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要郎平去麥當勞上班:和諧的親子不只是陪伴,還有尊重理解

2020-12-24 小琳玩具匯

最近,電影《中國女排》的預告片火遍朋友圈,其中,飾演青年時期郎平的演員被網友們感嘆是神還原,這個「青年郎平」就是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的親生女兒—白浪。

身高一米八九、排球打的不錯的白浪不是職業的排球運動員,而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學生,現在在一家美國公司上班。

父母在白浪2歲半時離婚,雖然成長在父母離異的不完美家庭,但是白浪的人生卻和母親郎平一樣豐富多彩。郎平和女兒的故事,值得很多父母去看一看:

一、媽媽,你能去門口的麥當勞工作嗎?

一提到郎平,大家都知道她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排球運動員、排球教練,是讓國人讚嘆的「鐵榔頭」。但在女兒白浪的童年生活裡,媽媽卻總是缺席。

1987年,郎平退役後嫁給了同樣是運動員的白帆,兩人結婚後去了美國進行進修。1992年女兒白浪出生在美國。為了保證女兒的生活,郎平在國外又重新做起了職業排球運動員,打起了比賽。後來又成為了職業排球教練。1995年受國家體育局的邀請,郎平回國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備戰亞特蘭大奧運會。

郎平在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四年時間裡,只要有時間一定會回去美國看女兒,但是時間總是有限的,片刻的陪伴緩解不了女兒對媽媽的思念。1998年,郎平卸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後選擇去義大利排球俱樂部執教,唯一的原因就是義大利一個賽季是6個月,那麼她一年就有5-6個月的空閒時間可以陪伴女兒。

有一次郎平結束休假準備返回球隊的時候,白浪不舍地跟她說:「媽媽,你能不能不去?」郎平說:「媽媽只有工作才能撫養浪浪」。當時不解的小白浪說:「咱家門口的麥當勞比較近,你能去那個地方工作嗎?」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能她理解不了「媽媽要工作」的意義,只是單純地想要媽媽離自己近一點,能夠時常地陪著自己。

二、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互相尊重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恐怕全世界的媽媽都會面對相同的問題,不管你是奧運冠軍,還是麥當勞的點餐員。

2005年,郎平出任美國女排主教練,這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時間久了,大家才知道原來郎平去美國是為了照顧女兒。當時的白浪已經12歲了,青春期的小姑娘卻只能通過視頻和媽媽交流,因為時差問題,母女倆時間總是對不上。為了多看媽媽一眼,白浪甚至開著視頻一邊忙活作業一邊看媽媽睡覺。

為了能彌補女兒,郎平選擇去美國執教並陪伴女兒。但是夢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已經十幾歲的白浪從小接受的是美式教育,面對突如其來的「中國式媽媽」,倆人的矛盾一觸即發。有時郎平喜歡問白浪學校生活怎麼樣,白浪卻覺得媽媽不尊重她的隱私,不相信學校老師。郎平有時也不理解女兒,覺得女兒不該和媽媽談隱私。

就這樣,母女二人時常冷戰,只能通過留紙條的方式交流。紙條上白浪說到「媽媽,我很懷念以前的日子,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你,回來也不會約束我,可是現在……你什麼時候才出差?」有所感觸的郎平並沒有過多的責問女兒,而是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把管教改成了陪伴。女兒喜歡籃球,郎平就帶她去看籃球比賽,還利用人脈幫她追星;女兒喜歡排球,郎平就帶女兒去大學俱樂部參觀,幫她訓練。

孩子的心理變化會隨著成長而變化,6歲時她可能希望你能工作離她近點,12歲就會希望你離她遠點。每個媽媽都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只是要求她怎樣做的父母。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互不缺席,又互相尊重。

三、不完整的家庭也不要缺少愛

很多父母離異的家庭,受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一般夫妻離異,都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郎平一家就做了很多的示範。

