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大王原本的老人頭像標誌,已經陸續換成了一隻冒著香氣的黃色大碗。在收購永和大王之後,來自菲律賓的快樂蜂快餐連鎖公司還打算併購中國的其他快餐品牌。
在菲律賓的大街小巷,一隻只頑皮可愛、圓頭圓肚的紅黃色蜜蜂卡通形象隨處可見,這就是在菲律賓家喻戶曉、倍受青睞的「快樂蜂」快餐店的標識。在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公司打敗了麥當勞,佔據著本國快餐市場65%的份額。今年6月,快樂蜂以600萬美元收購了永和大王剩餘15%的股份,完成了該公司100%控股永和大王的計劃。
陳覺中是快樂蜂餐飲連鎖企業總裁,在採訪他之前,記者對快餐的成見頗深,認為快餐不過是快節奏都市生活催生出的「畸形兒」,是那些缺乏時間和精力的上班族們無奈的飲食選擇。但陳覺中的一席話令記者耳目一新,他告訴記者,他的餐飲王國之所以發展迅速、蓬勃擴張,得益於父親的一句話:「我父親常說,如果是做裁縫的,衣服要做得好看;如果是做餐飲的,味道一定要好。」
1978年,陳覺中結束了在美國對快餐連鎖店經營狀況的考察,回到菲律賓創立了第一家快餐店,並正式成立了快樂蜂公司。漸漸地,初露鋒芒的快樂蜂在菲律賓餐飲界佔據了一席之地。陳覺中始終恪守的原則就是「做好吃的東西」。
菲律賓人喜歡酸甜的口味,陳覺中就在漢堡裡加上菠蘿。陳覺中在臺灣吃了蚵仔面線,覺得好吃,就當即要求快樂蜂的高級主管從菲律賓飛到臺灣親自品嘗,然後大家開會研究,並想辦法把這種「好吃的東西」融入自己的新產品。
直到現在,每到一個城市,陳覺中都會抽時間上街品嘗當地小吃,「遇到好吃的,我就想辦法跟他合作」。他堅持每周都參加集團新產品部3個小時的例會,會議上決定生產的新產品將進入「供給部」,「這是一個秘密的調味廚房和神經中樞,我們的產品都由這裡提供。」陳覺中說。
在本土打敗麥當勞1981年,麥當勞進入了菲律賓。當麥當勞的拱門標誌出現在馬尼拉時,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這個標誌將插滿菲律賓的大街小巷,包括快樂蜂在內的諸多本土品牌都將岌岌可危。
陳覺中告訴記者,「面對麥當勞的強烈攻勢,許多本土的快餐店都紛紛退出了市場,但我和弟弟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和麥當勞一決高下。當時我們想,要以敵為師,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這才是快樂蜂能否繼續生存的關鍵。」
陳覺中認為,餐飲是一種文化,快餐也不例外。「如果你的品牌希望抓住顧客的胃,那麼你首先得贏得他們的心,就必須創造出更適合菲律賓飲食文化的食品,讓人們能吃出超越味覺的心理滿足。」陳覺中說。
快樂蜂以菲律賓大眾家庭為目標客戶,推出了符合當地人口味的特色食品。快樂蜂的炸雞味道脆,沒有麥當勞的辣;快樂蜂的義大利麵有點甜,符合菲律賓人偏甜的口味,但麥當勞的麵條偏酸,更適合美國人的口味;快樂蜂還賣各種菲律賓傳統食品,如芒果類甜點、本國風味的豆粒加果凍粒奶昔、菲律賓米粉以及蜜制牛排飯等中餐,這些都是麥當勞沒有的。
到20世紀90年代,快樂蜂的強大攻勢讓麥當勞幾乎無法抵禦。當麥當勞在菲律賓僅有200來家連鎖店時,快樂蜂已有400多家連鎖店,快樂蜂集團下另一個中餐品牌超群也有200多家連鎖店。就這樣,快樂蜂成了全世界惟一可以在美國本土以外打敗麥當勞的快餐企業。
高高興興吃快餐陳覺中一直在苦苦追求、潛心鑽研如何將心靈享受與飲食完美契合。菲律賓人天性快樂,無論工作、休閒、飲食或娛樂一定要體驗到充分的快樂。因此陳覺中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宣言:「親近快樂蜂,高高興興吃快餐」,這正是菲律賓人所需要的飲食文化。快樂與享受成為快樂蜂快餐的主旋律,甚至快樂的小蜜蜂也成為菲律賓人的快樂之源。
記者經常看到,許多菲律賓人只要見到快樂蜂店門口的卡通小蜜蜂,就撲上去親熱地抱住它,即使那些沒錢進餐廳的小流浪兒也喜歡做「快樂蜂」教的遊戲動作。有些家長自己從小就喜歡吃「快樂蜂」食品,後來他們還給孩子起名為「快樂蜂」。在馬尼拉,只要你發現一家新的購物中心,你就會在那裡發現快樂蜂的連鎖店。在記者駐地附近,有一個上萬平方米的藍波中心,就有快樂蜂和超群兩家快餐店。這裡每天都是顧客盈門至深夜,而快樂蜂快餐店還專門在店內為兒童建有活動樂園,這也難怪孩子們都吵著要「快樂蜂」。
如今,快樂蜂集團已擁有快樂蜂、超群、格林威治、永和大王、春水堂、紅帶西點、大磨坊等7個品牌,菲律賓的快樂蜂集團連鎖店已達1383家,同時在中國、美國、沙特、印尼、越南、汶萊等國家的連鎖店也超過170家,2006年,集團營業額達400多億比索(約合人民幣60億元)。
(責任編輯:潘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