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薛老師離職北大 其付費平臺訂閱戶超25萬

2020-12-27 央視網

"網紅"薛老師離職北大 其付費平臺訂閱戶超25萬

原標題:

  薛教授所在的平臺,目前有多位教授、學者也在同時開設專欄課程

  因在付費平臺的訂閱戶超過25萬 ,北大教授薛兆豐近日受到廣泛關注。不過,北京大學有關方面昨日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證實,薛兆豐因個人規劃理由,目前正在辦理離職。

  北大方面昨天確認,現任職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薛兆豐老師正在辦理離職,離職系個人規劃原因。此前,薛兆豐在某知識付費平臺上開設專欄,訂閱用戶超25萬,總收入近5000萬。

  薛兆豐被確認離職

  北大方面表示,「薛老師的離職就是特別正常的人員流動」,至於離職原因,北大表示「這屬於薛老師自己的個人規劃」。

  北青報記者看到,目前薛兆豐仍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官網的「師資隊伍」中。其教授綜述寫道,薛兆豐的現任職務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法律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其教育經歷包括曾為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後研究員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綜述稱,薛兆豐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價格理論、法律經濟學、競爭政策和電子商務管制與治理。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薛兆豐在北大是全職教師,但是屬於聘用制教師。在北大,聘用制教師並不在少數。

  薛兆豐知識付費平臺訂戶超25萬

  薛兆豐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星教授」,某知識付費平臺上顯示,薛教授在上面開設的訂閱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訂戶已經超過25萬。該平臺稱這是該知識付費平臺乃至整個市場上,用戶數量最多的專欄,「也可以說用戶們和薛老師共同構建了全球最大的經濟學課堂」。

  北青報記者昨天在該付費平臺看到,「薛兆豐的經濟學課」欄目目前有250931人訂閱,每人每年需付費199元,根據該數據計算,薛兆豐僅在這一個欄目中就收益4992萬餘元。此前有業內人士透露,該平臺的分成模式是五五分成,據此計算,薛兆豐本人從中分成近2500萬。

  薛兆豐在該欄目中表示,「從2010年起,我每年都在北京大學講授《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現在我要通過訂閱專欄,把這兩門課的精華,原汁原味地傳授給你。」在該課程的介紹中寫道,課程為「音頻+圖文」專欄,每周一到周四更新,上年度(2017年2月20日至2018年2月19日)52周無間斷。在消費者按年付費訂閱該產品後,即可永久閱讀專欄內出品的所有內容,且一經訂閱成功概不退款。該課程的課程模塊包括:人性與稀缺、成本的深意、需求的規律、價格的作用、公司的結構等等,最後還有相關考試。

  另外,薛兆豐還曾在網絡上對一些熱門話題發表評論,如「免費的才是最貴的」、「提升火車票價格解決春運」、「網約車平臺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應確認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等諸多文章和觀點,都令他在網絡的知名度大增。

  名人知識付費成副業?

  目前,一些名人在知識付費平臺開設專欄也較為常見。以薛教授所在的平臺為例,目前有多位教授、學者也在同時開設專欄課程,其中包括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傅佩榮、物理學家萬維鋼、計算機學家吳軍、北大金融系博士生導師香帥、清華大學管理學教授寧向東、北大滙豐商學院教授何帆、心理學家武志紅等等,他們的課程標價都是199元/年,且一經訂閱成功概不退款。目前,他們每人都憑藉該平臺收穫了大量「學生」,如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有2萬人訂閱,萬維鋼的《精英日課》有13萬人訂閱,吳軍的《谷歌方法論》有6萬人訂閱,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有12萬人訂閱,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有14萬人訂閱,何帆的《北大讀書俱樂部》有4萬人訂閱,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訂閱受眾為16萬。

  萬維鋼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付費專欄就是要給付費讀者提供專屬服務。好的研究結果,除了應用價值之外,還需要有傳播價值,能豐富大眾的思想。」他還表示,為獲得好選題,他每天都大量查閱美國各類媒體信息,「有時候找兩三天都找不到一篇值得在我們專欄講解的東西。」每天,他的專欄文章,從選題、研發到寫作,平均需要七八個小時左右,還不算編輯和音頻錄製時間。

