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悼《柳如是別傳》

2021-02-08 文化浙商

柳如是別傳·附記

史家紀事自以用公元西曆為便,但本稿所引資料本皆陰曆,若事實發生在年末,則不能任意改換陽曆。且因近人所編明末陰陽對照表多與當時人詩文集不合,不能完全依據也。又記述明末遺民之行事而用清代紀元,於理於心俱有未安。然若用永曆隆武等南明年號,則非習見,難於換算。如改用甲子,復不易推記。職是之故,本稿記事行文往往多用清代紀元,實不獲已也,尚希讀者諒之。

   錢柳逝世後三百年,歲次甲辰夏月,陳寅恪書於廣州金明館,時年七十五。


劇《紅樓夢》於非人世界拓出一片人性天地,《柳如是別傳》從歷史深淵推出一團人格光明。

所謂人格光明,當類於馬丁·海德格爾《Being and Time》之Being,或曰存在之敞開,或曰存在之關懷。

竊以為,正是這種存在關懷意義上的人格主題而不是常人所云之愛國熱情,使《柳如是別傳》高出於其他相類題材之作,而足以與《紅樓夢》媲美。

愛國熱情乃一古老話題,幾與女子的操守貞節相同。

而恰恰又是女子最易被莫名其妙地視為亡國之禍根,一如她們也往往因被斷言失身而蒙恥。

其緣由或許是源於男權世界中的女子,歷來身處弱者地位,王公貴族侵佔其身體,文人學士審判其道德,既無肉體之自由,亦無靈魂之標揚。

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已是千古定評。

可詩人大概不曾想過,國家之興亡,商女本無責。

這個世界為男人掌權,男人操戈,成敗興亡,唯男人是問,何以感慨「商女不知」?

與之相應,救國救民之光榮則總也落不到商女頭上。

當年夏衍先生的《賽金花》一劇似有此意,然因魯迅先生一覺醒來發現「與德國統帥瓦德西睡了一陣的賽金花也被奉為九天護國娘娘」而作罷。

魯迅的深刻自然遠在杜牧之上,且不說對歷史的洞察力,即便倫理觀念,也有其早年的《我之節烈觀》作證,然其晚年也偶爾難以免俗。

可見女人尤其商女與亡國之關係已經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傳統因襲,如激烈反對女人亡國說如魯迅先生者,有時也會落入文化積習的圈套。

那麼,陳寅恪先生作《柳如是別傳》其意何在?

難道僅意在言說商女更知亡國恨嗎?

倘若僅此而已,《桃花扇》便足矣。

寅恪先生於《柳如是別傳》述及河東君與錢牧齋事跡時,曾講到柳如是的「三死」:

乙酉五月之變,君勸宗伯死,宗伯謝不能。君奮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

是秋宗伯北行,君留白下,宗伯尋謝病歸。丁亥三月捕宗伯亟,君挈一囊,從刀頭劍鋩中,牧圉饘槖惟謹。事解,宗伯和蘇子瞻御史臺寄妻韻,賦詩以美之。……

宗伯薨,族子錢曾等為君求金,於六月十八日自縊死。

「三死」顯然以柳如是為紅花,以錢謙益為綠葉。

然僅止於此,《別傳》則與《桃花扇》無異。

而我以為,《別傳》高出於《桃花扇》之處,不在於對柳氏的謳歌,而在於對錢氏的理解。 

寅恪先生固然不以宗伯行止為然,並於行文之中時有諷意,如評說錢氏被譏為兩朝領袖的史料時說:牧齋在明朝不得躋相位,降清復不得為「閣老」,雖稱「兩朝領袖」,終取笑於人,可哀也已。

然統觀全書所述,作者多有持平之論。

同樣為「勸死」的史料,至若《蘼蕪紀聞》引《掃軌閒談》云:

乙酉王師東下,南都旋亡。

柳如是勸宗伯死,宗伯佯應之。

於是載酒尚湖,遍語親知,謂將效屈子沉淵之高節。

及日暮,旁皇凝睇西山風景,探水中曰,冷極奈何!

