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0月28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李敏)「2018年,我們計劃想再要一個孩子,兩年來一直沒有消息。沒想到年初這個孩子來了,我們每天都準備著迎接他的到來。可是,沒有想到……」
今年2月,40歲的徐夏(化名)沉浸在再一次孕育新生命的喜悅中。體貼入微的丈夫,懂事孝順的兒子,二胎的到來,讓徐夏格外感恩命運對她的關照。
然而,沒過多久,一紙「妊娠合併宮頸癌」確診書打破了這個家庭的美好。
患者手術中(央廣網發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孕早期出血,病因源頭竟是宮頸癌
從懷孕近3個月開始,徐夏開始不時的出現陰道點滴出血,一開始被當地醫院以保胎方案進行治療,一個月後出血症狀並沒有減輕,徐夏決定到縣城看看。經過進一步檢查,結果提示:「HPV16.33陽性、HSIL」。「HSIL」是宮頸上皮內高度病變的意思,這意味著徐夏不能排除宮頸癌的可能。面對妊娠4個月的高齡孕婦,醫生們建議徐夏到大城市大醫院,找更好的專家再去看看。
拿著報告,徐夏和丈夫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車。她們的目的是上海紅房子婦產科醫院。在來之前,夫妻倆在網上做了一些功課,打算找一位宮頸疾病方面的專家,到了醫院才知道近兩個月的專家號都沒有了。
「那天導醫看了我們的病史以後,把我們帶到了張宏偉教授的診室,張教授了解了我們的情況以後一邊安撫我們,一邊馬上就跟隋龍主任開始商討方案。」徐夏丈夫回憶起那一天,從無助絕望到充滿希望,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要想確診是否宮頸癌,患者需要行陰道鏡檢查及活檢,必要時還要進行LEEP確診,但是對孕期女性而言,宮頸受激素的影響,產生了一系列變化,尤其是宮頸LEEP錐切手術會增加手術操作難度,出血等併發症的發生率明顯升高,還可能造成流產、早產的風險。"宮頸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隋龍教授告訴我們。經過縝密的方案制定,最終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張宏偉教授為徐夏施行了宮頸系列檢查及手術操作。經過慎重的檢查和病理切片會診,徐夏確診為宮頸鱗狀細胞癌IB2期。
守住家庭完整,紅房子集中科室團隊優勢
一邊是孕育新生命的喜悅,另一邊是如鯁在喉的生命威脅。失衡的天秤讓這個家庭備受打擊。如何守住這個家庭的完整?
紅房子為徐夏開通了院內綠色通道,轉入到了華克勤教授處。
華克勤教授,是我國婦科腫瘤領域的著名專家,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宮頸癌的保育治療,曾完成世界首例中孕期行腹腔鏡保留子宮宮頸根治切除術,幫助患者如願「升級」母親。當時,華教授帶領團隊查找了許多國內外文獻,找到了國外妊娠期化療的依據,然後謹慎地制定了對胎兒影響最小的治療方案——在孕期行TP化療方案直至胎兒成熟。患者在2013年7月7日安全生產,一直到現在,7歲的孩子一切指標均正常。
為了給患者爭取黃金救治時間,華克勤第一時間召集婦瘤科、宮頸科、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科室專家進行了MDT多學科討論,商討制定治療方案,這種集中科室團隊優勢的方法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領先的一種多學科診療模式,可以保證患者的最大利益。
華克勤教授在治療方案確定前充分了解了胎兒的染色體檢查結果,評估了胎兒發育情況、MRl評估患者的病灶生長特點及未顯示有異常增大的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結合疾病進展情況以及徐夏本人的意願。最終,針對徐夏的個體情況,結合國際上的循證醫學證據,華克勤教授團隊聯合醫院產科、宮頸疾病診療中心、新生兒科、病理科、麻醉科、手術室、護理部等多部門的協作制定了「邊化療、邊隨訪」的診療方案,既保母親也要孩子,為徐夏一家重啟生的大門。
孕期風險危機四伏,多科接力推開生門
從8月份開始,徐夏每三周接受一次化療,3次化療後,好消息傳來!核磁共振結果顯示,徐夏身體裡的腫塊已經明顯縮小,肉眼已經未見宮頸明顯病灶。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將喜悅與苦難交替著降臨在這個女人身上。產檢過程中,徐夏接連被確診為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再加上40歲的高齡,徐夏隨時都可能面對子癇抽搐、全身水腫、胎膜早破甚至心衰、大出血等危險情況。
