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突破1億片!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實現大規模商用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摘要: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特別提到,最關鍵的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開始為應用賦能了。

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特別提到,最關鍵的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開始為應用賦能了。

其實一直以來,賦能市場都是我國北鬥系統要面臨的挑戰,因為既有的GPS市佔率高達90%,同時還有俄羅斯的GLONASS和歐盟的Galileo系統在競爭,想要滲透進國內乃至全球市場,北鬥的壓力是不小的。

可喜的是,歷經20餘年的建設與發展,北鬥的技術終於能夠對標國際競品,如今的它也開始要在全球市場發揮效能了。

北鬥賦能民用市場

作為硬體的基礎功能支持,北鬥的未來市場很廣闊,其中包括智能行動裝置、網聯汽車、可穿戴和IoT設備等,但是沒有過硬的技術、足夠低的成本和強大的生態,北鬥是無法輕鬆打入民用市場的。

不過此次白皮書顯示,在民用市場北鬥開始逐步滲透並有了收穫。

據悉,目前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達到3.72億臺,含智慧型手機在內採用北鬥兼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臺/套。

其中,國外主流晶片廠推出的晶片已經兼容北鬥,而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申請入網的400餘款手機,其中支持北鬥定位的近300款。

在網聯汽車的布局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認為,隨著北鬥三號星基增強系統的應用和普及,北鬥可以「千裡眼」作用,全面應用到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場景中。

而在可穿戴設備上,北鬥定位高精度市場。據悉,它推出的方案可以大幅提升可穿戴設備的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結合5G實現亞米級定位。未來將廣泛應用於高精度兒童手錶、老人手環、寵物追蹤器、對講機、手機等設備中。

技術能力快速提升,定位高精度市場

顯而易見,北鬥能夠在整體系統完成之初就有如此的「戰果」,其技術能力和上下遊協作服務能力至關重要。

我們以最為關鍵的北鬥兼容型晶片來看,經過20年的發展,北鬥晶片的定位精度可以說是在快速提升。

2012年,在廣州進行的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北鬥晶片亮相,當時基於它設計的系統定位精度大約是在10米,而隨著技術的迭代和優化,2017年底展訊與高精度定位服務商千尋位置合作設計的,基於北鬥設計的手機晶片,其定位精度最好已經可以達到1米。

要知道,目前民用GPS的定位精度一般在10米級左右,最好的定位精度在1米以內,一般精確度在2-3米,北鬥近兩年的發展迅速可見一二。

當然不僅僅是晶片,包括整體系統的定位速度,北鬥也做了提升。據當時介紹,普通手機晶片支持的定位精度範圍在十幾米、幾十米不等,初始定位時間30秒左右,而接入高精度定位晶片的手機在開闊地帶的定位精度可達1米,平均定位精度提升至3到5米,初始定位時間僅需3秒。

當然,技術的提升離不開上下遊的協作。因為北鬥項目之浩大,上下遊協作的好不好非常重要,它也是衡量北鬥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指標。

北鬥產業主要由上遊的基礎產品、中遊的系統與終端集成和下遊的運營服務組成,這裡面除了部分國企外,大多數都是由民營企業構成,而它們的合力對北鬥乃至整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發展推動非常重要。

據白皮書介紹,北鬥對產業的核心產值貢獻率達80%,而目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截至2019年底,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為46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佔全國總產值(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行業)的9%。

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包括晶片、器件、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達1069億元,佔總產值的35.44%。

可以說,整體生態發展比較健康,產業走勢也是向好的。

走向全球,北鬥市場拓展進入快車道

總體來看,從國內走向全球,是北鬥系統走向成熟的關鍵。

因此2016年,我國啟動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並於2017年開啟全球組網建設,在2018年完成18顆三代衛星的發射,正式將其從區域導航轉換為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如今,隨著組網建設完成,北鬥的技術生態正在融入國際市場,且全球訂單也開始漸長。

在技術生態的融合上,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美信號互操作協調、頻率協調等工作在推進中,中俄衛星導航、互建監測站等合作也都在進行,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技術支撐服務等工作,也都在如期推進。

同時,2019年北鬥國家標準和專項標準陸續發布,北鬥全球信號技術指標驗證、北鬥的首個5G移動通信國際標準立項、北鬥中軌搜救載荷相關標準文件制定和入網測試等,都在落實。

