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興起一個熱門詞彙,叫迴避型依戀人格。通俗解釋一下,有這種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通常對一個人產生好感後,一旦發現ta回饋給自己相同的感情,就會開始冷淡,逃避甚至是討厭這種感情。發現ta知難而退後又開始陷入後悔和自責中。他們往往渴望著溫暖,卻又不自覺抗拒。一直活在昏暗的世界,卻又想要追求光明。
一般有這種傾向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卑。他們對自我價值的認識不足,過低的評價自己,容易敏感,焦慮,不自信。家庭問題也可能是造成他們性格缺陷的原因,在家庭裡得不到應有的親情好關愛,讓他們倍加渴望得到溫暖,卻對他人的靠近恐懼,焦慮。在追求溫暖的過程中不斷給予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認為自己很卑微,不配站到ta的身旁。
小語之前在soul中發起了一個小話題,叫做你認為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渣嗎。很多人告訴我說那就是渣,無須解釋。撩到別人確不負責任想要離開,典型的欺騙別人的感情。有的人認為,知道有問題的話,積極去克服它就好了,要麼孤獨終老,要麼傷害彼此。也有一些人存在著這種迴避人格,他們告訴我自己對另一半度過了熱戀期後變得冷淡,疏離,怕自己給不起戀人想要的,甚至想到過冷處理分手。也有不敢回應,怕傷害彼此因此拒絕戀愛的人。
抗拒行為是他們下意識的逃避,刻在骨子裡的自卑也許難以克服,但要努力嘗試敞開心懷去接納ta,找到自己能夠全身心信任的那個人。但是請不要打著迴避型人格的旗子去惡意欺騙他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