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影片《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勇者無懼》在全球上映。這部影片,揭秘了二戰末期的一段塵封往事,也展示了美軍的一艘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風採和悲慘命運。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這艘巡洋艦的前世今生。
【圖1】電影《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勇者無懼》海報。
01 戰艦誕生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戰艦是波特蘭級重型巡洋艦,根據印第安納州的同名城市命名。它於1932年建造完成,舷號CA-35,排水量9950噸,艦長185.9米,艦寬20.1米,裝有8英寸主炮9門,5英寸副炮8門,4聯裝12.7毫米高射機槍8座,因其強悍的火力,被稱為「艦隊的寶石」。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曾經乘坐著這艘軍艦,完成了他對南美的友好之旅。
【圖2】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側面圖。
02 光輝戰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上將、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斯普魯恩斯經常將其作為旗艦,用來指揮第五艦隊。由於功勳卓著,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二戰期間曾先後贏得了十枚「戰鬥之星」勳章。
【圖3】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鳥瞰圖。
1945年3月31日,在一次戰鬥中,一架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戰機襲擊了這艘軍艦。雖然該艦用高射炮成功擊落了敵機,但卻沒能阻止對方投下的500磅炸彈。炸彈在穿透甲板後爆炸,造成艦體嚴重受損,但是並未沉沒。它頑強地能夠依靠著自身的力量成功返航。
03 絕密任務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馬雷島完成了大修和翻新之後,便接到了一項絕密任務,在沒有其他軍艦護航的情況下,將兩個大木箱運送到位於馬裡亞納群島上的天寧島。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木箱裡面裝載的是組裝原子彈所必須的核燃料及其他配件。原子彈在天寧島裝配完成之後,後來便被投放到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從而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這其中,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功不可沒。
【圖4】電影《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勇者無懼》劇照:艦長查爾斯·麥克維正在甲板上的主炮前,對全體船員進行出徵前的誓師。
1945年7月16日,該艦從馬雷島出發,用10天的時間航行了5000英裡,以創紀錄的航行數據,勝利完成了這一運輸任務。
【圖5】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正在海洋中巡航。
1945年7月30日午夜,在返航途中,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被日本帝國海軍I-58號潛艇發現,並被其所發射出的魚雷擊中,船身嚴重損壞,最終在不到12分鐘的時間內沉沒於海底。船上1195名船員中,有近900人成功棄船跳海逃生。由於該任務的絕密性質,以及害怕救援艦隻遭受到日軍潛艇的伏擊,美軍在收到求救信號的情況下,卻遲遲沒有派出艦隻進行救援。
【圖6】電影《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勇者無懼》劇照:棄船跳海逃生的船員躺在小小的救生艇上,嗜血的鯊魚在周圍不斷遊弋。
8月2日,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沉沒4天後,當漂浮於海面上的倖存人員被一架美軍反潛轟炸機偶然發現時,逃生者已經死亡大半。他們要麼由於傷勢過重而死,要麼死於脫水或食物短缺。更悲慘的是,傷者流出的鮮血吸引來了數不清的鯊魚,更多的人成了這群海中霸王的盤中餐。這一次,美軍立即派出了水上飛機和五艘軍艦前來解救,並隨後動員了所有空中和海上搜救力量,對沉船地點周圍半徑100英裡範圍內的海域進行了晝夜不停地搜索,到8月8日搜救行動終止,最終所有倖存下來的船員只有316人。此次沉船事故,也成了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海難(單艘艦隻死難人數最多)。
【圖7】在關島美軍基地,美軍醫務人員正在解救已在海上漂浮了四五天的倖存者。
04 艦長悲歌
在此次海難中,艦長查爾斯·麥克維沉著指揮,為挽救船員的生命做出了最大努力。他也成為了此次沉船事故中唯一倖存下來的軍官。後來,當此次事故被公之於眾之後,引起了美國民眾的極大憤怒。為了平息眾怒,美軍決定讓麥克維艦長成為替罪羊。他被軍事法庭起訴,主要罪名是沒有採用「之字形」來航行,而這種技術本來可能規避掉潛在的潛艇襲擊。他也成為了二戰中唯一一名由於戰艦沉沒而受到起訴的美軍艦長。
【圖8】艦長查爾斯·麥克維在此次事故中倖存,但卻被美國軍事法庭起訴。
在審判過程中,已經成為美軍戰俘的日本I-58潛艇的指揮官也被美國軍方要求出庭作證。他在法庭上證明了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確沒有採用「之字形」技術航行,但同時也指出,由於距離太近,即便該艦採取「之字形」航行,也依然無法逃脫日本潛艇所射出的魚雷。儘管如此,法庭還是宣判麥克維艦長被判有罪。
【圖9】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紀念碑,於1995年8月2日落成,碑身上鐫刻著所有死難者的名字。
鑑於麥克維艦長在二戰中的卓越功績,他被予以寬大處理,免于于監禁,並得以繼續工作。1949年,他以海軍少將的軍銜退役。多年以來,他一直生活在對死難船員的愧疚中。此外,他還經常會接到死難船員家屬的詛咒電話和恐嚇信件。這讓他的內心更加備受煎熬,精神趨於崩潰。在妻子病逝之後,1968年11月6日,他穿上心愛的軍裝,用一把左輪手槍終結了自己的生命。(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