遂不死。

寅恪評道:尚湖西山皆在常熟,當南都傾覆時,錢柳皆在白下,時間地域,實相衝突。

此妄人耳食之談,不待詳辨。

以寅恪先生之見,柳如是與錢謙益之間,雖然性格相異,「一詼諧勇敢,一遲疑怯懦」,於選擇生死上也殊多差異,但兩者的選擇卻同樣嚴肅。

何況錢氏留戀生活,並無卑劣之跡。

《別傳》曾連引數則史料,論述錢氏有關柳氏與他人往來一事之態度,如:當謙益往北,柳氏與人通姦,子憤之,鳴官究懲。及歸,怒罵其子,不容相見。謂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此言可謂平而恕矣。

《別傳》並不因為錢謙益的遲疑怯懦而一味痛斥,相反,作者於開卷緣起一章便點明:披尋錢柳之篇什於殘闕毀禁之餘,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而不能自已者焉。

自己「不降志,不辱身」,然亦不因此自覺高人一籌,貶詆他人。

強者雖有強者之剛烈,弱者亦自有弱者之尊嚴。

正是在這一點上,《柳如是別傳》高出《桃花扇》一籌。

《桃花扇》可列為歷史上有關商女與亡國之關係的別一種說法。

粗粗一看,這類作品似亦為商女伸張,如李香君之大義凜然。

然深加細究,則可發現,此種愛國熱情乃節婦烈女的同義語。

中國歷史上的統治之術有王道霸道之交互,中國人的相殘則有暴力屠戮與道德謀殺之區分。

大群凌遲乃陽光下的罪惡,人人所見;道德絞殺卻是黑夜裡的陰謀,難為人覺。

《桃花扇》張揚商女愛國,意在貶斥書生漢奸。

李香君形象之於侯方域宛如一把道德匕首,刀刃所至,一片血肉模糊,而有趣的是,劊子手又照樣由文人孔尚任擔當。

由於書生與商女同屬弱者之列,既無大權在握,又無金戈在手,故每每在興亡關頭要被責問忠烈名節。

書生從戎如辛棄疾者固然英勇可嘉,文人赴死如文天祥者亦可謂汗青丹心,然而倘若其均為名節而去,不亦悲夫?

試問,帝王將相且無以保護其臣民,平民百姓(包括書生商女)又何以應為前朝殉葬?

即便就清兵入關而言,此乃崇禎皇帝及大順皇帝之干係,何以歷史往往不究皇帝問書生?

如果問一問在大明、大順、大清之間,憑什麼說選擇這個光榮選擇那個可恥?

當何以置答。

按照一種慣例,只要主戰,打敗了也是英雄;誰想談判,成功了也有賣國之嫌疑。

同樣的邏輯用於書生,則因為其手無寸鐵,總免不了有淪落的危險,一如中國女子時常面臨名節問題一樣。

人格的關懷,往往不是強者的邏輯,而是弱者的哲學。

強者大多注重功利,欲主宰生存的權益;弱者往往關懷靈魂,只將寫存在的歷史。

然而中國人歷來傾向於強者的專制權力而無視弱者的生存權利,故倫理準則總是按強者的意志制定。

杜牧「商女」一詩如是,《桃花扇》一劇如是,幾乎所有的傳奇故事戲曲小說都如是(如《水滸傳》裡宋江殺惜,武松殺嫂,總是殺得理直氣壯),唯有《紅樓夢》唱了反調,唯有《柳如是別傳》寫了相反的歷史。

