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院專家:這四大用藥誤區需警惕,不注意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2020-12-09 首都教育

冬季是孩子生病的高發期

給孩子餵藥

是很多家長最頭疼的事之一


孩子哭天喊地不願吃藥

難以制服



家長於心不忍

難當「壞人」


於是

他們想到了把藥給孩子捏碎了吃

減量吃、果汁送服等各種餵藥方法



但這看似「機智」的餵藥法

真的正確嗎?


根據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

調查結果顯示


因用藥不當

我們國家每年差不多有3萬名兒童耳聾

約有7000名兒童死亡

……


給孩子吃成人藥,減量就行了嗎?

用果汁、牛奶等送藥,真的安全嗎?

各位家長,我們真的會給孩子餵藥嗎?

……


為切實解決家長們的餵藥誤區,我們請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徐曉琳藥師,看醫生怎麼說……


誤區一

用牛奶、果汁等,當溫開水送藥



為解決孩子吃藥難的問題,我們以為用好喝的牛奶或果汁來送服藥物是非常「機智」的舉措。


但其實,無論是把藥和牛奶、果汁同時吃,還是先後吃,這種方法都是不可行的。


牛奶確實是好東西,但它裡面含有非常豐富的鈣、鎂等微量元素,這些元素會和藥物中一些成分結合,形成不溶解的大分子,從而導致它沒有辦法進入血液當中進行藥效的發揮


同樣,果汁中的酸性物質可能會和鹼性的藥物發生化學中和,導致藥物失效


也就是說我們煞費苦心的幫助孩子好好吃藥,但相反目標沒達成,還可能會形成一些有毒的物質,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對此,徐藥師建議各位家長,若藥品的說明書上未標註需要用果汁、牛奶等送藥,我們最好乖乖的採用40°左右的溫開水來服藥


因為太熱的水對孩子服藥來說是一種刺激,但水溫過低又不利於藥物的溶解。


所以40°左右的溫開水對於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藥物,比如活菌膠囊來說,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選擇。



誤區二

成年人的藥,減一半給孩子吃



在徐藥師看來,兒童是非常特殊的人群,一方面他正處於不斷的生長變化之中。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肝臟是用來解毒的,我們的藥物也需要依靠肝臟來進行代謝。


對於孩子來講,他的肝臟其實還沒有發育成熟,肝藥酶系統也尚未發育完全。擅用成人藥可能會延長藥物的半衰期,這樣藥物的血藥濃度及副作用會加大,不但不能達到治療效果,還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藥物中毒,甚至帶來身體的潛在危害


所以徐藥師提醒各位家長,若孩子不舒服時,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在兒科醫生診斷後開藥。一定要用兒童專用的劑型,若沒有,請專業醫生來判斷,從而讓我們的孩子用到最正確、合適的藥。



誤區三

忘吃一頓藥,下頓補回來


想必這種錯誤的做法,很多家長都幹過。比如孩子該吃藥了,但他睡著了,我們可能就把這頓的藥,留到下頓一起吃。


但這在徐藥師看來,是非常錯誤的。


因為我們給孩子用藥有非常精確的要求,一般是嚴格按照體重或體表面積來給藥的。


如果把兩次的藥量合併成一次給藥,這對於生長發育尚不成熟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可能造成藥物過量或藥物中毒,引起生命危險的。



誤區四

膠囊有「膠」,要掰開吃



大可不必!


口服藥物要不要製成膠囊,是由藥物劑型和理化性質決定的,是起到一定的保護或特殊作用的。


有些藥製成膠囊,不僅可以掩蓋不好聞的氣味,讓孩子更方便服用。還可以避免藥物在胃中被破壞,或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使它在腸道中得到充分的吸收,從而起到應有的治療作用


同時,一些藥物它是化學品,所以它對儲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如果不製成膠囊,任由它暴露在空氣中,這可能會與空氣中的一些物質結合,導致藥性發生改變。


在徐藥師看來,家長不必過度擔心膠囊是否含「膠」,因為這種明膠都是達到國家藥品級的生產標準的,大可放心使用。



醫生提示

給孩子餵藥,這兩點也很重要


視頻中徐藥師提到,有些家長面對醫生開的處方藥,由於劑型缺乏,孩子體重又低,看到一次吃1/5的劑量時,會自行把藥碾碎,餵給孩子。


這確實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徐藥師還是建議大家,如果我們需要把藥物拆分,可以購買一些餵藥器,進行相對準確的切割,或者把藥碾碎,均勻溶解在水裡,通過餵藥器吸取相應的液體量,來給孩子餵相應的劑量