對於分娩時機、分娩方式的選擇,讓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以及婦科的專家們又進行了一次多學科討論。為了儘可能延長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減少新生兒併發症,同時又保證母親的安全,專家們最終決定在孕34周時為徐夏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華克勤教授一面為徐夏的腫瘤縮小感到開心,一面也為她擔憂,「如果我不在醫院,徐夏有破水或其他急診情況,不管多晚,不管是否周末都請立即電話我。」華克勤把叮囑寫在便籤上,夾在了病曆本中。這樣一來,不管哪位醫生只要翻開徐夏的病史就能看到。
入院待產的一個多月裡,為了保證胎兒和母親兩個生命的安全,紅房子醫護團隊對徐夏進行了精準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這其中的每一天,都在考驗著醫生,也考驗著徐夏及這個家庭。
10月23日,產科彭婷教授與李瑞霞首先接過了推開生門的第一棒。新生兒科一同為手術保健護航,隨時為這個早產兒搶救做準備。消毒、劃皮、進腹、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一名健康的女嬰平安誕生。這個新生命的降臨,不僅對徐夏一家,而且對參與其中的醫務工作者來說都是來之不易的。
隨後,華克勤教授接過手術臺,為徐夏進行了腹腔鏡下的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為什麼不在徐夏剖宮產的傷口上同時行開腹宮頸癌根治術呢?華克勤教授解釋,開腹宮頸癌根治術需在患者腹部切開一條至少約10cm的豎長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其下各層直達腹膜後,方能進入腹腔,創傷大,患者術後傷口疼痛明顯。而經過化療,已經未見明顯肉眼病灶,釆取腹腔鏡手術僅在腹部打幾個「鑰匙孔」,以腔鏡特製器械深入盆腔,就可以完成廣泛子宮切除手術,不僅對正常組織影響小,而且手術創口小,更有利於患者的恢復。結束妊娠的子宮比正常子宮大了數倍,而且血供豐富,盆腔操作空間有限,手術難度大大提升,過程中稍有不慎會造成大出血,後果不堪想像。華克勤教授團隊憑藉其微創技術的豐富經驗、對解剖位置的熟悉程度以及對鏡下分離技術的把控,術中出血僅50ml,手術順利完成。
考慮到患者的術後生活質量,卵巢沒有腫瘤轉移跡象,華克勤教授團隊還為徐夏保留了卵巢,移位後懸吊固定並且施行了陰道延長術。這樣,徐夏術後卵巢產生雌孕激素的內分泌功能還在,不必經歷圍絕經期的痛苦,還能擁有較高的性生活質量。
據了解,宮頸癌是妊娠期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而一旦發現腫瘤是該立即積極處理還是與腫瘤「和平共處」直到胎兒成熟呢?
華克勤教授告訴我們,妊娠合併宮頸癌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孕周、胎兒宮內生長發育情況、孕婦的意願等若干方面的因素,需要多學科的協作共同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立即終止妊娠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華克勤教授團隊近年來針對婦科良惡性腫瘤、生殖道畸形等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策略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力求實現對於該類疾病和特定患者在規範化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治療的目的,保留或改善患者的生育功能及生活質量。
截止目前,華克勤教授團隊在紅房子的多科協作下已完成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近70例,其中有12人已完成生育,復發率僅2%,升級為「母親」。隨著先進的技術手段在腫瘤治療上的廣泛應用,紅房子醫院在女性婦科腫瘤保育診療上,更加強調追求規範化、人性化,不斷提高女性婦科腫瘤病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