  對於知識付費,有讀者認為很值得,「大學時選的經濟學專業卻陰差陽錯地錯過了,如今終於有機會重讀經濟學,而且還是在北大薛兆豐教授的課堂上,太酷了。」但也有讀者認為有點貴,「花199元還不如買兩本經濟學經典教材自己讀,他們碎片化的演講無法建立知識體系,且很多內容花不花錢都可以獲取,沒必要。」

  完成本職工作前提下可兼職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具體來說,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獲得合法收入。科研人員在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所在單位同意,可以到企業和其他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等兼職並取得合法報酬。兼職取得的報酬原則上歸個人,建立兼職獲得股權及紅利等收入的報告制度。

  不過其中同時規定,「科研機構、高校應當規定或與科研人員約定兼職的權利和義務,實行科研人員兼職公示制度,兼職行為不得洩露本單位技術秘密,損害或侵佔本單位合法權益,違反承擔的社會責任。」目前,北大對薛兆豐教授在付費知識平臺兼職一事暫無回應。

  資深科技評論人倪叔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教授本職工作就是產生知識、傳播知識的,現在通過平臺的合作,他的知識被傳播了是好事。」他進一步表示稱,有一個一定要申明的前提就是:他能用市場的方式賺到錢,從方式來看是他為用戶製造了價值以後才獲取的報酬。

  資深網際網路分析師羅超則認為,知識付費平臺本質是共享經濟——知識的共享。而共享經濟最大魅力在於釋放個體能量,不只是讓個體有更多的變現機會,也有機會獲得更寬闊的人生,比如北大教授,通過入駐知識付費平臺,就可以讓自己的「學生」擴大數倍,同時得到可觀的經濟回報。當然,不是每一個教授都能夠將內容在平臺上變現,這與其領域密切相關。就是說,北大教授薛兆豐也只是個案,不是所有大學老師都能通過知識付費平臺得到類似的回報。

