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薛教授所在的平臺,目前有多位教授、學者也在同時開設專欄課程
因在付費平臺的訂閱戶超過25萬 ,北大教授薛兆豐近日受到廣泛關注。不過,北京大學有關方面昨日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證實,薛兆豐因個人規劃理由,目前正在辦理離職。
北大方面昨天確認,現任職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薛兆豐老師正在辦理離職,離職系個人規劃原因。此前,薛兆豐在某知識付費平臺上開設專欄,訂閱用戶超25萬,總收入近5000萬。
薛兆豐被確認離職
北大方面表示,「薛老師的離職就是特別正常的人員流動」,至於離職原因,北大表示「這屬於薛老師自己的個人規劃」。
北青報記者看到,目前薛兆豐仍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官網的「師資隊伍」中。其教授綜述寫道,薛兆豐的現任職務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法律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其教育經歷包括曾為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後研究員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綜述稱,薛兆豐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價格理論、法律經濟學、競爭政策和電子商務管制與治理。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薛兆豐在北大是全職教師,但是屬於聘用制教師。在北大,聘用制教師並不在少數。
薛兆豐知識付費平臺訂戶超25萬
薛兆豐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星教授」,某知識付費平臺上顯示,薛教授在上面開設的訂閱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訂戶已經超過25萬。該平臺稱這是該知識付費平臺乃至整個市場上,用戶數量最多的專欄,「也可以說用戶們和薛老師共同構建了全球最大的經濟學課堂」。
北青報記者昨天在該付費平臺看到,「薛兆豐的經濟學課」欄目目前有250931人訂閱,每人每年需付費199元,根據該數據計算,薛兆豐僅在這一個欄目中就收益4992萬餘元。此前有業內人士透露,該平臺的分成模式是五五分成,據此計算,薛兆豐本人從中分成近2500萬。
薛兆豐在該欄目中表示,「從2010年起,我每年都在北京大學講授《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現在我要通過訂閱專欄,把這兩門課的精華,原汁原味地傳授給你。」在該課程的介紹中寫道,課程為「音頻+圖文」專欄,每周一到周四更新,上年度(2017年2月20日至2018年2月19日)52周無間斷。在消費者按年付費訂閱該產品後,即可永久閱讀專欄內出品的所有內容,且一經訂閱成功概不退款。該課程的課程模塊包括:人性與稀缺、成本的深意、需求的規律、價格的作用、公司的結構等等,最後還有相關考試。
另外,薛兆豐還曾在網絡上對一些熱門話題發表評論,如「免費的才是最貴的」、「提升火車票價格解決春運」、「網約車平臺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應確認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等諸多文章和觀點,都令他在網絡的知名度大增。
名人知識付費成副業?
目前,一些名人在知識付費平臺開設專欄也較為常見。以薛教授所在的平臺為例,目前有多位教授、學者也在同時開設專欄課程,其中包括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傅佩榮、物理學家萬維鋼、計算機學家吳軍、北大金融系博士生導師香帥、清華大學管理學教授寧向東、北大滙豐商學院教授何帆、心理學家武志紅等等,他們的課程標價都是199元/年,且一經訂閱成功概不退款。目前,他們每人都憑藉該平臺收穫了大量「學生」,如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有2萬人訂閱,萬維鋼的《精英日課》有13萬人訂閱,吳軍的《谷歌方法論》有6萬人訂閱,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有12萬人訂閱,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有14萬人訂閱,何帆的《北大讀書俱樂部》有4萬人訂閱,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訂閱受眾為16萬。
萬維鋼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付費專欄就是要給付費讀者提供專屬服務。好的研究結果,除了應用價值之外,還需要有傳播價值,能豐富大眾的思想。」他還表示,為獲得好選題,他每天都大量查閱美國各類媒體信息,「有時候找兩三天都找不到一篇值得在我們專欄講解的東西。」每天,他的專欄文章,從選題、研發到寫作,平均需要七八個小時左右,還不算編輯和音頻錄製時間。
對於知識付費,有讀者認為很值得,「大學時選的經濟學專業卻陰差陽錯地錯過了,如今終於有機會重讀經濟學,而且還是在北大薛兆豐教授的課堂上,太酷了。」但也有讀者認為有點貴,「花199元還不如買兩本經濟學經典教材自己讀,他們碎片化的演講無法建立知識體系,且很多內容花不花錢都可以獲取,沒必要。」
完成本職工作前提下可兼職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具體來說,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獲得合法收入。科研人員在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所在單位同意,可以到企業和其他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等兼職並取得合法報酬。兼職取得的報酬原則上歸個人,建立兼職獲得股權及紅利等收入的報告制度。
不過其中同時規定,「科研機構、高校應當規定或與科研人員約定兼職的權利和義務,實行科研人員兼職公示制度,兼職行為不得洩露本單位技術秘密,損害或侵佔本單位合法權益,違反承擔的社會責任。」目前,北大對薛兆豐教授在付費知識平臺兼職一事暫無回應。
資深科技評論人倪叔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教授本職工作就是產生知識、傳播知識的,現在通過平臺的合作,他的知識被傳播了是好事。」他進一步表示稱,有一個一定要申明的前提就是:他能用市場的方式賺到錢,從方式來看是他為用戶製造了價值以後才獲取的報酬。
資深網際網路分析師羅超則認為,知識付費平臺本質是共享經濟——知識的共享。而共享經濟最大魅力在於釋放個體能量,不只是讓個體有更多的變現機會,也有機會獲得更寬闊的人生,比如北大教授,通過入駐知識付費平臺,就可以讓自己的「學生」擴大數倍,同時得到可觀的經濟回報。當然,不是每一個教授都能夠將內容在平臺上變現,這與其領域密切相關。就是說,北大教授薛兆豐也只是個案,不是所有大學老師都能通過知識付費平臺得到類似的回報。
文/本報記者 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