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轉基因食品安全 中國人為啥不接受?

2020-12-27 快科技

食品安全一直困擾著中國,但公眾仍擔心轉基因安全。

中國擁有世界1/5的人口,但可耕地面積只佔世界的7%。糧食安全一直困擾著這個國家,殺蟲劑和過度施肥不再像當初那樣能明顯提高諸如水稻等農作物的產量,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溫度,亦讓農作物生長受到挑戰,因此中國政府已開始大力資助轉基因作物的研究

2014年秋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之前,發表了習近平主席的一次演講,他號召中國科學家應大膽地、創新地掌握轉基因技術的至高點。最近的「五年計劃」也凸顯了生物技術及農業領域,將其作為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最近,筆者在北京會見了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著名遺傳學家高彩霞。多年來,該學院的研究員被安置在一個簡陋、蘇式的建築中,但是今年春天,他們不僅擴大了實驗室,而且還對其進行翻新,新設施裡有桌球桌、咖啡休息室。他們還建立了公共實驗室,有新的顯微鏡、離心機以及其他設備。

高彩霞引領我到新的溫室中,一進入溫室,她的眼鏡鏡片因突然變化的溼度而模糊起來。在丹麥工作十年之後,2009年她回到中科院,領導一個基因編輯研究小組。她主要研究抗除草劑水稻以及抗旱玉米。最近,她的工作主要是編輯小麥的基因,從而使其減少由一種真菌引起的、常見的小麥疾病——白粉病。

雖然目前我們有條件利用殺菌劑進行控制,但是這會使得農民暴露於有害化學物質中。去年,她的研究團隊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高彩霞指著一組紅陶罐稱,每個罐子裡面長的是綠色小麥芽。「那些貼有白色標籤的是轉基因作物」,她自豪地說。

但同許多其他植物遺傳學家一樣,高彩霞還沒有看到她的實驗性小麥、大米、玉米挪出實驗室或溫室。這些研究由政府資助,但遭到了熱心公眾的激烈反對,從而使得它們難以出現在市場上。「儘管技術已變得更好、更安全,但反過來爭議聲也越來越大。」

高彩霞說。1997年,中國批准了第一個商業轉基因作物——棉花,現在它仍被廣泛種植,最後一次頒發的轉基因作物商業許可證,還是2006年的事,那是對轉基因木瓜的批准。自那以後,商業種植前景一直停滯不前,幾乎很少有科學家能收到測試轉基因作物對周邊環境的生物安全許可證,而這是轉基因作物在考慮商業化之前,必要的安全性評估步驟。

張啟發,為數不多的獲得轉基因作物安全實驗許可的中國科學家之一。2009年,他的轉基因水稻能表達蘇雲金芽胞桿菌的一個基因,從而可用來抗害蟲。於是他不得不忍受公眾的攻擊,甚至是對他人身安全的威脅。2010年,張啟發在中國農業大學做一場有關轉基因的演講,一個男聽眾從觀眾席朝他扔了一個陶瓷杯子,他勉強地閃開了,另外一位女聽眾則大呼:「張啟發,你是個賣國賊!「事實上,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焦慮主要來自綠色和平組織、烏有之鄉以及一些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主觀臆斷言論,這其中甚至也包含一些抵抗西方意識形態的情緒。《中國日報》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約有84%的受訪者認為轉基因食品不安全。

事實上,對轉基因作物的不同態度也反映了決策者的意見分歧,他們也對公眾這一輿論缺乏敏感。雖然大部分轉基因研究是通過科技部資助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中國的科學實力,但監測以及最終進行商業批准許可則由12個代表機構來決定。農業部負責召集,對轉基因的態度則受制於國務院為維護「社會穩定」的決定,簡而言之,決策者考慮公眾反對轉基因持續升溫,於是他們猶豫是否會繼續進行商業化。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中國科學政策專家曹聰表示,中國一方面大膽地進行轉基因研究,一方面又表示要謹慎地推動轉基因發展。

中國並非是在轉基因問題上躊躇不前的國家。最近,在美國,墨西哥餐廳Chipotle就禁止向煎餅中添加轉基因成分,這一舉動起初贏得了大量民眾的讚賞,但隨後遭到了強烈的反對,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等組織利用主流研究結果指出:沒有數據表明轉基因食物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在中國,科學博客和大眾媒體也經常引用類似的觀點,但由於它們在普通民眾中缺乏公信力,因此民眾並不接受這一觀點。

