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機」動人心
瀋陽自動化所水下機器人實驗室主任李智剛笑道,「之前的老水池用了30年,也該換了。」 不光是水下機器人等著「躍龍門」。瀋陽自動化所工藝裝備與智慧機器人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陸瑩也在熱切期盼著新園區的落成,到時他們會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多的實驗設備。
-
瀋陽生態所揭示東北次生林主要樹種氮吸收特性
氮供應往往是限制森林生態系統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總的來說,目前有關森林植物對氮吸收的特性還不清楚,了解我國東北典型次生林優勢樹種氮利用特點是在氮沉降升高背景下評估和預測森林生態系統群落組成及生產力響應的關鍵。
-
【北京日報】中科院百餘院所重組四大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百餘個科研院所將啟動重組,重新組建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大類現代科研機構,長期不出科研成果的研究所將面臨撤併。8月19日,中科院通報「率先行動」計劃,公布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
科學網—中科院建院初期聘任的特級研究員
特級研究員名單由院黨組會議和院務常務會議等院黨政最高層討論提出,上報國務院批准確定。特級研究員的待遇主要體現在工資級別上,而正副院長都有更高的行政級別工資。可能是這個原因,後來幾位正副院長都沒有列入特級研究員系列,而語言所所長羅常培、華南植物所所長陳煥鏞也沒有被列入特級研究員的最終名單。
-
瀋陽生態所分析測試中心通過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
瀋陽生態所分析測試中心通過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 2017-06-12 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字體本次能力驗證共有25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實驗室參加,瀋陽生態所分析測試中心是中國唯一一家參加該項目的實驗室。 實驗室能力驗證是利用實驗室間比對來確定實驗室校準或檢測的能力,是客觀評價實驗室的運行是否滿足質量管理要求的主要方式,也是國際上不同實驗室間互相認可的重要依據之一。
-
中科院研究員:擔心中國傳統文化被全盤否定
中科院研究員:擔心中國傳統文化被全盤否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6日 08:01 來源: 來源:新京報 近日,本報專訪了這場論爭的發起人―――中國科學院自然史所退休研究員宋正海。相關新聞: 新京報:這場論爭一開始是因為什麼?怎麼想到找學者聯名?
-
中科院亞熱帶所研究員肖潤林:茶綠日 開懷時—新聞—科學網
近兩年,中科院亞熱帶農業所治理長沙縣養殖廢水獲得了成功,浙江五水治理工程邀請中科院亞熱帶農業所提供科技支撐,肖潤林是主要參與者之一。作為中科院亞熱帶農業所的一名研究員,他主要從事農林複合系統生態管理與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的研究,在湖南省科技特派員圈裡頗有名氣。
-
瀋陽生態所揭示食草動物對植物群落的調控機制
傳統理論認為,上行效應(即土壤養分、水分等資源自下而上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繁殖等)在調控植物群落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而對於植物群落是否受下行效應(即食草動物自上而下的作用)的調控存在很大爭議,長期以來缺乏統一認識。一方面是因為食草動物對植物的影響十分複雜,比如,食草動物以植物為食,抑制植物的生長或存活,但同時又可以幫助植物完成授粉或種子傳播等。
-
科學時報: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入駐天津空港經濟區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科研辦公樓入駐儀式在天津市空港經濟區舉行。天津市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苟利軍,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等出席儀式。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和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2009年3月,中科院和天津市籤署了共建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協議。
-
瀋陽生態所揭示溫帶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的關係
近年來,隨著全球性物種滅絕速度的加快,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已成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科學問題。 基於此,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天然林生態組的副研究員原作強及其合作者以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和楊樺次生林樣地為研究對象,利用長期連續、固定監測數據分析了地上生物量的現狀和動態(Yuan et al. 2016a),收集了葉片磷含量、葉片氮含量、葉面積、比葉面積
-
IEEE Fellow 又增一位華人學者,中科院自動化所王亮研究員當選
王亮,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國際模式識別學會(IAPR)會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04-2010 年分別在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及英國巴斯大學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和講師。2010 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終期優秀),現為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亮博士主要從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數據挖掘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2021屆校園招聘正式啟動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2021屆秋季校園招聘火熱來襲更多招聘信息關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招聘」公眾號招聘領域相約CNITECH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寧波材料所)成立於2004年4月20日,是中科院在浙江省成立的第一個直屬研究所。內設新材料、新能源、先進位造及醫學工程四大研究領域。
-
【科學時報】光子晶體牽出「遙科學」大未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明是個「幸運兒」,他所負責的空間複合膠體晶體生長實驗,是天宮一號裡唯一的一項空間科學實驗。此刻,李明在北京大後方進行緊張的工作;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前線,中科院物理所副所長、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空間材料科學分系統指揮馮稷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專訪。
-
物理所研究員魏志義到上海矽酸鹽所進行交流
12月16日,應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蘇良碧邀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志義訪問上海矽酸鹽所,並作了題為《超快超強雷射——創造極端物理世界》報告會吸引了上海矽酸鹽所、上海光機所和同濟大學的30餘名師生參加。報告會由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助理、科技發展部部長閆繼娜主持。 魏志義在報告中介紹了超短脈衝雷射技術的發展歷程,對相關前沿研究引起的革命性進展和科學交叉及其應用前景。
-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開展臨床致病機理研究
3月14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將與武漢金銀潭醫院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進行合作,推動藥物等臨床合作,研究新冠病毒的臨床致病機理,開展中科院科研攻關任務中的相關科研工作。
-
「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繼續教育基地」啟動儀式
」項目啟動儀式暨第五期雷射雷達森林生態應用培訓班開班儀式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舉行。 培訓班邀請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唐守正、研究員李增元,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陳鏡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教授高顯連,廈門大學教授王程,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世華,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孟冉,中山大學副教授李文楷,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廖小罕,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劉良雲,植物所研究員郭慶華等圍繞森林生態遙感應用作專題報告。
-
瀋陽生態所揭示科爾沁沙地流動沙丘黃柳灌叢發生衰退死亡的生理機制
為了揭示流動沙丘迎風坡黃柳發生衰退死亡的環境驅動力和內在生理機制,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科研人員依託本單位烏蘭敖都荒漠化防治研究試驗站開展研究。以分別生長在丘間地、流動沙丘迎風坡和背風坡上的黃柳種群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不同生境中的土壤水分狀況,以及不同種群中黃柳植株的木質部水分傳輸功能等的差異。
-
中科院金屬所確定三種電催化劑活性位結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周峰)日前,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催化材料研究部研究員蘇黨生、博士研究生朱延松等,成功合成了三種有代表性的
-
瀋陽生態所揭示病原真菌和昆蟲對溫帶森林木本植物物種共存的重要...
Janzen-Connell假說(簡稱JC假說)認為同種個體越多,更容易吸引專一性的病原菌、昆蟲或動物等聚集,從而對同種幼苗產生負作用。儘管目前已有研究分別在種群水平上揭示了病原菌、植食性昆蟲等對於調節植物種群動態的重要性,然而在群落尺度上的實驗研究則很少,且在多樣性較低的溫帶森林中更是未見報導。
-
保研院校分析:中科院2020年推免數據分析——自動化、計算機方向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2020年推免數據分析學院簡介自成立以來,瀋陽自動化所在自動化科學與工程領域不斷探索,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國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獎勵300餘項。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和光電信息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