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古典白話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代表了我國古代小說語言藝術的高峰。
在《紅樓夢》中,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等多種敘述方式,巧妙地前後遙相呼應,暗伏人物的命運,似在不經意間推動情節的發展,並深刻揭示作品主題。
一、利用人物語言前後遙相呼應
(一)冷子興向賈雨村介紹賈府概況和抄檢大觀園時探春的激憤之言相呼應
《紅樓夢》一開篇,大大小小數百人物,如何一一粉墨登場?作者立即穿針引線,借在京城做古董生意的皇商冷子興之口,向賈雨村介紹榮寧兩府基本情況和主要人物。
第2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子興笑道:「虧你是進士出身!原來不通!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務日盛,主僕上下都是安富尊榮,運籌謀畫的竟無一個。那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冷子興除了古董商人這一身份外,還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他偶遇故交賈雨村,因為嶽母周瑞家的也是榮國府頗有臉面的奴才,所以深諳府中真實的狀況。
通過第三隻眼睛冷眼看賈府,他向賈雨村詳細介紹了賈府鐘鳴鼎食、烈火烹油之勢以及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
然而,在這金玉滿堂之中,冷子興卻清醒地看到盛極必衰,認為賈府雖然外面看著轟轟烈烈,但事實上卻是敗絮其中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賈府的沒落和衰敗已是無法避免,勢不可擋了。
自冷子興演說榮寧兩府後,賈雨村在林如海的舉薦下,得到了賈政的青睞。賈雨村依附賈家後,又趁機搭上了金陵王家,對權力極其鑽營,且不知敬畏,藉助王子騰和賈家之勢,幹下了不少傷天害理之事,卻一路飛黃騰達,青雲直上。
自元春被封為「賢德妃」,賈府大興土木興建了大觀園,諸人無不得意非凡,沉浸在這虛假的繁華之中,看不到危機和未來。
子孫不上進,只知安享富貴,不會居安思危,再加上內耗和外因等種種矛盾突顯,賈府正一天天呈現腐朽之勢並悄無聲息地沒落。
到了第74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 避嫌隙杜絕寧國府》,內憂外患的賈府之中,主子與主子、主子與僕人、僕人與僕人之間的矛盾已經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恰在此時,邢夫人無意間拾得繡春囊,立即把它作為打擊王夫人的利器。王夫人則反戈一擊,命鳳姐抄檢大觀園。
誰知,敏銳的三姑娘探春此時早已得知了搜查的信息,她化被動為主動,直接敞開秋爽齋的大門迎接:
「你們別忙,自然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是議論甄家,自己盼著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可是古人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呢!」說著,不覺流下淚來。
在抄檢的這天早上,探春剛剛聽聞江南甄家被抄的消息,已經感到「唇亡齒寒」之意。然而,別人還沒來抄家,自家人就已經自己來抄自己家,簡直就是一種自殺式的行為。探春激憤不已,用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句歇後語,恰好與之前第二回中冷子興的話遙相呼應,生動形象地揭示了賈府所謂的富貴榮華之假象,並深刻預示了像賈府這樣的封建大家族運終數盡和不可挽回的必然結局和客觀規律。
(二)王熙鳳弄權鐵檻寺之際說自己不畏因果報應,恰恰和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為王熙鳳女兒巧姐取名時所說的語言相呼應
第15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秦鯨卿得趣饅頭庵》,秦可卿突然死亡,葬禮極盡奢華。喪事期間停靈鐵檻寺,饅頭庵的老尼淨虛趁此機會,請王熙鳳借賈家之權勢強令守備與張家退親。
鳳姐聽了這話,便發了興頭,說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兩銀子來,我就替他出這口氣。"
靜虛老尼巧舌如簧,奉承得王熙鳳飄飄然不知所以,加上王熙鳳本人又沒有信仰,對錢財極為貪婪,她視他人性命為草芥,假借賈璉之名,用權勢逼對方退婚,為了3000兩銀子,逼死了一對深深相愛的青年男女,且毫無愧意,無所畏懼,口氣狂妄至極。
王熙鳳沒有任何信仰,眼中只有金錢和權力,加上她不識字不讀書,就更缺乏基本道德素養和自我約束。她自言不信不怕因果報應,但冥冥之中,命運這隻無形之手,卻埋下了伏筆。
劉姥姥滿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帶著新鮮瓜果蔬菜來到賈府表達感恩之情。這一次,她因緣際會得到了賈母的青眼相加,也憑藉自己的小狡黠和大智慧贏得了鳳姐的由衷敬佩,於是王熙鳳真誠地請劉姥姥為女兒取名。
第42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謔補餘音》:
……鳳姐兒道:「也是有的。我想起來,他還沒個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借借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們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的住。」劉姥姥聽說,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是幾時養的?」鳳姐兒道:「正是養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做巧姐兒好。這個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這名字,必然長命百歲。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難成祥,逢兇化吉,都從這『巧』字兒來!」
