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佳霖(完形教育高級班學員、迪揚主創團成員)
Part.1
中午接妞回到家,她又像往常一樣拿起手機,當我炒完最後一道菜去叫她時,發現她把門鎖了。催促了幾次後,只聽見她說還要再玩一會。
我感覺到自己胸口開始有些悶,惱怒的情緒湧上心頭。我想靜一下,但仍忍不住叨叨:「你一回來就躲在房間玩手機,我很難受!我想和你一起吃飯,你可以邊吃邊看。」
一會兒,她開門出來,但是眼睛卻不離手機。「先把手機放下再去盛飯,」我冷冷地說,我感覺自己要發飆了。她無動於衷,終於我把手機奪過來:「打了飯再來看!」
她感受到我的煩躁和憤怒,抗拒地趴在桌子上不睬我。
我心裡翻騰倒海,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這樣沒用,你們在對抗」。我暗暗吸了一口氣,感受自己此時的感受,想平靜一點。但我沒有停下來:「你一回來就拿起手機,吃飯也捧著手機,你還是一個人嗎?就是一臺機器!」
聽到這句話,她憤怒地站起來抄起手機就往房間奔,哭著喊:「你說我不是人!我不是人!……」門咣當一聲關上了,震的我的心一顫。
Part.2
我一下清醒了,我知道我的話刺激了她的」低自我價值感「。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最不能接受否定的話。我又說錯話了!發生爭吵時,不貶損、不打擊、不辱罵,這幾條我全佔有了。
可是我真的也很生氣!
但我覺察到自己這次生氣和以往生氣有所不同:我並沒有像以前一樣,跟她一有衝突,就變得小心翼翼。以前我害怕她發脾氣毀壞東西,縱然自己再生氣,此時一定會偃旗息鼓。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溺愛,但在學習成長之後,我看到自己的一個人生模式—— 在衝突面前,壓抑自己,不敢真實的表達!
Part.3
「這次我決定跟她大吵一架,讓她知道『媽媽也是會生氣的!我不怕和她產生衝突。』」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這個念頭。但我知道,我此時其實已經沒那麼憤怒了!
我往房間走去,推開門——她一邊哭一邊看手機。
看到我進來,她抹眼淚:「你說我不是人!……」
」唉,果然被這句話傷了「,我心裡一嘆,但我決定繼續」激怒「她,讓她徹底的釋放這個」傷心「和「憤怒」,「只準你生氣,我也生氣咧,從回家開始你有記掛過我嗎?有考慮我的感受嗎?手機這麼重要還要媽媽幹嘛?「
「你還不是這樣,整天拿著手機,我也是跟你學的呀。昨晚睡覺前你還在玩手機!」她激動得血脈噴張,開始數落我的不是。但我也看到,也許她對我的反常表現有點驚訝,她往窗邊走了走,像要躲避我。
我遠遠看著有點心疼,但我故意提高到和她一樣的嗓門 :「你是知道的,媽媽的手機都是工作需要。那麼,你希望我怎麼做?你說,要我怎麼做?你才滿意?」
她不停地哭,沒有回答。我走過去,想抱抱她,她喊著:」你走開,我不需要你!」,同時還是重複著那句:「你說我不是人,你說我不是人……「
我知道她心裡其實需要我,我堅決地走上前抱著她,讓她在我懷裡哭。慢慢的感覺她身體軟了下來,但因為太用力地哭喊,以至於開始嘔吐。我陪她吐完。
Part.4
看到她緩過勁後,我用紙巾幫她擦嘴:「好些了嗎?發出來就好,允許自己生氣,允許自己憤怒,媽媽愛你!」我想告訴她情緒流動沒有錯。
我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和親吻,她像小嬰兒一樣把頭埋在我胸前,開始安靜地聽我說話:「媽媽想讓你陪啊,前兩天我在外面學習的時候,你不是還想我嗎?現在媽媽回來了,你是不是也該陪陪媽媽?清明節你陪爸爸,我們好不容易在一起了,你能不能考慮媽媽的感受呢?」我鼻子酸酸,想哭。
她點點頭。
「那麼,你需要媽媽怎麼做,做些什麼呢?」我問她。
「我剛才說的都是氣話,你已經做得夠好了。」她居然這樣回復。
一陣感動湧上心頭,我忍不住又親了親她的小臉蛋。
」那麼,媽媽晚上接你回家後,除了發計劃就不碰手機了,好嗎?「我向她保證。
「好!我吃飯也不看手機了。「
」看吧,媽媽和你一起看,咱們邊吃邊看。「我笑著說。
原來情緒流動了,愛,也出來了。此刻,你理解我,我也懂你。
Part.5
經歷了這樣一場風波,我看到了自己在衝突面前能夠即時察覺自己感受,能夠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感受,能夠傾聽孩子的感受,能夠承受住我們彼此間流動的」負面情緒「,並允許我和孩子的情緒流動……有一種喜悅湧上心頭。
」親密關係中需要兩大能力:創造友情和親密感的能力和轉衝突為親密、理解、合作的能力「,這是陳焰老師的教導。我發現自己擁有了這樣的能力——藉由這次衝突,我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更近了,並且我療愈了她內在的一些傷痛。無意間,我成了孩子的心理療愈師。
陳焰老師還曾說:」當一個人的情感承受力不強時,就會出現情緒化、偏執,尤其憤怒等負面情緒無法表達時,還會產生抑鬱。「
想想在與以往孩子的相處中,我因為無法承受孩子的強烈的負面情緒,自己也不知如何表達感受,所以面對衝突而不得不選擇忍讓。看起來每一次她好像用情緒壓制住了我,贏了我。但事實上她如我一樣,也是受傷的一方。
「因為當一個人在與另一個人的相處中感到受傷時,另一個人其實也受傷了。」這也是陳焰老師的教導。我看見了!
感謝完形,讓我擁有了這樣的能力。
我想成長的喜悅,大概就在於這帶著覺察的過山車似的極致情緒體驗吧!
你有過這樣的煩惱嗎?
你的情緒承受力怎麼樣?
你有想過,當我們的情感承受力差的時候,孩子的情感承受力如何增強?
想要提升獲得幸福的能力,就來完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