對於片劑來說,徐藥師推薦家長採用藥物分割器,以便於對藥物進行相對準確的分割。


小提示:這樣分割的藥是沒辦法長期保存的,要準備好一次藥量,勿貪多。


此外,家長還要養成閱讀說明書的習慣


說明書就是最重要的提示,我們要明確藥品的注意事項,比如不可和什麼東西一起使用,是否需要牛奶、果汁等送服藥物。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或難以讀懂,我們可以帶著藥去醫院的用藥諮詢中心,讓藥師給我們一個準確的答覆。



本欄目特別鳴謝:

徐曉琳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

相關焦點

  • 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發布 專家提醒「海淘」藥品要看懂說明書
    由國家藥監局指導、中國藥學會主辦的2018年「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10月1日開展,中國藥學會組織藥學專家從收集的81.6萬次有效答題中梳理出公眾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的10個安全用藥誤區,10月17日正式向社會發布,並邀請北京協和醫院張繼春主任藥師、北京世紀壇醫院孫路路主任藥師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海蓮主任藥師等知名藥學專家進行了解讀。
  • 視頻|兒童哮喘防治需控制症狀,警惕用藥誤區,善用兒童劑型
    兒童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雖然許多孩子在接受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轉,但是有部分患兒由於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不當最終發展為慢阻肺等嚴重症狀。同時,伴隨著環境的改變,兒童哮喘的發病率不斷攀升。海上名醫平臺邀請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陳志敏主任醫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趙德育主任醫師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洪建國主任醫師,對家長們普遍關注的兒童哮喘病因、用藥管理和患者依從性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
  • 兒童用藥誤區 你佔幾項?
    現狀用藥不當 害兒不淺「是藥三分毒」。然而,不少家長給孩子「用藥」卻十分隨意,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稀裡糊塗,因而導致兒童用藥不安全的事件頻頻發生。兒科專家指出,藥物是把雙刃劍,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尤其嬰幼兒的用藥更為複雜,風險和安全隱患最多。
  • 兒童安全用藥:多學科聯合 推動我國兒童過敏合理用藥
    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王曉玲介紹,兒童常見過敏性疾病包括特應性皮炎、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和過敏性哮喘等,影響全球約25%的人群,中國兒童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漸接近西方國家。同一患兒可能共患多種過敏性疾病,給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 專家提醒兒童4種情形警惕早期肺炎
    臨近年末北京仍未下雪,空氣乾燥和氣溫起伏不定,讓原本就高發的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在這個冬天顯得更加嚴重。北京和睦家醫院專家提醒,當孩子同時出現咳嗽、發熱、精神不好等四種情形,家長需「留神」關注、識別是否為早期肺炎,應及時就醫並預防重症肺炎發生。
  • 兒童用藥需謹慎,這4個常見的用藥誤區需警惕,別再自以為是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父母都希望他們平平安安健康快樂成長。在兒童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孩子身體出現小疾病是比較常見的,很多父母在孩子患上疾病時會格外焦慮,甚至會盲目使用藥物踏入誤區,導致兒童身體受傷害,因此,這些兒童用藥誤區,父母要牢記。
  • 盤點用藥誤區 服藥姿勢不對療效差
    中國網9月29日訊 「青黴素口服不需皮試?」「阿司匹林是萬能神藥?」「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病就好得快?」這些用藥誤區,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近日,記者再次從中國藥學會獲悉,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藥學會主辦的「全國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經過網友的積極參與,目前已收到80068份公眾有效答卷。
  • 兒童用藥並不是"掰"就行,常見的5個用藥誤區,讓孩子安全用藥
    但兒童用藥的作用過程和成人用藥的作用過程是不一樣的,兒童正處於發育階段,許多器官組織以及神經系統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對於很多藥物都極為敏感。不少家長因為對兒童用藥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兒童病情加重、延誤治療等情況屢屢發生,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兒童用藥的誤區,才可以避免錯誤用藥。
  • 冬季兒童用藥需謹慎
    這時候是該帶孩子去醫院還是憑經驗去藥店買藥呢?嬰幼兒和兒童的的身體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家長該怎樣選擇可靠、安全、副作用小的藥呢?記者採訪了部分家長,同時聯繫兒童用藥方面的專家,對冬季兒童用藥方面提出了建議。
  • 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怎麼辦?用藥嚴防2大誤區,確保孩子生命安全
