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的一個深夜,臺灣省屏東市。
下班的張先生剛剛到家,手機收到一條奇怪的留言訊息。
打開語音後,他先是聽到了一個男人連續不斷的啜泣聲,緊接著就是模糊不清的嗚咽。
語句斷斷續續,吐字也不清晰,不斷發出「為什麼…為什麼…」的哭訴,然後又聽到一連串海浪的聲音。
最後,海浪聲伴隨著「不要,我不要死、不要死在這裡」的哭泣聲,語音結束。
聽完這段詭異錄音的張先生雞皮疙瘩都立起來了,他以為是有人在求救,便立即聯繫了電訊公司和屏東市警署報警。
然而警方在查證之後,表示附近並沒有警情出現,並問張先生是不是有朋友在「惡作劇」?
在警方的提示下,張先生將這段語音轉錄為數碼文件,發送給了兩個要好的朋友,並向他們求證,是不是在整蠱他,拿他開玩笑。
但他得到的,卻是兩個朋友的否認。
無奈之下,警方表示也幫不了什麼忙,張先生只能作罷。
誰知一個月後,這段語音就傳遍整個臺灣島內。
竟然有陌生人聯繫到張先生,聲稱:
這錄音中的聲音,像極了自己前不久在「華航空難」中遇害的父親!
震驚之餘,張先生回憶起收到錄音的那天日期,與這位陌生人比對之後發現,這一天正好是空難遇害者的頭七前一天(5月30日)。
想到這裡,張先生額頭不禁冒出了冷汗...
這,便是當年震驚臺灣島內的「華航空難遇害者靈異錄音」事件!
此事件被媒體發掘後,曾大肆宣揚報導。
一時之間,「華航空難遇害者頭七還魂」的消息鬧得整個華文圈人盡皆知。新聞熱度鼎沸之時,有大量地方媒體電視臺都報導了這起疑點重重的靈異事件。
今天,西星就帶大家來聊聊這件頗為詭異的神秘事件,並揭開其背後隱藏的真相。
2.
首先,整個事件的最大疑點,便是那段令人毛骨悚然的錄音。
不過年代已經十分久遠,想要找到這段錄音,可謂相當不易。島組費了好大勁,才在網上找到這段錄音。
雖然這段錄音時長不到一分鐘,但聽起來確實相當恐怖,西星第一次聽得時候,渾身上下汗毛都豎起來了。
所以這裡還是不放了,有膽子比較大的朋友,可以在公眾號後臺發送「華航空難」聽一下。
錄音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打開錄音後,先是一個女子聲音進行信號報時:「送出,星期四,五點二十一分」。
之後則是長達十秒的哭泣聲,聲音聽起來判斷應該是一位中老年人。
然後它開始用臺語說:"我不要待在這裡…」
緊接著又聽到一連串的「嗚嗚嗚」,之後是十秒的哭泣聲。
後面又緊跟一段很模糊的聲音,聽到「不要,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在這裡!」
最後它發出一連串啜泣聲,並講出「我怎麼會死在這裡!」的話語
到這裡錄音就播放完畢,語音自動切斷,而錄音的時間記載的是五月三十日,即華航罹難者頭七的前一天。
雖然寫過的靈異分析事件不少,但有真實事件背景,有錄音證明的,島組也是第二次遇到,上一次還是「九廣鐵路」廣告靈異事件。
不過這段錄音幾遍聽下來,還是覺得有幾處疑點。
首先就是當事人張先生收到錄音後,政府和通訊局並沒有找到發布錄音的來源,就好比你收到一條簡訊,查不到發件人一樣,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
其次就是在華航飛機遇難後,曾有救援隊立即前往援助,沒過多久即查證出飛機上200多人全部遇難,而這段錄音救援後的第六天才收到,那時所有人都已經確定死亡了,沒人可以發送求救錄音啊?
尤其是那段錄音裡的求救聲,聽著是如此的使人絕望,讓人禁不住浮想聯翩。
在事件發生的年代,也有不少人在鼓足勇氣聽完那段錄音後,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有人認為只是一場靈異廣播劇,還有人說錄音裡「譁啦譁啦」的,根本不是海浪聲,只是車來車往路過的聲音。
就在大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之際。
有知情人突然在網絡上披露了更多關於「華航空難」細節內容,使得本就撲朔迷離的真相離大家更遙遠了一步。
3.
