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李家莊打造民俗文化之村 年糕手藝成亮點

2020-12-27 大眾網

  半島記者 李春燕 報導

  半島都市報1月23日訊 年糕,諧音「年高」,有年高長壽,一年勝一年的寓意,是好多家庭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一道特色美食。每年剛進10月份,即墨市移風店鎮李家莊村村民李先初便開始採用傳統手法製作年糕,半年多大約能製作2萬斤年糕,收入達3萬餘元。此外,目前用傳統手法製作年糕的老手藝已經成為李家莊村民俗文化的亮點。

  年糕,是中國的傳統食物,因為其美好的寓意,在我國很多地區過年都有吃年糕的習俗。1月21日,懷著對年糕製作手藝的好奇,記者來到李家莊村李先初家,探訪年糕製作流程。剛走進屋裡,一股清新的米香味道沁入鼻間,李先初正在忙著攪拌鐵鍋裡蒸著的面,他的妻子則不停地往灶臺裡扔木頭燒火,紅紅的火苗洋溢著過年的味道。

  「村莊做年糕差不多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俺家從俺爺爺開始做,到我這已經是第三代了。」忙活了一上午,李先初的臉上掛滿了密密的汗珠,但是他卻顧不得擦一下,一邊熟練地忙著手裡的活,一邊和記者聊著天,「我們的年糕都是手工製作,至少要經過10多道工序,上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原來的味道,每年進了十月份,客戶就開始打電話提前預訂,買賣一直很不錯。」

  年糕有南方口味和北方口味之分,和南方的年糕相比,李家莊的年糕有其獨特之處,首先是原材料不同,南方年糕主要是以糯米製作而成,而李家莊的年糕主要原料是大黃米和糯米,當地人也俗稱黃米糕。據悉,用大黃米和糯米做成的年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個特點。「黃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等功效。」李先初說。

  李家莊年糕製作工藝也有所不同。「挑米、洗米、磨粉、和面、蒸粉、捶打、成型、冷卻……過程很是繁瑣,從挑米到最後一步定型,要2天時間。」李先初介紹,尤其是蒸粉和捶打這兩個步驟是關鍵,全靠多年經驗的積累。李先初每次蒸一鍋麵有100斤,需要3個小時,蒸的時候必須敞著口,同時要不停地攪拌,讓面受熱均勻,如果100斤面有一兩不熱,那麼這一整鍋面全都會壞掉。

  從17歲開始製作年糕,如今李先初已經幹了20年,這份老手藝也給他帶來了不錯的收入。據悉,李先初每年從10月份開始幹活,一直能忙到來年5月份,半年多的時間差不多能製作2萬斤年糕,最忙時臘月裡每天做300斤。「現在賣5塊錢一斤,成本一斤要3塊5,算一下半年時間大約能掙3萬塊錢。」李先初告訴記者,雖然掙不了大錢,但是比上班強,更關鍵的是守住了祖輩傳下來的老手藝,而這絕對不是可以用錢來衡量的。現在機器逐漸代替了人工,但是那份純正的手工味道是永遠也替代不了的,村莊也很支持,所以自己一定會堅持下去的。

  「在改造新農村的同時,我們本著保留歷史的原則,注重對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不斷搜集出一大批村莊文化資源,並且加以保護。」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克光告訴記者,李家莊年糕製作就是村莊民俗文化的一個亮點,希望通過保護,這份老手藝能煥發新的光彩。

