,即類案的犯罪嫌疑人不會得到處置或被降低標準處罰,犯罪行為造成的後果與責任並不相稱。因此,公眾的不滿情緒日漸加深。 4.
  • 守護「少年的你」 南潯區檢察院未成年人幫扶幫教這樣做
    「10名未成年人聚眾鬥毆,經法律判定,除涉嫌犯罪的3人,其餘7人均不追究法律責任。那麼對於這7個孩子,司法並未起到有效管束措施。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夠起到懲戒與教育的作用呢……」此前,南潯區人民檢察院「春燕學堂」上新的雲微課《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分級幹預體系之檢察構建》被評為浙江省檢察精品微課。
  •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刑責年齡該降低嗎?
    要改變犯罪刑責年齡或是承擔刑責的界限,需經長期論證並具備相應數據支撐,需要充分調研。陳海儀認為,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都屬於綜合治理問題,是系統工程,應當構建保護和預防一體化機制,而不能僅將極端個案發生的原因簡單歸結到未成年人群體上。
  • (新華視點)問題少年,何以為策?——專家聚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幾個...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題:問題少年,何以為策?——專家聚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幾個話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羅沙、孫少龍、舒靜、高蕾近日,大連一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涉案的未成年人到底應該負怎樣的責任?家庭、學校該如何在日常教育中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小標題)法律規定14歲以下不負刑責該不該修改?
  • 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爭議:如何有效應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 | 新...
    說到底,年齡只是評價犯罪行為可責性的一個方面,免責、挽救、矯治、入刑——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理,要回歸到個案中去研判。過分強調保護或一味重刑,也就是「一放了之」或「一判了之」,都是不合適的。根據刑事責任年齡的設計邏輯,只要存在年齡標準,就一定會存在未達該年齡而實施犯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