在披露這些細節之前,我們要先提到一個更加遙遠的悲劇事件——「1994千島湖事件」,許多浙江省的老一輩人可能對這件事印象比較深。
但很多80後,90後都並不了解這起惡性事件,所以在這裡,島刊先進行一個完整的描述。
1994年3月31日深夜,浙江省臺辦突然接到消息,說有一批臺灣遊客在淳安縣千島湖失蹤了!
大陸臺辦領導一聽可急壞了,要知道當年的兩岸關係自「九二共識」發布之後,迎來了一段時間的緩解,正是頻繁互動交流的蜜月期。
而這批臺胞有多達24人,事件相關臺胞性命安危,相關部門可怠慢不得,工作人員在次日一早(即4月1日)就趕到了事發現場。
到了現場以後了解到,失蹤臺胞所乘的千島湖觀光船「海瑞號」上,還有6名大陸船員和2名導遊,共計32人。
不過「海瑞號」在1日清晨就已找到,當時船上還冒著熊熊大火,當地民眾以為是火災,便馬上展開滅火併報警。
警方到了以後,發現在燃燒的甲板上,沒有看到任何遊客或船員蹤跡,船上空無一人。
這就奇怪了,人去哪裡了呢?
看著被大火吞吐的船隻,臺辦工作人員心裡犯起了嘀咕,無奈只能先組織警察、駐軍和民眾在千島湖湖區進行搜索,也沒有發現失蹤人員。
當時的搜尋組做出判斷,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是失火後遊客跳水逃生遇難,於是從新安江水電站緊急調運了一臺海底探測儀展開探尋。
第二種可能性是遊客為躲避大火棄船上島了,於是當地駐軍出動了飛機在整個湖區進行了細緻搜查。
可是,誰也沒想到的是,真相就藏在搜救組眼皮底下——具體說是藏在「海瑞號」的底艙裡。
「海瑞號」遊船結構有三層,一二層是客艙,三層是甲板平臺。在這層下面,還有個底艙是船員休息室,平時靠一架爬梯上下。
時間到了4月1日下午,大火逐漸被撲滅,消防隊員發現甲板下層的船體底艙還未檢查,儘管底艙裡面已經有一部分積水,但是消防隊員還是在黑暗中摸到了遺體。
匯報情況後,現場工作人員立即招呼人把遊船靠近底艙上部的一塊鋼板卸了下來,把水抽乾進去一看。
眼前的一切,讓現場所有搜救人員都震驚了,底艙裡像死魚一樣躺著32具遺體!
他們是被高溫活活蒸死在裡面的...
這起惡性事件發生後,浙江省政府曾邀請杭州靈隱寺住持繼雲法師,做超度法事,並在罹難者家屬抗議聲中,將罹難者遺體在桐廬縣火化。
火化後,大陸罹難者骨灰由其本地家屬安葬,而臺灣的罹難者骨灰則由臺屬預定航班,運回臺灣。
而這架要運送臺灣的罹難者骨灰回臺的飛機,是華航公司下屬的客機——CI140。
可就在運送臺灣罹難者回臺後不久,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這架運送臺灣罹難者骨灰回臺灣的飛機CI140,在完成骨灰運送任務的短短幾天之後,4月26日,就墜毀在日本名古屋機場,機上264名乘客逝世,僅7名乘客倖存,史稱「名古屋空難」。
在國際空難史上,這起空難還有個另外一個更響亮的名字「deadly go around」(泣血紅梅)。
可詭異的事件仍未結束。
為了將那些在CI140墜毀客機上喪生的臺灣乘客屍體運回臺灣,華航派飛了另一架飛機赴日運屍回臺。
而這架飛機,正是文首提到的「2002華航空難」涉事客機——「CI611」!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對這個連環詛咒不寒而慄?
沒錯,當年有人在論壇上披露這一系列細節後,立即引起了島內輿論的一片譁然。
人民紛紛認定,華航公司已陷入「千島湖事件」詛咒,每隔四年便會獻祭一批乘客到另外一個世界。
3.
