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孩子生病的高發期
給孩子餵藥
是很多家長最頭疼的事之一
孩子哭天喊地不願吃藥
難以制服
家長於心不忍
難當「壞人」
於是
他們想到了把藥給孩子捏碎了吃
減量吃、果汁送服等各種餵藥方法
但這看似「機智」的餵藥法
真的正確嗎?
根據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
調查結果顯示
因用藥不當
我們國家每年差不多有3萬名兒童耳聾
約有7000名兒童死亡
……
給孩子吃成人藥,減量就行了嗎?
用果汁、牛奶等送藥,真的安全嗎?
各位家長,我們真的會給孩子餵藥嗎?
……
為切實解決家長們的餵藥誤區,我們請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徐曉琳藥師,看醫生怎麼說……
誤區一
用牛奶、果汁等,當溫開水送藥
為解決孩子吃藥難的問題,我們以為用好喝的牛奶或果汁來送服藥物是非常「機智」的舉措。
但其實,無論是把藥和牛奶、果汁同時吃,還是先後吃,這種方法都是不可行的。
牛奶確實是好東西,但它裡面含有非常豐富的鈣、鎂等微量元素,這些元素會和藥物中一些成分結合,形成不溶解的大分子,從而導致它沒有辦法進入血液當中進行藥效的發揮。
同樣,果汁中的酸性物質可能會和鹼性的藥物發生化學中和,導致藥物失效。
也就是說我們煞費苦心的幫助孩子好好吃藥,但相反目標沒達成,還可能會形成一些有毒的物質,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對此,徐藥師建議各位家長,若藥品的說明書上未標註需要用果汁、牛奶等送藥,我們最好乖乖的採用40°左右的溫開水來服藥。
因為太熱的水對孩子服藥來說是一種刺激,但水溫過低又不利於藥物的溶解。
所以40°左右的溫開水對於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藥物,比如活菌膠囊來說,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選擇。
誤區二
成年人的藥,減一半給孩子吃
在徐藥師看來,兒童是非常特殊的人群,一方面他正處於不斷的生長變化之中。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肝臟是用來解毒的,我們的藥物也需要依靠肝臟來進行代謝。
對於孩子來講,他的肝臟其實還沒有發育成熟,肝藥酶系統也尚未發育完全。擅用成人藥可能會延長藥物的半衰期,這樣藥物的血藥濃度及副作用會加大,不但不能達到治療效果,還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藥物中毒,甚至帶來身體的潛在危害。
所以徐藥師提醒各位家長,若孩子不舒服時,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在兒科醫生診斷後開藥。一定要用兒童專用的劑型,若沒有,請專業醫生來判斷,從而讓我們的孩子用到最正確、合適的藥。
誤區三
忘吃一頓藥,下頓補回來
想必這種錯誤的做法,很多家長都幹過。比如孩子該吃藥了,但他睡著了,我們可能就把這頓的藥,留到下頓一起吃。
但這在徐藥師看來,是非常錯誤的。
因為我們給孩子用藥有非常精確的要求,一般是嚴格按照體重或體表面積來給藥的。
如果把兩次的藥量合併成一次給藥,這對於生長發育尚不成熟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可能造成藥物過量或藥物中毒,引起生命危險的。
誤區四
膠囊有「膠」,要掰開吃
大可不必!
口服藥物要不要製成膠囊,是由藥物劑型和理化性質決定的,是起到一定的保護或特殊作用的。
有些藥製成膠囊,不僅可以掩蓋不好聞的氣味,讓孩子更方便服用。還可以避免藥物在胃中被破壞,或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使它在腸道中得到充分的吸收,從而起到應有的治療作用。
同時,一些藥物它是化學品,所以它對儲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如果不製成膠囊,任由它暴露在空氣中,這可能會與空氣中的一些物質結合,導致藥性發生改變。
在徐藥師看來,家長不必過度擔心膠囊是否含「膠」,因為這種明膠都是達到國家藥品級的生產標準的,大可放心使用。
醫生提示
給孩子餵藥,這兩點也很重要
視頻中徐藥師提到,有些家長面對醫生開的處方藥,由於劑型缺乏,孩子體重又低,看到一次吃1/5的劑量時,會自行把藥碾碎,餵給孩子。
這確實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徐藥師還是建議大家,如果我們需要把藥物拆分,可以購買一些餵藥器,進行相對準確的切割,或者把藥碾碎,均勻溶解在水裡,通過餵藥器吸取相應的液體量,來給孩子餵相應的劑量。
對於片劑來說,徐藥師推薦家長採用藥物分割器,以便於對藥物進行相對準確的分割。
小提示:這樣分割的藥是沒辦法長期保存的,要準備好一次藥量,勿貪多。
此外,家長還要養成閱讀說明書的習慣。
說明書就是最重要的提示,我們要明確藥品的注意事項,比如不可和什麼東西一起使用,是否需要牛奶、果汁等送服藥物。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或難以讀懂,我們可以帶著藥去醫院的用藥諮詢中心,讓藥師給我們一個準確的答覆。
本欄目特別鳴謝:
徐曉琳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