中國人有帝王將相的歷史,有起義造反的歷史,又有為民主科學奮鬥的歷史,唯獨鮮有弱者的歷史,靈魂的歷史,或曰人格的歷史。

以中國文化之境況,由於個體的被忽略,群體的被誇大;強權的膨脹,弱者的萎縮,故本真的存在通常以人格形式向此在敞開,在生死關頭,在興亡年代。

漢末有黨錮之爭,明末有社團風潮,即如建安七子,魏晉風度,亦不失為一種靈魂的高揚。

總之,是此種對人格的關懷和張揚而不是其它任何主題,構成了《柳如是別傳》最為意味深長之處,成為其主旨所在。

寅恪先生乃以此「痛哭古人,留贈來者」也。

幾十年過去,高山猶在,流水依舊,盲翁之餘音,已無跡可尋,所幸尚有《柳如是別傳》連同《紅樓夢》默然立於寂寞的書架。




★《紅樓夢》「水、泥」說

★《紅樓夢》留給後世的精神遺囑——林黛玉的期待

★戰無不勝——薛寶釵的世俗之道

★給魯迅和許廣平做個「小手術」

★給人間送一點小小的溫暖——汪曾祺

★對於善來說,愚蠢比惡意更加危險

★成佛作祖

★易中天:文化人的分野(1~8全集)