現在,再回過頭聊聊這段「華航遇難者靈異錄音」。
當年知情人披露了「千島湖詛咒」後,被臺灣省各路媒體爭相報導,以訛傳訛給島內群眾帶來了極大的恐慌,直接導致華航客機營收直線下滑,使華航公司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至於「華航空難」事件背後的真相,卻很少有記者報導。
這讓我們在試圖揭開「華航空難靈異錄音」背後真相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經過不斷地挖掘篩選,我們終於整理出了關於「華航空難」事件發生的全部相關細節。
這起「華航遇難者靈異錄音」事件背後的「華航空難」,即「澎湖空難」,發生在2002年5月25日,當時,隸屬於臺灣省中華航空的民航飛機CI611班次,在澎湖海域離奇墜毀。
事故發生後,機上206名乘客與19名空乘人員,全部遇難。
據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
當天,CI611班次是由臺灣中正國際機場起飛,目的地飛往香港國際機場,客機在半途中於澎湖縣馬公市東北方23海浬地點上方,約10,640米(35,000呎)高空處解體墜毀。
這起事故也是臺灣省境內死傷最慘重的空難。
在臺灣航空管理機構的管理日誌中,還清晰地記載了事件發生的具體經過:
15時07分:華航611號從中正機場滑行起飛。班機機長易清豐,副駕駛謝亞雄,飛航工程師趙盛國。
15時16分:臺北飛航情報區的區管中心指示該班機爬升至350空層(FL350,海拔35,000呎),這是航管與該班機最後的通話。
15時28分:飛機突然從雷達屏幕上消失,搜救行動展開。
15時32分:確定在澎湖海域目鬥嶼北方約10海浬處上空發生意外事故。
18時:在澎湖縣目鬥嶼外40海浬海面發現飛機殘骸(包含行李、文件、雜誌)
針對事故反生的原因,臺灣省飛航安全委員會出具了詳細的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有調查員發現一塊機尾蒙皮有修補過的現象,並有濃烈燃料味。
於是他們將該塊蒙皮送往研究院檢查,發現該塊蒙皮有嚴重金屬疲勞的現象,經翻查肇事飛機的維修紀錄後,繼而發現了整個空難的始末:
1980年2月7日,該航機曾在香港啟德機場執行CI009號班機時因機尾擦地損傷機尾蒙皮,造成飛機失壓,當天被運回臺灣,次日進行了臨時維修。
在此次臨時維修之後,華航又於1980年5月23日至26日做了永久性維修:用一塊面積與受損蒙皮相等的鋁板覆蓋該處。
而根據波音的維修手冊指引:新蒙皮的面積須較受損的蒙皮面積增加至少30%,可見維修人員卻並未依具波音所制定的維修手冊把整塊蒙皮更換。
就這樣,22年來,該修補部分因此累積了金屬疲勞的現象。
其中最後一次例行檢查是事故發生之前大約4年,所拍攝的照片顯示了在該架飛機尾部修復艙壁四周處肉眼可見的深色痕跡(鏽跡),預示著下面可能隱藏著結構損傷。
在CI611班次執行飛行任務的當天,該修補處裂開後,造成飛機機尾脫落並失控,最後因艙體突然失壓,結構解體,導致失控墜毀。
根據事故後回收的機身殘骸顯示,該處裂痕至少長達約2.3米,可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在高空中飛機上的裂痕超過約1.5米時就會有結構崩毀的可能。
事後,華航對此事故調查報告表示異議,認為調查者並沒有找到能證明調查報告的飛機殘骸,但直至今日,也未提出任何有其他調查報告。
那位在事故發生的22年前,沒有妥善處理機尾損傷的華航前總工程師室結構工程師孫冀昌,人在美國遲遲未肯到案,案情一直無法突破。直到2006年檢方以視訊系統越洋偵訊孫冀昌,獲得孫冀昌的說詞後,終於偵結。
但因其素行良好且年事已高(起訴時已84歲),已不可能繼續維修航機,最終判決處以有期徒刑兩年、緩刑五年。
4.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縱觀「華航空難」事件的全部過程,並無什麼可疑之處。
但似乎別有用心的臺媒,一點都不肯放過這個專注於兩岸航空交流的航空公司,甚至聲稱可怕的「華航四年詛咒」,不可能至此結束。
可誰知道,所謂「詛咒」竟然真如他們所言。
2002年12月22日,有媒體報導,臺灣復興航空公司一架法制atr72螺旋槳貨機在飛往澳門途中,於凌晨一時五十六分在澎湖西南海面墜毀,機上載有七噸普通貨物及兩名正副機長。
而這架失事貨機就是在2002年5月「澎湖空難」後,負責運載二百多位罹難者遺體返回臺北的的那家飛機。
這事發生的也太過於巧合了吧!