  文/本報記者 溫婧

相關焦點

  • 北大辭職教授,依靠知識付費年入5000萬,怎麼做到的?
    提到薛兆豐老師,從北大辭職也是無奈之舉,以他的性格很難和那些老學究們整天勾心鬥角。在辭職前,薛兆豐老師受到兩個教授汪丁丁、唐方方在不同場合的指責。汪教授指責薛兆豐的水平還達不到經濟學院畢業生的水平;而唐方方除了指責薛的學術水平外,還嘲笑他不是北大正式編制的教授,只是一個學院聘請的教授,也就是一個合同工。
  • 不做老師做網紅、賣課爆賺8500萬,薛兆豐怎麼做到的?
    但如果在他的名字前加上「《奇葩說》的導師」這個定語,你也許會豁然開朗——2018年,他作為經濟學學者、教授,參與錄製知名網綜《奇葩說》,在一眾頗具綜藝感的明星中,穿著正裝、言辭犀利的他圈粉無數,成為「網紅經濟學家」。大眾關注迅速轉化為流量,在知識付費平臺「得到」上,他是目前銷量第一的專欄作者,共有近43萬人訂閱他的付費專欄,個人預計營收接近8500萬元,是網絡上當之無愧的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者。
  • 北大最火「網紅」教授,靠賣課年收入8000萬,真實水平受質疑
    他是北大的網紅教授,網上賣課收入上千萬 ,同行:故事好水平差北京大學可以說是無數學子嚮往的頂級學府,擁有百年歷史的北京大學,如今已經是全世界高水平的大學,兼容並包的風氣,讓北大成為人才聚集、精英薈萃之地,無數的頂級學者在這裡深耕發芽,也有無數的師生從這裡走向了世界
  • 「知識付費」的春天,在於挖掘免費課程的痛點
    對於老師而言,現實中的名校身份也存在重要的價值,在認同老師身份的基礎上,在線學習的傳播,相對更容易達到推廣效果。2017年11月,薛兆豐在知識服務App上的專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訂閱用戶數突破20萬大關,被稱為知識服務的裡程碑,薛兆豐也成為了一名「網紅教授」。然而,前不久,媒體報導「網紅教授」薛兆豐選擇辭職離開北大。
  • 當你還在拼命想考入北大時,這位網紅教授卻向北大提交了辭呈!
    考入北京大學,是多少個讀書人、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更是為人父母的望子成龍的不二首選啊,當然也是教書育人的老師的殷切期望,我們都在為如何考入北大而努力甚至掙破頭皮的時候,人家有人已經從北京大學離開了。為什麼?離開不是因為畢業,更不是因為上班,而是因為人家要辭職。要從北京大學教授的崗位上辭職!沒有開玩笑吧,的確沒有開玩笑。
  • 技能交換網站Skillshare嘗試付費訂閱...
    那就不得不提到Skillshare這樣的技能分享網站,Skillshare近期向用戶推出會員訂閱付費模式,這也是很多媒體服務商採用的付費方式,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或許能走的更遠。創始人兼CEO Michael Karnjanaprakorn表示,訂閱付費制以Netflix(北美付費視頻訂閱網站)和Spotify(源於瑞典的音樂點播平臺)這樣的網站為藍本(Netflix通過向訂閱用戶提供正版影視內容收取費用,在全球擁有超過3000萬訂閱用戶),他對付費訂閱模式的前景很樂觀,希望Skillshare是人們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地方。
  • 網紅薛兆豐是怎樣煉成的
    2010年,薛兆豐進入北大國發院,擔任北大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他好像很少再參與論戰了,只是《經濟觀察報》的專欄一直沒有停。這個階段的薛兆豐,已經很少成為輿論焦點。隨著觀念和作品傳播,新一輪「薛兆豐之火」也在醞釀之中。 爆 發 薛兆豐再次爆發,是他等來羅振宇創立的知識付費平臺「得到」。
  • 微信付費訂閱是傳統報刊雜誌訂閱形式的回歸
    對於微信付費訂閱,大體上也是類似的情況。為內容付費早已有不少平臺在試水,雖然總體談不上成功,但這確實是不少內容生產者夢想的一種方式。在微信加大了打擊各類營銷號、各大自媒體平臺對內容的爭奪都在加劇的情況下,微信付費訂閱無疑給內容生產者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微信能夠跟進為內容付費是個好事情。
  • 盤點計算YouTube網紅能賺多少錢 2萬個訂閱量即將迎來機會
    不消說李佳琪、薇婭這種國內就著直播風口的帶貨大咖,國外YouTube網紅也各個收入驚人。Onesight主要做海外媒體,我們就來盤一盤YouTube的網紅一年能掙多少錢,他們是怎麼掙錢的。簡單來說,頻道必須有1000名訂閱者,過去的12個月內有效公眾觀看時長超過4000個小時,所在地在YouTube合作夥伴計劃適用的國家和地區,關聯了一個AdSense。滿足以上條件,就可以想YouTube平臺提出申請,YouTube平臺審核(包括審查頻道上的視頻沒有違反平臺內容管理政策)之後,平臺才會允許你的視頻被投放廣告並且給您分錢。
  • 年收入達8000萬:2020那些爆火的網紅老師們,如今都怎麼樣了?