食品安全向來是中國關注的問題之一。中國的電視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選秀節目,但是鮮有節目來討論食品的安全問題,而在這方面他們的血淚史已經不少。這一後果則導致民眾對食品安全產生信任危機,從而使得中國也很難引進新的食品技術,縱然他們真的需要新技術。來自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人類學家Sam Geall過去18個月一直研究中國民眾對轉基因的態度。他指出,即使決策者稱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公眾也不接受這一觀點。

食物安全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由於相關部門之前對食品市場監管不力,普通公民現在也越來越不信任中國的本土食物,於是代購以及海淘逐漸火熱。這也導致一個壞結果,即中國受教育最好的群體,也是最反對轉基因的群體,因為他們對過往食品安全的不滿情緒,會在轉基因問題上傾瀉出來。

相關焦點

  • 農業部:18年來無一起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
    原標題:農業部:18年來無一起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  京華時報訊 (記者潘珊菊)昨天,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智慧財產權處處長寇建平在武漢轉基因研修班上介紹,我國轉基因產業化不受任何利益集團控制。   寇建平介紹,我國轉基因產業鏈條中,包括科研院所、國內企業、國外大型公司等。
  • 農業部副部長:轉基因食品產業化尚無時間表
    原標題:農業部副部長:轉基因食品產業化尚無時間表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昨天(1月15日)在回應有關轉基因食品問題時稱,農業部要以積極、慎重的方針,儘快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防止受制於人」,但轉基因研發成果的產業化目前還沒有制定時間表。   陳曉華是在農業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作上述回應的。
  • 農業部駁央視轉基因水稻報導
    在昨日舉辦的「全國媒體記者轉基因報導研修班」上,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智慧財產權處處長寇建平就轉基因安全監管等熱點問題一一進行解釋澄清。他明確表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論的。此前,部分科學家指責農業部在轉基因產業化問題上的「不作為」,研修班會議間隙,在同北青報記者單獨交流時,寇建平處長坦言農業部門要考慮全局,有許多顧慮,推進產業化既要看民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還要考慮產業化的機制設計是否齊備。據報導,目前公眾對待轉基因技術多存有疑惑,對轉基因食品及相關話題日益敏感。
  • 寫入教材:轉基因食品危害健康!名單:2018食品安全十大事件
    這份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強調「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重點提高基層監管能力」。
  • 農業部幼兒園不吃轉基因?付仲文:我們當然也在吃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付仲文做客人民網(趙竹青攝)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趙竹青 馬麗 魏豔)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付仲文今天在作客人民網科技頻道
  • 農業部再度明確發展轉基因 國內轉基因產品名單一覽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司長在會上表示,發展轉基因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對轉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即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管理上要嚴格,堅持依法監管。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要「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  廖西元稱,目前全球轉基因研發發展勢頭強勁。
  • 專家談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新規:對轉基因食品發展利大於弊
    美國此次要求對轉基因食品強制標識,對轉基因食品發展利大於弊,一是因為只要求對轉基因成分超過5%的食品進行標識,顯然比一些州的規定寬鬆很多;二是因為對標識方式不做硬性規定,比如某種轉基因大豆的油酸含量增加,相應的轉基因食品可標識為『高油酸大豆油』,反而有利於轉基因食品的宣傳。」1月1日,科普作家、中國農業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湯波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農業部對轉基因回應被指武斷:人非白鼠不容有失
    近日,農業部網站刊文《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具有同樣的安全性》,斷定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這被看做是對廣大質疑轉基因食品的人們的強硬回應。   今年6月農業部對三款轉基因大豆新品種發放安全證書,早在2009年對兩種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許可證。這兩次為轉基因主糧「放行」一直是備受爭議的。   僅是引用美國的轉基因食品總量試圖說明轉基因食品對於人來說安全,是不嚴謹的。
  • 顧準之女批孟山都轉基因大豆學術造假 中國人已食8年
    憑什麼說「轉基因大豆很安全」?由於向衛生部查詢發現:管食品與藥品安全的部門並不管「轉基因大豆安全」,由此我們必須自己開始尋找安全判斷的依據。這就是我們申請向農業部查詢發給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的依據。
