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中國女排》的預告片火遍朋友圈,其中,飾演青年時期郎平的演員被網友們感嘆是神還原,這個「青年郎平」就是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的親生女兒—白浪。
身高一米八九、排球打的不錯的白浪不是職業的排球運動員,而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學生,現在在一家美國公司上班。
父母在白浪2歲半時離婚,雖然成長在父母離異的不完美家庭,但是白浪的人生卻和母親郎平一樣豐富多彩。郎平和女兒的故事,值得很多父母去看一看:
一、媽媽,你能去門口的麥當勞工作嗎?
一提到郎平,大家都知道她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排球運動員、排球教練,是讓國人讚嘆的「鐵榔頭」。但在女兒白浪的童年生活裡,媽媽卻總是缺席。
1987年,郎平退役後嫁給了同樣是運動員的白帆,兩人結婚後去了美國進行進修。1992年女兒白浪出生在美國。為了保證女兒的生活,郎平在國外又重新做起了職業排球運動員,打起了比賽。後來又成為了職業排球教練。1995年受國家體育局的邀請,郎平回國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備戰亞特蘭大奧運會。
郎平在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四年時間裡,只要有時間一定會回去美國看女兒,但是時間總是有限的,片刻的陪伴緩解不了女兒對媽媽的思念。1998年,郎平卸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後選擇去義大利排球俱樂部執教,唯一的原因就是義大利一個賽季是6個月,那麼她一年就有5-6個月的空閒時間可以陪伴女兒。
有一次郎平結束休假準備返回球隊的時候,白浪不舍地跟她說:「媽媽,你能不能不去?」郎平說:「媽媽只有工作才能撫養浪浪」。當時不解的小白浪說:「咱家門口的麥當勞比較近,你能去那個地方工作嗎?」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能她理解不了「媽媽要工作」的意義,只是單純地想要媽媽離自己近一點,能夠時常地陪著自己。
二、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互相尊重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恐怕全世界的媽媽都會面對相同的問題,不管你是奧運冠軍,還是麥當勞的點餐員。
2005年,郎平出任美國女排主教練,這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時間久了,大家才知道原來郎平去美國是為了照顧女兒。當時的白浪已經12歲了,青春期的小姑娘卻只能通過視頻和媽媽交流,因為時差問題,母女倆時間總是對不上。為了多看媽媽一眼,白浪甚至開著視頻一邊忙活作業一邊看媽媽睡覺。
為了能彌補女兒,郎平選擇去美國執教並陪伴女兒。但是夢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已經十幾歲的白浪從小接受的是美式教育,面對突如其來的「中國式媽媽」,倆人的矛盾一觸即發。有時郎平喜歡問白浪學校生活怎麼樣,白浪卻覺得媽媽不尊重她的隱私,不相信學校老師。郎平有時也不理解女兒,覺得女兒不該和媽媽談隱私。
就這樣,母女二人時常冷戰,只能通過留紙條的方式交流。紙條上白浪說到「媽媽,我很懷念以前的日子,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你,回來也不會約束我,可是現在……你什麼時候才出差?」有所感觸的郎平並沒有過多的責問女兒,而是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把管教改成了陪伴。女兒喜歡籃球,郎平就帶她去看籃球比賽,還利用人脈幫她追星;女兒喜歡排球,郎平就帶女兒去大學俱樂部參觀,幫她訓練。
孩子的心理變化會隨著成長而變化,6歲時她可能希望你能工作離她近點,12歲就會希望你離她遠點。每個媽媽都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只是要求她怎樣做的父母。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互不缺席,又互相尊重。
三、不完整的家庭也不要缺少愛
很多父母離異的家庭,受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一般夫妻離異,都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郎平一家就做了很多的示範。
當郎平和前夫離婚的時候,女兒是他們倆人共同撫養的,平時白浪在美國的時候是由爸爸照顧,但是一到假期,白浪就會回國和媽媽呆在一起。雖然郎平兩人的夫妻關係解體了,但是因為女兒的存在,一家三口的相處還是很溫馨。
有一次白浪在北京和媽媽在一起,爸爸打來電話,聊起了剛看的電影,說媽媽還看哭了。郎平幽默地說那是「眼睛冒汗」了。這種輕鬆的家庭氛圍,是很多離異家庭沒有的。郎平和前夫兩人雖然離婚了,但是在對待女兒的事情上,兩人處理得非常恰當,還能協調好時間,讓他們兩人都能很好的陪伴女兒,參與到女兒的生活中。
夫妻雖已陌路,但是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讓本來受傷的孩子還得在父母間做出選擇。不完整的家庭也不要讓孩子缺少愛。
四、給孩子自由,給孩子尊重
2014年白浪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因為繼承了媽媽的天賦,白浪在排球上也有所建樹,曾經是地方球隊的主力。但是白浪打排球完全是因為興趣,面對這種問題,郎平是很開放的看待,並沒有因為自己是排球運動員就要求女兒一定要走打排球的道路。郎平對女兒只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完成大學學業。甚至是女兒交不交朋友,郎平都沒有過多地幹涉,女兒反倒是表現得比較成熟,認為應該先做好自己的事,以後有時間交朋友。
郎平作為家喻戶曉的金牌運動員和教練,從來不和女兒說自己的輝煌歷史。女兒甚至很長時間內都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媽媽是這樣的偉大。當有人告訴她後,她會說「原來我的媽媽這麼優秀」。有一次白浪還被記者問到「你會超越你媽媽嗎?」白浪斬釘截鐵地說「不會。但是我可以在別的地方超越媽媽,比如我拿到了斯坦福的碩士學位,還拿到了獎學金,這些就夠了。」
最初收到《中國女排》劇組邀請的時候,白浪是拒絕的。因為她不是專業的演員,並且她還有自己的工作,一下子扮演大家都熟悉的媽媽,簡直是比登天還難。白浪是在郎平的鼓勵下,才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為了扮演好媽媽,白浪一邊上表演課,一邊練習打排球,一個月內瘦了30斤,這才有了電影中「青年郎平」的神還原。
最近,白浪在她的微博說感謝《中國女排》電影給了她飾演自己媽媽的機會,也讓她理解了媽媽和她的隊友們年輕時是多麼的苦,多麼的不容易。當年那個希望媽媽去麥當勞上班的小女孩,終於在今天理解了她的媽媽。這就是最好的親子關係,並不只是單純的陪伴,是互相尊重,是互相理解,是互相懂得,是互相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