女兒是鳳姐的「軟肋」,縱然她為人潑辣狠毒,兩面三刀,嘴甜心苦,卻不失為一位好母親。劉姥姥取名時說「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難成祥,逢兇化吉,都從這『巧』字兒來」,恰好與之前王熙鳳所說的「不信陰司報應」相對應。據脂批透露,後來賈府敗落,正是劉姥姥傾其所能,救贖了巧姐,可謂是王熙鳳幫助劉姥姥無意間為女兒積得福報。
第5回,寶玉在太虛幻鏡中無意窺得巧姐判詞: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這也正是「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再反過來看王熙鳳弄權鐵檻寺時所說的不信陰司報應,簡直就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二、利用人物行為前後遙相呼應
在作品中,作者常常通過人物看似無意間的行為,筆觸輕輕帶過,卻為後文情節作鋪墊,埋下伏筆。
在第27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小紅)不多時回來,不見鳳姐在山坡上了。因見司棋從山洞裡出來,站著系帶子,便趕來問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裡去了?」司棋道:「沒理論。」
這是迎春的首席丫鬟司棋第一次出場,伴隨著她的一個動作和一段對話,只有廖廖數語。
自司棋這次出場後,除了因一碗蒸雞蛋而大鬧小廚房將司棋橫衝直撞、任性無知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外,就再也沒有語言和文字對司棋進行描述。
然而,紅樓從來無閒筆。
第71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鴛鴦女無意遇鴛鴦》,司棋再次出場了:
(鴛鴦)偏要小解,因下了甬路,找微草處走動,行至一塊湘山石後,大桂樹底下來。剛轉至石邊,只聽一陣衣衫響,嚇了一驚不小。定睛看時,只見是兩個人在那裡,見他來了,便想往樹叢石後藏躲。鴛鴦眼尖,趁著半明的月色,早看見一個穿紅襖兒、梳鬅頭,高大豐壯身材的,是迎春房裡司棋。
司棋與表弟潘又安在園中幽會,不小心被閨蜜鴛鴦撞見,司棋嚇得魂飛魄散,潘又安倉皇逃走。慌亂中,潘又安買來原打算送給司棋的繡春囊不小心遺失,掉在了山洞中。幾天後,繡春囊被傻大姐拾得後交給了邢夫人,邢夫人將此作為一個王夫人管家不力的有力證據。
一個小小的繡春囊,成為點爆上層主子間矛盾的導火索,從而引發了抄檢大觀園這場特別行動。
從第27回中的司棋在山洞中小解,和第71回中司棋在山洞中幽會,仿佛在無意中,通過人物的行為進行前後呼應。
三、人物語言和行為前後呼應的作用
除了上述人物語言和行為的前後呼應,書中還有諸多細節進行對應。那麼,這些前後呼應的人物語言和行為,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一)推動情節發展
《紅樓夢》中的人物行為,首尾呼應,不僅能夠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動情節的發展的作用。
從司棋平日裡不拘小節、大大咧咧在山洞裡解手,到後文中她選擇在山洞中與表哥約會,遺失了繡春囊,再引發蝴蝶效應至抄檢大觀園。
此時此刻,從主子到奴才,賈府的人都在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根本沒有人為這個家族的前景和命運著想。也因此,探春在抄檢時極為激憤,卻無能為力。面對賈府這艘已經千瘡百孔的大船,即將沉沒是它無可挽回的命運。
三姑娘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但「生於末世運偏消」,縱然有遠見、也有抱負,具備經世致用之才,對於「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賈府,沒有人能力挽狂瀾。
繡春囊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香袋,卻像一把利刃,讓平日裡偽裝成溫情脈脈的主子們互相撕扯,把他們之間的矛盾赤裸裸地顯示了出來。在這場暴風驟雨中,晴雯第一個被王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攆出了大觀園;隨後芳官、四兒等人也相繼被逐。寶釵則因為沒有被搜查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主動搬離大觀園。從此,賈府走向窮途末路。
(二)揭示人物命運
《紅樓夢》中的人物語言具有豐富的內涵,甚至不少都是一語成讖,對於人物命運,有著深刻的寓示。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鳳姐對這個上門打秋風的窮親戚並沒有什麼發自內心的同情,只是出於貴族之家的骨子裡的風範,贈送了20兩銀子。二進榮國府之際,劉姥姥的知恩圖報、樂觀豁達的人性之美讓王熙鳳十分敬佩,所以真誠地請劉姥姥為女兒取名。而劉姥姥取巧姐之名時就說,日後若有不順,因為這個名字,可以逢兇化吉。
而賈府敗落之後,正是劉姥姥俠肝義膽,想千萬設百計救贖了巧姐,並讓她與板兒成親,給了她一個安穩平靜的生活,與取名時的本意不謀而合。
(三)深化作品主題
《紅樓夢》這部作品還通過這些前後呼應的人物語言,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整部作品的主題。
冷子興在向賈雨村對榮寧兩府的富貴榮華介紹時,已經明確地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預見到賈府無可避免的沒落和衰敗。探春面對自殺式的抄檢大觀園,再次說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句歇後語,與冷子興的話遙相呼應。
這種高度對應的語言,恰恰映證了《紅樓夢》「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高超寫作技巧,極為生動形象地揭示了賈府這樣的封建大家族在奢侈靡費中一天天走向墮落的窮圖末路之態,也與《紅樓夢》的主題高度契合。
《紅樓夢》中大量人物語言、行為等諸多情節的遙相呼應,顯示了作者曹雪芹爐火純青的筆法和功力,人物心理、舉止、言行,一絲一毫都不錯,並帶著鮮明的性格特徵。在此過程中,前後巧妙對應,不露痕跡地穿插於整部作品之中,並通過這些圓滿地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凸顯和塑造、故事情節的深入推進、作品主題的揭示等等,這也造就了《紅樓夢》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