而在合作上,2019年北鬥海外應用合作和貿易成果也可以說是收穫滿滿。據白皮書顯示,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智慧施工、智慧港口等,其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得到應用。

白皮書顯示,隨著「北鬥+」和「+北鬥」應用的深入推進,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目前已經達到2284億元,未來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增長,進一步支撐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產業發展,為各行業帶來經濟效益。

(文章來源:芯智訊)

相關焦點

  • 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 國產北鬥晶片已...
    打開APP 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 國產北鬥晶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發表於 2019-05-23 17:01:24
  • 北鬥導航型晶片銷量突破8000萬片 邁向22納米時代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會上表示,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最新的22納米工藝雙頻定位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冉承其介紹稱,目前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28納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SoC晶片,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能力顯著提高
    到北鬥三號,我們全面實現了,星載產品百分之百的國產化。據了解,北鬥三號系統在研製過程中共攻克數百項關鍵技術,並在星間鏈路、信號設計等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自主創新,北鬥助推國產晶片發展隨著北鬥系統全球組網的步伐,北鬥晶片研發生產技術也逐步成熟。從最初的全部進口到現在的自主研發,從當年的跟隨學習到現在的比肩引領,國產北鬥晶片逐步替代國外產品並實現產業化。
  • 突破5000萬片,中國北鬥導航晶片銷量新紀錄誕生!
    近日,根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官方消息,北鬥晶片銷量目前已累計突破5000萬片。除此之外,國產北鬥晶片的製造工藝不僅得到大幅提升,在價格上,國產北鬥晶片的單片價格最低僅6元,其性價比優勢已經顯現出來。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 15%,2016 年突破 2118 億元,北鬥貢獻率超過 70%,預計 2017 年超過 2500 億元,北鬥貢獻率可達 80%,至 2020 年更是將超過 4000 億元。一個以衛星導航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正加速成長。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北鬥系統使用的28納米是國內製造的?其晶片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上海微電子製造的製程工藝節點為28納米的DUV光刻機還沒有交付使用,而現在國產光刻機的最小製程為90納米,使用ASML光刻機的企業也擔心米國的制裁,為北鬥提供28納米製程工藝的晶片可能性也不高。那麼,北鬥28納米製程工藝的晶片也只有是立足於國內國內光刻機製造的。除了28納米製程工藝晶片已經量產之外,22納米製程工藝晶片也在研製之中。
  • 北鬥導航概念是什麼意思?北鬥導航概念股有哪些?
    > 300053 歐比特 10.61 -0.38% 國內航空航天控制晶片龍頭是我國航空航天領域高可靠嵌入式SOC晶片及系統集成的骨幹企業之一,是我國核高基重大科研項目的研製企業之一;定增2.5億進軍衛星應用領域;5.25億收購鉑亞信息,進入人臉識別; 集成電路,人臉識別,晶片國產化
  • 猜猜看,北鬥導航晶片價格要多少錢?
    北鬥導航衛星我們都知道,導航系統精確度的提高得益於導航晶片製造工藝的進步,在以往的宣傳中,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GPS導航晶片的價格,那麼,對於國產北鬥導航晶片,你知道它的價格是多少錢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 北鬥溜溜溜BDS666,現5億用戶2025或惠及70億人!金航標細數北鬥各...
    現在約5億人在使用各種手機運動手錶學生卡等有北鬥功能的智能終端,BDS已貼近14億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等到2025年天機系統建成,精度達到一釐米的北鬥系統會服務全球70億人口。首批通過「兩客一危」專家組認證的北鬥晶片設計公司共有五家,分別是:1.西安航天華迅周文益先生是西安航天華迅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留美博士。航天華訊是第一家成功量產GPS北鬥晶片的中國企業,主要產品北鬥基帶晶片、北鬥模塊等。
  • 長沙是如何扛起國產晶片設計大旗,成為國產晶片聚集地?
    而深圳,單一家華為海思就足成為這座城市晶片產業的標籤。 亮眼的北上深後面的長沙,擁有國產自主計算機體系核心CPU、GPU能力的公司聚集於此。作為一座內陸城市,長沙是如何扛起國產晶片設計大旗,成為國產晶片聚集地? 1 從電視機到集成電路的產業轉移 長沙的半導體產業起步晚、時間短。
  • 從國產替代到齊頭並進,慧智微5G產品斬獲「年度重大創新突破產品」獎
    射頻前端市場趨勢和S55255的重大突破射頻前端(RFFE)晶片主要是實現信號在不同頻率下的收發,包括射頻功率放大器(PA)、射頻低噪聲放大器(LNA)、射頻開關、濾波器、雙工器等。目前射頻前端晶片主要應用於手機和通訊模塊市場、WiFi路由器市場和通訊基站市場等。
