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尋雍尊師隱居》:「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過上一個好的生活,希望能夠無憂無慮的生存,也希望能夠不帶任何遺憾的離開這個世界。但是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金錢與財富,現代社會對於金錢的看重,或者說金錢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沒有金錢,人們的生活只能是過得渾渾噩噩,我們的人生也大多一事無成。而關於金錢這回事,可以說只要我們還想繼續生活下去,就絕對離不開它,哪怕我們選擇遁入山林,也無濟於事。
一. 對現實生活的逃避
隨著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也隨著人們生活與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城市當中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接受。他們感到身體與心靈的疲憊,也感受到了自己內心的孤寂,認為雖然自己身處於一個偌大的空間,身處於一個燈紅酒綠的世界,卻無法找到內心的歸屬感。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避,他們沒有想過該如何去解決問題,也沒有想過是否要繼續堅持下去,他們腦海中唯一一個念頭就是逃避。
的確,逃避可以避免許多的問題發生,不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苦苦支撐,也不需要與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人虛與蛇委,只要能夠逃避掉這一切,似乎就能夠迎來新生。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歸隱山林,對於他們而言,山野的生活聽起來就是悠閒自在,每天與太陽朝露作伴,與花草樹木為伍,這樣的生活大抵是非常恣意的。然而,對於現代人而言,想要歸隱山林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也是遠遠不行的。曾經那個隱居終南山的26歲男子,之所以被父親一腳踹回現實,就是因為他沒錢,他的父親更是非常氣憤的表示,如果沒錢別學陶淵明,畢竟現在可比不得古代社會。
二. 隱居終南山的年輕人
這位被父親一腳踢回現實生活的男子就是魏超,是一位來自山東的非常年輕的男孩。按理來說,這個年紀的男生,大多剛從學校畢業不久,正是投入到工作中的大好機會,同樣也是展現他個人能力的絕佳時機,然而在這樣的時候,魏超卻選擇歸隱山林,著實有些讓人不解。一般來說,歸隱山林的都是那些青年或者中年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遭受了許久的打磨,被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搞得無法喘息,這樣的人想要逃避也無可厚非。不過,魏超才26歲,正值大好年華,應該是奮力拼搏的時候,怎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原來,魏超之所以選擇歸隱山林,其實也是為了逃避現實,而他並不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反而是因為沒有找到工作,同時又不願意聽父母親人的嘮叨。畢竟無論對於哪一位父母而言,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找一份正經工作,而不是留在家中什麼事都不幹。不過,跑到終南山上隱居的魏超,因為自己身上沒有任何的金錢,不僅交不起房租,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在終南山上,魏超可以說是過著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看到這樣的場景,魏超的父親自然是既心痛又氣憤,最後將他帶回了家。
三. 夢想已被現實打敗
在現代社會當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想要逃避現實生活,而他們逃避現實生活的唯一選擇就是去山野之間,希望能夠過上一個閒雲野鶴的生活。就拿風景勝地終南山來說,這確實是許多人最初想要選擇的一個歸宿,然而人們對於終南山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那些武俠小說當中,認為自己只要歸隱山林,就會成為那些道士,說不定還會成為仙人。但這終究只是小說當中杜撰出來的,現實生活當中的終南山,不僅成為了旅遊勝地,甚至還成為了一個資本博弈的地方。
隨著旅遊景點的開發,與之一同到來的是房價的高漲,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艱難。如果想要在終南山上生活下去,那必定得有足夠的財富,而這些財富值能夠保證人們在山上一個基本的溫飽。曾幾何時,終南山對於人們而言是一個最後的夢想,是我們能夠拋上一切滌蕩心靈的場所。但在夢想與現實的碰撞下,終南山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縮影。而這也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夢想雖然應該是要有的,但我們首先得認清現實,一味的逃避終究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參考資料:《尋雍尊師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