報導中還稱:該墜機地點距5月臺灣華航客機失事的地點僅相距約只有10裡。
但島組充分懷疑這份新聞報導的真實性,因為在網絡上並沒找到任何關於該架飛機曾執行過運送遺體的切實報導。
可這依舊擋不住臺媒繼續胡掰亂造。
他們還邀請各路嘉賓聲稱:澎湖西南近百裡的海空領域經常發生類似羅盤無故打轉、海面出現白光等超自然現象。
並還發布統計數據:澎湖海域過去35年來發生10宗空難,十六年來墜掉5架,一時之間「澎湖百慕達」的稱號甚囂塵上。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就不得不懷疑相關臺媒的生搬硬造能力了。
先是大力鼓吹什麼「千島湖詛咒」,又搞什麼「華航四年大限」,還有後來的「澎湖百慕達」,敢情但凡和兩岸互動交流沾點邊的,都是被詛咒的唄。
誰知道這些無良臺媒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不過從這個角度思考,好像上面的諸多事件似乎又一下子都能講得通了。
2002年華航失事飛機的目的地是香港,但由於當時兩岸尚未開通直航,事實上有不少臺商,臺客想要去大陸,都只能從香港「繞道」前往。
而此次空難發生後,有不少臺毒勢力又開始要求斷絕兩岸聯繫,呼籲兩岸禁航禁行。
還有部分臺灣省地方媒體認為這些人被迫飛這趟多餘的香港之旅,是死於「政治因素」。
仔細回想此前發生在浙江的「千島湖事件」也是如此,事件發生後才沒幾天,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李某輝便開始大肆批評大陸方面有人故意阻攔事件調查進度,並且指責浙江省公安廳調查不公開操作不透明。
然而,在事後浙江省公安廳召開的發布會上,曾明確指出當時未公開調查進度,是因為要確保辦案機密信息不被洩露。
可當「千島湖」事件真相水落石出之後,島內幾乎集體噤聲,浙江省公安廳發布的調查表明:
「千島湖事件」純屬一起行徑惡劣的刑事案件。
三個損人利己、不務正業,從而鋌而走險的歹徒吳黎宏、胡志瀚、餘愛軍,純粹是為了貪圖錢財,便綁架殺害了船上32人,事後三人均被公開審判,執行槍決。
然而,此前臺灣省內部一邊倒的媒體風向,直接誘發了臺灣民眾對此事進行了歪理解讀,從而從側面影響兩岸交流陷入停滯狀態:
「千島湖事件」發生後,臺灣省「陸委會」於4月12日宣布「即日起暫時停止兩岸文教交流活動」、「自5月1日起停止民眾赴大陸旅遊」。
臺灣當局經濟部門停止審核批示赴大陸的投資案、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停止臺灣和大陸之間的文教交流,旅行業也停止出團到大陸去旅遊。
可以說,「千島湖事件」之後,海峽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幾乎宣告中斷。
這與後來臺媒對於「華航空難」事故的解讀如出一轍,同樣是充斥著臺媒烏煙瘴氣,添油加醋的惡意解讀。
像「華航遇難者靈異錄音」這樣的不實報導更是數不勝數,目的就是為了故意挑起兩岸交流的紛爭。
這又進一步斬斷了臺灣省群眾想要赴大陸交流,學習的意願,使他們更難獲取真實的大陸情況,
所以你看2008年兩岸三通之後,致力於兩岸航空互動的華航公司,制定了更多的航線,更加頻繁的航班,卻再沒發生過一起影響兩岸輿論的惡性事故。
因為大家都知道,只有經過深入,密切交流過後,才發現那些無良媒體的不實報導,實在不足以為談資。
所謂鬼神,只不過是別有用心的「島內政治家」有意引導的謊言罷了。
最後想說下,當代中國神秘實錄事件終於又更新了。
該欄目一經推出,就長久受到廣大島民的喜歡和支持。
在此,西星懇請大家讀完後記得「一鍵三連」支持我們,每天利用業務時間,加班加點給大家更新文章不容易。
記得點讚、在看、轉發支持我們,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