當郎平和前夫離婚的時候,女兒是他們倆人共同撫養的,平時白浪在美國的時候是由爸爸照顧,但是一到假期,白浪就會回國和媽媽呆在一起。雖然郎平兩人的夫妻關係解體了,但是因為女兒的存在,一家三口的相處還是很溫馨。

有一次白浪在北京和媽媽在一起,爸爸打來電話,聊起了剛看的電影,說媽媽還看哭了。郎平幽默地說那是「眼睛冒汗」了。這種輕鬆的家庭氛圍,是很多離異家庭沒有的。郎平和前夫兩人雖然離婚了,但是在對待女兒的事情上,兩人處理得非常恰當,還能協調好時間,讓他們兩人都能很好的陪伴女兒,參與到女兒的生活中。

夫妻雖已陌路,但是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讓本來受傷的孩子還得在父母間做出選擇。不完整的家庭也不要讓孩子缺少愛。

四、給孩子自由,給孩子尊重

2014年白浪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因為繼承了媽媽的天賦,白浪在排球上也有所建樹,曾經是地方球隊的主力。但是白浪打排球完全是因為興趣,面對這種問題,郎平是很開放的看待,並沒有因為自己是排球運動員就要求女兒一定要走打排球的道路。郎平對女兒只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完成大學學業。甚至是女兒交不交朋友,郎平都沒有過多地幹涉,女兒反倒是表現得比較成熟,認為應該先做好自己的事,以後有時間交朋友。

郎平作為家喻戶曉的金牌運動員和教練,從來不和女兒說自己的輝煌歷史。女兒甚至很長時間內都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媽媽是這樣的偉大。當有人告訴她後,她會說「原來我的媽媽這麼優秀」。有一次白浪還被記者問到「你會超越你媽媽嗎?」白浪斬釘截鐵地說「不會。但是我可以在別的地方超越媽媽,比如我拿到了斯坦福的碩士學位,還拿到了獎學金,這些就夠了。」

最初收到《中國女排》劇組邀請的時候,白浪是拒絕的。因為她不是專業的演員,並且她還有自己的工作,一下子扮演大家都熟悉的媽媽,簡直是比登天還難。白浪是在郎平的鼓勵下,才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為了扮演好媽媽,白浪一邊上表演課,一邊練習打排球,一個月內瘦了30斤,這才有了電影中「青年郎平」的神還原。

最近,白浪在她的微博說感謝《中國女排》電影給了她飾演自己媽媽的機會,也讓她理解了媽媽和她的隊友們年輕時是多麼的苦,多麼的不容易。當年那個希望媽媽去麥當勞上班的小女孩,終於在今天理解了她的媽媽。這就是最好的親子關係,並不只是單純的陪伴,是互相尊重,是互相理解,是互相懂得,是互相奮鬥。

