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德國學生為何愛選修中文? 學生:因語法簡單

2020-12-13 環球網

德國之聲中文網8月31日文章,原題:德國學生為何喜歡選修中文?德國文理高中的學生可以自行選擇畢業考試科目。最近幾年,提供中文作為畢業考試外語科目的學校越來越多,選擇中文科目的學生人數也在增加。

德國波恩黑爾姆霍爾茨文理高級中學一間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幾行漢字:"我的生日"、"中國人過生日"、"德國人過生日",十來個學生在下面埋頭奮筆疾書。這是該校的一節中文課。

該校自2009年開設漢語課程,兩年後將漢語加入到本校的高考外語科目,每年都有學生選擇。任課老師沈勇向德國之聲介紹德國高中畢業考試中文考試的情況說:"作為德國高中畢業考試的科目,考生可以選擇筆試,也可以選擇口試。中文筆試持續約3小時,主要圍繞一篇200至300字的文章進行,共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類似閱讀理解題,考生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第二個問題是針對文章的中心話題進行討論,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第三個問題最難,需要考生對中德兩國的國情進行比較。"

沈老師還舉例說,"比如有一年的試題是兔兔到巴黎旅遊,那麼第一道題可能是兔兔是誰?他做了什麼?第二道題是兔兔做了一件什麼事,考生需要針對這個情況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三道題可能就是中國人出外旅遊,三十年前是什麼樣,現在又是怎麼樣。"沈勇老師解釋說,老師在閱卷時都有統一標準,不單是字數上有限制,答題時也要答到點子上:"針對這個題目,考生要談到改革開放的內容,不然不得分。"所有這些中國國情教育的內容都由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規定,網上可以查閱。

相對於筆試,口試持續時間只有20至30分鐘,之前有半小時的準備時間,考試內容與筆試大同小異。"口試不但對語言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還考驗考生的臨場反應能力,"沈老師說,"因此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筆試。"

雖然和中國的高考類似,德國高中畢業也有一次期末的大考。但相比於中國高考的"一考定終身",德國的"高考"持續時間長達兩年,期間所有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都會被記入總分。除了考試成績以外,平時成績同樣重要。學生日常的作業分數、課堂積極性、筆記是否工整、出勤等情況都是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與考試成績的比重各佔一半,最後通通計入畢業考試總分。

對於為什麼選擇漢語作為高考考試科目的問題,一名華裔男同學爽快地答道:"因為簡單!"出生成長都在德國、從未踏足過中國的他,普通話說得其實並不流利。儘管家裡的語言環境是溫州話而非普通話,這名同學還是認為他在中文科目能更容易獲得好成績。他的同班同學,一名非華裔的女同學也認為中文很簡單:"中文的語法太簡單了,比西班牙語都簡單!"她旁邊的小女孩,桌上一本筆記寫得工工整整:"我想學中文,是因為中文很特別!"她說道,"相比之下,其他外語都差不多。"

沈勇老師說,每次開班時她都會問學生為什麼想學習中文,很多學生都是衝著中文的與眾不同而來的,主要是興趣:"一些華裔的學生因為有家庭語言環境的優勢,想選擇中文作為拉高分的科目,另外一些華裔學生則是想通過這門課加強漢語練習。"她特別提到,成績最好的不一定是華裔的學生:"我們這裡每年都會有一兩個'中國迷',他們一筆一划都寫得特別認真,自己做很多練習,還用各種顏色做筆記。他們願意花很多時間來學習中文,因為覺得有意思。"