★王熙鳳:一個貪官的標本

★陳嘉映:善「不與惡做對」

相關焦點

  • 讀《柳如是別傳》有感
    讀《柳如是別傳》是一件極考驗人耐心的事。
  • 王汎森 | 餘英時印象|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傅斯年_網易訂閱
    多年前中研院有一位同事寫了一篇與錢謙益有關的研究,餘先生匆匆一閱,便馬上說它與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中的一個片段相出入。我個人對《柳如是別傳》並不陌生,但因為《柳如是別傳》的敘述濃厚,每每還有一點枝蔓,所以完全沒有把兩者想在一起,這是一例。去年我偶然從史語所的「杭立武檔案」中見到1949年冬,有封向「教育部部長」杭立武報告的信。信中報告說黃霖生已經到廣州勸陳寅恪一家來臺。
  • 陳寅恪惜字如金,獨為她做傳,幾首詩帶你走進晚清奇女子柳如是
    然而陳寅恪先生卻花了洋洋數十萬言,專門為一個女子做傳,這個女子,就是清代——柳如是!之所以會專門來做傳,是因為柳如是才貌雙全,傾國傾城,一生中留下了許多美麗的故事,尤其是她無怨無悔的愛情。而更重要的,其實還是連男兒都比不得的氣節!
  • 如何看待後人對《雲別傳》的質疑?《雲別傳》真的是子孫溢美嗎
    多虧《雲別傳》的補充,比如"漢水之戰"的記載,才讓趙雲勉強成為名將。而且《雲別傳》中還記載了趙雲在政治、戰略上的一些表現,更讓趙雲成為良臣這樣一種形象。然而很多人質疑《雲別傳》的內容,認為是子孫溢美。那麼這種質疑是否合理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一代紅顏柳如是,站在歷史肩膀上的純爺們兒
    直覺告訴他,一段美麗的因緣即將發生,於是趕忙追出去,在江邊攔住了柳如是。柳如是一身男人打扮,白皙的皮膚,秀美的容顏,加上卓爾不群的衣著,反更增女性之美。官場失意的錢謙益已經60歲了,忽得此佳人,簡直以為自己在做夢。於是,錢謙益另造一室,金屋藏嬌。幾個月以後,他決定要明媒正娶柳如是。
  • 教外別傳——諸法實相
    禪師常說,教外別傳。傳的是什麼?當然是「不立文字」——和任何語言文字無關的諸法實相——萬事萬物的實際、真相或說本來面目。
  • 史不絕書922:歷史人物之柳如是,剛強的章臺女傑
    提起柳如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秦淮八豔之首」,清朝人評價她「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如是,很小就被賣為「揚州瘦馬」,長大之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出落得十分標誌。很快就豔名遠播,成為當時的名妓。雖然很早就落入風塵之中,但是柳如是卻是十分有志向。她熟讀詩書,很有才情。
  • 王國華丨一代紅顏柳如是,站在歷史肩膀上的純爺們兒
    直覺告訴他,一段美麗的因緣即將發生,於是趕忙追出去,在江邊攔住了柳如是。柳如是一身男人打扮,白皙的皮膚,秀美的容顏,加上卓爾不群的衣著,反更增女性之美。官場失意的錢謙益已經60歲了,忽得此佳人,簡直以為自己在做夢。於是,錢謙益另造一室,金屋藏嬌。幾個月以後,他決定要明媒正娶柳如是。
  • 萬茜主演的《柳如是》將一代名妓氣節傲骨,演繹得淋漓盡致
    柳如是名字的由來原來,她不叫柳如是,叫做柳隱。自小父母親去世,跟人學藝,13歲嫁給一個年邁的大儒做妾。大儒經常教她詩詞歌賦,這也為柳如是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可好景不長,大儒去世後,她又被賣到青樓。父母的模樣已不再清晰,是世風日下人心與悽涼無人說的心境,明晃晃浮現在她眼前。卻也是這段不光彩的過去,讓她成為一代才女。
  • 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才華橫溢、眼界開闊卻為何註定一生顛沛流離?
    我們可以通過當時最有名的才女名妓柳如是的故事,來了解名妓真實的生存狀態。這也難怪,著名學者陳寅恪不惜把人生最後幾十年的時間,用來探究柳如是與錢謙益的詩文和人生。他還說過,讀柳如是的詩,常常令人感慨而不能自已。柳如是跟當時絕大部分的歌妓一樣出身卑微,出生後就被賣做歌妓。當時的江南地區,有一整套買賣、教養歌妓的產業,被販賣的小女孩們被稱作「瘦馬」,柳如是就是這樣的「瘦馬」。
  • 柳如是秦淮八豔之一,青山見我應如是,眾名不如最初名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詩人,秦淮八豔之一。柳如是的前半生據陳寅恪考證,柳如是一開始的名字叫雲娟,姓楊,所以叫楊雲娟。老天給了柳如是一個親如父母的娘舅,卻又殘忍地把他奪走。舅舅在行醫過程中意外猝死,為了埋葬娘舅,柳如是將自己賣給名妓徐佛,就此墜入風塵。後來才會被賣給人家做婢女,再給吳江故相作妾,這時柳如是才十四歲。
  • 「錢謙益與虞山詩派文物」:呈現罕見錢謙益書法與柳如是像
    錢謙益的書法真跡極少,此次展覽展出了錢謙益楷書《與仲雪等唱和詩》卷、錢謙益行書王維詩扇頁、柳如是畫像等。錢謙益像虞山,既是名山,又是常熟的代稱,自古被認為是常熟最為獨特的文化地標。虞山文化,內涵豐富,流派紛呈。
  • 她是柳如是的閨蜜,擅長詩詞書畫,落魄時擺攤為生,小楷淡雅精緻
    她是柳如是的閨蜜,擅長詩詞書畫,落魄時擺攤為生,小楷書法淡雅精緻看過電影《柳如是》肯定都知道才女柳如是,她是「秦淮八豔」之首,明末清初著名的歌妓,在亂世之中往來於江浙之間,她才華橫溢,多次女扮男裝與當時的才子一起舞文弄墨,巾幗不讓鬚眉,後來以書畫為媒
  • 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禪宗之法為什麼可以教外別傳呢?因為傳的妙心妙法,如果只能局限於文字語言,那就不妙了,妙心妙就妙在能在一切法中行,不挑剔任何法,妙心妙法非關語言文字,什麼法上都行,處處都是祂。何處不是祂?清淨的汙穢的有聲的無聲的,有文字的無文字的,活靈活現在一切法上。
  • 「教外別傳」的「頓悟」法門|胡因夢
    「教外別傳」的「頓悟」法門撰文:胡因夢來源:《冥王星:靈魂的演化之旅》推薦序長久以來,西方的佔星學家一直在尋找一種詮釋系統,能夠完整地結合心理佔星學和奧秘佔星學,同時又能擺脫後者留給人們的那種缺乏邏輯性、過度玄奧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