相關焦點

  • 郎平女兒白浪在《奪冠》本色出演!「鐵榔頭」媽媽這4個教育理念...
    即便是郎平,也不例外。 郎平的工作性質,就已經決定了她無法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但孩子的童年是需要陪伴的,孩子的成長,是一旦錯過就不可能重來的。 郎平並不想錯過女兒的成長,所以她在追求事業的同時,也非常努力地去陪伴孩子。
  • 郎平第一任丈夫,為了女兒15年不娶,而他對郎平的評價感動很多人
    郎平是中國女排的重要人物,她在運動員時期就已經為國家爭得了很多榮譽。如今她是中國女排的教練,為中國的女排事業付出了很多。郎平是體壇的傳奇人物,她曾經經歷過低谷,也曾站上過巔峰。她和排球之間的關係已經割捨不開了,她為此放棄過很多,這就是為什麼郎平這麼受人尊敬。
  • 「換」醒親子關係裡的理解與尊重
    【小蝸牛專欄】「換」醒親子關係裡的理解與尊重原創作者|小蝸牛【1】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段子——聰明的家長,懂得多尊重孩子的人格與意願,多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訴求。多些陪伴關懷和身體力行的示範,少依賴「蜜糖」和「棍棒」,這些是為人父母者該有的自我修養,其前提也是多些換位思考。
  • 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而這句話放在家庭之中,同樣也適用於對親子關係的描述。親子關係讓孩子明確自己的意願,同樣也能夠理解他人的意願。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孩子的自由翱翔插上翅膀,而不良的親子關係也會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難以卸除的枷鎖。因此,親子關係既是孩子成長的根基,也是家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每個家庭成員手中的一柄雙刃劍。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堅定而溫情的陪伴和積極長久的關注。
  • 郎平到美國了!郎平女兒白浪也是運動員 白浪個人資料介紹
    今天正直西方的感恩節(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日),郎平也在微博曬出了和女兒白浪的合影感謝球迷,並留言:感恩節,感謝有你,感謝朋友們的一路支持和陪伴!從微博定位可以看出郎指剛落地洛杉磯機場,獲女兒白浪接機的郎指笑的很開心,此前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中郎平也有透露忙完國內的事情後她將前往美國看望女兒和治療腿部的傷病,只是對於是否續約中國女排一直三緘其口。
  • 「轉帳爸爸」火了,寵孩子的爸爸多暖心,親子陪伴很重要
    現在90後的這幫爸爸就很沒有那麼羞澀,有多喜愛都要表現出來,無論是爸爸在外面是精英人士還是淚不輕彈的硬漢,回到家,都仿佛變身「女兒奴」,對女兒百般寵愛。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見了一位網友曬出的和爸爸得了她聊天記錄,真的讓人羨慕。
  • 郎平是中國籍,女兒為何是美國籍?其中秘辛太心酸,球迷表示理解
    這其中就有一份功勞是屬於主教練郎平的!從球員時代開始,郎平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運動員,還記不記得中國女排最巔峰的時候,鐵榔頭的外號名揚世界。她是中國女排最好的球員之一,只不過在她26歲的時候早早就選擇退役,並選擇跟男排運動員白帆結婚,兩人舉辦了一個非常隆重的婚禮。之後郎平就去美國留學。
  • 如何維繫和諧親子關係
    可是老師發現,有一些家長陪著孩子來上課,將上課作為孩子一個人的任務,而自己在旁邊什麼都不做。  其實早教課也是促進親子關係最好的工具之一,很多遊戲會需要家長的配合,這段共處的時光,是親子關係良好的促進劑。
  • 和諧的親子關係需要怎樣做?
    陪伴孩子看起來簡單其實也難。不管孩子在做什麼,遇到了什麼,面對什麼樣的挑戰,都陪伴他,尊重他,給予他溫暖,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陪伴孩子的成長。讓他知道不管怎樣爸爸媽媽都會陪伴在他身邊,讓他感到安全溫暖。說了這麼多,其實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抓住孩子的關鍵期。自己的孩子自己養,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建立科學民主的教養模式。當然一定要科學。
  • 帶了3年外孫,女兒一巴掌讓老人心寒:再閒也不去給女兒帶娃
    而鄧女士的媽媽雖然家裡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女兒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會太過辛苦,所以鄧女士的媽媽就來到了鄧女士的家裡開始了帶外孫的生活。最主要的是身為女兒的鄧女士給她的那一巴掌讓媽媽十分心寒,自己不計勞累的帶了3年孩子,女兒不回報什麼也就算了,沒想到還換來了女兒的巴掌。當天,鄧女士的媽媽就收拾東西回了自己的家,並在心裡暗下決心:再閒也不給女兒帶娃。