相關焦點

  • 德媒探秘德國中學漢語課堂:學生熱衷學中文為"拿招牌"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 德媒關注到,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設漢語課,課程如何設置、學生們樂於學習的原因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對此,記者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中學。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7日報導,漢語課上,女教師沈勇站在黑板前,向12年級的學生們解釋「把」字,沈老師使用拼音,用一個例句解釋造句結構,但這一語法新現象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都還感覺困難。她說,「最難的地方就是漢字,因為我們高中三年學的語法不是特別難」 。大多數時間裡,她都說漢語。報導稱,自2009年開設漢語以來,沈老師就在中學任教。
  • 為何學漢語?德國學生:因為簡單
    來源: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如今,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始開設漢語課,德國學生高中畢業時,可以選擇漢語作為高考外語科目。那麼,這些中文課程是怎麼設置的?學生們究竟為什麼要學這樣的一門外語呢?說到中文語法,你聽說過「把」是「小品詞」嗎?這一語法新現象甚至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感覺困難。
  • 中文「特別難學」?德媒分析為何德國學中文的人不多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德媒稱,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安德烈婭·弗倫澤爾系統地研究了德國學校的中文課程,發現自2012年以來,選修中文的學生人數在全國範圍內停留在5000人。
  • 探秘德國中學漢語課堂:德國學生為啥熱衷學中文
    探秘德國中學漢語課堂:德國學生為啥熱衷學中文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德媒關注到,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設漢語課,課程如何設置、學生們樂於學習的原因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對此,記者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中學。
  • 德國「中文熱」是假的?德專家:中文對德國學生來說太難了
    「德國『中文熱』是假的?」
  • 德媒:德國「中文熱」是假的?德專家回應!
    「德國『中文熱』是假的?」德國《威斯伐倫郵報》22日報導說,德國人口最多、與中國經濟最緊密的北威州只有38所學校提供中文課程,參加人數僅約2000人。而學習法語的人數是學習中文的近170倍。這與媒體常說的「中文熱」很不相符。
  • 德國「中文熱」是假的?德專家回應
    原標題 德國「中文熱」是假的?德專家:中文對德國學生來說太難了  「德國『中文熱』是假的?」德國《威斯伐倫郵報》22日報導說,德國人口最多、與中國經濟最緊密的北威州只有38所學校提供中文課程,參加人數僅約2000人。而學習法語的人數是學習中文的近170倍。這與媒體常說的「中文熱」很不相符。
  • 德國年輕人熱衷留學中國 德媒:學好中文是關鍵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德媒稱,中國已躋身最受德國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前十名。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或者是為了給履歷表增添亮點,大批德國年輕人走進中國高校。不過專家提醒,要想在中國就業市場得到機會,掌握中文是必要前提。
  • 澳維多利亞州高中禁止中國學生選修中文惹爭議
    ­  核心提示:有人擔心,沒有中文背景的學生會因為說中文長大的同班同學帶來的激烈競爭而感到「壓力山大」,從而害怕學習中文。­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 澳媒稱,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人權監察組織說,禁止中國學生在該州高中學習期間將中文選作第二外語並不構成歧視。
  • 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道出原因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80%左右。而德國給他們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畢業後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據德國《世界報》9月5日報導,當易名(音)5年前從中國北方大都市太原來到德國圖林根州的一個小鎮時,他不會說一句德語。他聽說在德國大學畢業後能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畢竟,「德國製造」在中國也是著名標籤。
  • 德國課堂掀中文熱 「中國迷」稱想到中國生活
    在波恩,學生們可以在高中階段選修漢語,甚至可以作為畢業考科目。學習3年後,學生們應達到A2-B1的語言水平。除上課外,女教師沈勇還向學生們提供幫助,做通過HSK(漢語水平考試)的準備。  漢語授課老師:以前沒師範中文專業  自2009年起開設漢語以來,沈老師就在中學任教了。她回憶稱:「那時還沒有師範中文專業」 。
  • 德國學校裡的中文教育,值得深思
    回憶起在中國的三年小學生涯,Marisabel感覺很美好,她也非常喜愛中文。Marisabel居住的北威州其實是德國和中國接觸最為頻繁的聯邦州, 然而她還是沒有在家附近找到提供中文課程的學校。據統計北威州也是德國中文教育最普及的聯邦州,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人數高達2000人,而全德國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也大約只有5000人。
  • 德國孩子熱衷學習中文:以後想在中國生活
    (德國之聲中文網 資料圖)   中國僑網1月8日電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12時40分,第六節課的鐘聲響起。在A218教室,今天的第二節漢語課開始了。女教師沈勇站在黑板前,向學生們解釋「把」這個中文詞,12年級的學生們專心聽講。
  • 德國留學籤證越來越難申請?德媒:預約申請籤證需漫長等待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 德媒稱,有意留學德國的國際學生必須面臨越來越高的籤證申請門檻。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12日報導,根據一份報告,印度、摩洛哥和喀麥隆的學生必須等待超過一年的時間才能預約到留學德國的籤證申請服務。漫長的等待時間令人「灰心喪氣」。
  • 中文教育在德國的尷尬
    去年,【德媒】《明鏡在線》發表了一篇文章:為什麼德國的>(大)學生們不學中文了?文章的意思是說: 在德國只有大約5000名學生學習中文。這個數字在一番曾經的繁榮之後便逐年下降。原諒我不轉發這篇文章,因為,德國人討論了半天,根本沒有討論到根上,德國,不缺乏對中國有偏見的人,德國缺乏的是真的了解中國文化和了解中國的人,甚至,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中國通」!
  • 德媒:德國加速籤證流程 與鄰國爭奪中國遊客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德媒稱,為了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德國放寬了籤證發放政策。迄今,由於德國籤證申請程序複雜,造成闊綽的中國遊客寧願前往其他歐盟國家旅行。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據德國之聲中文網6月18日報導,為使德國的經濟環境更具吸引力,德國明顯加快了為中國商務人士辦理籤證的程序。據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周三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消息,籤證申請的辦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改為現在的3天。2014年,德國駐華使館共審發了大約33萬7千份籤證,其中商務籤證佔65%。
  • 德國學校的中文教育值得深思
    在德國的教育體制中中文還沒有被納入成為一種語言。德國大語種只是英語和法語或西班牙語!最近德國在哥廷根,蒂賓根和波鴻的加強了中文教育,每年將會教育訓練出30名新的中國教師。這個教師的保有量也只能保障德國幾千名學生選修中文的教學需求。
  • 30秒比較2020年德國留學與日本留學,談中國學生為何青睞留學日本
    相比德國中國學生為何更青睞留學日本德國跟日本都是在機械工程方面都非常出名,德國的精密機械加工與機械設計跟日本的精密電子儀器加工、人工智慧交互與生物仿生技術都是獨領風騷的存在。但根據世界中國留學生流入排名顯示日本卻更受中國學生歡迎,這是為何?
  • 赴德留學必知:德國大學不設獎學金
    其中綜合大學(Universitaet,含理工、師範、全科大學等)127所,學生130多萬;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186所,學生48萬多;藝術、音樂院校55所,學生3萬餘名。目前在德國的外國留學生總人數約為14萬。每年入學新生人數約22萬。各類大學共設專業400餘個。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德國,可是,在德國求學需承受的時間和經濟雙重壓力,你承受得了嗎?
  • 不懂中文的尷尬?德媒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這個漢字卻寫錯了
    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點,成為「杈」字,遭到許多讀者和網友嘲諷。《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篇文章刊登在8日出版的《每日鏡報》的第六版。