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明跟著公司的項目去外地出差,已經有大半年沒回家了,雖然每天會跟家裡視頻,但還是非常想念自己的老婆孩子。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這一點適用於大部分中國男人。終於項目結束,他可以回家了,一家人相聚本該其樂融融。
卻因為一件小事讓他跟老婆大吵一架,劉明的兒子五歲,已經快上小學了,本來聰明伶俐的他讓劉明非常疼愛。但是這次回家,她發現兒子變得很不懂禮貌,對待爺爺奶奶也沒大沒小,這讓劉明心中有一絲不高興。但是,想著剛回來,有些事以後慢慢教吧。
誰知道,吃飯的時候兒子跟媽媽要了一碗米飯,就吃了兩口就不吃了,說要去玩了。這讓劉明很不高興,嚴肅的說回來把飯吃完再去玩,兒子聽了也沒有理會他,他就讓老婆去把兒子喊回來把飯吃完,這麼小的孩子哪能養成剩飯的習慣,結果老婆說:「兒子想玩就玩唄,剩點飯正常」。
這讓本來就有點不高興的劉明,一下子生氣了,對兒子大聲說道:「回來把飯吃完了,吃不完以後就不許吃飯。」兒子被嚇哭了,跑到媽媽懷裡,媽媽安慰說不用聽你爸的,沒事沒事,吃不完媽媽幫你吃。劉明聽到這裡,忍不住對老婆說:「有你這麼教育孩子的嗎,你這不是在害他嗎?」
他老婆聽了不樂意了,「劉明,你說說你在家幾天,孩子的教育你管過嗎?一回來就數落我教得不好,教得不好你自己教啊」。這話讓他有些語塞,沒想到老婆竟然會這麼說,他覺得自己辛苦工作只想讓他們的生活水平好一些,沒想到老婆還是會有怨言。
最後,他把孩子的飯吃了,然後撫摸了兒子的頭,輕聲告訴他:「兒子,糧食是農民叔叔一粒一粒種出來的,不能浪費,以後吃多少跟媽媽要多少好不好」,兒子只是點點頭答應了。他又跟老婆說:「不該兇你,跟你道歉,但是你確實不能這麼教育孩子,你辛苦我知道,所以我才拼命賺錢讓你們有個好的生活」。
他老婆也是一個急性子的人,脾氣一上來誰都不聽,但是只要是心平氣和的說,也是一個非常講道理的人。老婆對她說,「哎呀,行了,知道錯了,以後不慣著他了,你累了吧,一會好好犒勞你。」其實,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有了第三個人之後很考驗一個人冷靜的能力。
衝動往往帶不來好結果,但是冷靜的應對從來都不會太壞。孩子不能溺愛,但也不能沒有理由地大聲呵斥,教育孩子不能用大人的威嚴去威脅,那他以後也會威脅自己的孩子,也會威脅比自己弱的人。要讓孩子理解,或者嘗試讓他們理解,從另一個方面讓他們自己去感受。
夫妻之間更要心平氣和地溝通,不是誰的聲音大誰就有道理,大家都是受過教育的人,基本的三觀常識都有,心平氣和的商量,溝通,沒有說不清楚的道理,維護好感情是教育孩子達成的最好的統一戰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