  • 郎平姐姐遭曝光!飛赴日本為中國女排加油,陪伴郎平很多年!
    郎平姐姐?甲:親姐姐?小火:廢話!甲:我怎麼之前沒有聽說過?小火:那是你孤陋寡聞小火:這張照片是十年前照的,我們從圖片中能看到郎平當時還比較年輕,時不時地還會化妝,只是當時由於你年齡較小,加之近些年媒體曝光的又少,所以知道少些是正常的甲:姐姐飛到日本去觀看女排世錦賽了?
  • 從教育角度解析《狗十三》:「親子衝突」,唯有陪伴和愛可以救贖
    李玩的父親,是典型的中國式男權家長,對於兒子比女兒看重得多,女兒在自己身邊,更多的是一種累贅和厭倦,而自己因為典型的中國式男權思維,更加看重兒子,這也加劇了這個家庭裡的成員衝突。二、 為什麼會產生親子衝突 ?
  • 心理抗「疫」:珍惜共處時光,構建和諧親子關係!
    陪伴·尊重·理解邊素貞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都在經歷一段特殊的居家時光。比如,在一天中安排一些時間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畫畫或者遊戲等等。設計一些簡單的小遊戲,比如串珠子、拼積木等觸覺類遊戲;跳格子、木頭推(家長躺地上當木頭,孩子推著翻滾)等運動類遊戲。在陪伴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不應一味地指出或指責孩子做得不夠好的部分,或者沒達到家長要求的部分。
  • 「你媽不伺候我坐月子,你也要去上班」「說好了讓你娘家人來」
    婚姻之中,總是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覺得這些事情沒有關係,只是簡簡單單地存在而已。沒有步入婚姻以前,自己就應該要有所了解,不要等到事到臨頭之後才後悔,不知道該如何去經營。和喜歡的人建立婚姻之後,會面臨各種意想不到的矛盾,不光是你們兩個人相愛就可以,還需要有各個家人的支持。
  • 想要做到上班帶娃兩不誤,試試這幾種方法,就能高質量陪伴孩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笑笑一樣在當媽之後,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面對著生活的變化,笑笑也產生了非常多的困惑。在一個綜藝節目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小女孩通過電視屏幕向媽媽傳達,希望媽媽可以多多的陪伴自己。但是這位媽媽非常無奈地告訴女兒,她每天要上班,女兒也是非常的傷心。
  • 親子教育:我們天天陪在孩子身邊就等於有效的陪伴嗎?
    真正用心陪孩子的父母很少,沒時間是一方面,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不知道怎麼高質量的陪。就算每天要上班,下班了,總會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算只有半小時,一小時,我們好好利用也勝過一整天低質量的陪伴。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陪伴,是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一種給人依靠的信賴。
  • 家長如何做好親子互動,告別不和諧親子關係,讓寶寶更聰明可愛
    但是,現在她需要上班,她不知道該把孩子交給誰照顧好。於是就交給自己的婆婆跟媽媽各照顧了一段時間,就發現婆婆不怎麼跟孩子玩耍,就把孩子那麼一放就去幹活了,孩子自己跟自己玩耍。但是她媽媽就不一樣了,媽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經常的跟孩子產生互動,做遊戲躲貓貓,跟孩子一起看繪本書籍等等。
  • 親子陪伴不在時間的長短,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玩具
    文|小淘氣鬼日記 我們的孩子出生就註定要與我們相連,作為父母,我們每天都在陪伴孩子。親子的陪伴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陪伴的質量多高。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玩具。
  • 大鵬談女兒喜歡蔡徐坤,時代不同,要學會理解和尊重
    大鵬談女兒喜歡蔡徐坤,時代不同,要學會理解和尊重 最近,在談心社發出的一段採訪視頻中,導演大鵬談到了最近的周杰倫超話事件,也說到了他十歲的女兒喜歡蔡徐坤的事情。大鵬覺得,在他們的那個年代,周杰倫是偶像,都喜歡周杰倫的歌。
  • 孩子問「媽媽為什麼要去上班」,第二種回答最佳,能提升娃的格局
    能不能不上班呀?」聽見孩子稚嫩的聲音,面對孩子仰起小臉兒,使勁拽緊媽媽衣服的模樣,哪個媽媽能不動容呢?這時候,很多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因為,不少媽媽覺得,孩子的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正確答案,無論怎麼回復,孩子都不可能完全理解。而且,多數媽媽也都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很可能會決定孩子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