相關焦點

  • 探尋"青島文化之根" 即墨打造5條精品旅遊線路
    A 五條精品旅遊線亮點眾多  1、休閒養生遊  線路:即墨古城——中國即墨服裝市場——海洋溫泉小鎮  旅行亮點:穿越千年古都,探尋「青島文化之根」——購置最全最新最美的時裝——體驗國內唯一溴鹽溫泉,修身養性 。
  • 即墨試水非遺 青島第一個民俗文化產業園啟動(圖)
    「全息魔幻劇場」上演即墨柳腔  走進民俗文化產業園大門,迎面看到一棟5層高、暖紅色調的主題大樓,我們首先步入了樓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中心。  一樓的「即墨傳統歷史文化展區」,正在建設放映廳,這裡將以數碼環幕電影的形式,再現即墨數千年的歷史風貌。另一側的「民風民俗展區」,集中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田橫祭海節》。
  • 蘭州首個南北風味民俗文化村亮相蘭州新區
    每日甘肅網蘭州5月26日訊(記者 冀晉存)今日上午,蘭州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內上演太平鼓、瘋婆子、秦腔等民俗社火,隨著遊客體驗「流水宴席」的開始,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宣布對外試營業。從晴望川,到秦王川,再到今天的蘭州新區,在這裡將找到發展的腳步。
  • 婺源縣篁嶺民俗文化村
    2009年婺源縣鄉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始開發篁嶺民俗文化村,主要定位是打造婺源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影視村落、引入安曼國際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把篁嶺古村落打造成特色精品度假區、把梯田變成現代高效農業觀光園。
  • 贛州打造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
    4月1日,總投資3.2億元的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項目位於贛州經開區鳳崗鎮,佔地面積約1300畝,共分兩期建設。第一期為遊客服務中心(客服苑)、高山族群風情區(高山族)和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館(同根館),用地面積約850畝,總投資人民幣1.8億元。
  • 即墨前南莊村600年「石磨坑」 欲打造成景點
    &nbsp&nbsp&nbsp&nbsp即墨前南莊村建村伊始村民開採石磨留下的巨大石磨坑保留至今&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即墨環秀街道前南莊村建村已經
  • 李家臺將被打造成「日照民俗旅遊第一村」
    全新打造的民俗旅遊戶中,各種漁元素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作為一個傳統民俗旅遊村,今年李家臺被山海天選定為首批改造提升的民俗旅遊村,進行整體規劃、評先選優、重點扶持,最終將被打造成日照民俗旅遊第一村。隨後,調研組召開會議集中解決李家臺民俗旅遊改造提升三方面問題。山海天除對五戶民俗戶進行重點打造外,李家臺村內、村外整治提升工作也在同步推進,如今李家臺村內街道已經布置有花箱,種有多品種植物,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第一階段提升工作告一段落。接下來,李家臺村將加大力度檢查門前三包工作,對不符合村規民約的情況進行高強度清理。
  • 河南民權趙洪坡民俗文化村將成為影視拍攝基地
    近期有著中原電影夢工廠之稱的河南勇視影業與河南民權縣趙洪坡民俗文化村籤約,要將這裡打造成旅遊觀光、影視拍攝、演員訓練基地;遊客們不但在這裡可以品嘗各種美食,欣賞特色民俗文化,還能一睹電影拍攝現場,更有機會與明星零距離接觸。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李家莊田園綜合體的文化底色
    棲雲山李家莊田園綜合體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關鎮李家莊村,是全國首批 8 個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之一,試點規劃項目將於 2020 年國慶節前投入運營。這是甘肅省城鄉發展投資集團與蘭州市榆中縣實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聯合打造的集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產業園區於一體,融文化創意、田園觀光、生態農業、康養度假、娛樂休閒於一爐的休閒旅居目的地。
  • 李家莊美麗鄉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
    平山縣李家莊靈壽縣南營鄉漫山村靈壽縣南營鄉車谷砣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鄉村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平山縣李家莊李家莊村緊鄰崗南水庫,背靠大山,風景秀美近年來,李家莊抓住發展機遇,完善基礎設施,挖掘紅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極具太行風情的美麗鄉村。今天的李家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朱德到訪過的年糕村 村民過年人手領到一塊手打年糕