    核心看點 · 年收入可達8000萬,網紅教師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是辭去高薪教師職業,投身網際網路教育的熊芳芳老師在3個月內收入就達到了上千萬?還是北大雙學士、清華碩士的李永樂老師,如今單在YouTube一個平臺上的視頻年收入就超100萬?亦或是那位從北大辭職的薛兆豐老師,依靠知識付費年收入就可高達5000萬......
  • 知識付費產品運營模式——以得到APP為例
    樹立明星自媒體,用明星自媒體帶動其他自媒體、成就明星平臺。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在《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突破20萬用戶當日發微博說「全世界最大的經濟學課堂誕生了」。 第383期《羅輯思維》,羅振宇用一堂課講《為什麼會有20萬人的經濟學課堂》,其中有一句「這也是一代人學習方式變革的標誌性事件」。
  • 知識型網紅的春天
    四、以【荔枝微課】為代表的付費音頻主題課程我知道很多人會說【知乎Live】、【朝夕日曆】、李笑來的【一塊聽聽】等等類似平臺,但其實【荔枝微課】是他們中最早的,雖然其入駐專家(講師)也是相對最low的,基本上做微商的、成功學的、賣心靈雞湯的講師多;但我僅從功能上操作下來,荔枝微課的確是這些平臺中最人性化和方便的。
  • 北大碩士離職被收13萬補償金,公司:為其辦理了北京戶口
    北大碩士離職被收13萬補償金,公司:為其辦理了北京戶口 周蔚/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2017-10-29 16:15
  • 「網紅經濟學家」薛兆豐,一門音頻課營收5000萬
    7月22日,出現在深圳書博會上的薛兆豐,再次顯示了「網紅經濟學家」令人咋舌的人氣。上個月,《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的新書首發,可謂史上「最接地氣」的發布會,地點選在北京著名的三源裡菜市場。薛兆豐解釋,把一本本磚頭般厚的經濟學著作搬到煙火氣十足的蔬菜攤、水果店、饅頭鋪中間,算是讓它「回到了經濟學的原點」。
  • 《財新》付費訂閱用戶突破51萬
    據國際期刊聯盟(FIPP)《2020 Q3全球數字訂閱報告》,截至2020年上半年,《財新》付費訂閱用戶突破51萬,名列全球第10位。財新自2017年底全面啟動財經新聞付費閱讀,基於不同用戶需求,推出中文訂閱產品「財新通」、金融數據資訊產品「數據通」、英文內容產品「英文通」、針對校園學子專屬的訂閱產品「校園通」。
  • Disney+付費訂閱用戶已達8680萬 宣布在歐洲漲價並整合星級服務
    來源:新浪科技迪士尼流媒體服務「迪士尼+(Disney+)」的付費訂閱用戶還在增加。周四時,迪士尼在投資者日披露稱,Disney+現在擁有8680萬付費訂閱者,而在其第四財季結束時(9月底)只有7300萬。
  • 北大教授?水貨博士?……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比如去年火得一塌糊塗的經濟學網紅教授薛兆豐。這兩年憑藉著知識付費的大風,他在「得到」上開設的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受到大量用戶的喜愛,一度成為知識付費領域的標誌性作品。目前,該專欄的訂閱量超過30萬,按照每份199元的價格來算,薛兆豐為平臺帶來的營收超過6千萬。
  • 從盜版到付費訂閱
    這個時間段我的效率比較高,讀者平時看到的文章,差不多都是這個時間寫出來的,只是周末人心野的很,少有人花心思閱讀,所以都放到平時發布。今天照例打開 Ulysses 準備寫點東西,結果軟體彈出了這樣一個提示信息:終於,Ulysses 也開始採用付費訂閱的軟體銷售模式了。以前這個軟體在 Mac 和 iOS 平臺是分別售賣的,現在統一到了訂閱模式下,一次訂閱,隨處使用。
  • 付費訂閱增長,ARPU下降,Spotify給流媒體音樂行業敲響了警鐘
    另一邊,月活用戶和付費用戶的增長,讓Spotify不至於太著慌。數據顯示,第一季度Spotify在全球的月活用戶總數達到2.86億,環比增長1500萬,同比增長6900萬。其中,付費用戶達到了1.3億,與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增加了600萬。
  • 排隊式發售:為什麼薛兆豐可以靠知識付費收入1個億?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過這樣一則新聞,《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一共賣了483658份,累計營收將近1個億,然後他就被各種扒皮,比如他根本就不是北大的專職教授,只是北大的臨時工;他的經濟學課含金量並不高,只是經濟學知識的拼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