    兒童哮喘發作時候,也是父母最擔驚受怕之時,心亂如麻,坐立不安,也容易讓父母做出錯誤的抉擇,步入誤區,對寶寶的健康極為不利,還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加重病情,引發嚴重後果。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怎麼辦?用藥嚴防2大誤區,確保孩子生命安全1、直接使用抗生素治療兒童哮喘哮喘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炎症,這是一種BT反應性炎症,其罪魁禍首是由過敏導致,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由細菌感染所致,不是一碼事兒。
  • 海淘藥品、胰島素會成癮 十大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十大用藥誤區,你是否「中招」  輸液好得快,胰島素會成癮,洗血管可防止血管堵塞……這些用藥觀念科學嗎?日前,國家藥監局和中國藥學會聯合發布了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這是根據今年「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80多萬次有效答題,梳理出公眾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的十大錯誤用藥觀念。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_北京兒童醫院怎麼網上預約掛號?
    來院就醫的患兒家長也可以通過醫院官方網站的電話預約就診,在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將定期安排有北京兒童醫院專家、北京兒研所、北京306醫院專家定期就診,同時也呼籲,兒科醫生緊缺,門診高峰期看病壓力大,就診患者較多時,排隊時間較長,請家長耐心等候。  其中,小兒神經科門診看病不限號,沒有提前預約的患者當日也可通過醫院官方網站和院內預約窗口掛號,建議不要擠在周一門診高峰集中就診。
  • 兒童用藥並非「小兒科」
    本報記者 奚振海兒童看病要去「小兒科」,但給兒童用藥卻絕非「小兒科」問題。在日前舉行的2020「全國安全用藥月」廣西宣傳活動上,來自廣西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建議,孩子生病要及早治療,給兒童用藥要注意避免「憑經驗用藥」「過度用藥」等誤區。近年來,醫療機構對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越來越嚴,市民對於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也提高了警惕。
  • 遵守這些兒童用藥原則,家長不要「用意念」給孩子服藥
    據悉,我國每年有3萬多名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兒童的藥物不良反應率為成人的兩倍。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來談一談兒童用藥該注意什麼。北京世紀壇醫院副主任藥師金銳告訴記者,避免兒童用藥誤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遵醫囑用藥。
  • 兒童用藥劑量是成人的一半嗎?
    「兒童具有許多不同於成人的解剖生理特點,各系統、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如腎臟清除率較差,肝藥酶分泌不足甚至缺乏,對藥物的耐受性、反應性和成人不盡相同,而且小兒疾病大多危重多變,用藥劑量更需準確。」河北省藥學會藥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西院區藥學部主任劉煥龍說,用藥過量可能對兒童造成損傷,影響孩子的一生。
  •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發布 用藥需謹慎 誤區應遠離
    例如,聽說別人吃的藥管用,趕緊給自己也安排上;孩子一發熱,家長就餵退燒藥;為加快康復,幾種藥一起服用……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大家應格外注意。近日,2019年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在京啟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本著「能少用藥就少用、能不用藥就不用」的用藥原則,闡述安全用藥科學方法,提高公眾用藥水平和健康素養。
  • 最實用的安全用藥法則:服藥6個最佳時間 能吃藥別打針輸液
    根據中國藥學會今年發布的「全國安全用藥月」公眾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的常見安全用藥誤區:追求療效濫用藥、盲從他人使用藥品、迷信偏方秘方治大病、盲目追求海淘藥品、老年人換季洗血管、迴避風險不接種疫苗等。中國藥學會提醒公眾,合理用藥應當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適當性」四大原則。安全性是第一前提。
  • ...不發燒……八旬老人卻被診斷為重症肺炎 警惕無症狀肺炎危及生命
    可沒幾天,家人們就感到不對勁:劉大爺總想睡覺,精神越來越差;胃口也不太好,平時一餐能吃一大碗飯,如今吃小半碗就說飽了。兒女有些不放心,帶著老人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急診醫學科就診。該院急診醫學科醫生詳細詢問了劉大爺情況,並為他做了血氣分析、肺部CT等檢查後發現,劉大爺氧飽和度偏低,雙肺大片滲出病灶,這是明顯的重症肺炎症狀,需馬上住院治療。「我爸他不咳嗽也不發燒,怎麼就重症肺炎了?」老人的兒女們非常疑惑。
  • 三個月寶寶趴睡身亡 專家:警惕兒童睡眠三大誤區
    近日,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治醫生周妍提醒,家長務必警惕關於兒童睡眠的三大誤區。據了解,嬰兒趴睡一直是 AAP(美國兒科學會)非常不建議的睡姿。在 1 歲之前,都不建議趴著睡覺。現有的研究顯示,俯臥和側臥會增加重新吸入呼出氣體的風險,導致高碳酸血症和缺氧,相比於仰臥,俯臥(也就是趴睡)更不容易散熱,也可能導致孩子過熱。
  • 兒科專家建議:治療兒童咳嗽應先祛痰,用藥首選易坦靜!
    兒科專家建議:治療兒童咳嗽應先祛痰,用藥首選易坦靜!  來到醫院,兒科醫生嚴厲地批評了妞妞的媽媽:孩子生病一定要及時就醫,家長切忌亂用藥,耽誤孩子的治療。原來,妞妞的媽媽給她喝的感冒藥並沒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而妞妞咳嗽總不好的原因卻是因為痰液!  痰液是呼吸道分泌出的粘液,咳嗽可以把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清潔和通暢。但是,痰液一旦排不出,不僅咳嗽的情況無法治癒,更容易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不暢,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