    外桐塢村被當地稱為「年糕村」,村裡至今依舊沿襲著最傳統的手工年糕製作技藝。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朱德委員長曾先後四次到訪外桐塢村,並留下「要讓村裡的人都吃上年糕」的叮囑。馬上過年了,按照習俗,村裡的父老鄉親每人都領到了村年糕隊隊長仇師傅親手打制的年糕,大家一同盼望著未來的日子越來越好。手打年糕。
  • 【這是我的村】地質 古文化 民俗 旅遊 生態——薊州區漁陽鎮...
    當這項砌石手藝被列為薊州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老周的心裡樂開了花,沒想到壘石頭也能壘出個名堂。 「大家出門有柏油路、喝上安全水、購物有超市、在家有WIFI、當上民宿老闆,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們說,原來提起自己是農村人總有點不好意思,現在我們說一口家鄉話,感覺特自豪。
  • 甘肅4個村入選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經過各地認真推薦、專家嚴格審核和網上公示等程序,全國246個村獲評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我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福壩村、蘭州市榆中縣城關鎮李家莊村、酒泉市金塔縣金塔鎮紅光村和臨夏州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位列其中。
  • 滁州:打造鄉村旅遊靚點 民俗風情村閃亮出彩
    緣村不僅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屬於「吳文化圈」與「楚文化圈」的交匯地帶,自古有「吳頭楚尾」之稱,境內保存有多處商周古文化遺址。緣村獨特的地域文化的輝煌期可上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有規模龐大的商周古窯址為證。歷經漫長的歷史積澱,形成了特有的楚文化與吳文化交匯融合的吳楚閒適的農耕民俗文化特色。「清溪環繞一鉤斜,綠樹蒼茫隱數家。
  • 【這是我的村】地質 古文化 民俗 旅遊 生態——漁陽鎮西井峪村的...
    薊州區文化和旅遊局產業科科長唐彬說,「2020年新建精品民宿15戶,服務聚焦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其中專業旅遊有限公司打造6戶,優選農舍5戶提升改造成精品民宿,擬新建精品民宿4戶,年接待量增加4800人次,增加村民收入240萬元。」「新村民」激發活力
  • 蹲點日記|即墨南裡村:省級「傳統村落」,要建「村民食堂」
    在南裡村周邊,還有東裡村、中裡村、西裡村,四村此前並稱「店集」、「客旅店」。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是因為這裡是金口港至即墨的必經之地,因為開旅店者眾多,才被稱為「客旅店」、「店集」。村裡的街巷村裡的經濟發達歷史,村民孫連勇和他傳承的「桿秤手藝」算是一個非常好的註腳。
  • 蘭西:建設「生態旅遊之城」 打造「民俗懷舊之旅」
    黃崖子民俗村是蘭西縣重點打造的民俗文化旅遊景區。這裡以極具關東特色的民居建築為依託,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底蘊,遊客們來到可以觀賞民俗風情表演、品嘗特色東北小吃,使人流連忘返。
  • 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之三 青島民俗文化及節慶
    第一期已經為大家介紹了青島自然風光及自然植物類文化符號,第二期介紹了青島古代文化遺址類符號,本期將介紹第三類文化符號:青島民俗文化及節慶類。本次評選出的青島民俗文化及節慶類文化符號共有十三個,分別是田橫島及田橫祭海節、海雲庵糖球會、胡嶧陽傳說、膠州秧歌、高鳳翰、柳腔、茂腔、石老人的傳說、青島國際啤酒節、「五王」大賽、夠級、李村大集、嶗山道士。
  • 民權縣花園鄉趙洪坡民俗文化村盛裝迎新春
    新春佳節即將來臨,在民權縣花園鄉趙洪坡民俗文化村的文化廣場上,村民們盛裝打扮,喜笑顏開,迎接著八方賓客,並為之奉上精彩的民俗文化藝術表演。「我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聚在這兒,村裡的龍燈獅子,秧歌腰鼓,花燈花槓隊都要在這裡表演,熱鬧得很。」
  • 民俗文化遊激活這裡的綠水青山
    ,來到我們村,你能體驗到獨具特色的滿族民俗田園生活。  近年來,赫圖阿拉村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充分挖掘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滿族民俗文化,依託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清永陵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赫圖阿拉城在村內的優勢,大力發展滿族特色文旅產業,逐步將小山村打造成「中華滿族第一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帶動農業產業升級,助推群眾增收致富,努力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藍圖逐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