  • 國產晶片首次用於北鬥導航衛星
    在這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72所所長趙元富團隊研製出的國產CPU晶片,首次全部使用在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上。為了這一天,趙元富和他的團隊走過了10年。  此次登上北鬥雙星的宇航級國產CPU晶片,產品性能已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某些抗輻射指標上,我們比國外的一些產品還更有優勢。」趙元富自信地說。
  • 卓勝微市值突破千億:助力國產濾波器實現自主化
    而卓勝微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大批量生產SAW濾波器,尤其是華為事件發生以後,進一步加快了國產濾波器實現進口替代的進程。 對此,據卓勝微表示,公司未來的整體布局將積極擴展新產品和業務,尤其是模組產品,包括:4G/5G模塊,DiFEM接收端模塊,LFEM、LNA Bank和WiFi FEM。作為業界最先開發12寸 65nm SOI工藝晶圓生產高性能天線調諧開關晶片的企業之一,截止上半年末,卓勝微天線調諧開關產品累計銷售超過15億顆。
  • 北鬥系統:全球組網收官在即,千億商用紅利加速爆發
    北鬥系統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盟的GALILEO並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報告(4.0版)》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按計劃2020年底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系統,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
  • 阿里不但收購了中天微,還50億控股了這家晶片公司
    根據中天微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天微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大規模量產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專注於32位嵌入式CPU IP研發與規模化應用,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領域,全球累計出貨超過7億顆晶片。「收購中天微是阿里巴巴晶片布局的重要一環。」
  • 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發展之晶片篇
    ,晶片技術突破功不可沒。 此前,我國在北鬥導航系統研究中偏重於衛星的研製和發射,佔北鬥研究總經費的90%,只有不到10%用於導航晶片的開發研究,晶片技術的缺失嚴重製約了北鬥的產業化進程。對於我國北鬥晶片產業的現狀,我國著名北鬥專家曹衝曾表示:「我國衛星導航晶片的入行門檻比較低,全國4000多家晶片生產企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人才不足,不具備研製兼容型、互操作式導航晶片的自主研發能力。
  • 西方刁難 國產晶片自立崛起-金融,銀行卡,國產,晶片 ——快科技...
    而據央行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市面上的純磁條銀行卡保有量高達34億張,未來幾年每年新投放的金融IC卡數量可達數億張。金融IC卡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一個小小的智能晶片,但此前中國銀行卡晶片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如僅荷蘭恩智浦一家就佔據了超過90%的中國市場份額,剩餘不足10%亦被德國英飛凌、韓國三星等瓜分。
  • 北鬥晶片都是「中國芯」
    「車輛使用北鬥系統,能不能實現一兩米精度、秒級誤差的導航?」有聽眾問道。「單靠北鬥系統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還有差距。」楊長風坦言,但配合更強大的地基增強系統、車輛間的協同能力、車道輔助設施建設等,車道級識別完全可以實現,甚至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稍稍幾句對談,「高冷」的北鬥系統就和日常生活無縫對接。
  • 北鬥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預測研究
    到2000年以後頭幾年,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導航產品的核心模塊和定位接收機整機幾乎全部是進口的,直到2005年我國才推出了第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GPS晶片組。而隨著北鬥系統的建設,我國成長起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晶片,乃至高端的定位接收機晶片的公司。  第二個臺階就是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在2020年11月舉行的世界5G大會上,楊長風在演講中表示,北鬥三號正式開通以來,系統運行平穩,經過評估,北鬥系統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他同時指出,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北鬥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基礎產品已實現自主可控,性能指標與國際主流產品相當。如今,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銷量已突破億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