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網紅怒懟「高分低能」,鬧哪樣?

2021-02-18 生活家

近日高考剛剛結束

高考後學弟學妹們必定會面臨被問成績的難關

成績好的學霸可以傲嬌地裝謙虛

鵝有些成績差的學渣們會以

高分者低能來諷刺學霸

最近,一部講述五個女孩的工作生活情感的電視劇

就啪啪打臉學渣的這個偏激觀點

劇中學霸安迪和趙醫生就是典型的高分高能代表,安迪正因為高分高能高智商高情商,才能在事業中過五關斬六將輕鬆進入國內成為何總;

出身書香門第的趙醫生憑藉聰明才智以及高學歷高涵養成為天下丈母娘爭相搶奪的未來女婿人選。

這時候你會說曲筱綃低學歷也可以過得很好啊!沒錯,她從小見多識廣成就了現在的她,但低學歷沒文化是她最大的軟肋

在生意場上,低學歷的她被潛在客戶無情地揭穿後,激發了她的學習鬥志,她會為了不被別人嘲笑自己沒文化,以及能與趙醫生這種文化人平起平坐有共同話題而努力報考MBA。你看,低分者最終都會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分者

都讓開!都讓開!

宇宙巨毒舌的網紅鼻祖YP有話說!

聽縮,他一秒就看穿了這些說高分低能的人的真面目

還發視頻怒懟!



《生活家全民戀家節之周五愛回家》

是家居圈首個網綜節目

觀點犀利、槽點眾多、話題熱議

優酷、騰訊、樂視等多網絡視頻頻道每周五同步上線!

5月26日起,每周五6點pm,準時回家

上期視頻上線後

就有不少迷弟迷妹狂催下集視頻

還有辣妹縮已經深深愛上扮女裝的YP

(YP此刻已經哭暈在廁所)

 

好啦,前戲演完,下面重點來了!

發福利

【活動規則&福利】

點擊下方「寫留言」參與節目話題討論

· 留言點讚最多的前5名,送精美木製檯燈一盞;

· 留言中最具腦洞的1名,送現金紅包獎166元;

· 點讚不多?腦洞不夠?運氣來湊!我們還將隨機抽取10名,送優酷會員1個月。

【話題討論時間】

6月9日(周五)——6月14日(周三)

