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編輯,為他人作嫁衣裳,樂在奉獻,但也自有收穫,編校《禹州姓氏》書稿,就多有收穫,除學到一些姓氏文化知識,還學到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禹州姓氏》以研究禹州姓氏文化為主要內容,包括禹州姓氏的淵源與現狀、源生姓氏、衍生姓氏、潁川郡望、名門大族及禹州姓氏詳表等,還有對生長於斯、輝煌流芳、彪炳史冊的歷代名人的簡要介紹,或史料聚類,或古籍援引,或研究著述,是一部頗具特點的姓氏文化研究專著。
書稿中有介紹名門望族如何從嚴治家,培育出知書達理後生,為人樸實坦誠,以助人為樂,為官勤奮清廉,不妄取一文,以才幹求上進;也有書香人家,善文章詩詞,工書寫繪畫,憂國計民生,捐俸舉債辦義學,慷慨就死無所懼。更有潛心向善之輩,俠肝義膽之士,殫精竭慮濟蒼生,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裡謹摘錄李姓和王姓家訓,共研讀並各自領悟。
李姓家訓:周代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知人者智,自知則明」。
唐代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有奢」。
宋代李綱「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弱臥殘陽」。
清代李光地「先世以孝友勤勞而興」。
王姓家訓:隋朝王通「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多言不可與遠謀,多動不可與久處」。唐朝王勃「禍不如慎家之門」。
宋朝王安石「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元代王惲「大丈夫當容人,勿為人所容」。明代王陽明「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謙為眾善之基,傲為眾惡之魁」。
清代王太嶽「當於有時思無時,莫待無時思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