  • 哈佛大學遺傳學家:轉基因食品安全之我見
    我和我的導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毅博士聽聞轉基因安全問題在中國引起巨大爭議,因而想寫一篇小文闡述對我們對轉基因食品的一些看法。我和張毅教授,作為遺傳醫學研究者,都與轉基因相關產業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文字整理 果殼網 辰明)何為轉基因?在探討轉基因食品安全之前,先要了解基因是什麼,轉基因又是什麼。
  • 國外如何標識轉基因食品(圖)
    一部是國家質檢總局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規定轉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轉基因原料的產品,必須在標識上加入中文說明。另一個是國務院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的農產品,必須有明顯標識。農業部公布的第一批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中包括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番茄等五大類。
  • 綜述: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新規褒貶不一
    但美國政府此前並不要求給轉基因食品貼上標識,理由是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  2016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法》,指示美國農業部在兩年時間內製定轉基因食品標識方案,包括決定含多少轉基因成分構成轉基因食品以及相關執法程序等。同時,這項法案阻止美國各州自行頒布轉基因食品標識法案,這意味著美國佛蒙特等州此前自行出臺的相關標識法案無效。
  • 出口三查五檢進口一路暢通 轉基因食品挑戰公眾知情權
    但是沒有人知道,吃進口中的「美味」是否轉基因食品。  我國政府日前正式實施「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要求從今年3月20日起,凡是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大豆、玉米及其製品若屬轉基因生物,必須進行標識。記者近日在北京等地的市場進行了一番調查,卻沒有發現任何具有轉基因標識的食品。  但實際上,現在許多中國人的餐桌上都有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
  • 木瓜、大豆幾乎都是轉基因的?轉基因食品安全嗎?建議您看完再吃
    最近這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對食品的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拿轉基因食品來說,很多人非常忌諱吃轉基因的食物,而有的商家擔心自己的產品銷量會受到影響,在包裝上也會刻意打上非轉基因四個大字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 世界10大轉基因食品,你轉基因吃多了嗎?
    轉基因食品抽象圖轉基安不安全,要看轉的是什麼基因,而不是轉基因本身。無論你支持轉基因還是反對轉基因,今天的你都可能直接或間接的吃過轉基因食品。2000年美國農業部估計,美國玉米中有25%是轉基因玉米,包含所有玉米製品。玉米轉基因目的主要免受玉米根葉甲蟲和玉米螟等害蟲的侵害。那麼,我們吃的玉米是轉基因玉米嗎?這個不用擔心,我國進口的玉米主要是用於牲畜飼料。
  • 我國部分轉基因食品名單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夏曉倫)近日,媒體報導了「南方食品豆粉含轉基因成分」等轉基因系列事件,引起部分消費者的關注與討論。市面上流通的哪些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記者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梳理,總結出部分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類型。
  • 轉基因食品該不該吃,關於轉基因的3大謎團,至今仍未解決!
    你一定吃過轉基因食品。據中國農業部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總消費大豆超過1.1億噸,其中進口大豆總量9553萬噸,且全部為轉基因大豆,佔比超過80%。在9553萬噸進口大豆中,有3100多萬噸來自美國。
  • 全球生物學界(含中國)對於轉基因安全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社會上流傳的「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都給中國人吃了」完全不符合事實。此外,2016年,歐盟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約1200萬噸,日本進口轉基因產品1900多萬噸。世界衛生組織在官方文件中明確表示,目前沒有發生過一起因食用轉基因食品出現的安全問題。此外,轉基因作物的飼料廣泛應用於全球養殖業,養殖育種用的豬、牛已經食用轉基因飼料幾十代,也未發現安全問題。
  • 美國含轉基因成分食品超過5000種 含麵包酸奶番茄醬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馬麗 魏豔)與國內相比,歐美國家對於轉基因食品的態度如何?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王志興今天做客人民網科技頻道,在列出國內轉基因食品清單的同時,也介紹目前美國市面上在銷售的含轉基因成分食品超過5000種,包括麵包、酸奶、番茄醬等。
  • 綠色和平:雀巢、品客、維維等食品被檢出含轉基因成分 但包裝無...
    綠色和平呼籲農業部完善轉基因標識法規,加強監管,在轉基因議題上給予公眾充分的知情權,讓消費者在食品選擇上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沒有標識,就沒有選擇的可能,」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王婧說,「人們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消費著轉基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