註:下周五18:00點,公布獲獎名單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視頻

相關焦點

  • 逆襲的「高分低能」!當得了學霸,彈琴能比郎朗,他們才不是情商「低能」
    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在當時,他因為「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成為公眾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高考後,他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取學位,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
  • 憑你們,也配笑話大學生高分低能? 思想匯
    每次面對他們貌似無心的輕蔑,我都想大聲地對他們說:「就憑你們這幫垃圾,也配說我們大學生高分低能?在很多自小就成績不錯的學生的記憶裡,高分低能這個詞常常都是跟隨他們成長的。這個詞班主任常常說,學生家長也總掛在嘴邊,新聞媒體更是樂於報導相關的事例。這詞說來刺耳,但我卻早已經聽得免疫了。
  • 為什麼說「高分低能」的說法在邏輯上是荒謬的?
    在學界,多數研究者將 「高分低能」之能力定位於一般能力 (通用能力)的探討,如有研究者列舉了 「低能」之種種現象:實踐動手能力差、動腦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差、綜合素質較差。筆者不認同這樣的觀點,理由是:動手能力、動腦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主要涉及能力分類中的通用能力而非領域能力。
  • 「高分低能」的論調從未遠離,「素質教育」的概念鏡花水月
    高分低能的論調,在數年的發酵之後,似乎只要是「高分」,就成了「低能」的充分必要條件。隨之而來的,便是「素質教育」的反思和呼籲。如果那種偏激的「高分低能論」站得住腳的話,那麼高等院校的招生,就應該是誰考的分低就錄取誰。讓清華北大把高考墊底的挑走,然後再把成績最好的都留給職業技術學院。這可能嗎?
  • 高分低能?清華北大的高考招生辦,都不認可
    可噴子總能想辦法找到我,留下這樣的言論:常書傑就是考試機器,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湖北省幾十萬高考生的狀元,被這樣評價,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們用心培養出來的高分學生,被人吐槽低能、低素質,我很不開心。
  • 高分低能是怎麼產生的?
    2017北大留學目的地排名 在國內能上這兩所大學的都是學霸,都是高分,因為拼命的讓學生考高分,忽略了學生的其他素質教育,看小說雜誌時政是「閒書」;打遊戲,玩飆車,是不務正業;看星星,拆卸玩具是貪玩......大家可曾知道,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有790多位頂級科學家,我們國家有500位頂級科學家,日本有290多位頂級科學家,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力量,乃至於國力的重要標準就是科學家的數量,我們身邊多少非學霸,非高分的孩子最終都成就事業了!
  • 「高分低能」狀元逆襲:你不必用別人的說法懲罰自己
    11月5日,冰點周刊微信公眾號講述了一個曾經被輿論奚落為「高分低能」的高考狀元逆襲的故事,在網上引發了一片感慨。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在當時,他因為「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成為公眾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高考後,他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取學位,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
  • 帶著千萬日元入境,這是鬧哪樣?
    (原標題:帶著千萬日元入境,這是鬧哪樣?)(原標題:帶著千萬日元入境,這是鬧哪樣?)
  • 只有糊塗的家長,才會相信「高分低能」這種鬼話
    說好的「高分低能」呢?這樣的現實,讓那些以此來聊以自慰的家長情何以堪?2一直以來,「高分低能」這個詞語就在教育上大行其道,成了中國人用以諷刺高分學生的最偉大的創造。但是你可知道,如今50歲的陸步軒已經幾十億身價,早已從「抹了黑」的羞愧,變成「不丟人」的激情;他在京已開了12家店鋪,從曾經的「天之驕子」成為今天的「屠戶大王」。
  • 各位家長,不要再相信「高分低能」這種鬼話了
    說好的「高分低能」呢?這樣的現實,讓那些以此來聊以自慰的家長情何以堪?2一直以來,「高分低能」這個詞語就在教育上大行其道,成了中國人用以諷刺高分學生的最偉大的創造。真的是高分低能啊!但是你可知道,如今50歲的陸步軒已經幾十億身價,早已從「抹了黑」的羞愧,變成「不丟人」的激情;他在京已開了12家店鋪,從曾經的「天之驕子」成為今天的「屠戶大王」。讀過書的屠夫狀元,絕對不是普通的賣肉郎。3看看我們的身邊吧。
  • 對於「高分低能」這一自造詞,如何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知從哪一年起,「高分低能」作為一個自造詞,逐漸登上歷史的舞臺。從那之後,我們經常聽見有人說「誰誰誰高分低能」之類的話語。傳得多了,這個自造詞也似乎在社會中「更加時髦」了。同樣地,不論成績好壞,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一些方面是不足的,即便那些方面再不足,都不應該用「低能」來把他(她)否定得一敗塗地,因為他(她)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可能會很強,只不過是還沒被「伯樂」發現而已;更不能用「高分低能」這個詞把他(她)的能力與文化課成績牽扯上,因為,一方面文化課成績與能力兩者是相互獨立的關係,另一方面,文化課成績好根本不會拖某個人能力的後腿。
  • 高分低能現實中不存在
    考試分數高,動手能力低即為高分低能。最開始憋出這個詞的人不知道是誰,我大膽的猜測下,可能是出於嫉妒,考試考不過人家,就說人家動手能力差。高分什麼概念?考試一直高分,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歷,自信心爆棚。高分是一道一道題考出來的,每道題都是平時在題海裡絞盡腦汁、一筆一划積累出的。
  • 高分低能現實中不存在
    考試分數高,動手能力低即為高分低能。
  • 李泰伯資料經歷曾被稱「高分低能」狀元 完美逆襲研究人類衰老
    ­  11月5日,冰點周刊微信公眾號講述了一個曾經被輿論奚落為「高分低能」的高考狀元逆襲的故事,在網上引發了一片感慨。­  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在當時,他因為「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成為公眾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
  • 雅思出現高分低能現象
    但記者最近從一些留學國家反饋的信息來看,雅思考試也出現了一些「高分低能」的苗頭。   記者在不少雅思考試網站和雅思論壇上看到,每一次不同的地方的雅思考試結束後,就會有一些考生將當天的一些考題「回憶」貼到網絡上,不少考生則專門收集這些真題進行熟悉和背誦。某專家告訴記者,目前雅思題目重複出現的情況經常出現,這就讓這些靠背真題的學生很偶然地獲得了不錯的分數。
  • 坎培拉大學兩名中國學生被指"高分低能" 校方否認
    坎培拉大學兩名中國學生被指"高分低能" 校方否認 這一消息曝出後,坎培拉大學進行了專項調查,發現兩中國學生「高分低能」,要求導師網開一面的說法是沒有證據的。  這一事件發生在今年4月份,當時一名輔導記者專業的導師向學校提出抗議,稱2010年她被當時的課程管理者Crispin Hull要求,必須讓兩名中國留學生的作業通過,儘管她認為兩人都不符合標準。
  • 結構化 | 一些學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你怎麼看?
    一些學生中存在著「高分低能」的現象
  • AMD推「海飛絲」廣告 這是要鬧哪樣
    這顯然就是洗髮水廣告啊,廣告詞基本上差不多的,AMD你到底要鬧哪樣?據分析AMD可能是想在2月26日展示某種全新的渲染技術,畢竟圖片中除了tressFX之外還出現了render(渲染)、rinse(衝洗)以及repeat(重複)等詞語,不得不讓人把它跟渲染技術聯繫在一起。
  • 大學教育失敗案例:《隱秘而偉大》中顧耀東高分低能與狗屎運
    由王偉執導,李易峰,金晨,牛駿峰領銜主演的諜戰片《隱秘而偉大》火爆全網;該劇主要講述一個東吳大學法律專業高材生---顧耀東,在入職警察局,最後修成正果、成長為新中國警察的故事。這樣的人物劇情安排,其實是對大學教育,尤其是大學法律教育的一個諷刺,也是對高分低能的歌頌。或者說,全劇並沒有表現出顧曉東更多的高材生的優勢(尤其是當年大學生奇缺的情況下,高材生更應該是一個「智力」有相對優勢的人),更缺乏法律專業高材生的嚴謹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全劇的人設的一大失誤和敗筆。
  • 用新教育理念破解「高分低能」
    針對一些中小學學習內容枯燥乏味、學習方法死記硬背等問題,93歲教育家溫寒江帶領課題組開展專題研究——用新教育理念破解「高分低能」光明日報記者 王慶環  「中小學課堂教學相當普遍地存在枯燥乏味、抽象難懂、死記硬背和高分低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